杂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名教

  好名而畏死,人诚无奈其情何。然圣人之所以补救天地,使万世安生,正惟恐天下之不好名而畏死也。明知好名之末流,故又使好“不好名之名”,自立忠信、廉知、退让、仁勇诸名;其救世也,利十之九,弊十之一。而又以无上之名救之,放光动地,非名之别名乎?

  有实即有名,犹有形即有影。天地既分,物物而名之,事事而名之。称其名使知其实,因有名实;名实当、不当,因有是非;是非相乱,因有虚名。名与命本一字也,天命之,斯名之矣。名名之几,即生生之几。圣人教人,求实而已。实者,忠孝之所以忠孝,文章之所以文章,生所以不虚生,死所以不浪死者也。

  人情莫微于喜,莫危于惧。毁誉、生杀,动天下之风雷也。富人深居,等于侯王,亲戚叶拱墙负,鳖咳仰面,莫能得其一毛,或有进说而欣然施予者,惟名与死也。有天下者,高拱若神,何求不得?撄其逆鳞,九族齑粉,而一介小臣敢于撞琴折槛,指天画地,使之曲听者,惟名与死也。大暴穷凶,骸骨如麻,屠剭古今,一叱废世,帝王天地之簧鼓,万分不足动其一虑,而称以英雄,彼不觉笑,语及来世,亦不觉叹,则转此者亦名与死也。使天下皆不好名、不畏死,圣人又奈天下何哉?断断然不好名、不畏死,非无以加之至人,即无法可制之恶人矣。贾生四言,犹未能尽。

  以死好名,以名敌死,以名救名,以死胜死。救死之名,莫如鬼神;救名之死,莫如参悟。有死于事鬼神而得名者,有以知生死为名者,余则畏死而逃名者,不则无名而浪死者。庄子自以外生死而特着奇书,思万世之知其解;圣人自叹莫知,仰而呼天;佛自言授记之号,使人称其名而觉之。则圣人者乃为真名士耳,圣人者乃为好真名耳。至人无名,何非存至人之名于圣人之上,以穷人之好之云尔乎?佛戒人贪,佛乃大贪,彼非舍世间诸名,而贪成千万劫不生灭之大名者乎?

  充类言之,天地,病根也;病则俱病,药则俱药。圣人药其太甚之病,而亦容其太甚之药,自足相济;岂在执充类之律,使合药者无容身之地耶?从虚空而天之、地之,天地已有名矣;道之、德之,道德已有名矣。圣人但知名即无名、死即不死之故而已矣;誉之而不劝,非之而不顾,何暇计世之訾我以名乎?名而无名者,虽死不死之人也;发凡无名者,不死犹死之人也。圣人而不成名,万世何以知名即无名、死即不死之圣人乎哉?

  华之冈六十学道之言曰:圣人之身不足有。故曰: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知名无所着也。故曰:欲使如来名声普闻,知名空而反不避其名也。惟实能空一切名,而后可以知名本无名、死本不死之故。实能知其故者,旷观于天地未有名之始而无所得,故无不自得。此能几许耶,固非可以鸣铎而户晓也。错行之道,源流本一,流亦返源,逆流而挽之,先救十半,何必望人人能知无名、不死之故乎?不过因导节制,以楔出楔,多方以误之,分途以迷之,使天下少作它恶焉斯已。自技艺之专家,以至道德之标帜,皆误人迷人之方也。虚以救实,实以救虚,虚虚实实,以救此好名畏死之天下。天下大治,虽其教之弊也,犹能杀乱。是谓实天下之权者名教,权名教之实者心宗。

  何何氏问五老曰:“我呼于谷中,则汝环应之曰诺诺。谁名汝乎?”五老亦诺诺不置一词。夜梦五青衣来曰:“吾主人为匡氏之俗子所累,彼既不好世之名,而独好此山,后遂以其姓姓我主人,因以我等之五高而名之曰‘五老’。无始以来,安有五老之名乎?”

  何何氏曰:“高矣!何不逃之,而受此名为?”

  五青衣笑曰:“既以为五老,则亦随人五老之矣;既曰匡,则姓匡已矣。即以我为我主人可也,安往可逃?世之逃名者,非自无可以过于人者,则故逃之以为名耳?诟厉名教既名之名,以骇天下而疾得名者,此我主人之所大恶也。匡山之五老也,五老固以忘之矣。”

  何何氏醒曰:名本无名,无名有名,名随其所名。吾当忘其所名,而勿忘其所以名。名如火之光、草木之香,相传于空中,不离不息,不得不然者也。画地作饼,虚名之罪也。因名之为累而罪所以为名者,是火罪光、草木罪香;天地能无罪乎?人子生,父咳而名之,又从而字之。居一室从而颜之,制一器从而铭之。顾名思义,即砥行立名之资也。高罪名之论,则砥行立名者先得罪。砥行得罪则名教贱,名教贱则人以无名之名便其所讳,而父子、君臣之名不足事,事皆可倒行逆施矣。虽曰且无善名,乌有恶名?然藉口者万世,而无名者无口,况无无名者乎?告闾人为圣人,必嗛嗛然不从;曰欲汝不同禽兽耳,欣欣然从矣。无上之名太远难从,故圣人以疾没世之药治万世,而以无闷之药治疾没世者。经之权在史,拈花之权地狱也,安得罪名?安得不罪名?安得不罪罪名之名?

  谢幼度淝水之役,吴附子目谢为好名。嗟乎!江东犹是江东,正以康乐一擗,乃欲独以竹蓬屏风抗之。推隐之之为此论也,自好名也至矣。名诋名,以我所便之名诋所不便之名:名学问,诋事功;名道德,诋学问;而道德又自相诋;乘高诋下,匿虚诋实,推至于无可名言以为名,天下莫能胜。庸者泯于好、不好之间;才者好其一得之好,以泯其所不好;达者好其不泯人以自泯,而终非所以救世也。

  东土、西方之公议名者曰:使人好“不好名”之名,至矣;使人好“无可名言”之名,至矣。然益可以欺人,谁是真平怀泯然自尽者乎?何何氏不得已于自泯中以不泯泯天下,而立一平名以核实,曰:惟使天下好“好学无自欺之名”,则天地慰。

  愤世无不为口、为名,而无不讳口、讳名者,故不禁出声耳。每叹李卓吾自负尖快小才,纵其偏见,欲一手抹天下,作第一人。而官不称意,遂发愤噀血,助以穿魔之杖,益颠倒其说以快意,一切不顾。以为诡骇天下则得名更速,故专骂好名者,正自家好名之至耳。其称则天、冯道之类,遂为坏名教乱天下之渠魁;得罪天地,故世以异端诋之。然岂知彼益得计乎?彼知如此毒辣破败,既足以慰后进贪奇喜新之人情,又足惹天下谤我,则我名愈烈;逆知后世虽有正人斥我,终不胜尖快小才之外怜而内护之,此所以得计其无忌惮也。

  噅噅子曰:公自谓向上开眼乎?自谓读书有二十分识、二十分才、二十分胆乎?其读书刻意颠倒,适得好深之不深,笼统自护,又不考证、象数,如地势在梦中,此不足论矣。文章不过是鄙俗乡谈,教举世为唱戏说白之古文而已。作庄、马徒隶,庄、马收之否耶?惟有偏至之性、痛痒之吻,是可怜可爱者。若使生遇我,或得成就,惜哉惜哉!至于向上开眼,尤未梦见!

  卓吾一身无所不骂,而独不敢骂佛,晚年佞佛,拜药师忏,是何为乎?怕死修福,委靡昧痴极矣,可云开眼人乎?然较后之开眼者又数倍矣。所太息者,古人抑扬杀活,有权有实,处处以万世为心,岂与专以快口博名为心者同年语哉?天地最嫌此等骂名好名之人,天下不妨有好名而能骂名之说话。平怀论之,睡、食、色、财、名,有情之五因也。四者与睡一等,而人恶之太过耳。究竟能以名敌死者,千百中之一二,则名字终不能胜死字明矣。若论劝世止恶,兼用死字、名字;欲歇名心,专须死字。死字是亘古亘今大恩人、大宝贝,切莫错过。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