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尸子存疑

  郑人谓玉朱理者为璞。(1)

  按:此见《尹文子》。

  校正:

  (1)《文选·演连珠》注。

  深根固蒂。(1)

  按:《类聚》有两刻八十八卷,一本引《尸子》曰:“木之精气曰必方,又曰深根固蒂。”一本此句别为一条,称“声子曰”,在谢承《后汉书》之后。按《老子·德经》云:“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声子”盖“老子”之讹。“声(聲)”俗作“声”,与“老”字字形相近,又脱坏为“尸”也。

  校正:

  (1)《类聚》八十八。

  晋国苦奢,文公已俭矫之,衣不重帛,食不兼肉。(1)

  按:此见《尹文子》,《书钞》一百廿九、一百四十三并引作《尹文子》。

  校正:

  (1)《书钞》卅八。

  黄帝时,公玉带造合宫明堂,见《尸子》。(1)

  按:《史记·封禅书》云:“上欲治明堂,奉高旁,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云云。于是上令奉高作明堂汶上,如带图,带即汉武帝时人也,而《云笈七籤》一百载《真宗轩辕纪》云:“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明堂图》。有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此楼之始也。帝依图制之曰合宫,可以观其行也。(2)乃立明堂之议,以观于贤也。”(3)斯为巨谬矣。

  校正:

  (1)《元和姓纂》十、《通志·氏族略》四。

  (2)二语见《尸子》。

  (3)本《管子》。

  谷梁淑,字元始,鲁人,传《春秋》十五卷。(1)

  按:《谷梁传》引《尸子》语,当在其后,《尸子》未必见《谷梁传》也,且其文亦不类《尸子》。

  校正:

  (1)《姓纂》十。《氏族略》五“传”上有“亦”字,“卷”作“篇”。

  申徒狄,夏贤也。汤以天下让,狄以不义,闻已,自投于河。(1)

  按:《通志·氏族略》引《风俗通》云:“申徒氏,随音改为申屠氏。申徒狄,夏贤人也。汤以天下授之,耻以不义,闻已,自投于河。”《姓纂》盖亦用《风俗通》。其云《尸子》者,即“屠氏”二字之驳文也。《荀子·不苟篇》云:“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者也,而申徒狄能之。”(2)《庄子·外物篇》云:“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于窾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是狄生于夏末,闻汤让务光而死,非身让天下也。”《盗跖篇》则云:“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云:“申徒狄,殷末人也。不忍见纣乱,故自沈于渊。”《汉书·邹阳传》颜师古注引服虔注,亦云“殷之末世介士也”。《史记》索隐引韦昭说又云“六国时人”。《韩诗外传》一称:“申徒狄非其世,将自投于河,崔嘉闻而止之。狄引关龙逢、王子比干、子胥、泄冶以自况。”《新序·节士篇》同,则狄当为周末世人。

  校正:

  (1)《姓纂》三。

  (2)《说苑·说丛篇》述《荀子》语作“申屠狄”。

  野鸭为凫,家鸭为鹜,不能飞翔,如庶人守耕稼而已。(1)

  按:《礼记·曲礼下》:“庶人之挚匹。”孔疏云:“匹,鹜也。野鸭曰凫,家鸭曰鹜,鹜不能飞腾,如庶人但守耕稼而已。”故郑注《宗伯》云:“鹜,取其不飞迁。”《尔雅·释鸟》云:“舒凫,鹜。”舍人及李巡云:“凫,野鸭名;鹜,家鸭名。”然则“凫鹜”云云,乃孔冲远之说也。

  校正:

  (1)《证类本草》十九、《陈藏器本草引》、《埤雅》八。

  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1)

  按:《类聚》八、《御览》卅六、《六帖》六并引作《庄子》,此《庄子》逸文也。又见《初学记》六,下句作“流相薄,即为之地动”。

  校正:

  (1)《事类赋·海赋》注。

  楚人卖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买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1)

  按:此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椟”作“櫃”,“薰以桂椒”二句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太平御览》八百三引《韩子》正与此同。《御览》此条与《尸子》“水圆折者有珠”相接,吴氏遂误为《尸子》。

  校正:

  (1)《事类赋·珠赋》注。

  水有四德。沐浴群生,通流万物,仁也;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柔而难犯,弱而难胜,勇也;导江疏河,恶盈流谦,知也。(1)

  按:《御览》五十八引《顾子》曰:“子与子华游东池,子华曰:‘水有四德’”云云,接《尸子》“凡水其方折者有玉”条后。吴氏所见本或有脱坏,故误采之。任本次于“方折有玉”之下,盖亦仍《御览》误本也。(2)

  校正:

  (1)《事类赋·水赋》注。

  (2)又见《御览》六十七、《类聚》九。

  渔之为事也,有钓、网、罟、筌、罛、羀、罺、罩、涔、罾、笱、欚、梁、罨、箅█(上竹下貍)、銛之类。(1)

  按:《初学记》廿二云:“按《尸子》:‘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人以渔。其后尧使人水处者渔,又舜渔于雷泽,盖因修其法也。’”(2)“渔之为事也”云云,“各以用之,得鱼一也”。“其后”以下,皆徐氏类举渔事,非《尸子》本文,孙本亦误采其后三句。

  校正:

  (1)《事文类聚·前集》卅七。

  (2)原注:《文子》曰:“尧使人水处者渔,山处者木。事宜其械,械宜其人。”《尚书大传》曰:“舜渔雷泽之中。”

  禹理洪水,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中。(1)梁氏玉绳云:“《水经注》五《河水》有此条,不云是《尸子》。”

  按:《水经注》本《尚书中候》,见《御览》八十二。

  校正:

  (1)《广博物志》十四。

  雁衔芦而捍网,牛结阵以却虎。(1)

  按:《抱朴子·诘鲍篇》云:“蜂虿挟毒以卫身,智禽衔芦以扞网,獾曲其穴以避径至之锋,水牛结阵以却虎豹之暴。”《文选·鹪鹩赋》注引云:“智禽衔芦以避网,水牛结阵以却虎。”《御览》八百九十九引同此,盖误《抱朴子》为《尸子》。(2)

  校正:

  (1)《广博物志》四十四。

  (2)《淮南子·修务训》云:“雁衔芦而翔,以避矰弋。”

  急土。(1)

  按:“隐土”见《列子·天瑞篇》。

  校正:

  (1)《升庵外集》三:“东北咸州曰隐土。”注:“《尸子》作急。”

  法螺蚌而闭户。(1)

  按:《外集》又引《文子》:“法蠡蠬而闭户以证铺首。”语与此同,然《文子》今本亦不载。

  校正:

  (1)《升庵外集》八。

  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

  按:此见《韩非子·难一》及《难势》。

  校正:

  (1)《升庵外集》廿二。

  鸿飞天首,高远难明。楚人以为凫,越人以为乙,鸿常一尔。(1)

  按:九十七又引作张融语,见《南齐书·顾欢传》。

  校正:

  (1)《升庵外集》五十九。

  禹有进善之鼓,备讯唉也。(1)

  按:《管子·桓公问》云:“禹立谏鼓于朝,而备讯唉。”

  校正:

  (1)《升庵外集》六十四。

  虞舜灰于常羊,什器于寿邱,就时于负夏,未尝暂息。顿邱买贵,于是贩于顿邱。传虚卖贱,于是债于传虚,以均救之。(1)

  按:此见《路史后纪》十二,不云出《尸子》。

  校正:

  (1)《绎史》十。

  蔡威公闭门而哭,三日泣尽,继以血。其邻窥墙问曰:“何故悲哭?”答曰:“吾国且亡。吾闻病之将死,不可为良医;国之将亡,不可为计谋。吾数谏,吾君不用,是知将亡。”(1)

  按:《御览》四百八十八引此作《说苑》,与今《权谋篇》小异。四百五十引与今本同。

  校正:

  (1)任本。

  两智不能相救,两贵不能相临,两辨不能相屈,力均势敌故也。(1)

  按:《御览》四百卅二引作《尹子》,乃《尹文子》佚文,见《意林》。

  校正:

  (1)孙本引《御览》。

  殷纣为肉圃。(1)

  按:《御览》八百六十三引作《公孙尼子》,《初学记》廿六同。

  校正:

  (1)惠本、孙本引《御览》。

  《帝范·阅武篇》:“句践轼蛙,卒成帝业。”注云:“《尸子》作‘式’。”

  按:《尹文子》云:“越王勾践谋报吴,欲人之勇,路逢怒蛙而轼之。”此《尸子》乃《尹子》之误。《韩非子·内储说上》“轼”作“式”。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