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人传第一
新五代史·传呜呼,梁之恶极矣!自其起盗贼,至于亡唐,其遗毒流于天下。天下豪杰,四面并起,孰不欲戡刃于胸,然卒不能少挫其锋以得志。梁之无敌于天下,可谓虎狼之强矣。及其败也,因于一二女子之娱,至于洞胸流肠,刲若羊豕,祸生父子之间,乃知女色之能败人矣。自古女祸,大者亡天下,其次亡家,其次亡身,身苟免矣,犹及其子孙,虽迟速不回,未有无祸者也。然原其本末,未始不起于忽微。《易·坤》之初六曰:「履霜,坚冰至。」《家人》之初九曰:「闲有家,悔亡。」其言至矣,可不戒哉!梁之家事,《诗》所谓「不可道」者。至于唐、晋以后,亲疏嫡庶乱矣!作《家人传》。
◎文惠皇后王氏
梁太祖母曰文惠皇后王氏,单州单父人也。其生三子:长曰广王全昱,次曰朗王存,其次太祖。后少寡,携其三子佣食萧县人刘崇家。太祖壮而无赖,县中皆厌苦之。崇患太祖慵堕不作业,数加笞责,独崇母怜之,时时自为栉沐,戒家人曰:「硃三非常人也,宜善遇之!」黄巢起,太祖与存俱亡为盗,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居数岁,太祖背巢降唐,反以破巢,遂镇宣武。乃遣人以车马之萧县,迎后于崇家。使者至门,后惶恐走避,谓刘氏曰:「硃三落魄无行,作贼死矣,何以至此邪!」使者具道太祖所以然,后乃惊喜泣下,与崇母俱载以归,封晋国太夫人。
太祖置酒太夫人前,举觞为寿,欢甚。太祖启曰:「硃五经平生读书,不登一第,有子为节度使,无忝于先人也。」后恻然良久曰:「汝能至此,可谓英特,然行义未必得如先人也!」太祖莫知其故,后曰:「硃二与汝俱从黄巢,独死蛮岭,其孤皆在午沟,汝今富贵,独不念之乎?」太祖泣涕谢罪,乃悉召存诸子以归。太祖刚暴多杀戮,后每诫之,多赖以全活。
大顺二年秋,后疾,卜者曰:「宜还故乡。」乃归。卒于午沟。太祖即位,立四庙,追尊皇考为穆皇帝,后曰文惠皇后。
◎元贞皇后张氏
太祖元贞皇后张氏,单州砀山县渠亭里富家子也。太祖少以妇聘之,生末帝。太祖贵,封魏国夫人。后贤明精悍,动有礼法,虽太祖刚暴,亦尝畏之。太祖每以外事访之,后言多中。太祖时时暴怒杀戮,后尝救护,人赖以获全。太祖尝出兵,行至中途,后意以为不然,驰一介召之,如期而至。
郴王友裕攻徐州,破硃瑾于石佛山,瑾走,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友裕惶恐,与数骑亡山中,久之,自匿于广王。后阴使人教友裕脱身自归,友裕晨驰入见太祖,拜伏庭中,泣涕请死,太祖怒甚,使左右捽出,将斩之。后闻之,不及履,走庭中持友裕泣曰:「汝束身归罪,岂不欲明非反乎?」太祖意解,乃免。
太祖已破硃瑾,纳其妻以归,后迎太祖于封丘,太祖告之。后遽见瑾妻,瑾妻再拜,后亦拜,凄然泣下曰:「兗郓与司空同姓之国,昆仲之间,以小故兴干戈,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妾亦如此矣!」言已又泣。太祖为之感动,乃送瑾妻为尼,后尝给其衣食。司空,太祖时检校官也。
天祐元年,后以疾卒。太祖即位,追册为贤妃。初葬开封县润色乡,末帝立,追谥曰元贞皇太后,祔于宣陵。后已死,太祖始为荒淫,卒以及祸云。
◎陈昭仪
昭仪陈氏,宋州人也,少以色进。太祖已贵,嫔妾数百,而昭仪专宠。太祖尝疾,昭仪与尼数十人昼夜为佛法,未尝少懈,太祖以为爱己,尤宠之。开平三年,度为尼,居宋州佛寺。
◎李昭容
昭容李氏,亦以色进。尤谨愿,未尝去左右。太祖病,昼寝方寐,忽栋折,独李氏侍侧,遽牵太祖衣,太祖惊走,栋折寝上,太祖德之,拜昭容。皆不知其所终。
◎末帝德妃张氏
末帝德妃张氏,其父归霸,事太祖为梁功臣。帝为王时,以妇聘之。帝即位,将册妃为后,妃请待帝郊天,而帝卒不得郊。贞明五年,妃病甚,帝遽册为德妃,其夕薨,年二十四。
◎次妃郭氏
次妃郭氏,父归厚,事梁为登州刺史。妃少以色进。梁亡,唐庄宗入汴,梁故妃妾,皆号泣迎拜。贺王友雍妃石氏有色,庄宗召之,石氏慢骂,庄宗杀之。次以召妃,妃惧而听命。已而度为尼,赐名誓正,居于洛阳。
初,庄宗之入汴也,末帝登建国楼,谓控鹤指挥使皇甫麟曰:「吾,晋世仇也,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无使我落仇人之手!麟与帝相持恸哭。是夕,进刃于帝,麟亦自刭。庄宗入汴,命河南张全义葬其尸,藏其首于太社。晋天福三年,诏太社先藏罪人首级,许亲属收葬,乃出末帝首,遣右卫将军安崇阮与妃同葬之。妃卒洛阳。
◎太祖兄子
太祖二兄:曰全昱,曰存。八子:长曰友裕,次曰友珪、友璋、友贞、友雍、友徽、友孜,其一养子曰友文。开平元年五月乙酉,封友文为博王、友珪郢王、友璋福王、友贞均王、友雍贺王、友徽建王。友裕前即位卒,追封郴王,而康王友孜,末帝即位封。友璋初为寿州团练使、押左右番殿直、监丰德库,友珪时,为郓州留后,末帝时,为忠武军节度使,徙镇武宁,及友雍、友徽皆不知其所终。
◎兄广王全昱全昱子友谅友能友诲
广王全昱,太祖即位封。太祖与仲兄存俱亡为盗,全昱独与其母犹寄食刘崇家。太祖已贵,乃与其母俱归宣武,领岭南西道节度使。以太师致仕。
太祖将受禅,有司备礼前殿,全昱视之,顾太祖曰:「硃三,尔作得否?」太祖宴居宫中,与王饮博,全昱酒酣,取骰子击盆而迸之,呼太祖曰:「硃三,尔砀山一百姓,遭逢天子用汝为四镇节度使,于汝何负?而灭他唐家三百年社稷,吾将见汝赤其族矣,安用博为!」太祖不悦,罢会。全昱亦不乐在京师,常居砀山故里。三子皆封王:友谅衡王,友能惠王,友诲邵王。
乾化元年,升宋州为宣武军,以友谅为节度使。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曰:「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乃罢友谅,居京师。太祖卧病,全昱来视疾,与太祖相持恸哭;太祖为释友谅,使与东归。贞明二年,全昱以疾薨。徙衡王友谅嗣封广王。
友能为宋、滑二州留后、陈州刺史,所至为不法,奸人多依倚之。而陈俗好淫祠左道,其学佛者,自立一法,号曰「上乘」,昼夜伏聚,男女杂乱。妖人母乙、董乙聚众称天子,建置官属,友能初纵之,乙等攻劫州县,末帝发兵击灭之。自康王友孜谋反伏诛,末帝始疏斥宗室,宗室皆反仄。贞明四年,友能以陈州兵反,犯京师,至陈留,兵败,还走陈州,后数月降,末帝赦之,降为房陵侯。
友诲为陕州节度使,欲以州兵为乱,末帝召还京师,与友谅、友能皆被幽囚。梁亡,庄宗入汴,皆见杀。
○兄朗王存存子友宁友伦
朗王存,初与太祖俱从黄巢攻广州,存战死。存子友宁、友伦。
友宁字安仁,幼聪敏,喜愠不形于色。太祖以为军校,善用弓剑。迁衙内制胜都指挥使、龚州刺史。太祖围凤翔,遣友宁东备宣武。王师范袭梁,围齐州,友宁引兵击之,夺马千匹,斩首数千级。太祖奉昭宗还京师,拜友宁建武军节度使,赐号「迎銮毅勇功臣」。太祖复遣攻师范,围博昌,屠之,清河为之不流。战于石楼,兵败,友宁堕马见杀。
友伦幼亦明敏,通《论语》、小学,晓音律。存已死,太祖以友伦为元从马军指挥使,表右威武将军。燕人攻魏内黄,友伦以前锋夜渡河,夺马千匹。李罕之以潞州降梁,晋人攻潞,友伦以兵入潞州,取罕之以归。累迁检校司空,领藤州刺史。太祖围凤翔,晋人袭梁,友伦以兵三万至{樊石}山,晋人乃却,友伦西会太祖于凤翔。昭宗还长安,拜友伦宁远军节度使。太祖东归,留友伦宿卫,伺察昭宗所为。友伦击鞠坠马死,太祖大怒,以兵七万至河中。昭宗涕泣,不知所为,将奔太原,不果。宰相崔胤遣人止太祖,太祖以为友伦胤等杀之,奏请诛胤等,昭宗未从,乃遣友谅至京师,以兵围开化坊,杀胤及京兆尹郑元规、皇城使王建勋、飞龙使陈班、阁门使王建袭、客省使王建乂、前左仆射张浚。
太祖即位,已封宗室,中书上议,故皇兄存,皇侄建武军节度使友宁、宁远军节度使友伦,皆当封。于是追封存朗王、友宁安王、友伦密王。
○子郴王友裕
郴王友裕,字端夫,幼善骑射,从太祖征伐,能以宽厚得士卒心。太祖与晋围黄鄴于西华,鄴卒荷槊登城骂敌,晋王使胡骑连射不能中。太祖顾友裕,一发中之,军中皆大欢呼,晋王喜,遣友裕良弓百矢。太祖镇宣武,以为衙内都指挥使。景福元年,太祖攻郓,友裕以先锋次斗门,郓兵夜击之,友裕败走。太祖从后来,不知友裕之败也,前军遇敌多死。太祖至村落间,始与友裕相得。是时,硃宣在濮州,太祖乃遣友裕先以二百骑前,太祖后至,与友裕相失。太祖卒与敌遇,败而走。敌兵追之甚急,前至大沟,几不免,赖沟中有积薪,马乃得过,梁将李璠等死者十余人。
冬,友裕取濮州,遂围时溥于徐州。硃瑾以兵二万救溥,友裕败瑾于石佛山,瑾走。都虞候硃友恭谗之太祖,以为瑾可追而友裕不追。太祖大怒,夺其兵属庞师古,以友裕属吏,使者误致书于友裕,友裕惶恐,不知所为,赖张皇后教之,得免。权知许州。许州近蔡,苦于大寇,居民残破,友裕招抚流散,增户三万余。
迁诸军都指挥使,与平兗、郓,还领许州。崔洪奔淮南,友裕引兵定蔡州,市不易肆。太祖兼镇护国军,以友裕为留后。迁忠武军节度使。太祖攻凤翔,未下,去攻邠州。友裕破灵台、良原,下陇州,杨崇本以邠州降。后崇本复叛,太祖遣友裕攻之,屯于永寿。友裕以疾卒。
○子博王友文
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幼美风姿,好学,善谈论,颇能为诗,太祖养以为子。太祖领四镇,以友文为度支盐铁制置使。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征赋聚敛以供军实。太祖即位,以故所领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四镇征赋,置建昌宫总之,以友文为使,封博王。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东京。
○子庶人友珪
庶人友珪者,太祖初镇宣武,略地宋、亳间,与逆旅妇人野合而生也。长而辩黠多智。博王友文多材艺,太祖爱之,而年又长,太祖即位,嫡嗣未立,心尝独属友文。太祖自张皇后崩,无继室,诸子在镇,皆邀其妇入侍。友文妻王氏有色,尤宠之。太祖病久,王氏与友珪妻张氏,常专房侍疾。太祖病少间,谓王氏曰:「吾知终不起,汝之东都,召友文来,吾与之决。」盖心欲以后事属之。乃谓敬翔曰:「友珪可与一郡,趣使之任。」乃以友珪为莱州刺史。
太祖素刚暴,既病,而喜怒难测,是时左降者,必有后命,友珪大惧。其妻张氏曰:「官家以传国宝与王氏,使如东都召友文,君今受祸矣!」夫妇相对而泣。左右劝友珪曰:「事急计生,何不早自为图?」友珪乃易衣服,微行入左龙虎军,见统军韩勍计事,勍以牙兵五百随友珪,杂控鹤卫士而入。夜三鼓,斩关入万春门,至寝中,侍疾者皆走。太祖惶骇起呼曰:「我疑此贼久矣,恨不早杀之,逆贼忍杀父乎!」友珪亲吏冯廷谔以剑犯太祖,太祖旋柱而走,剑击柱者三,太祖惫,仆于床,廷谔以剑中之,洞其腹,肠胃皆流。友珪以裀褥裹之寝中,秘丧四日。乃出府库,大赍群臣及诸军。遣受旨丁昭浦矫诏驰至东都,杀友文。又下诏曰:「朕艰难创业,逾三十年。托于人上,忽焉六载,中外协力,期于小康。岂意友文阴畜异图,将行大逆。昨二日夜,甲士突入大内,赖友珪忠孝,领兵剿戮,保全朕躬。然而疾恙震惊,弥所危殆。友珪克平凶逆,厥功靡伦,宜委权主军国。」然后发丧。乾化二年六月既望,友珪于柩前即皇帝位,拜韩勍忠武军节度使,以末帝为汴州留后,河中硃友谦为中书令。友谦不受命。而怀州龙骧军三千,劫其将刘重霸,据怀州,自言讨贼。三年正月,友珪祀天于洛阳南郊,改元曰凤历。
太祖外孙袁象先与驸马都尉赵岩等,谋与末帝讨贼。二月,象先以禁兵入宫,友珪与妻张氏趋北垣楼下,将逾城以走,不果,使冯廷谔进刃其妻及己,廷谔亦自杀。末帝即位,复友文官爵,废友珪为庶人。
○子康王友孜
康王友孜,目重瞳子,尝窃自负,以为当为天子。贞明元年,末帝德妃薨,将葬,友孜使刺客夜入寝中。末帝方寐,梦人害己,既寤,闻榻上宝剑枪然有声,跃起,抽剑曰:「将有变邪!」乃索寝中,得刺客,手杀之,遂诛友孜。明日,谓赵岩、张汉杰曰:「几与卿辈不相见。」由此遂疏弱宗室,而信任赵、张,以至于败亡。
呜呼,《春秋》之法,是非与夺之际,难矣哉!或问:「梁太祖以臣弑君,友珪以子弑父,一也。与弑即位,逾年改元,《春秋》之法,皆以君书,而友珪不得列于本纪,何也?且父子之恶均,而夺其子,是与其父也,岂《春秋》之旨哉?」予应之曰:「梁事著矣!其父之恶,不待与夺其子而后彰,然末帝之志,不可以不伸也。《春秋》之法,君弑而贼不讨者,国之臣子任其责。予于友珪之事,所以伸讨贼者之志也。」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