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卷十一 乡射礼第五

[疏]《乡射礼》第五。○郑《目录》云:“州长春秋以礼会民,而射於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乡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射礼於五礼属嘉礼。《大戴》十一,《小戴》及《别录》皆第五。”○释曰:郑云“州长春秋以礼会人,而射於州序”者,《周礼·地官·州长职》文也,郑引之者,证此乡射是州长射法。云“谓之乡”者,欲见州长射,得名《乡射》之意。云“州,乡之属”者,《周礼·大司徒职》云:“五州为乡。”是州属乡,故云州乡之属。云“乡大夫或在焉”者,一乡管五州,乡大夫或宅居一州之内,则郑注《礼记》云“或则乡之所居州党,而乡大夫来临此射礼”,是为乡大夫在焉,则名《乡射》。又乡大夫三年大比,兴贤者能者讫,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亦行此州长射礼以询之,亦是乡大夫在焉,故名为《乡射》。云“不改其礼”者,虽乡大夫在,其礼仍依州长射礼,故云不改其礼。案经乡大夫射於庠,云堂则由楹外,又云堂则物当楣,又云大夫用兕中,其礼与士射於序别,而云不改者,《大射》乡大夫、士射,先行乡饮酒礼,及未旅而射,为不改其实,亦有少异也。郑云“射礼於五礼属嘉礼”者,案《周礼·大宗伯》云:“以嘉礼亲万民。”下有“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故知属嘉礼也。

乡射之礼。主人戒宾。宾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请。主人,州长也。乡大夫若在焉,则称乡大夫也。戒犹警也,语也。出迎,出门也。请,告也。告宾以射事,不言拜辱,此为习民以礼乐,不主为宾己也。不谋宾者时,不献贤能,事轻也。今郡国行此礼以季春。《周礼》乡老及乡大夫,三年正月献贤能之书於王,退而以乡射之礼五物询众庶。诸侯之乡大夫既贡士於其君,亦用此礼射而诣众庶乎?

[疏]“乡射”至“乃请”。○释曰:自此至“无介”,论州长将射,先戒宾之事。案大射前三日,宰夫戒宰及司马,又射前一日,乐人宿县。此不言日数,则戒宾与射同日矣,礼同乡饮酒也。以其乡射先行乡饮酒,乡饮酒戒宾与饮酒同日,知此《乡射》戒宾,与射亦同日也。○注“主人”至“庶乎”。○释曰:案乡大夫是诸侯乡大夫,则此州长亦诸侯之州长,以士为之。是以经云:“释获者执鹿中。”记云“士鹿中”,是皆为此州长射而言,是诸侯州长可知。若天子州长,中大夫为之,若然,记云“大夫兕中”者,为乡大夫询众庶而言也。云“乡大夫若在焉,则称乡大夫也”者,谓大夫来临礼之时,州长戒宾不自称,称乡大夫以戒宾也。云“出迎,出门也”者,谓出序之学门,亦如乡饮酒出庠门,皆有一门,入门即至堂耳。云“不言拜辱者,此为习民以礼乐,不主为宾己也”者,对乡饮酒主人戒宾,宾拜辱者,彼为宾也,非为习民以礼乐故也。云“不谋宾者时,不献贤能,事轻也”者,还决乡饮酒献贤能,故须就先生而谋宾、介,礼重,对此不献贤能为轻,故不谋宾也。云“今郡国行此礼以季春”者,汉时虽无诸侯国,而置郡为守,其王之子弟犹名国,其君曰相,故郑注《礼记》云“如今从大守相临之礼”是也。引之者,证时节与周异也。云“《周礼》”至“众庶”,皆《周礼·乡大夫职》文。引之者,证此乡射中兼有乡大夫行射礼,故有射於堂及兕中之事。云“五物”者,案彼云:“一曰和,二曰容,三曰主皮,四曰和容,五曰兴舞。”郑注云“和载六德,容包六行也。庶民无射礼,因田猎分禽则有主皮。主皮者,张皮射之,无侯也。主皮、和容、兴舞,则六艺之射与礼乐与?当射之时,民必观焉,因询之也”是也。郑云和载六德者,和是六德之下,六德大,故举下以载上也。容为孝者,人有孝行则性行含容,故以孝为容。孝是六行中之大,故举上以包下,故云容包六行也。云主皮六艺之射者,但六艺中,射总言诸射,不专据主皮。但三物教万民,射唯有主皮,此询众庶,不兼士已上,故以主皮为六艺之射。以和容为礼者,礼之用,和为贵。又行礼有容仪,是以汉时谓礼为容,故以礼为和容也。以乐为兴舞者,为乐必兴舞,故兴舞以表乐也。若然,六德与六行在身所有,故可举少以兼多,六艺施於外,非独身所行,不可举一以包六。但六者之中,御与书、数三者,於施化民为缓,故特举礼、乐与射而言之。郑以主皮、和容、兴舞,非射及礼乐之正名,故云“乎”以疑也。

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再拜。主人退,宾送,再拜。退,还射宫,省录射事。

[疏]注“退还”至“射事”。○释曰:射宫者,乡庠、州序是也。知“省录射事”者,即下文云“乃张侯”之等是也。下言饮酒之事,知不为饮酒事者,以饮酒者止为射事,故以射为主也。

无介。虽先饮酒,主於射也,其序宾之礼略。

[疏]“无介”。○注“虽先”至“礼略”。○释曰:郑云“虽先饮酒”者,自此已下,先言饮酒,献后乃射,以是《礼记·射义》云“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是也。但《乡饮酒》之礼有介一人以辅宾,此无介者,主於射,序宾之礼略,故无介以辅宾也。

乃席宾,南面,东上。不言於户牖之閒者,此射於序。

[疏]“乃席”至“东上”。○注“不言”至“於序”。○释曰:自此以下至“羹定”,论将射,预前设席位、尊罍、乐悬及张侯之事也。云“不言於户牖之閒”者,此射於序者,决乡饮酒在庠,以其序无室,庠有室,此据州长射於序,以其无室、无户牖,设席亦当户牖之处耳。言“东上”,亦主人在东,故席端在东,不得以《曲礼》“席南向北向,西方为上”,因阴阳解之也。

众宾之席继而西。言继者,甫欲习众庶,未有所殊别。

[疏]“众宾”至“而西”。○注“言继”至“殊别”。○释曰:甫,始也。言始欲习众庶,未有所殊别,此决《乡饮酒》三宾之席不属殊别,彼有德之人,故各自特,不继,有所殊别。

席主人於阼阶上,西面。阼阶,东阶。

尊於宾席之东,两壶,斯禁。左玄酒,皆加勺。篚在其南,东肆。斯禁,禁切地无足者也。设尊者北面,西曰左,尚之也。肆,陈也。

[疏]“尊於”至“东肆”。○注“斯禁”至“陈也”。○释曰:云“斯禁,禁切地无足者也”者,案州长是士,应言禁制,不言者,其中兼有卿、大夫礼,故举大夫斯禁,与《乡饮酒》同。云“设尊者北面,西曰左,尚之也”者,经云“左玄酒”,据人设尊,北面,故以西为左。若据酒,则以南面为正,地道尊右,以西为右,玄酒在右,故云尚之。若然,云左,据设尊,又云尚之,据酒尊也。

设洗于阼阶东南,南北以堂深,东西当东荣。水在洗东,篚在洗西,南肆。荣,屋异也。

县于洗东北,西面。此县谓磬也。县於东方,辟射位也。但县磬者,半天子之士,无锺。

[疏]注“此县”至“无锺”。○释曰:云“此县谓磬也”者,对《大射》县锺、磬、镈具有也。云“县於东方,辟射位也”者,此言决《乡饮酒》无射事,县於阶閒也。云“但县磬者,半天子之士,无锺”者,案《周礼·小胥职》云:“半为堵,全为肆。”郑云:“锺磬者,编县之二八十六枚而在一虡谓之堵。锺一堵、磬一堵谓之肆。半之者,谓诸侯之卿、大夫、士也,诸侯之卿、大夫半天子之卿、大夫。”天子之卿、大夫判县者,东西各有锺磬为肆。诸侯之卿、大夫判县者,分一肆於两厢,东县磬,西县锺。若天子之士特县者,直东厢有锺磬,二虡为一肆,诸侯之士分取磬而已。县於东方为特县,故云无锺,对大夫及天子士有锺。若然,此既兼乡大夫询众庶,当为判县,宜有锺,而总云无锺者,方以礼乐化民,虽大夫亦同士特县也。若《乡饮酒》方宾乡人之贤者,从士礼也。其天子诸侯锺、磬、镈具,卿、大夫、天子士已下亦无镈。知者,以其诸侯卿、大夫、士半天子卿、大夫、士,若有镈,添锺、磬为三,半不得,故知卿大夫已下皆无镈也。

乃张侯,下纲不及地武。侯,谓所射布也。纲,持舌绳也。武,迹也。中人之迹尺二寸。侯象人,纲即其足也,是以取数焉。

[疏]“乃张”至“地武”。○注“侯谓”至“数焉”。○释曰:此已下,论预张侯之事。郑知侯用布,案下记云兽侯,大夫士皆言布侯。则馀宾射、大射,其侯皆用布,此乡射采侯二正,亦用布可知。云“纲,持舌绳也”者,《周礼·梓人》云:“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注云:“纲所以系侯於植者也。”故云纲持舌绳也。云“武,迹也。中人之迹尺二寸”者,无正文,盖目验当时而言,似云中人定扼围九寸也。汉礼云五武成步,步六尺,或据此而言也。云“侯象人”者,案郑注《梓人》云:“上下皆出舌一寻者,亦人张手之节也。”以其张侯之法,下两舌半上舌,两头纲皆出一寻,即是上广下狭,象人张足六尺,张臂八尺,故云象人也。云“纲即其足也”者,谓经下纲象足。云“是以取数焉”者,以下纲象足,张之六尺,是取数於武也。

不系左下纲,中掩束之。事未至也。

[疏]“不系”至“束之”。○注“事未至也”。○释曰:案下记云:“东方谓之右个。”注云:“侯以向堂为面也。”则此左下纲以西畔而言。云“中掩束之”者,案记云:乡侯一丈,“倍中以为躬”;躬二丈,“倍躬以为左右舌”;舌四丈,两舌各出一丈。又云“下舌半上舌”,则左右各出五尺。今将此五尺与下纲不系者,中掩左厢向东,待将射乃解之,故云“事未至”也。

乏参侯道,居侯党之一,西五步。容谓之乏,所以为获者御矢也。侯道五十步,此乏去侯北十丈,西三丈。

[疏]“乏参”至“五步”。○注“容谓”至“三丈”。○释曰:乏参侯道者,谓三分侯道。云“居侯党之一”者,党,旁也。谓在侯西北邪向之,故以旁言之。其居旁之一者,谓侯道内三分之,居一分之地十丈也。云“西五步”者,据侯之正北落西有五步,即三丈也。云“容谓之乏”者,案《周礼·射人职》云:“王以六耦射三侯,三获三容。五正。”彼据王三侯有三容。容者以革为之,可以容身,故云容也。云“乏”者,谓矢於此匮乏不去,故云乏也。云“获者御矢也”者,谓唱获者恐矢至身,故云获者御矢也。云“侯道五十步”者,记云乡侯五十弓。弓之下制六尺,与步相应,故郑云步也。云“此乏去侯北十丈”者,五十步计之,步六尺,五十步则三十丈,三分取一为十丈。云“西三丈”者,经云“西五步”,五六三十,故云三丈也。远近如此者,一得避矢,一得去堂二十丈,闻唱获声是其节也。

羹定。肉谓之羹。定犹孰也,谓狗孰可食。

[疏]“羹定”。○注“肉谓”至“可食”。○释曰:云“谓狗孰”者,此与《乡饮酒》同,亨狗於东方是也。

主人朝服,乃速宾。宾朝服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退,宾送,再拜。速,召也。射宾轻也。戒时玄端。今郡国行此乡射礼,皮弁服,与《礼》为异。

[疏]“主人”至“再拜”。○释曰:自此至“当楣北面答再拜”,论主召宾从己之事。此主人与宾俱朝服,案《乡饮酒》宾主俱不言服者,以彼宾礼重,故戒与速宾俱朝服,故不言。此习礼轻,是故戒时玄端,召时乃朝服,故须言之也。必此戒时玄端者,见《公食大夫》云:“宾朝服,即位于大门外,如聘。”注云:“於是朝服,则初时玄端。”宜与彼同,皆是戒时不言服,后速时朝服,故知此亦戒时玄端矣。且《乡饮酒》戒速俱不言服,知皆朝服者,下记云“乡朝服而谋宾介”是也。云“今郡国”已下,引之者,欲见与周异也。

宾及众宾遂从之。

及门,主人一相出迎于门外,再拜。宾答再拜。相,主人家臣,摈赞传命者。

[疏]“宾及”至“再拜”。○注“相主”至“命者”。○释曰:《乡饮酒》云:“宾及众宾皆从之。”彼兼介,故云“皆”。此无介,故不言皆也。云“主人一相出迎于门外”,注与《乡饮酒》同,此亦主人自迎,而言一相者,使之传宾,言兼相礼也。

揖众宾。差卑,礼宜异。

[疏]“揖众宾”。○注“差卑礼宜异”。○释曰:此宾与众宾同是乡人无爵者,而云“差卑”者,唯据立为宾者尊,众宾即不为卑,不论有爵无也。云“礼宜异”者,宾则拜之,众宾则揖之,是其异也。

主人以宾揖,先入。以犹与也。先入,入门右西面。

[疏]“主人”至“先入”。○注“以犹”至“西面”。○释曰:云“以,犹与”者,案《左氏传》云“蔡人以吴子与楚人战于柏举”,彼以者,能东西之曰以,以谓驱使前人之称,此言嫌有驱使之称,故以为与,谓主人与宾,是以为平敌之义,故须训之。云“先入,入门右西面”者,此注亦与《乡饮酒》同。以其宾入东面,故西面待之。

宾厌众宾,众宾皆入门左,东面北上。宾少进。引手曰厌。少进,差在前也。今文皆曰揖众宾。

[疏]“宾厌”至“少进”。○注“引手”至“众宾”。○释曰:此经亦与《乡饮酒》同。此云“宾少进”,彼亦宜然。不言者,文不具也。

主人以宾三揖,皆行。及阶,三让,主人升一等,宾升。三让而主人先升者,是主人先让於宾。不俱升者,宾客之道,进宜难也。

[疏]“主人”至“宾升”。○注“三让”至“难也”。○释曰:言“皆行”者,宾主既行,众宾亦行,故云皆行。《乡饮酒》亦皆行,不言者,文略也。知“主人先让於宾”者元空一字,以其主人之法先升导宾,宾后升。进宜难,礼之常然,故知主人先让宾也。此先升一等,礼之常。《燕礼》君升二等者,尊君故也。

主人阼阶上当楣北面再拜,宾西阶上当楣北面答再拜。主人拜宾至此堂。

[疏]注“主人拜宾至此堂”。○释曰:知拜是拜至者,《乡饮酒义》云:“拜至,拜洗。”《公食》亦云:“当楣北乡再拜。”故知拜是拜至。

主人坐取爵於上篚,以降。将献宾也。

[疏]“主人”至“以降”。○注“将献宾也”。○释曰:自此至“主人阼阶上答拜”,论主人献宾之事。凡取爵于篚以降者,皆是上篚。《乡饮酒》不言上者,文略也。

宾降。从主人也。主人阼阶前西面坐奠爵,兴辞降。重以主人事烦宾也。今文无阼阶。

宾对。对,答。

[疏]“宾对”。○注“对答”。○释曰:《乡饮酒》注云:“宾主之辞未闻。”此不注,从可知。

主人坐取爵,兴,適洗,南面坐奠爵于篚下,盥洗。盥手又洗爵,致絜敬也。古文盥皆作浣。宾进,东北面辞洗。必进者,方辞洗,宜违位也。言“东北面”,则位南於洗矣。主人坐奠爵于篚,兴对,宾反位。反从降之位也。《乡饮酒》曰:“当西序东面。”主人卒洗,壹揖壹让以宾升。宾西阶上北面拜洗,主人阼阶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乃降。乃降,将更盥也。古文壹皆作一。

宾降,主人辞降,宾对。主人卒盥,壹揖壹让升,宾升,西阶上疑立。疑,止也。有矜庄之色。

[疏]注“疑止”至“之色”。○释曰:《乡饮酒》注“疑读为疑然从於赵盾之疑”,疑,正立自定之貌。此言疑止也有矜庄之色,二注相兼乃具也。

主人坐取爵,实之宾席之前,西北面献宾。进酒於宾也。凡进物曰献。

[疏]注“进酒”至“曰献”。○释曰:云“凡进物曰献”者,欲见此宾乃是乡民而已,无尊卑上下。犹言献者,此献直是进物,而言献,进之也。案《周礼·玉府》注云:“古者致物於人,尊之则曰献。”彼据尊敬前人,虽卑亦曰献。若齐侯献捷於鲁之类,义与此别也。

宾西阶上北面拜,主人少退。少退犹少辟也。

[疏]注“少退犹少辟也”。○释曰:《乡饮酒》文与此同,注云:“少退,少辟。”及下文云“宾少退”注云:“少退,逡巡。”义亦与此同。

宾进受爵于席前,复位。复位,西阶上位。主人阼阶上拜送爵,宾少退。荐脯醢。荐,进。

宾升席,自西方。宾升降由下也。

[疏]注“宾升降由下也”。○释曰:凡席升由下,降由上。下文降席不由上者,以主人在东,敬主人,不得降由上。又於席西拜,便使升降皆由下,故云“宾升降由下也”。

乃设折俎。牲体枝解节折以实俎也。

主人阼阶东疑立。宾坐,左执爵,右祭脯醢,奠爵于荐西,兴取肺,坐绝祭。卻左手执本,右手绝末以祭也。肺离,上为本,下为末。

[疏]注“却左”至“为末”。○释曰:郑皆约《乡饮酒》知之也。

尚左手,哜之。哜,尝也。右手在下,绝以授口尝之。兴加于俎,坐捝手,执爵,遂祭酒,兴,席未坐啐酒。捝,拭也。啐,尝也。古文捝作说。降席,坐奠爵,拜,告旨。降席,席西也。旨,美也。执爵兴,主人阼阶上答拜。宾西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卒,尽。主人阼阶上答拜。

宾以虚爵降。将洗以酢主人。

[疏]“宾以虚爵降”。○注“将洗以酢主人”。○释曰:自此至“宾西阶上答拜”,论宾酢主人之事。《乡饮酒》不言虚爵,直云“降洗”,此直云“虚爵降”,不言洗,互见为义,相兼乃具也。

主人降。从宾也。降立阼阶东,西面,当东序。

[疏]注“从宾”至“东序”。○释曰:皆《乡饮酒》文也。

宾西阶前东面坐奠爵,兴,辞降。主人对。宾坐取爵,適洗,北面坐奠爵于篚下,兴,盥洗。宾北面盥洗,自外来。

[疏]注“宾北”至“外来”。○释曰:对主人自内出、南面是也。上文主人坐取爵,適洗,南面是也。

主人阼阶之东,南面辞洗。宾坐奠爵于篚,兴对。主人反位。反位,从降之位也。主人辞洗,进。

[疏]注“反位”至“洗进”。○释曰:云“反位,从降之位也”者,即上东序之西南面位。云“主人辞洗,进”者,经直言反,不言进,郑以言反位由前,进乃反位,故郑却本之,主人辞洗,进也。

宾卒洗,揖让如初,升。

[疏]“宾卒”至“初升”。○释曰:言“如初”,则亦一揖一让也。

主人拜洗,宾答拜,兴,降盥,如主人之礼。宾升,实爵主人之席前,东南面酢主人。酢,报。主人阼阶上拜,宾少退。主人进受爵,复位。宾西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主人升席自北方。乃设折俎。祭如宾礼。祭荐俎及酒,亦哜啐。不告旨。酒己物。

自席前適阼阶上,北面坐卒爵,兴,坐奠爵,遂拜,执爵兴。宾西阶上北面答拜。自,由也。啐酒於席末,由前降,便也。

[疏]注“自由”至“便也”。○释曰:郑知义然者,亦约《乡饮酒》得知也。

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阼阶上再拜崇酒。宾西阶上答再拜。序端,东序头也。崇,充也。谢酒恶相充满也。

[疏]“主人坐奠爵于序端”。○释曰:奠爵于序端,此拟下献众宾,故云“取爵于序端”,与《乡饮酒》同也。

主人坐取觯于篚,以降。将酬宾。

[疏]“主人”至“以降”。○注“将酬宾”。○释曰:自此至“当西序”,论酬宾之事。

宾降。主人奠觯,辞降。宾对,东面立。主人坐取觯,洗,宾不辞洗。不辞洗。以其将自饮。卒洗,揖让升。宾西阶上疑立。主人实觯,酬之,阼阶上北面坐奠觯,遂拜,执觯兴。酬,劝酒。

宾西阶上北面答拜。主人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遂拜,执觯兴。宾西阶上北面答拜。主人降洗。宾降辞,如献礼。以将酌己。

[疏]注“以将酌己”。○释曰:郑言此者,前不辞洗,主人自饮,至此辞洗,以将酌己,故辞也。

升,不拜洗。酬礼杀也。宾西阶上立。主人实觯宾之席前,北面。酬宾。

宾西阶上拜。主人坐奠觯于荐西。宾辞,坐取觯以兴,反位。宾辞,辞主人复亲酌己。

[疏]注“宾辞”至“酌己”。○释曰:此射前献时亲酌己,今复亲酌己。

主人阼阶上拜送。宾北面坐,奠觯于荐东,反位。酬酒不举。

[疏]“主人阼阶上拜送”。○注“酬酒不举”。○释曰:《乡饮酒》注引《曲礼》不尽人之欢之事,此不言,亦从郑注可知。

主人揖降。宾降,东面立于西阶西,当西序。主人将与众宾为礼,宾谦,不敢独居堂。

主人西南面三拜众宾,众宾皆答壹拜。三拜,示遍也。壹拜,不备礼也。献宾毕,乃与众宾拜,敬不能并。

[疏]“主人”至“壹拜”。○注“三拜”至“能并”。○释曰:云“三拜,示遍也”元空一字者,众宾无问多少,止为三拜而已,是示遍也。云“壹拜,不备礼也”者,众宾人皆壹拜,是拜不备礼,此亦答大夫拜法。以其此礼中含卿大夫法,若答士拜,则亦再拜,见於《特牲》也。云“献宾毕,乃与众宾拜”者,自尔来唯与宾拜,未与众宾拜,今始拜之,故云“敬不能并”。

主人揖升,坐取爵于序端,降洗,升,实爵,西阶上献众宾。众宾之长升,拜受者三人。长,其老者。言三人,则众宾多矣。国以多德行、道艺为荣,何常数之有乎?

[疏]“主人”至“三人”。○注“长其”至“有乎”。○释曰:众宾之长升拜受者三人,此虽非宾贤能,其众亦三人在堂上,与《乡饮酒》数同。其堂上众宾无定数,故郑云“言三人则众宾多矣。”云“国以多德行、道艺为荣”者,案《周礼·大司徒》以乡三物教万民,一曰六德,二曰六行,三曰六艺。此既乡人,则德行亦据六德、六行,道艺则六艺也。此并与《乡饮酒》宾、介与众宾之类,并来与在射中,是以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彼亦据孔子为乡大夫,习人以礼乐之射,至於誓之於后,仅有存焉,亦无常数之事也。

主人拜送。送拜爵於众宾右。

[疏]“主人拜送”。○注“拜送”至“宾右”。○释曰:知在众宾右者,约《乡饮酒》献众宾皆於西阶上,宾右知之也。

坐祭,立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降复位。既,尽。

[疏]“坐祭”至“复位”。○释曰:此还上三人者,降复宾南东面位。

众宾皆不拜,受爵,坐祭,立饮。自第四已下,又不拜受爵,礼弥略。

[疏]“众宾”至“立饮”。○注“自第”至“弥略”。○释曰:此谓堂下众宾无数者,故郑云“自第四”以下。云“又不拜受爵,礼弥略”者,三宾虽坐祭,立饮,不拜既爵,仍拜受,此众宾非直坐祭,立饮,不拜既爵,又不拜受爵,故云礼弥略也。

每一人献,则荐诸其席。诸,於。

[疏]“每一”至“其席”。○释曰:此还据堂上三人有席者,故云“荐诸其席”,谓席前也。

众宾辩有脯醢。荐於其位。

[疏]“众宾辩有脯醢”。○注“荐於其位”。○释曰:还据堂下无席者,故郑云“荐於其位”,不席也。

主人以虚爵降,奠于篚。不复用。

揖让升。宾厌众宾升,众宾皆升,就席。

[疏]“揖让”至“就席”。○释曰:自此以下至“举觯者降”,论旅酬之事。

一人洗,举觯於宾。一人,主人之吏。

[疏]“一人洗举觯于宾”。○注“一人主人之吏”。○释曰:主人之吏,亦谓府史以下,非属官也。

升,实觯,西阶上坐奠觯,拜,执觯兴。宾席末答拜。举觯者坐祭,遂饮,卒觯,兴。坐奠觯,拜,执觯兴。宾答拜,降洗,升实之,西阶上北面。将进奠觯。宾拜。拜受觯。

举觯者进,坐奠觯于荐西。不授,贱不敢也。

[疏]注“不受贱不敢也”。○释曰:以其是主人之吏,既贱,故不敢亲授奠之也。

宾辞,坐取以兴。若亲受然。

[疏]注“若亲受然”。○释曰:云“若亲受然”者,宾辞,即坐取以兴,故云“若亲受然”也。

举觯者西阶上拜送。宾反奠于其所。举觯者降。

[疏]“举觯”至“举觯者降”。○释曰:云“反奠于其所”者,还於荐西,以其射后宾北面举之为旅酬,故不奠于荐东也。

大夫若有遵者,则入门左。谓此乡之人为大夫者也。谓之遵者,方以礼乐化民,欲其遵法之也。其士也,於旅乃入。乡大夫、士非乡人,礼亦然,主於乡人耳。今文遵为僎。

[疏]“大夫”至“门左”。○注“谓此”至“为僎”。○释曰:云“大夫若有遵”者,言若者,或无不定,故云若也。郑知是当乡大夫者,以其《乡射》既与人行射礼,而言大夫者,当乡大夫可知。云“其士也,於旅乃入”者,下记云“士既旅不入”,明未旅閒皆得入,是以未旅而射,其士皆在也。知乡大夫、士非乡人,礼亦然者,以其同是乡大夫、士,礼无异,故也。但异乡不助主人乐宾,为别也。

主人降,迎大夫於门内也。不出门,别於宾。

[疏]“主人降”。○注“迎大”至“於宾”。○释曰:郑知“迎大夫於门内”者,以其上文大夫入门左,此经直云“主人降”,不云出,故知迎大夫在门内可知。

宾及众宾皆降,复初位。不敢居堂,俟大夫入也。初位,门内东面。

[疏]“宾及”至“初位”。○注“不敢”至“东面”。○释曰:知“初位,门内东面”者,上文宾厌众宾,皆入门左,东面北上,故知也。

主人揖让,以大夫升,拜至,大夫答拜。主人以爵降,大夫降。主人辞降。大夫辞洗,如宾礼。席于尊东。尊东,明与宾夹尊也。不言东上,统於尊也。

[疏]“主人”至“尊东”。○注“尊东”至“尊也”。○释曰:上云尊於宾席之东,则在尊西。今大夫言席於尊东,明与宾夹尊可知。云“不言东上,统於尊也”者,席於尊东,继尊而言,又不言东上西上,是以下云大夫降席东南面。降由下,故知西上,统於尊也。

升,不拜洗。主人实爵,席前献于大夫。大夫西阶上拜,进受爵,反位。主人大夫之右拜送。大夫辞加席,主人对,不去加席。辞之者,谦不以己尊加贤者也。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宾一席重。

[疏]“升不”至“加席”。○注“辞之”至“重席”。○释曰:云“升,不拜洗”者,以大夫尊,故不拜洗也。云“反位”者,大夫反西阶上位。云“主人大夫之右拜送”者,谓在大夫之东拜送爵也。云“辞之者,谦不敢以己尊加贤”者,《乡射》之礼,乡人为宾。下记云:若“大夫与,则以公士为宾”,亦选贤者为之,故辞加席,又不以己尊加贤者也。云“不去者,大夫再重席,正也”者,《乡饮酒》云:“公三重,大夫再重。”故知大夫再重席,礼之正也。云“宾一重席”者,乡人,故一重,纵公士为宾,亦一重也。

乃荐脯醢。大夫升席。设折俎。祭如宾礼,不哜肺,不啐酒,不告旨,西阶上卒爵,拜。主人答拜。凡所不者,杀於宾也。大夫升席由东方。

[疏]“乃荐”至“答拜”。○注“凡所”至“东方”。○释曰:云“凡所”,谓经中三事,以其杀於宾。若然,上云“不拜洗”,亦是杀於宾之类也。云“大夫升席由东方”者,以其大夫席西上,升由下,故知大夫升席由东方也。

大夫降洗。将酢主人也。大夫若众,则辩献,长乃酢。

[疏]“大夫降洗”。○注“将酢”至“乃酢”。○释曰:自此至“皆升就席”,论大夫酢主人讫,宾主皆升就席之事。知“大夫若众,则辩献,长乃酢”者,此经据一大夫而言,故献大夫即酢。案《有司彻》:主人洗爵,献长宾于西阶上,然后众宾长升,拜受爵,宰夫赞主人酌,若是以辩,乃升长宾,主人酌于长宾西阶上,北面,宾在左。注云:“主人酌自酢,序宾,意宾卑不敢酢。”宾尸与,凡平饮酒礼同,可以相参,亦是辩献长乃酢也。

主人复阼阶,降辞如初。卒洗,主人盥。盥者,虽将酌自饮,尊大夫,不敢亵。

[疏]“主人”至“人盥”。○注“盥者”至“不敢亵”。○释曰:云“盥者,虽将酌自饮”者,以其下文大夫洗爵升,授主人爵,是主人酌以自酢,故云虽将酌自饮。云“不敢亵”者,决《有司彻》主人自酌不盥,是此为尊大夫,虽自酢亦不敢亵也。

揖让升。大夫授主人爵于两楹閒,复位。主人实爵,以酢于西阶上。坐奠爵,拜,大夫答拜。坐祭,卒爵,拜,大夫答拜。主人坐奠爵于西楹南,再拜崇酒,大夫答拜。主人复阼阶,揖降。将升宾。

[疏]“揖让”至“揖降”。○注“将升宾”。○释曰:云“主人坐奠爵於西楹南”者,前献宾,宾酢主人,主人饮酢讫,奠爵于东序端。将后献众宾,不得奠于篚中,此受大夫酢,不奠于篚者,为士於旅乃入,拟献士,故奠爵于此也。

大夫降,立于宾南。虽尊,不夺人之正礼。

[疏]“大夫”至“宾南”。○注“虽尊”至“正礼”。○释曰:大夫尊,在堂则席之于尊东,特尊之。今降而在宾下者,欲使宾主相对行礼。若在其北,则妨宾主揖让之正礼,故云“不夺主人之正礼”。

主人揖让,以宾升,大夫及众宾皆升,就席。

席工于西阶上,少东。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言少东者,明乐正西侧阶,不欲大东,辟射位。

[疏]“席工”至“其西”。○注“言少”至“射位”。○释曰:自此至“告于宾”,论作乐之事。云“席工”者,谓为工设席,下文乃升席也。云“言少东者,明乐正西侧阶”者,既言席工于西阶上少东,则在西阶东矣。复云乐正立于其西,则近席西,其言从近,故知乐正侧近西阶东,则不欲大东,辟射位,《大射》亦同此注。《燕礼》注亦然者,燕亦容有射法,《乡饮酒》工位与此同,注不言者,不射故也。

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皆左何瑟,面鼓,执越,内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阶,北面东上。工坐,相者坐授瑟,乃降。瑟先,贱者先就事也。相,扶工也。面,前也。鼓在前,变於君也。执越内弦,右手相,由便也。越,瑟下孔,所以发越其声也。前越言执者,内有弦结,手入之浅也。相者降,立西方。

[疏]“工四”至“乃降”。○释曰:云“四人二瑟”,则是二人歌可知。经不言相歌二人者,以其空相,亦与瑟者同,故不言,直言瑟之难者也。○注“瑟先”至“西方”。○释曰:云“瑟先,贱者先就事也”者,案《大射》大师、少师歌,众工瑟,是知瑟者贱也。凡工者皆先瑟后歌,是贱者先即事,故序亦在前。若然,得献亦在前,以随其先后而取之故也。云“鼓在前,变於君也”者,《乡射》与《大射》相对,《大射》君礼而后首,此臣礼前首,故云变於君。《燕礼》与《乡饮酒》相对,是以《燕礼》面鼓,又与《乡饮酒》后首相变。云“执越内弦,右手相”者,案《乡饮酒》注云“内弦侧担之”者,据瑟体而言。《燕礼》注云“内弦弦为主”者,据弦体而说。此言“内弦右手相,由便”,语异义同也。云“前越言执者,内有弦结,手入之浅也”者,瑟体首宽尾狭,内越孔虽长,广狭亦等,但弦居瑟上,近首鼓处则宽,近尾不鼓处并而狭。侧持之法,近鼓持之入则近,手入则深,是以通与《燕礼》言面鼓,则云执之手入浅也。《大射》与《乡饮酒》言后首,则云挎越,手入深故也。云“相者降,立西方”者,其相者是弟子,位在西者,是以下文云:“乐正適西方,命弟子赞工迁乐于下。”故知此相工是弟子,故降立还于西方也。

笙入,立于县中,西面。堂下乐相从也。县中,磬东立,西面。

[疏]“笙入”至“西面”。○注“堂下”至“西面”。○释曰:云“堂下乐相从也”者,案上文云“县于洗东北西面”,此云“立于县中”,明是堂下相从,皆在东方也。云“县中,磬东立,西面”者,谓在磬东,当磬之东。郑知不在磬西,西面者,若磬西、西面,则笙者背磬,不可,故知在磬东,西面也。

乃合乐,《周南·关雎》、《葛覃》、《卷耳》,《召南·鹊巢》、《采蘩》、《采蘋》。不歌、不笙、不閒,志在射,略於乐也。不略合乐者,《周南》、《召南》之风,乡乐也,不可略其正也。昔大王、王季、文王始居岐山之阳,躬行《召南》之教,以成王业,至三分天下,乃宣《周南》、《召南》之化,本其德之初,“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故谓之乡乐。用之房中以及朝廷《飨》、《燕》、《乡射》、《饮酒》,此六篇其风化之原也。是以合金石丝竹而歌之。

[疏]“乃合”至“采蘋”。○释曰:言“乃”者,以其作乐之法,先歌后乃合乐。今不歌、不笙、不閒,唯合乐,故言乃以见非常故也。○注“不歌”至“歌之”。○释曰:据《乡饮酒》、《燕礼》作乐有四节,今不歌、不笙、不閒,唯有合乐,故云“志在射略於乐也”。云“合乐者,《周南》、《召南》之风,乡乐也”者,上注已云《颂》及《大雅》天子乐,《小雅》诸侯乐,此《二南》乡大夫乐,但《乡饮酒》、《乡射》是大夫、士为主人,故大夫、士乐为乡乐者也。云“不可略其正也”者,《二南》是大夫、士之乡乐,己之正乐,故云不可略其正者也。云“昔大王”已下,於《乡饮酒》注己说,义具於彼,此注略言之耳。若然者,《燕礼》与《乡饮酒》文同,注又与《燕礼》不异者,以其《乡射》与《乡饮酒》同是大夫、士礼,卿大夫、士行《射礼》,先行《乡饮酒礼》,《乡饮酒》与《乡射》自为首尾,故《乡饮酒》注具,於此略。言《燕礼》是诸侯礼,天子、诸侯射先行《燕礼》,则《燕礼》与《大射》自为首尾,是以《燕礼》歌、笙、閒、合郑亦具注之,《大射》又略言之也。

工不兴,告于乐正曰:“正歌备。”不兴者,瞽矇礼略也。

[疏]“工不”至“歌备”。○注“不兴”至“略也”。○释曰:言“正歌”者,升歌也。升歌,《鹿鸣》是上歌。诸侯乐非己正乐,故以《二南》为正歌也。言“备”者,凡作乐皆三终,此备明亦三终也。云“不兴者,瞽矇礼略也”者,以工告乐正,以卑告尊当兴,今以瞽矇无目,不可责其备礼,故不兴者,於礼略也。

乐正告于宾,乃降。乐正降者,堂上正乐毕也。降立西阶东,北面。

[疏]“乐正”至“乃降”。○注“乐正”至“北面”。○释曰:言“告于宾”者,作乐主为乐宾,今歌备,故告宾,言歌备也。言“乐正降者,堂上正乐毕也”者,以其《乡饮酒》、《燕礼》但升歌、笙、閒合乐皆是正歌,今略去升歌、笙、閒三者,唯有合乐於堂上,故云堂上正乐毕也。云正乐者,对后无筭乐非正乐也。下射虽歌《驺虞》,亦是堂下,非堂上,故以堂上决之也。云“降立西阶东,北面”者,此无正文,约堂上乐正位在西阶东,北面,今降亦当在西阶东,北面也。

主人取爵于上篚,献工。大师,则为之洗。尊之也。君赐大夫乐,又从之以其人,谓之大师。

[疏]“主人”至“之洗”。○注“尊之”至“大师”。○释曰:自此至“反升就席”,论主人献工笙之事。但天子、诸侯官备,有大师、少师、瞽人作乐之长,大夫、士官不备,不合有大师,君有赐大夫、士乐器之法,故《春秋左氏》云:晋侯歌锺二肆,取半以赐魏绛,魏绛於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时以乐人赐之,故郑云“君赐大夫乐,又从之以其人,谓之大师”也。

宾降,主人辞降。大夫不降,尊也。

[疏]“宾降主人辞降”。○注“大夫不降尊也”。○释曰:云“大夫不降,尊也”者,此宾降,大夫若降,直与宾共文,今不言大夫降,《乡饮酒》亦云宾介,不言大夫降,明大夫皆不降,以其尊故也。

工不辞洗。卒洗,升实爵。工不兴,左瑟,一人拜受爵。左瑟,辟主人授爵也。一人,无大师,则工之长者。

[疏]“工不”至“受爵”。○释曰:此言工不辞洗,及一人拜受爵,皆上大师也。不言大师,言工一人者,欲见有大师,则大师不辞洗,拜受爵;若无大师,则凡工不辞洗,拜受爵,故变言工与一人。假令大师左瑟先献,若歌则后献,亦先献工一人,是以郑云一人无大师则工之长者。以《乡饮酒》献工时云“一人不兴受爵”,注云:“一人,工之长也。”大师为歌者未得献,先献瑟工之长者也。

主人阼阶上拜送爵。荐脯醢。使人相祭。人,相者。

[疏]“主人”至“相祭”。○注“人相者”。○释曰:云“人,相者”,则弟子相之,既相工,明祭亦相之可知。

工饮,不拜既爵,授主人爵。众工不拜受爵,祭饮,辩有脯醢,不祭。祭饮,不兴受爵,坐祭,坐饮。

[疏]“工饮”至“不祭”。○注“祭饮”至“坐饮”。○释曰:云“工饮,不拜既爵”者,还是上一人拜受爵者,虽不拜,既爵仍拜受也。下众工又对上一人拜受爵,众工不拜受爵也。郑云“祭饮,不兴受爵,坐祭,坐饮”者,对上宾主坐祭,立饮,故云“坐祭,坐饮”,亦不拜既爵可知也。

不洗,遂献笙于西阶上。不洗者,贱也。众工而不洗矣,而著笙不洗者,笙贱於众工,正君赐之,犹不洗也。

[疏]“不洗”至“阶上”。○注“不洗”至“洗也”。○释曰:云“众工而不洗矣,而著笙不洗者,笙贱於众工,正君赐之,犹不洗也”,郑云此者,欲见工在上贵,君赐之大师为之洗,笙贱位在下,正谓君赐之,笙人犹不为之洗,况众笙乎?欲取赐笙人不为之洗之意,不取众笙不为洗也。

笙一人拜于下,尽阶,不升堂。受爵,主人拜送爵。阶前坐祭,立饮,不拜既爵,升,授主人爵。众笙不拜,受爵,坐祭,立饮,辩有脯醢,不祭。主人以爵降,奠于篚。

[疏]“笙一”至“于篚”。○释曰:此经总献,笙人虽贱,中亦有尊卑,故一人升阶受爵,馀者不升,不拜既爵则同也。

反升,就席。亦揖让以宾升,众宾皆升。

[疏]“反升就席”。○注“亦揖”至“皆升”。○释曰:云“亦揖让以宾升,众宾皆升”者,谓亦前大夫若有遵者,则入门左,主人降,宾及众宾皆降,主人共大夫行礼讫,主人揖让以宾升,大夫及众宾皆升就席相似,故云“亦”。若然,上宾降时虽不言众宾降,众宾卑,从降可知,故今从宾升也。

主人降席自南方,礼杀,由便。

[疏]“主人”至“南方”。○注“礼杀由便”。○释曰:自此尽“未旅”,论立司正之事也。云“礼杀,由便”者,对上文主人受作爵时礼盛,故主人降席自北方,啐酒於席末亦然,今此立司正礼杀,故降席自南方,故云礼杀由便也。

侧降。宾不从降。

[疏]“侧降”。○注“宾不从降”。○释曰:侧降犹特降,故云“宾不从降”也。

作相为司正。司正礼辞,许诺,主人再拜,司正答拜。爵备乐毕,将留宾以事,为有解倦失礼,立司正以监之,察仪法也。《诗》云:“既立之监,或佐之史。”

[疏]“作相”至“答拜”。○注“爵备”至“之史”。○释曰:云“爵备”者,谓宾及众宾与尊者并工笙并得献,是爵备也。云“乐毕”者,合乐讫是乐毕。以无升笙与閒,故不言乐成而云毕而已也。云“将留宾以事”者,下有射事,射讫,行旅无筭之事,故须立司正以监之。但中閒为射系变司正为司马。射讫,反为司正,以监察仪法也。引《诗》者,证监与正为一物,皆察仪法也。

主人升就席。司正洗觯,升自西阶,由楹内適阼阶上,北面受命于主人。洗觯者,当酌以表其位,显其事也。楹内,楹北。

[疏]“主人”至“主人”。○注“洗觯”至“楹北”。○释曰:云“受命于主人”者,谓受主人请安宾之命,是以下云“请安于宾”,郑注云:“传主人之命也。”

西阶上北面请安于宾。传主人之命。宾礼辞,许。司正告于主人,遂立于楹閒以相拜。相,谓赞主人及宾相拜之辞。主人阼阶上再拜,宾西阶上答再拜,皆揖就席。为己安也。今文揖为升。

司正实觯,降自西阶,中庭北面坐奠觯,兴,退,少立。奠觯,表其位也。少立,自修正,慎其位也。古文曰少退立。

[疏]“司正”至“少立”。○注“奠觯”至“退立”。○释曰:此云“北面坐奠觯”,《乡饮酒》亦然者,此二者皆臣礼,故北面奠觯。《燕礼》、《大射》皆司正南面奠觯者,彼是君礼,欲取还不背君,故南面奠觯。故《大射》云:“南面坐奠觯,兴,右还,北面少立。坐取觯,兴,坐,不祭,卒觯,奠之,兴,再拜稽首,左还,南面坐取觯,洗,南面反奠于其所,北面立。”注云:“皆所以自昭明於众也。将於觯南北面则右还,於觯北南面则左还。如是,得从觯西往来也。必从觯西往来者,为君在阼,不背之也。”又取威仪多。此及《乡饮酒》在阼,非君直北面奠觯,又威仪简故也。

进,坐取觯,兴,反坐,不祭,遂卒觯,兴。坐奠觯,拜,执觯兴,洗,北面坐奠于其所。今文坐取觯,无进。又曰坐奠之拜。

兴,少退,北面立于觯南。立觯南,亦其故摈位。

[疏]“兴少”至“觯南”。○注“立觯”至“摈位”。○释曰:云“立觯南,亦其故摈位”者,案上未有摈位,此云摈位者,案《射礼》云:“摈者退中庭。”是摈者在中庭有位。《燕礼》、《大射》皆摈者为司马,则此《乡射》及《乡饮酒》云“作相为司正”,相即摈者也,故知觯南者中庭,故摈位也。

未旅。旅,序也。未以次序相酬,以将射也。旅则礼终也。

[疏]“未旅”。○注“旅序”至“终也”。○释曰:旅,众也,而言序者,谓众以次序相酬,必於未旅而射者。旅则醉,礼终恐不得射,故於未旅而射也。此大夫、士礼,将射,先行乡饮酒行旅酬而已,故射前未旅,而射后乃始行旅酬。《燕礼》、《大射》国君礼,故先行燕礼,虽行一献,以其辨尊卑,故行四举旅。《大射》主为射,故再拜讫即射。《燕礼》主为燕,故三举旅乃射,彼皆与此不同也。

三耦俟于堂西,南面,东上。司正既立,司射选弟子之中德行道艺之高者,以为三耦,使俟事於此。

[疏]“三耦”至“东上”。○注“司正”至“於此”。○释曰:自此已下尽“乐正北面立于其南”,论三番射事。郑知司正既立司射,即选弟子之中为三耦俟事於此者,经云“俟於堂西”,明此时始选,故知既立司正,司射乃选弟子使俟事於此也。故记云:“三耦者,使弟子。司射前戒之。”注云:“弟子,宾党之少者也。前戒,谓先射请戒之。”

司射適堂西,袒、决、遂,取弓于阶西,兼挟乘矢,升自西阶。阶上北面告于宾,曰:“弓矢既具,有司请射。”司射,主人之吏也。於堂西袒、决、遂者,主人无次,隐蔽而已。袒,左免衣也。决犹闿也,以象骨为之,著右大擘指,以钩弦闿体也。遂,射韝也,以韦为之,所以遂弦者也。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方持弦矢曰挟。乘矢,四矢也。《大射》曰:“挟乘矢於弓外,见镞於弣,右巨指钩弦。”古文挟皆作接。

[疏]“司射”至“请射”。○注“司射”至“作接”。○释曰:云“司射,取弓于阶西,兼挟乘矢”者,以其司射之弓矢豫陈於西阶,故司射於堂西袒、决、遂讫,即取弓矢於阶西。是以下记云“司射之弓矢与扑,倚于西阶之西”是也。云“有司请射”者,此有司谓司马,故《大射》云司射“自阼阶前曰:为政请射”,注:“为政,谓司马。司马,政官,主射礼。”诸侯之州长无司马官,直言有司请射,以比司马也。云“司射,主人之吏也”者,《大射》诸侯礼有大射正为长,射人次之,司射又次之,小射正次之,皆是士为也。则此大夫士礼,不得用士,故知是主人之吏为之可知。云“於堂西袒、决、遂者,主人无次,隐蔽而已”者,此对《大射》人君礼有次,在东方,不须適堂西也。云“袒左免衣也”,知袒左者,凡事无问吉凶,皆袒左,是以《士丧》主人左袒,此及《大射》亦皆袒左,不以吉凶相反。唯有受刑袒右,故《觐礼》云:“乃右肉袒于庙门之东。”注云“右肉袒者,刑宜施於右”是也。云“决犹闿也,以象骨为之”者,《大射》注亦然。案《缮人》云:“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决拾。”郑注云:“《士丧礼》‘决用正,王棘若檡棘’,则天子用象骨与?”无正文,故引《士丧礼》,又言“与”以疑之。若然,诸侯及大夫生用象,死用棘。天子无问死生,皆用象者,盖取其滑也。云“著右大擘指,以钩弦闿体也”,知者,以右巨指钩弦,故知著於右大擘指也。以右擘著极,是以《大射》云“朱极三”,注云“以朱韦为之三者,食指、将指、无名指”是也。云“遂,射韝也,以韦为之,以遂弦者也”者,《大射》注亦云:“遂,射韝也。以朱韦为之,著左臂所以遂弦也。”云“其非射时,则谓之拾。拾,敛也,所以蔽肤敛衣也”者,此篇及《大射》将射云袒、决、遂,射讫,则云说、决、拾,於公虽射亦谓之拾,故《大射》云:“公就物,小射正奉决拾以笥,大射正执弓,皆以从於物。”彼亦临时而云拾,以公射袒朱襦言拾,以见敛衣,故变文以见义也。云“所以蔽肤敛衣也”者,言蔽肤,据士;敛衣,据大夫已上。是以下记;“大夫与士射袒薰襦。”《燕礼》记云君射“袒朱襦”,若对君,大夫亦与士同,亦蔽肤也。云“方持弦矢曰挟”,知者,下记云:“凡挟矢,於二指之閒横之。”是言其方可知。引《大射》“挟乘矢於弓外,见镞於弣”,是其方也。若侧持弓矢,则名执,故下文云:“司射犹袒、决、遂,左执弓,右执一个,兼诸弦面镞。”注云“侧持弓矢曰执。面犹尚也,并矢於弦,尚其镞”是也。云“乘矢,四矢也”者,下云司射“搢三挟一个”,又《诗》云:“四矢反兮。”是四矢曰乘,凡物四皆曰乘也。引《大射》者,欲见挟为方持弦矢。

宾对曰:“某不能,为二三子。”许诺。言某不能,谦也。二三子,谓众宾已下。

[疏]“宾对”至“许诺”。○注“言某”至“已下”。○释曰:“二三子,谓众宾以下”者,谓除三耦之外,通射者而言,故云谓众宾以下也。若然,《投壶》礼宾固辞乃许者,彼因燕而为之再辞乃许。此为众习礼,不专为己,故一辞即许。大射不请者,彼为择士而射,故不须云许,直告射节而已。此为众庶习礼,故云“为二三子许诺”,亦一辞而许也。

司射適阼阶上,东北面告于主人,曰:“请射于宾,宾许。”

司射降自西阶,阶前西面,命弟子纳射器。弟子,宾党之年少者也。纳,内也。射器,弓、矢、决、拾、旌、中、筹、楅、丰也。宾党东面,主人之吏西面。

[疏]“司射”至“射器”。○注“弟子”至“西面”。○释曰:郑知弟子是宾党之年少者,以其宾党西方,东面,今以西面命之,明是宾党。是以郑云“宾东矢面,主人之吏西面”也。言弟子,故知少者。知射器弓九以下者,并案下文所陈用者知之也。云“宾党东面,主人之吏西面”者,案《投壶》宾党及主党皆为弟子,皆得与投壶者,彼燕法主欢心,故皆与。今此射与乡人习礼,《乡饮酒》同,上下经文党皆不与也。

乃纳射器,皆在堂西。宾与大夫之弓倚于西序,矢在弓下,北括。众弓倚于堂西,矢在其上。上,堂西廉。矢亦北括。

[疏]“乃纳”至“其上”。○注“上堂”至“北括”。○释曰:云“宾与大夫之弓倚于西序,矢在弓下,北括。众弓倚于堂西,矢在其上”者,以其序在堂上,故矢在弓下,堂西矢在堂上,随其弓在堂下,随其所宜而已。云“上,堂西廉”者,以其在堂西,故矢在上者,还在堂上之廉棱也。云“矢亦北括”者,其在堂上西序者北括,故知堂下者於上亦北括也。

主人之弓矢在东序东。亦倚于东序也。矢在其下,北括。

[疏]“主人”至“序东”。○注“亦倚”至“北括”。○释曰:上宾大夫弓矢在西序,矢在北括,此主人弓矢如上也。

司射不释弓矢,遂以比三耦於堂西。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御於子。”命下射曰:“子与某子射。”比,选次其才相近者也。古文曰某从於子。

[疏]“司射”至“子射”。○注“比选”至“於子”。○释曰:言“遂以”者,司正因上阶前令弟子纳射器,不释弓矢,遂比三耦,因曰遂,故云遂以也。云“比,选次其才相近者也”者,才虽各自用,乃因选其力相近为宜也。

司正为司马。兼官,由便也。立司正为莅酒尔,今射,司正无事。

[疏]“司正为司马”。○注“兼官”至“无事”。○释曰:言“兼官”者,若以诸侯对大夫,大夫兼官,诸侯具官;特以诸侯对天子,天子具官,诸侯兼官,各有所对,故云兼官,云“由使也”者。使司正为司马,不烦馀官也。案《射义》云:“孔子射於矍相之圃,射至於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但此篇是州长春秋习射法,兼士,有卿大夫三年贡士之后,以五物询众庶,射於庠,乡大夫五物询众,而引孔子射於矍相之事,则孔子鲁之乡大夫也。以其天子乡卿大夫为之,诸侯乡大夫使下大夫为之,是其差也。但《乡饮酒》之礼二人举觯为无筭爵,据此篇未旅先射,射讫行旅酬,酬讫,宾始二人举觯为无筭爵。未射时询众庶,得使公罔之裘、序点二人扬觯者,扬觯实在射后一酬讫始行之。今孔子询众庶之时,借取无筭爵时於旅也语,故使公罔之裘、序点二人扬觯以询众庶。此篇司射恒执弓矢,子路亦执弓矢,则子路为司射也。射於矍相时云射至司马,此文又云“司正为司马”,则使子路询众庶时当此节也。

司马命张侯,弟子说束,遂系左下纲。事至也。今文说皆作税。

[疏]“司马”至“下纲”。○注“事至也”。○释曰:上张侯时不系左下纲,中掩束之,今弟子说其束不致地,遂系左下纲於植,事至故也。

司马又命获者倚旌于侯中。为当负侯也,获者亦弟子也。谓之获者,以事名之。

[疏]“司马”至“侯中”。○注“为当”至“名之”。○释曰:案下记云:“司马阶前命张侯,遂命倚旌。”以记言之,司马命张侯与命倚旌,其事相因,故云“遂”,明同是西阶前也。云“为当负侯也”者,下云“司马命获者执旌以负侯”是也。知“获者亦弟子”者,堂下位,主人之党在东,宾弟子在西,下云“获者由西方坐取旌倚于侯中”,言由西方,是宾党弟子可知,亦上张侯者也。云“以事名之”者,以其唱获,故名获者也。

获者由西方坐取旌,倚于侯中,乃退。

乐正適西方,命弟子赞工,迁乐于丁。当辟射也。赞,佐也。迁,徙也。

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阶,阼阶下之东南,堂前三笴,西面北上坐。笴,矢幹也。今文无南。

[疏]“弟子”至“上坐”。○注“笴矢幹也”。○释曰:言“如初入”者,亦如上升堂时,相者亦在,左何瑟,面鼓,内弦,右手以如入升时也。云“笴,矢幹也”者,案《矢人》注:“矢幹长三尺。”是去堂九尺也。

乐正北面立于其南。北面,乡堂,不与工序也。

[疏]“乐正”至“其南”。○注“北面”至“序也”。○释曰:云“不与工序也”者,工西面北上,以南北为序,乐正北面,则东西为列,故云不与工序也。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