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本纪第九
出帝父敬儒,高祖兄也,为唐庄宗骑将,早卒,高祖以其子重贵为子。高祖六子,五皆早死,而重睿幼,故重贵得立。
重贵少而谨厚,善骑射。高祖使博士王震教以《礼记》,久之,不能通大义,谓震曰:「此非我家事也。」高祖为契丹所立,谋以一子留守太原。契丹使尽出诸子自择之,指重贵曰:「此眼大者可也。」遂拜金紫光禄大夫,行太原尹、北京留守,知河东节度事。
天福二年九月,召拜左金吾卫上将军。三年冬,为开封尹,封郑王,加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六年,高祖幸鄴,留守东京。已而为广晋尹,徙封齐王。
七年六月乙丑,高祖崩,皇帝即位于柩前。庚午,使左骁卫将军石德超以御马二扑祭于相州之西山。如京使李仁廓使于契丹,契丹使梅李来。丙子,冯道为大行皇帝山陵使,门下侍郎窦贞固为副,太常卿崔棁为礼仪使,户部侍郎吕琦为卤簿使,御史中丞王易简为仪仗使。己卯,四方馆使硃崇范、右金吾卫大将军梁言使于契丹。秋七月壬辰,皇祖母刘氏崩,辍视朝三日。丁酉,使石德超扑马于相州之西山。庚子,大赦。甲辰,契丹使通事来。八月戊午,高行周克襄州。庚申,天平军节度使景延广、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彰德军节度使郭谨,进钱粟助作山陵。甲子,契丹使郎五来。庚午,葬皇祖母于魏县。癸酉,契丹使其客省使张九思来。九月辛丑,李守贞为大行皇帝山陵都部署。冬十月己未,契丹使舍利来。庚午,回鹘遣使者来。十一月,契丹使大卿来。庚寅,葬圣文章武孝皇帝于显陵。己亥,牛羊使董殷使于契丹。庚子,祔高祖神主于太庙。辛丑,蠲高祖灵车所过民租之半。十二月庚午,北京留守刘知远进百头穹庐。契丹于越使令骨支来。辛未,又使野里巳来。丙子,于阗使都督刘再升来,沙州曹元深、瓜州曹元忠皆遣使附再升以来。旱,蝗。八年春正月,契丹于越使乌多奥来。二月壬子,景延广为御营使。己未,如东京,赦广晋府囚。庚申,次澶州,赦囚。乙丑,至自鄴都。庚午,寒食,望祭显陵于南庄,焚御衣、纸钱。三月己卯朔,赵莹罢。晋昌军节度使桑维翰为侍中。辛丑,引进使、太府卿孟承诲使于契丹。蝗。夏四月庚午,董殷使于契丹。供奉官张福率威顺军捕蝗于陈州。五月,泰宁军节度使安审信捕蝗于中都。丁亥,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癸卯,冯道罢。甲辰,以旱、蝗大赦。六月庚戌,祭蝗于皋门。癸亥,供奉官七人帅奉国军捕蝗于京畿。辛未,括借民粟,杀藏粟者。秋七月甲午,册皇太后。丁酉,射于南庄。契丹使梅里等来。甲辰,供奉官李汉超帅奉国军捕蝗于京畿。八月丁未朔,募民捕蝗,易以粟。辛亥,检民青苗。九月戊寅,尊秦国夫人安氏为皇太妃。丙申,幸大年庄及景延广第。冬十月戊申,立冯氏为皇后。壬子,畋于近郊,幸沙台。丙寅,契丹使通事刘胤来。庚午,括借民粟。十一月己卯,董殷使于契丹。甲申,幸八角,阅马牧。乙未,契丹使梅里来。戊戌,齐州刺史杨承祚奔于青州。辛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金仁逢来。十二月癸丑,给事中边光范、登州刺史郭彦威使于契丹。甲寅,高丽使太相来。平卢军节度使杨光远反,淄州刺史翟进宗死之。
开运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契丹寇沧州。己卯,陷贝州。庚辰,归德军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契丹入雁门,寇代州。辛巳,殿直王班使于契丹,至于鄴都,不得进而复。大饥。壬午,前静难军节度使李周留守东京,景延广为御营使。乙酉,北征。丙戌,契丹寇黎阳。辛卯,讲武于澶州。契丹屯于元城,赵延寿寇南乐。甲午,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括马。丙申,契丹寇黎阳。辛丑,刘知远及契丹伟王战于秀容,败之。博州刺史周儒叛降于契丹。二月戊申,前军都虞候李守贞及契丹战于马家渡,败之。癸丑,北面行营都虞候马全节及契丹战于北平,败之。三月癸酉,及契丹战于戚城,契丹去。己丑,冀州刺史白从晖及契丹战于衡水,败之。癸巳,籍民为武定军。夏四月,契丹陷德州,沿河巡检使梁进败之,取德州。甲寅,至自澶州,赦京师。己未,马全范及契丹战于定丰,败之。辛酉,率借民财。五月戊寅,李守贞讨杨光远。丁亥,鄴都留守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辛卯,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六月,克淄州。丙午,复置枢密使。丁未,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丙辰,河决滑州,环梁山,入于汶、济。秋七月辛未朔,大赦,改元。己丑,太子太傅刘昫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月辛丑朔,刘知远为北面行营都统,顺德军节度使杜威为都招讨使。戊辰,旌表陈州项城民史仁诩门闾。九月丙子,契丹寇遂城、乐寿,代州刺史白文珂及契丹战于七里烽,败之。冬十月庚戌,武宁军节度使赵在礼为北面行营副都统,鄴都留守马全节为副招讨使。十二月己亥朔,射兔于皋门。丁巳,杨承勋囚其父光远以降,杀之。闰月乙酉,德音赦青州囚。契丹寇恒州。
二年春正月,契丹陷泰州。壬子,马全节及契丹战于榆林,两军皆溃。戊午,幸南庄,张从恩留守东都。辛酉,高行周为御营使。乙丑,北征,契丹去。二月己巳,幸黎阳。横海军节度使田武为东北面行营都部署,以备契丹。丙子,大阅于戚城。丙戌,阅马于铁丘。丙申,端明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冯玉为户部尚书、枢密使。三月戊戌,契丹陷祁州,刺史沈斌死之。丁未,畋于戚城。庚戌,马全节克泰州。辛亥,易州戍将孙方谏及契丹谐里战于狼山,败之。甲寅,杜威克满城。乙卯,克遂城。庚申,杜威及契丹战于阳城,败之,追奔至于卫村,又败之。夏四月戊寅,劳旋于戚城。己卯,劳旋于王莽河。甲申,至自澶州,赦左右军囚。庚寅,大赏军功。五月丙申朔,大赦。丙午,幸南庄。六月丁卯,射于繁台,幸杜威第。旱。秋八月甲子朔,废二舞。丙寅,和凝罢。冯玉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辛未,阅马于茂泽陂。丁丑,括马。九月己亥,阅马于万龙冈,幸李守贞第。冬十月丁丑,高丽使其广评侍郎韩玄珪、礼宾卿金廉等来。戊寅,射兔于砚台。戊子,高丽使其兵部侍郎刘崇珪、内军卿朴艺言来。十一月戊戌,封王武为高丽国王。己巳,射兔于皋门,幸沙台。十二月丁丑,腊,畋于郊。丁亥,桑维翰罢。开封尹赵莹为中书令,李崧守侍中、枢密使。
三年春二月丙子,回鹘使突厥陆来。壬午,射鸭于板桥,幸南庄。夏六月,孙方谏以狼山叛附于契丹。丙寅,契丹寇边。己丑,李守贞为行营都部署,义成军节度使皇甫遇为副。河决渔池。大饥,群盗起。秋七月,大雨,水,河决杨刘、朝城、武德。八月辛酉,河溢历亭。九月,河决澶、滑、怀州。辛丑,行营马军排阵使张彦泽及契丹战于新兴,败之。癸卯,刘知远及契丹战于朔州,败之。大雨霖,河决临黄。冬十月,河决卫州,丙寅,河决原武。辛未,杜威为北面行营都招讨使,李守贞为兵马都监。十一月,永静军节度使梁汉璋及契丹战于瀛州,败绩。契丹寇镇、定。十二月己未,杜威军于中渡。壬戌,奉国都指挥使王清及契丹战于滹沱,败绩,死之。杜威、李守贞、张彦泽以其军叛降于契丹。庚午,射兔于沙台。壬申,张彦泽犯京师,杀开封尹桑维翰。契丹灭晋。
呜呼,余书「封子重贵为郑王」,又书「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岂无意哉!《礼》:「兄弟之子,犹子也。」重贵书子可也,敬儒出帝父也,书曰皇伯者何哉?出帝立不以正,而绝其所生也。盖出帝于高祖,得为子而不得为后者,高祖自有子也。方高祖疾病,抱其子重睿置于冯道怀中而托之,出帝岂得立邪?晋之大臣,既违礼废命而立之,以谓出帝为高祖子则得立,为敬儒子则不得立,于是深讳其所生而绝之,以欺天下为真高祖子也。《礼》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服。」使高祖无子,出帝得为后而立以正,则不待绝其所生以为欺也。故余书曰「追封皇伯敬儒为宋王」者,以见其立不以正,而灭绝天性,臣其父而爵之,以欺天下也。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