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道枢卷之三十一

  七返篇

  金感于火,火去于金;得其成数,存阳亡阴。

  衡岳真人陈少微曰:夫金感于火之谓丹,火去于金之谓汞。故丹砂者,太阳之至精,金火之至体,丹交火精而候足,汞杂本质而能全。结成玄元正真之气者也。

  七返九还者,异名而同归。返者,砂为金也;还者,砂归丹也。或曰:七返者,丹砂属火,变而成金者也。火之成数七,七变以应阳元之极焉。以丹砂炼治而得,伏火鼓成白银,是一返也;服之一两,万病除矣。以白银化出砂,使之伏火鼓成黄花,是二返也;服之一两,体和神清,返老归童矣。以黄花银化出砂,伏火鼓成青金,是三返也;服之一两,虚夷忘情,心合至精矣。以青金化出砂,伏火鼓成黄金,是四返也;服之一两,身光莹彻,通于表内矣。以黄金化出砂,伏火鼓成红金,是五返也;服之一两,造化不能移,鬼神不能知矣。以红金化出砂,伏火鼓成赤金,是六返也;服之一两,水不溺,火不焦矣。以赤金化出砂,伏火鼓成紫金,于是阳精真元之气既足,更以紫金化为砂,运火缎之者再,则通彻洞曜,而为还丹,是七返也;服之一两,形神俱合,超然九天之上,更服九丹,位登真人矣。

  其法五日一候也,三候一气也,合用八节二十四气,是为一百二十日,斯飞伏之火候也。凡一候则飞伏足矣,五日之内,其四用坎,其一用离。用坎者,用水煮之;用离者,用炭七两,常在鼎之下。常有熟炭七两而不增减。此阳火之飞者也,故五日为一转焉。

  八琼篇

  华光之鼎,封以六;九转飞精,八卦所出。

  太极真人曰:太上有九转飞精,八琼之方,昔者葛仙爷、李八百、庞氏而来皆修之焉。至游子曰:或有得于玉局化在成都之地中。

  其法曰二釜,其容一斗七升半,以土作之,既成,以六一泥锢其外,十日阴干,复用其泥,如此者五七焉。六一泥法曰:牡蛎、白石脂、云母粉、磁石、赤石脂、红灰各二斤为末,苦酒和为泥,以纸二斤半入泥中,捣匀用之,初泥釜厚一二分,复泥至五七度者,厚一寸三分。二釜相合,内三分阴干,复以六一泥厚锢之,是为太一中宫华光之鼎者也。再用六一泥法曰:铅丹粉飞过,天浆子各二斤半为末,灰纸一斤半,水浸讫,苦酒和为泥。于是卜名山绝边之地,有束流之水者,以施丹鳌,使水绕焉。

  丹鳌之室,其长四丈,其广三丈,掘地四尺,开三门,束南西也。鳌之口面皆造弯焉。鳌高九寸,甲子日作之,用臂及细土,勿使有穿,其高九寸,其上平,其泥既干,乃安神釜于鳌中,其釜相合一倒一正,四面相去九寸,法天象地,又有十二时焉。四六者,戌也;三七者,亥也;二八者,子也;正九者,丑也;十二者,寅也;十一者,卯也。其药何谓也?日汞三斤,是为太阳流珠玄武之首,坎之精也;日雄黄二斤,是为勾陈之粉,巽宫之精也;曰朱砂五斤,是为太阴神光,朱雀之髓,离之精也;日硫黄六两,是为中宫腾蛇,坤之精也;日北亭八两,是为白虎索林之粉,干之精也;日雌黄八两,是为庚辛之粉,兑之精也;日消石一斤八两,是为青龙甲乙,震之精也;木律八两,是为太白之粉,艮之精也。既捣焉,复加研焉。先布太白于釜,次之青龙,次之庚辛,次之白虎,次之扬绿碧腾蛇,次之朱雀,次之勾陈,实之使平。入汞于神釜之口,合铅丹泥以锢釜之唇,而复盖之,且密封之。用六一之泥锢其外者,一寸有三分,阴干,择戌之日,迁神釜于宠中,以重阳日,酉之时黄昏也而下火焉。炭皆断其拳,烧于釜之下者六寸,焚之,至于九伏时,则加至于釜之腹者,烧之亦九伏时,则加至于釜之顶者,烧之亦九伏时,则进火至于合际,十日则更以加火烧之三十有六日,于是通九十昼夜矣。俟其火熄也,于七日卯之时出于其鳌,俟其玲也视之,则九色飞晶矣。用雄鹦之羽扫其釜,出而研之如粉焉。一两者,一剂也。盛以金瓶,沉于寒泉之下,以出火之毒;三七日而后出之,盛以银函,银函仍用皮裹之。置蒸饭之中,约炊五斗饭者。十余日而后出之,阴以干之,以出水之毒,二三日复研焉。是为太一八琼者也。

  凡欲饵之,于上元日沐浴,以五香之水盛服,束向扣齿九通,跪而祝曰:返我常,归我神,尽此生。坐在立亡,时乘白云,八极翱翔,西跻金阙,束升扶桑;日月之精,我得其尝。仍云急急如律令。于是以酒调一铢饵之,井花水亦可也。,饵至三剂,则老者返于婴颜,六府莹然,三田永清,水不能漂,火不能焚,可以腾空而飞矣。

  九仙篇

  皇人析微,三士颐隐,舆者得毂,裘者振领。

  光辩天师叶法善也曰:修长生者,勿散乱,勿烦怒,勿起着,勿妄想,勿贪爱,勿邪淫,勿放逸,而后可成也。

  水元真人罗公远也曰:学道者,先叩齿,以集其神,而后想其三魂,作真仙之形。此吾身之福神也。其神不安则患生,其神散乱则死矣。

  光辩天师曰:水火者,古先圣人之大药也。不在于外,而在吾身焉。心-火也,应于离;肾水也,应于坎。故造金丹者,须凭龙虎水火者也。先之冷其坎户,如水而后下龙虎焉。于是交之有度,用之有数,下心之火,焚之可以治众疾,补虚损矣。病之微者,自顶至踵,以肾之水洗之可也;病之大者,自足至踵,以心之火焚之可也。

  六通国师一行也曰:患小用水者,不欲犯肾藏也,当守一以谨之,七日则诸疾除矣;患大用火者,火从心发,下入于左右足,上至于左右臂,以及首目,九九发之,一息皆周焉。此所谓周天之火也。

  夫火有四:有日焚身火者,想从心之下,至于关锁,其光焰焰,满九九之数,可以去三虫焉;有曰敌阴火者,想从阴之下而起,遍焚其身,满三三之数;有日灵龟火者,三火从其下,至于坎户,分为二路,左右从其足内,至于足指,五路尽出,相合左旋,三匝渐大,至于腰之下,于是敌阴之火,引灵龟之火,合而右旋,三匝渐大,至于顶,则九点其首,举前法者九过;有日降魔火者,大病将死,则定息而坐,如灵龟之法而左旋,以焚诸魔。

  永元真人曰:用火者,心火也。下至左右足,上至于手及其顶,一息之中,九过者也;用水者,想二肾之黑气,如烟直上至于顶门,满于泥丸,化而为水以洗之,下至于肾,入于五藏,至于其足。既已,则举其足,以意想复归于肾。瘫疽者,则先入大肠,自然转动矣。

  光辩天师曰:冥本意在鼻之上,寸丝不挂于心,玄牝之门,诸事俱舍,离其本念,定息不出不入焉。

  永元真人曰:玄牝之门者,其鼻与肺合,其出入息,宜坚守以定者也。自鼻至于眉,自眉至于顶,复自顶至于眉,自眉至于鼻,自鼻至于眉,自眉至于顶,皆三过,每日为之九过,满八十一之数可也。炼七至七者,何也?四十有九日,必自定矣。一伏时不出入。

  六通国师曰:既有定法,则修想其本,灵冥在于金堂玉阙之中,如吾之形,遍观既已,然后想开顶门有黄云焉。从脾之上而起,向于顶门撞开其额者,凡一息之内为之七过者三焉。左边开上,右边开下,故日黄云满天地矣。

  永元真人曰:其黄云之起而撞也,男子则撞左掩右焉;女子则撞右掩左焉。高想圣身之出也,用手压其右,使之下焉;女子则压其左焉。

  光辩天师曰:一息三七撞,日为之二十一过,至二旬乃能出黄云矣。

  六通国师曰:吾想其灵冥,乘其黄云而起,开其顶门,坐于云内,极力归于顶门,内闭其顶,复入于金堂玉阙,想其出入,如此者数过,方离其身,则留黄云,覆其顶门,乘其云而出,下视其身,修之不懈,至四旬有九日,当有形见形如水墨者,十旬有八日,自然去住自如。其既开也,开其顶门,而入于身,上下俱暖矣。

  光辩天师曰:可以卧而为之,其名日睡法。其去如寐,其来如寤焉。修道必待阳数之兴,而勿施泄,令阳气作用焉。故当一阳之生,则修之于静室,诸绿俱舍,而存想其五藏诸神,所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所谓恍惚杳冥之中者也。

  天真皇人言:顶上藏太阳者四十五数足,何谓也?此吞日月华之法欤!.平旦日之初出,束向而坐,想其日如车输,渐渐来至于口则吞之,凡七十有二,咽入于脐之下,用河车转之,拗起入于顶门,如此七旬有二日之后,可以采月华矣。每月八日上弦之后,向月暝坐,想其月华入口吞之,凡八十有一咽,二旬有三日下弦之后乃止。俟其次月上下弦再为之,八旬有一日即止,是为载日挟月者也。吾又有一法焉,于卯之时,束向想其日如明镜,渐渐而至,以鼻接之,自玄牝而入,至于其腹,用河车拗起焉;至午之时,西向想其日如悬镜,仰首以接鼻于玄牝之中,复以河车拗起焉。日之西也,西向想其日来至,以鼻接之,入于精海,复以河车拗起,入于顶后,二月、八月至夜,则想其月如镜焉,下入于鼻,至于精海焉。或于日之出,束向存想,以鼻接之而勿擂,恐玲气入。每月为之四十九过。此九五之数也。以河车拗起,而为枕焉。用日不用月者,不用阴也。

  永元真人曰:日者,魂也,属于阳,故真仙无影,纯阳也。若夫鼻接而不擂者,斯妙矣乎!.或不用河车,自入于玄牝,直至顶门,三点首仰之,日为之四十五过,至四旬有五日,自一阳生,至于立春,此阳之数也。

  光辩天师曰:日,阳也,乃用阴数,八九七十二焉;月,阴也,乃用阳数,九九八十一焉。此法纯阳,故用四旬有五日焉。不用河车者,顺天道左转,自玄牝之门至于顶后矣。

  六通国师曰:眉之下五输者,目也。其名则有血轮、气轮、水输、金轮、瞳输之别焉。还在定中而起者,谓息入定中而作也。

  永元真人曰:定中运水火于目也。

  六通国师曰:龙虎太丹有三焉:其一则以其津液一咽而为虎,气一咽而为龙,气入于精海,上于泥丸,下心之火以烧之,拽脾之土以盖之,是为四神之丹,又名二气龙虎丹、小还丹、白金丹。可以补下元壮气海矣。其二咽之送至于脐之下,精海水面之上,丸如弹子者三过,纵心火烧之,用脾土盖之,凡一丸用三龙、三虎、三火、三土,其十二过,应于十二时,九丸应于九州,是为一百八十之数也。其三如前定息,目内一闪,自有津出如冰雪然,入于其口,初从口之角而下者,想之为虎焉;复于定中闪其目,则火星撒下,想之为龙焉。故龙从火出,虎从水生矣。五藏交者,先令虎在于口,而后发火龙,何谓也?下火吞从其左而下,至于脾,化而为龙,从肝之右出,入其左,而下至于脾,右绕三匝,是为耕其脾也。下水从其右吞之,至于肺,化而为虎,从脾之左出,入其右而下,至于脾之右,一匝种在脾土,是为往来不离土者也。

  永元真人曰:目之五轮有王火、王水焉,惟水难得。故先闪其水,下入于口,然后闪下其火,而入于肝。肝,木也,其色青,故日青龙焉。水入于肺。肺,金也,其色白,故曰白虎焉。龙从左,而下至于肝,穿肝而右出,复来入于左,虎从右,而下至于肺,穿肺左而出,复来入于右。此所谓五藏气交者也。

  光辩天师曰:青龙者,昼先下焉;白虎者,夜后行焉。青龙属于阳,昼有二十四度;白虎属于阴,夜有三十六度,于是昼行四十六,夜行四十九,耕种于脾之上,而生黄芽。黄芽者,命之根也。

  永元真人曰:吾之身象鼎焉。以左足压其右足,以左右手按其身,复虚如鼎三足焉。凝结其心血以盖之,于是想之而成婴儿。如吾之形,其初若雀之卵,首目手足皆具,渐渐长大,跪坐于精海之内,左右手交差背肩,仰面大用口二时,取脾之上所生黄芽,以为圣胎之食焉。

  光辩天师曰:圣胎者,不自外求,想其肾出精气,入于血海,凝结而成者也。

  六通国师曰:炼圣者有法焉。想其左肾以为日,而出白气;右肾以为月,而出赤气。于是白气入于精海,复变为赤火之象焉;赤气入于精海,复变为白水之象焉。日月之气,以成圣身,至于海中,彼日之赤气如火,而上至于脾,照其身,既已乃翻身,入于精海而坐,复想自月中起,而如前焉。又乘圣身而起,发光以照之,复翻身入于精海,如此自卯至午,足践日影者百过。凡一息一为之,是为胎息之气者也。

  永元真人曰:所谓左右日月之气,渐渐举起,至于金堂玉阙,乃被于顶,以前四旬有五日所采太阳以照之,圣胎为日所照,当投水中,其光入于五藏,皆一息之内为之,每时三十有六过焉。

  六通国师曰:昼炼神,夜则出之。

  永元真人曰:此圣身既就也,则夜自精海,乘紫云而起,至于金堂玉阙,一一遍观,从顶至踵备认之,然后想出顶门,乘其紫云定息,息极方下入于金堂玉阙,乃开息焉。复住其息如前而出者四十九过。十月之后,当有二身,其状惟肖,能离身随意所之矣。

  光辩天师曰:其出也,自一步至十步,以至二十步、四十步,百日可行万里,是为地仙者也。

  六通国师曰:定息炼肾之气百日,于卯之后、午之前如前法为之百过。夜则想肾左右有黑气二道,入于精海,化为黑云,婴儿乘之,上至于左耳,出于右耳。凡一息财一出入焉-,夜射三警十六过,百日斯为水仙矣。

  光辩天师曰:神仙之剑,何谓也?先收日月之精华,后起心火锻之。

  日月者,肾也。于是肺为风翰,肝为炉炭,脾为土模,胆为砺石。一息气中,为法自成矣。

  六通国师曰:夫炼五藏之精者,先自肾官,想其有黑气,郁然而起,从耳而出,其大如盖,息极复归于肾宫,昼夜为之十一过,于是八旬有一日而后炼肝。肝有青气,想之出于顶门,亦如盖焉。其色碧,息极复归其藏者,八十一过,于是八旬有一日而后炼心。

  心有赤气,其数如前,而后炼脾。脾有黄气。其数如前,而后炼肺。肺有白气,其数如前,于是五藏俱足,则五气俱兴,齐出于顶,其气五色,光照一室,可以升腾于天矣。

  永元真人曰:炼之者在夫七月,水生可以炼肾;十月木生、、可以炼肝;正月火生,可以炼心;四月金生,可以炼肺;土王于四时之季月,随四时可以炼脾,每一气盖八旬有一日焉。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