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玄清左夫人歌一首并序
太微玄清左夫人,太微之上真也。晋兴宁三年乙丑十二月十七日,与太元真人众真降于句曲金坛真人杨羲之室,吟北淳宫中歌,词曰:
郁蔼非真墟,太元为我馆。玄公岂有坏,萦蒙孤所难。落凤控紫霞,矫辔登晨巘。寂寂无濠涯;晖晖空中观。隐芝秀凤丘,逡巡瑶林畔。龙胎婴尔形,八琼回素旦。琅华繁玉宫,结葩凌岩灿。鹏扇绝亿岭,拊翮扶霄翰。西庭命长歌,云敖弃虚弹,八风缠绿宇,丛烟豁然散。灵童掷流金,火微启辞案。三元折腰舞,紫皇挥袂赞。朗朗扇景辉,晔晔长庚焕。超綍昝明刃,下眄使我惋。顾哀地仙辈,何为栖林涧?
◎灵凤歌一首并序
《本行经》云:西方卫罗国王有女,字曰丑瑛,与凤共处。于是灵凤常以羽翼扇女。十二年中,女忽有胎。王意而怪之,因斩凤头,埋着长林丘中。女后生女,名曰皇妃,叹而歌曰:
杳杳灵凤,绵绵长归。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
于是王所杀之凤郁然而生,抱女俱飞,径入云中去。
◎女仙张丽英石鼓歌一首并序
《金精山记》云:汉时张芒女,名丽英,面有奇光,不照镜,但对白纨扇如鉴焉。长沙王吴芮闻其异质,领兵自来娉。女时年十五,闻芮来,乃登此山仰卧,披发覆于石鼓之下,人谓之死。芒妻及芮使人往视,忽见紫云郁起,遂失女所在,得所留歌一首,在石鼓之上,歌曰:
石鼓石鼓,悲哉下土。自我来观,民生实苦。哀哉世事!悠悠我意。我意不可辱兮!王威不可夺余志。有鸾有凤,自歌自舞,凌云历汉,远绝尘罗。世人之子,其如我何?暂来期会,运往即乖。父兮母兮!无伤我怀至今石鼓一处黑色直下,状女垂发,时人号为张女发。
◎汉初童谣歌一首并序
汉初,有四五小兒戏于路中一兒歌曰:
著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时人皆莫知之,唯张子房知之,乃往拜焉,曰:此乃东王公之玉童也。言仙人得道升天,当揖金母而拜木公也。自非冲虚登真之子,莫知其津矣!
◎萼绿华赠羊权诗三首并序
萼绿华者,仙女也。年二十许,上下青衣,颜色绝整。以晋穆帝升平三年己末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云是南山人,不知何山也。自此一月辄六过其家。权字道舆,即晋简文帝黄门郎羊欣之祖也。权及欣皆潜修道要,耽玄味真。绿华云:我本姓杨。又云:是九嶷山中得道女罗郁也。宿命时曾为其师母毒杀乳妇,玄洲以先罪未灭,故暂谪降臭浊,以偿其过。赠权诗一篇,并火浣布手巾一条,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谓权曰:慎无泄我下降之事,泄之则彼此获罪。因曰:修道之士,视锦绣如弊帛,视爵位如过客,视金玉如瓦砾。无思无虑,无事无为。行人所不能行,学人所不能学,勤人所不能勤,得人所不能得。何者?世人行嗜欲,我行介独;世人学俗务,我学恬漠;世人勤声利,我勤内行;世人得老死,我得长生。故我今已九百岁矣。授权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今在湘东山中。绿华初降,赠诗曰:
神岳排霄起,飞峰郁千寻。寥笼灵谷虚,琼林蔚萧森。羊生标美秀,弱冠流清音。栖情庄惠津,超形象魏林。扬彩硃门中,内外迈俗心。其一
我与夫子族,源胄同渊池。宏宗分上业,于今各异枝。兰金因好著,三益方觉弥。其二
静寻欣斯会,雅综弥龄祀。谁云幽鉴难?得之方寸里。翘想樊笼外,俱为山岩士。无令腾虚翰,中随惊风起。迁化虽由人,籓羊未易拟。所期岂朝华,岁暮于吾子。其三
◎九华安妃赠杨司命诗二首并序
九华安妃者,晋兴宁三年乙丑六月二十五日夜,与紫微王夫人降金坛杨羲家。妃著云锦裙,上丹下青,文彩光鲜,腰中有绿绣带,系十余小铃,铃作青黄色,更相参间。左带玉佩,亦如世间佩,但几小耳。衣服倏倏有光,照眠室内。如日中映视云母形也。云发鬃鬓,整顿绝伦,顶中作髻,余发垂下至腰,指著金环,白珠约臂,年可十三四许。左右有二侍女,一著青衣,带青章囊,手持一锦囊,长一尺二寸,盛书,书当十许卷,以白玉检检囊口,检上刻字云《玉清神虎内真紫元丹章》。其一侍女著青衣,捧白箱,以绛带束络之,白箱似象牙形。侍女年可十七八许,整饰非常。妃及侍者颜容莹朗,鲜彻如玉,五香芬馥,如烧香婴气也。初来入户,在紫微夫人后行,夫人启之,始乃见告曰:今日有贵客来。于是杨君起立。紫微曰:可不须起,但当共坐,自相向作礼耳!于是就坐,相礼毕,紫微曰:此即上真元君金台李夫人之少子也。太虚元君昔遣诣龟山学上清道,道成,受太上书,署为紫清上宫九华真妃也,赐姓安名郁嫔字虚箫。紫微问杨君:世曾见有此人否?答曰:灵真高秀,无以为喻。妃手中先握三枚枣,色如乾枣而形长大,亦不作枣味,食之无核,味似梨,而妃、夫人、杨君各食一枚。妃问:君年几?答:三十六,庚寅岁九月生。妃曰:君师南真夫人,司命秉权,道高妙备,实德之宗也。闻君德音甚久,不期今日契冥运之会。君答:以沉湎下俗,尘染其质,高卑云邈,无缘禀敬,猥亏灵降,欣踊罔极。唯蒙启训,以祛其暗,济其兀兀,夙夜所愿也。妃曰:君今语不得有谦饰之词,谦饰殊非事宜。良久,命杨染笔,为诗毕,妃取视之,曰:今以相赠,以宣丹心,若意中有不解者,自可徵访耳。诗曰:
云阙竖空上,琼台竦郁罗。紫宫乘绿景,灵观蔼嵯峨。琅轩硃房内,上德焕绛霞。俯漱灵瓶津,仰掇碧醿花。濯足玉天池,鼓枻牵牛河。遂策景云驾,落龙辔玄阿。振衣尘滓际,褰裳步浊波。愿为山泽结,刚柔顺以和。相携双清内,上真道不邪。紫微会良谋,唱纳享福多。其一
驾欻发西华,无待有待闻。或眄五岳夆音峰,或濯天河津。释轮寻虚舟,所在皆缠绵。芥子忽万顷,中有昆仑山。小大固无殊,远近同一缘。彼作有待来,我作无待亲。其二
◎中候王夫人诗四首并序
东华夫人、紫清内传妃,领东宫中候真夫人,亦为紫微之姊,理在沧浪云林宫,晋兴宁三年乙丑,降金坛杨羲之家,云:灵王有子三十八人,子晋太子也。师事嵩岳浮丘公,白日升天,中候名观香,字众爱,是宋姬子,于子晋为别生妹。子晋兄弟五人,妹二人,凡七人得道。弟眉寿,即观香同母兄也。是夕,裴清灵真人、王桐柏真人、昭灵李夫人、紫微王夫人、右英王夫人、南岳魏夫人同降。中候所受修真之道,与定禄同,?受曰:凤巢高木,素衣衫然,履顺思贞,凝心虚玄。五公石腴,彼体所便,急宜服之;可以少颜。三八令明,次行玄真,解驾偃息,可诵洞篇。琼刃应数,精心高栖,隐嘿沈闲,正气不亏。木散除疾,是汝所宜,次服ㄒ,兼谷勿违。益髓除患,肌肤充肥,然后登山,咏洞讲微。寅兽白齿,亦能见机,遂得不死,过度壬辰。偃息盛木,玩执週书,太极植简,金名西华。与服可否,自应灵符,理契同神,原厥洞相求此解许长史名穆字思玄,及玉斧虎牙名字,劝修习服饵。众真为诗,中候吟曰:
龙旗舞太虚,飞轮五岳阿。所在皆逍遥,有感与冥歌。无待喻有待,相遇故得和。沧浪奚足辽,玄井不为多。郁绝寻步间,俱会四海罗。岂若绝明外,三劫方一过。其一
八涂会无宗,乘运观嚣罗。化浮尘中际,解衿有道家。眄烟忽未倾,携真造灵阿。虚景磐琼轩,玄钧作凤歌。适路无轨滞,神音厓云波。齐德秀玉景,何用世间多?其二。?受此毕,吟良久,复?受曰
但观夷天真,去累纵众情。体寂废机驷,崇有则摄生。焉得齐物子!委运任所经。其三
登綍发东华,扇风舞太玄。飞辔腾九万,八落亦已均。暂眄山水际,窈窕灵岳间。同风自齐气,道合理亦然。龙芝永遐龄,内观摄天真。东岑可长静,何为物所缠?其四
◎方丈台昭灵李夫人诗三首并序
方丈台东宫昭灵李夫人者,即北元中玄道君李庆宾之女、太保玉郎李灵飞之妹也。以汤时得道,白日升天,受书为东宫昭灵夫人,治方丈台第十三硃馆中。东晋哀帝兴宁三年乙丑八月二十二日夜,降于真人杨羲之家。夫人著紫锦衣,带《神虎符》,握流金铃,年可十三四许。有两侍女,年可二十一二,名隐晖,皆青绫衣,捧白玉箱二枚,青带络之,题曰《太上帝章》,一曰《太上玉文》。夫人带青色绶,如世人带章囊状,隐章当长五丈许,三四尺。与上元夫人、紫微夫人、右英夫人,诸真同降,临去作诗曰:
云墉带天构,七气焕神凭。琼扉启晨鸣,九音绛枢中。紫霞与硃门,香烟生绿窗。四驾舞虎旗,青綍掷玄空。华盖随云列,落凤控六龙。策景五岳阿,三素眄君房。适闻臊秽气,万浊污我胸。臭物薰精神,嚣尘互相冲。明玉皆璀烂,何独盛得躬?高揖苦不早,坐地自生虫。
其年九月三日复降,又歌曰:
纵酒观群慧,倏欻四落週。不觉所以然,实非有待游。相遇皆欢乐,不遇亦不忧。纵影玄空中,两会自然畴。
十二月一日夜,南岳夫人又吟寄许玉斧诗曰:
飞轮高晨台,控辔玄垄隅。手携紫皇袂,倏忽八风驱。玉华翼绿帏,青裾扇翠裙。冠轩焕崔嵬,佩玲带月珠。薄入风尘中,塞鼻逃当除。臭腥凋我气,百阿令心徂。何不飚然起,萧萧步太虚?
◎南极王夫人授杨羲诗三首并序
南极王夫人,王母第四女也。名林,字容真,一号南极紫元夫人,或号南极元君,理太丹宫,受书为金阙圣君、上保司命。汉平帝时,降于阳洛山石室之中,授清虚真人、小有天王王褒字子登《太上宝文》等经三十一卷。夫人年可十六七许,著锦帔,青羽裙,左佩虎书,右带挥灵,形貌真正,天姿晻蔼。乘羽宝之车,驾以九龙,女骑九千。居渤阳丹海,长离山中,主教当为真人者。晋兴宁三年乙丑,降真人杨羲之家,与真人同会,因吟授羲曰:
控飚扇太虚,八景飞高清。仰浮紫晨外,俯看绝落溟。玄心空同间,上下弗流停。无待两际中,有待无所管。体无则能死,体有则摄生。东宾会高唱,二待何足争东宾,东岳上卿大茅君也?其一
命驾玉锦轮,舞辔仰徘徊。朝游硃火宫,夕宴夜光池。浮景清霞杪,八龙正参差。我作无待游,有待辄见随。高会佳人寝,二待互是非。有无非有定,待待各自归。其二
是岁六月二十三日夜,南极夫人又吟?受杨君曰:
林振须类感,云郁待龙吟。玄数自相求,触节皆有音。飞綍出西华,总辔忽来寻。八遐非无娱,同咏理自钦。悼此四维内,百忧常在心。俱游北寒台,神风开尔襟。其三
◎紫微王夫人诗一十七首并序
紫微夫人名青娥,字愈音,王母第二十女也。昔降授《太上宝神经》与裴玄仁,裴得道,拜清灵真人。晋兴宁三年乙丑六月,降杨羲之家。时与太元真人、桐柏真人、右英夫人、南岳夫人同降,言夫人位为紫微宫左夫人,镇羽野玄陇之山上宫,主教当成真人者。是夕,真人会右英夫人,歌修真之事。夫人答歌曰:
乘飚溯九天,息驾三秀岭。有待徘徊盼,无待固当静。沧浪奚足劳,孰若越玄井?
又吟曰:
龟阙郁巍巍,墉台落月珠。列坐九灵房,叩敖吟太无。玉箫和我神,金醴释我忧。
又吟曰:
宴酣东华内,陈钧千百声。青君呼我起,折腰希林庭。羽帔扇翠晖,玉佩何铿零!俱指高晨殿,相期象中冥。
又叙玄陇之游,吟曰:
超举岁绛霄,飞飚北垄庭。神华映仙台,圆曜随风倾。启晖挹丹元,扉景餐月精。交袂云林宇,浩轸还童婴。萧萧寄无宅,是非岂能营?世纲自扰竞,安可语养生?
九月六日夕,云林又降,命杨君染笔喻作,吟曰:
解轮太霞上,敛辔造紫丘。手把八天气,纵身空中浮。一眄造化纲,再视索高畴。道要既已是,可以解千忧。求真得良友,不去复何求?
吟此令示许长史穆及郗方回。又吟曰:
紫空朗玄景,玄宫带绛河。济济上清房,灵台焕嵯峨。八舆造硃池,羽盖倾霄柯。震风回三晨,金铃散玉华。七辔降九陔,宴眄不必家。借问求道子,何事坐尘波?岂能栖东秀,养真收太和?
亦令示许与郗。十月十八日又与众降,命杨君书曰:
左把玉华盖,飞景蹑七元。三晨焕紫辉,竦眄抚明真。变踊期须臾,四面皆已神。灵发无涯际,勤思《上清》文。何事坐横途?令尔感不专。阴疴失玄机,不觉年岁分。
徐谓杨君曰:夫令勤者勤其事,耽其玄微耳!慎者亦触类而作也。学道之难,不可书矣!有耻鄙之心者,于道亦辽乎!灌秉然后可贵耳!贤者之举,自更始尔,今且当内忘也。因吟曰:
玄清眇眇观,落景出东渟。愿得绝尘友,萧萧罕世管。
吟此再三,又曰:
灵人隐玄峰,真人韬云来。玄唱非无期,妙应自有待。岂期虚空寂,至韵固常在。携襟登羽宫,同宴广寒裹。借问朋人谁?所存惟玉女。
吟竟曰:卓云虚之骏,抗翮于崆峒之上。斯人也,岂不长挹南面,求谢千乘乎!二月三十日吟一章曰:
褰裳济渌河,遂见扶桑公。高会太林墟,赏宴玄华宫。信道苟淳笃,何不栖东峰此亦叙方诸东华之胜也?
四月十四日又作七章,词曰:
控景始挥津,飞飚登上清,云台郁峨峨,阊阖秀玉城。晨风鼓丹霞,硃烟洒金庭。绿叶灿玄峰,紫芝岩下生。庆云缠丹炉,炼玉飞八琼。宴眄广寒宫,万椿愈童婴。龙旗启灵电旗音斤。虎旗徵硃兵。高真回九曜,洞观均潜明。谁能步幽道?寻我无穷龄。其一
翳蔼紫微馆,郁台散景飚。鸾唱华盖间,凤钧导龙轺。八狼携绛旌,素虎吹角箫。云勃写灵宫,来适尘中嚣。解辔佳人所,同气自相招。寻宗须臾顷,万龄乃一朝。椿期会足衰,劫往岂足辽?真真乃相目,莫令心徂抄。虚刀挥至空,鄙滞五神愁。其二
朝启东晨晖,飞綍越沧溟。山波振青涯,八风扇玄烟。回眄易迁房,有怀真感人。三金可游盘,东岑宜永甄。纷纷当途中,孰能步生津?其三
飘摇八霞岭,徘徊飞晨盖。紫綍腾太虚,晒眄九虚外。玉箫激景云,灵烟绝幽蔼。高仙宴太真,清唱无涯际。去来山岳庭,何事有待迈?其四
神玉曜灵津,七元焕神扉。虚迁方寸里,一跃登太微。妙音乘和唱,高会亦有机。齐此天人眄,协彼晨景飞。总辔六合外,宁有倾与危?其五
薄宴尘飚岭,代谢绿还归。奚识灵劫期?顾眄令人悲。其六
云草廕玄方,仰感旋曜精。诜诜繁茂萌,重德必克昌。其七
中国古代阴阳家有邹衍、驺奭、公梼生、公孙发、南公、乘丘子等。其中以邹衍最为著名。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亦是五行的创始人。邹衍的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
都匠符三道 凡欲行符先服都匠符若病人服亦先吞此符 堂以当日书此符安膝下纳一符笔管中书符大有验 凡书三部符及一切符同用上符印印诸符 解秽符十一道 二符皇老角殗行符时先吞之 符纳水中漱
阴阳家是先秦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其中心思想为阴阳五行学说,故名。《汉书·艺文志》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阴阳家将古代科学知识和占卜巫术相混杂,他们掌握了自然界变化的一些规律,
论真仙第一 吕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壮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钟曰:「人之生,自父母交会而二气相合,即精血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质。阴承阳生,气随胎化,三百日形圆。灵光入
玄要篇 仿古二章 元始祖气,朴朴昏昏。元含无朕,始浑无名。混沌一破,太乙吐萌。两仪合德,日月晦明。乾交坤变,坤索乾成。异名同出,一本共根。内外虚实,刚柔平均。阴阳壁理,变化分形。真精真气,
《汉书·艺文志》载:阴阳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公檮生终始》十四篇。《公孙发》二十二篇。《邹子》四十九篇。《邹子终始》五十六篇。《乘丘子》五篇。六国时。《杜文公》五篇。《黄帝泰素》二十篇……等等,但现存少量残文外,均已亡佚。
阴阳家的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
苏秦自赵献书燕王章 自赵献书燕王曰:始臣甚恶事,恐赵足……臣之所恶也,国外冒赵而欲说丹与得,事非……臣也。今奉阳〔君〕……封秦也,任秦也,比燕于赵。令秦与〔兑〕……宋不可信,若我其余徐制事,
阴阳家的创始人是邹衍。邹衍是道家代表人物、五行学说创始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 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东章丘相公庄镇郝庄村。提倡的主要学说是“五行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
《仙经》云:从半夜子时服九九八十一,鹦呜时八八六十四,日出时六六三十六,食时五五二十五,禺中四四一十六。夫前法是世人及旧经相传,妄为习服,虚役岁月,徒履艰辛,功效无成,久而反损。盖由不服元气,
主言第三十九 孔子闲居,曾子侍。孔子曰:参,今之君子,惟士与大夫之言之间也,其至于君子之言者甚希矣。于乎!吾主言其不出而死乎!哀哉! 曾子起曰:敢问:何谓‘主言’?孔子不应。曾子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
《商君书》也称《商子》,现存24篇。关于《商君书》的作者,学术界颇有争论。第一种意见认为《商君书》基本是伪书,持这种看法的有郭沫若、黄云眉、顾实、刘汝霖等。
学术 先生谓董遵曰:人得天地之气以成形,得天地之理以为性,须是与天地之体同其广大,天地之用同其周流,方做得一个人。若天地间有一物不知、一物处置不得,便与天地不相似矣。 学者须是大其心,葢心
童蒙训卷上 学问当以《孝经》《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为本,熟味详究,然后通求之《诗》《书》《易》《春秋》,必有得也。既自做得主张,则诸子百家长处皆为吾用矣。 孔子以前,异端未作,虽
穷秀才谴责下人,至鞭扑而极矣。暂行知警,常用则翫,教儿子亦然。 贫人不肯祭祀,不通庆吊,斯贫而不可返者矣。祭祀絶,是与祖宗不相往来;庆吊絶,是与亲友不相往来。名曰独夫,天人不佑。 凡无子而
迹府 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疾名实之散乱,因资材之所长,为守白之论。 假物取譬,以守白辩,谓白马为非马也。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 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
吴从善序 古之君子,学足以开物成务,道足以经纶大经,必思任天下之重而不私以善其身。故其得君措于用也,秩之为礼,宣之为乐,布之为纪纲法度,施之为政刑,文明之治洽乎四海,流泽被于无穷。此奚特假言
原序 忍乃胸中博闳之器局,为仁者事也,惟宽恕二字能行之。颜子云犯而不校,《书》云有容德乃大,皆忍之谓也。韩信忍于胯下,卒受登坛之拜;张良忍于取履,终有封侯之荣。忍之为义,大矣。惟其能忍则有涵
序 《神农书》一卷,相传炎帝神农氏撰。案《汉书.艺文志.农家.神农》二十篇;《兵阴阳家.神农兵法》一篇;《五行家.神农大幽五行》二十六卷;《杂占家.神农敎田相土耕种》十四卷;《经方家.神农黄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