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上禮

老子〔文子〕曰:上古真人,呼吸陰陽,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順。當此之時,領理隱密自成純樸,純樸未散,而萬物大優。及世之衰也,至伏羲氏,昧昧懋懋,皆欲離其童蒙之心,而覺悟乎天地之間,其德煩而不一。及至神農、黃帝,核領天下,紀綱四時,和條陰陽,于是萬民莫不竦身而思,戴聽而視,故治而不和。下至夏、殷之世,嗜欲達于物,聰明誘于外,性命失其真。施及周室,澆醇散樸,離道以為偽,險德以為行,智巧萌生,狙學以擬聖,華誣以脅眾,琢飾詩書,以賈名譽,各欲以行其智偽,以容于世,而失大宗之本,故世有喪性命,衰漸所由來久矣。是故,至人之學也,欲以反性于無,游心于虛;世俗之學,擢德攓性,內愁五藏,暴行越知,以譊名聲于世,此至人所不為也。擢德自見也,攓性絕生也,若夫至人定乎死生之意,通乎榮辱之理,舉世譽之而不益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得至道之要也。

老子〔文子〕曰:古者被髮而無卷領,以王天下,其德生而不殺,與而不奪,天下非其服,同懷其德。當此之時,陰陽和平,萬物蕃息;飛鳥之巢,可俯而探也;走獸,可繫而從也。及其衰也,鳥獸蟲蛇,皆為民害,故鑄鐵[火段]刃,以御其難。故民迫其難則求其便,因其患則操其備,各以其智,去其所害,就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故先王之法度,有變易者也。故曰:「名可名,非常名也。」五帝異道而德覆天下,三王殊事而名後世,因時而變者也。譬猶師曠之調五音也,所推移上下,無常尺寸以度,而靡不中者,故通于樂之情者能作音,有本主于中,而知規矩鉤繩之所用者能治人,故先王之制,末世之事,善即著之。故聖人制禮樂者,而不制于禮樂;制物者,不制于物;制法者,不制于法。故曰:「道可道,非常道也。」

老子〔文子〕曰:昔者之聖王,仰取象于天,俯取度于地,中取法于人;調陰陽之氣,和四時之節,察陵陸水澤肥墽高下之宜,以立事生財,除飢寒之患,辟疾疢之災,中受人事,以制禮樂,行仁義之道,以治人倫。列金木水火土之性,以立父子之親而成家;聽五音清濁六律相生之數,以立君臣之義而成國;察四時孟仲季之序,以立長幼之節而成官;列地而州之,分國而治之,立大學以教之,此治之綱紀也。得道則舉,失道則廢。夫物未嘗有張而不弛,盛而不敗者也,唯聖人可盛而不敗。聖人出作樂也,以歸神杜淫,反其天心;至其衰也,流而不反,淫而好色,不顧正法,流及後世,至于亡國;其作書也,以領理百事,愚者以不忘,智者以記事。及其衰也,為奸偽以解有罪,而殺不辜;其作囿也,以成宗廟之具,簡士卒以戒不虞。及其衰也,馳騁弋獵以奪民時,以罷民力。其上賢也,以平教化,正獄訟,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澤施于下,萬民懷德;至其衰也,朋黨比周,各推其所與;廢公趣私,外內相舉;奸人在位,賢者隱處。

天地之道,極則反,益則損。故聖人治弊而改制,事終而更為,其美在和,其失在權。聖人之道曰:非修禮樂,廉恥不立。民無廉恥,不可以為治;不知禮義,不可以行法。法能殺不孝者,不能使人孝;能刑盜者,不能使人廉。聖王在上,明好惡以示人,經非譽以導之,親而進之,賤不肖而退之,刑錯而不用,禮樂修而任賢德也。故天下之高,以為三公;一州之高,以為九卿;一國之高,以為二十七大夫;一鄉之高,以為八十一元士。

智過萬人謂之英,千人者謂之俊,百人者謂之傑,十人者謂之豪。明於天地之道,通于人情之理,大足以容眾,惠足以懷遠,智足以知權,人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隱義,信足以得眾,明足以照下,人俊也。行可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守約,廉可以使分財,作事可法,出言可道,人傑也。守職不廢,處義不比,見難不苟免,見利不苟得,人豪也。英俊豪傑,各以大小之材處其位,由本流末,以重制輕,上唱下和,四海之內,一心同歸,背貪鄙,向仁義,其于化民,若風之靡草。今使不肖臨賢,雖嚴刑不能禁其奸,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強,天地之性也。故聖人舉賢以立功,不肖之主舉其所與同,觀其所舉,治亂分矣;察其黨與,賢不肖可論也。

老子〔文子〕曰:為禮者,雕琢人性,矯拂其情,目雖欲之禁以度,心雖樂之節以禮,趣翔周旋,屈節卑拜,肉凝而不食,酒澂而不飲,外束其形,內愁其德,鉗陰陽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終身為哀。人何則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樂,而防其所樂。是猶圈獸而不塞其垣,禁其野心,決江河之流而壅之以手,故曰:「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夫禮者,遏情閉欲,以義自防,雖情心[口囷]噎,形性飢渴,以不得已自強,故莫能終其天年。禮者,非能使人不欲也,而能止之;樂者,非能使人勿樂也,而能防之。夫使天下畏刑而不敢盜竊,豈若使無有盜心哉!故知其無所用,雖貪者皆辭之,不知其所用,廉者不能讓之。夫人之所以亡社稷,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未嘗非欲也。知冬日之扇,夏日之裘,無用于己,萬物變為塵垢矣!故揚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本者,去火而已。

老子〔文子〕曰:循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性失然後貴仁義,仁義立而道德廢,純樸散而禮樂飾,是非形而百姓眩,珠玉貴而天下爭。夫禮者,所以別尊卑貴賤也;義者,所以和君臣、父子、兄弟、夫婦,人道之際也。末世之禮,恭敬而交為。義者,布施而得,君臣以相非,骨肉以生怨也;故水積則生相食之蟲,土積則生自肉之狩,禮樂飾則生詐偽。末世之為治,不積于養生之具,澆天下之醇,散天下之樸,滑亂萬民,以清為濁,性命飛揚,皆亂以營,貞信熳爛,人失其性,法與義相背,行與利相反,貧富之相傾,人君之與僕虜,不足以論。夫有餘則讓,不足則爭;讓則禮義生,爭則暴亂起。故多欲則事不省,求贍則爭不止。故世治則小人守正,而利不能誘也;世亂則君子為奸,而法不能禁也。

老子〔文子〕曰:衰世之主,鑽山石,挈金玉,擿礱蜃,消銅鐵,而萬物不滋;刳胎焚郊,覆巢毀卵,鳳凰不翔,麒麟不游;構木為台,焚林而畋,竭澤而漁,積壤而邱處,掘地而井飲,濬川而為池,築城而為固,拘獸以為畜。則陰陽謬戾,四時失序,雷霆毀折,雹霜為害,萬物焦夭,處于太半,草木夏枯,三川絕而不流。分山川溪谷,使有壤界;計人眾寡,使有分數。設機械險阻以為備,制服色,等異貴賤,差賢不肖,行賞罰;則兵革起而忿爭生,虐殺不辜,誅罰無罪,于是興矣。

老子〔文子〕曰:世之將喪性命,猶陰氣之所起也,主暗昧而不明,道廢而不行,德滅而不揚,舉事戾于天,發號逆四時,春秋縮其和,天地除其德。人君處位而不安,大夫隱循而不言,群臣推上意而懷常,疏骨肉而自容,邪人諂而陰謀,遽載驕主而像其,亂人以成其事。是故,君臣乖而不親,骨肉疏而不附,田無立苗,路無緩步,金積折廉,壁襲無嬴,殼龜無腹,蓍筮日施,天下不合而為一家,諸侯制法各異習俗。悖拔其根而棄其本,鑿五刑,為刻削,爭于錐刀之末,斬刈百姓,盡其太半,舉兵為難,攻城濫殺,覆高危安,大衝車,高重壘,除戰隊,使陣死路,犯嚴敵,百往一反,名聲苟盛,兼國有地,伏尸數十萬,老弱飢寒而死者,不可勝計。自此之後,天下未嘗得安其性命,樂其習俗也。賢聖勃然而起,持以道德,輔以仁義;近者近其智,遠者懷其德,天下混而為一,子孫相代輔佐;黜讒佞之端,息末辯之說,除刻削之法,去煩苛之事,屏流言之跡,塞明黨之門,消智能,循大常,隳枝體,黜聰明,大通混冥,萬物各復歸其根。夫聖人非能生時,時至而不失也,是以不得中絕。

老子〔文子〕曰:酆水之深十仞而不受塵垢,金石在中,形見于外,非不深且清也,魚鱉蛟龍莫之歸也。石上不生五穀,禿山不游麋鹿,無所蔭蔽也。故為政以苛為察,以切為明,以刻下為忠,以計多為功。如此者,譬猶廣革者也,大敗大裂之道也。「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文子〕曰:「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先為不可勝之政,而後求勝于敵。以未治而攻人之亂,是猶以火應火,以水應水也。同莫足以相治,故以異為奇。奇靜為躁,奇治為亂,奇飽為飢,奇逸為勞。奇正之相應,若水火金木之相伐也,何往而不勝。故德均則眾者勝寡,力敵則智者制愚,智同則有數者禽無數。

您可能喜欢: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