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纪第六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世本夷狄,无姓氏。父霓,为雁门部将,生子邈佶烈,以骑射事太祖,为人质厚寡言,执事恭谨,太祖养以为子,赐名嗣源。
梁攻兗、郓,硃宣、硃瑾来乞师,太祖遣李存信将兵三万救之。存信留莘县不进,使嗣源别以兵三干先击梁兵,梁兵解去。存信留莘县久之,为罗弘信所袭,存信败走,嗣源独殿而还,太祖以嗣源所将骑五百号「横冲都」。光化三年,李嗣昭攻梁邢、洺,出青山,遇葛从周兵,嗣昭大败走,梁兵追之。嗣源从间道后至,谓嗣昭曰:「为公一战。」乃解鞍砺镞,凭高为阵,左右指画,梁追兵望之莫测。嗣源急呼曰:「吾取葛公,士卒可无动!」乃驰骑犯之,出入奋击。嗣昭继进,梁兵解去。嗣源身中四矢,太祖解衣赐药以劳之,由是李横冲名重四方。
梁、晋相拒于柏乡,梁龙骧军以赤、白马为两阵,旗帜铠仗皆如马色,晋兵望之皆惧。庄宗举钟以饮嗣源曰:「卿望梁家赤、白马惧乎?虽吾亦怯也。」嗣源笑曰:「有其表尔,翌日归吾厩也。」庄宗大喜曰:「卿当以气吞之。」因引钟饮酹,奋楇驰骑,犯其白马,挟二裨将而还。梁兵败,以功拜代州刺史。
庄宗攻刘守光,嗣源及李嗣昭将兵三万别出飞狐,定山后,取武、妫、儒三州。庄宗已平魏州,因徇下磁、相,拜相州刺史、昭德军节度使。久之,徙镇安国。契丹攻幽州,庄宗遣嗣源与阎宝等击走之。
同光元年,徙镇横海。是时,梁、唐相拒于河上,李继韬以潞州叛降梁,庄宗有忧色,召嗣源帐中,谓曰:「继韬以上党降梁,而梁方急攻泽州,吾出不意袭郓州,以断梁右臂,可乎?」嗣源对曰:「夹河之兵久矣,苟非出奇,则大计不决,臣请独当之。」乃以步骑五千涉济,至郓州,郓人无备,遂袭破之,即拜天平军节度使、蕃汉马步军副都总管。
梁军攻破德胜南栅,庄宗退保杨刘。王彦章急攻郓州,庄宗悉军救之,嗣源为前锋,击梁军。追至中都,擒彦章及梁监军张汉杰。彦章虽败,而段凝悉将梁兵屯河上,庄宗未知所向,诸将多言乘胜以取青、齐,嗣源曰:「彦章之败,凝犹未知,使其闻之,迟疑定计,亦须三日。纵使料吾所向,亟发救兵,必渡黎阳,数万之众,舟楫非一日具也。此去汴州,不数百里,前无险阻,方阵而行,信宿可至,汴州已破,段凝岂足顾哉!」而郭崇韬亦劝庄宗入汴,庄宗以为然,遣嗣源以千骑先至汴州,攻封丘门,王瓚开门降。庄宗后至,见嗣源大喜,手揽其衣,以头触之曰:「天下与尔共之。」拜中书令。
二年,庄宗祀天南郊,赐以铁券。五月,破杨立于潞州。六月,徙镇宣武,兼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冬,契丹侵渔阳,嗣源败之于涿州。
三年,徙镇成德。庄宗幸鄴,请朝行在,不许。贞简太后疾,请入省,又不许。太后崩,请赴山陵,许之,而契丹侵边,乃止。十二月,遂朝于洛阳。
天成元年,郭崇韬、硃友谦皆以谗死,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三月壬子,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甲寅,军变,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夕出,止魏县。丁巳,以其兵南,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嗣源行过钜鹿,掠小坊马二千匹以益军。壬申,入汴州。
四月丁亥,庄宗崩。己丑,入洛阳。甲午,监国,朝群臣于兴圣宫。乙未,中门使安重诲为枢密使。杀元行钦及租庸使孔谦。壬寅,左骁卫大将军孔循为枢密使。丙午,始奠于西宫,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缞以衮冕。壬子,魏王继岌薨。甲寅,大赦,改元。渤海国王大諲撰使大陈林来。是月,张居翰罢。
五月丙辰朔,太子宾客郑珏、工部尚书任圜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戊辰,赵在礼为义成军节度使。六月丁酉,汴州控鹤军乱,指挥使张谏杀其权知州事高逖。己亥,谏伏诛。秋七月庚申,安重诲杀殿直马延于御史台门。契丹使梅老述骨来,渤海使大昭佐来。己卯,贬豆卢革为辰州刺史,韦说叙州刺史。甲申,流革于陵州,说于合州。八月乙酉朔,陕州硖石县民高存妻一产三男子。丁酉,以象笏三十二赐百官之无笏者。阅稼于冷泉宫。己亥,契丹寇边。丁未,平卢军节度使霍彦威杀其登州刺史王公俨。甲寅,医官张志忠为太原少尹。九月己未,幸至德宫及袁建丰第。冬十月丁亥,云南山后两林百蛮都鬼主、右武卫大将军李卑晚使大鬼主傅能何华来。辛丑,契丹使没骨馁来告阿保机哀,废朝三日。旱,辛亥雨。
二年春正月癸丑朔,更名亶。癸亥,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冯道、太常卿崔协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月壬午朔,新罗使张芬来。西川节度使孟知祥杀其兵马都监李严。丙申,赦京师囚。郭从谦为景州刺史,既而杀之。戊戌,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以伐荆南。三月壬子朔,幸会节园,群臣买宴。卢台军乱,杀其将写震。新罗使林彦来。夏四月庚寅,卢台军将龙晊等伏诛。夏四月庚寅,卢台军将龙晊等伏诛。六月丙戌,任圜罢。庚子,幸白司马坡,祭突厥神。秋七月甲子,随州刺史西方鄴取夔、忠、万州。癸酉,杀豆卢革、韦说。八月乙酉,牂牁使宋朝化及昆明使者来。九月庚午,党项使如连山来。壬申,契丹使梅老来。冬十月乙酉,如汴州。宣武军节度使硃守殷反,马步军都指挥使马彦超死之。己丑,守殷自杀。乙未,杀太子少保致仕任圜。辛丑,德音释轻系囚。是月,传箭于霍彦威。十一月乙亥,契丹使梅老来。十二月己丑,回鹘西界吐蕃遣使者来。甲辰,畋于东郊。丙午,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聿谥曰孝恭,庙号惠祖,祖妣刘氏谥曰孝恭昭;曾祖敖谥曰孝质,庙号毅祖,祖妣张氏谥曰孝质顺;祖琰谥曰孝靖,庙号烈祖,祖妣何氏谥曰孝靖穆;考谥曰孝成,庙号德祖,妣刘氏谥曰孝成懿。立庙于应州。
三年春正月丁巳,契丹陷平州。二月辛巳,吐浑都督李绍虏来。乙未,孔循罢。戊戌,回鹘使李阿山来。三月丁未朔,御札求直言。己未,郑珏罢。癸亥,成德军节度使王建立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西方鄴克归州。戊辰,宣徽南院使范延光为枢密使。夏四月戊寅,延光罢。乙酉,达靼遣使者来。义武军节度使王都反。壬寅,归德军节度使王晏球为北面行营招讨使。五月,契丹秃馁入于定州。辛酉,右卫上将军赵敬怡为枢密使。封回鹘可汁王仁裕为顺化可汗。秋七月己未,杀齐州防御使曹廷隐。八月,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执契丹首领惕隐赫邈。庆州防御使窦廷琬反。冬十月,静难军节度使李敬周讨之。丁巳,突厥使张慕晋来。十一月壬午,吐浑使念九来。甲午,王建立罢。十二月,李敬周克庆州,窦廷琬伏诛。幸亥,幸康义诚第。
四年春正月壬辰,回鹘使掣拨都督来。二月癸卯,王晏球克定州。辛酉,晏球献馘俘。赵敬怡薨。丁卯,崔协薨。庚午,至自汴州。三月丙戌,杀侄从璨。夏四月,契丹寇云州。癸丑,契丹使撩括梅里来求秃馁,杀之。甲寅,端明殿学士、尚书兵部侍郎赵凤为门下侍郎兼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五月己巳,朝群臣贺朔。乙酉,追谥少帝曰昭宣光烈孝皇帝。契丹寇云州。秋七月壬申,杀右金吾卫上将军毛璋。八月乙巳,黑水使骨至来。丁未,吐浑首领念公山来。乙卯,党项折遇明来。己未,高丽王建使张彬来。九月癸巳,杀供奉官乌昭遇。冬十二月辛丑,杀西平县令李商。
长兴元年春正月丁卯,阅马于苑。辛卯,宣徽南院使硃弘昭为大内留守。二月,戊戌,黑水兀兒遣使者来。乙巳,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为御营使。癸丑,朝献于太微宫。甲寅,享于太庙。乙卯,有事于南郊,大赦,改元。三月庚寅,立淑妃曹氏为皇后。夏四月戊戌,安重诲使河中衙内指挥使杨彦温逐其节度使从珂。壬寅,西京留守索自通、侍卫步军指挥使药彦稠讨之。辛亥,自通执彦温杀之。戊午,群臣上尊号曰圣明神武文德恭孝皇帝。辛酉,吐蕃首领于拨葛来。五月丁丑,回鹘使孽栗祖来。庚辰,回鹘使安黑连来。秋七月壬午,访庄宗子孙瘗所。八月乙未,忠武军节度使张延朗为三司使。壬寅,杀捧圣都军使李行德、大将张俭,灭其族。吐浑来附。封子从荣为秦王。戊申,海州将王传极杀其刺史陈宣,叛于吴来降。乙卯,吐浑康合毕来。丙辰,封子从厚为宋王。九月壬戌,吐蕃使王满儒来。东川节度使董璋反。甲申,成德军节度使范延光为枢密使。丁亥,石敬瑭为东川行营都招讨使。冬十月丁酉,始藏冰。甲辰,骁卫上将军致仕张筠进助军粟。乙巳,董璋陷阆州,杀节度使李仁矩,指挥使姚洪死之。孟知祥反。十一月庚申朔,秦王从荣受册,谒于太庙。丙戌,契丹东丹王突欲来奔。十二月丁未,二王后、秘书丞、酅国公杨仁矩卒,废朝一日。丁巳,回鹘顺化可汗王仁裕使翟末斯来。安重诲讨董璋。沙州曹义金遣使者来。
二年春正月戊辰,党项使折七移来。庚辰,达靼使列六薛娘居来。二月丁酉,幸安元信第。戊戌,突厥使杜阿熟、吐浑使康万琳来。辛丑,安重诲罢。三月,赵凤罢。丁亥,太常卿李愚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夏四月甲辰,宣徽北院使赵延寿为枢密使。甲寅,董璋陷遂州,武信军节度使夏鲁奇死之。乙卯,以旱赦流罪以下囚。闰五月丁酉,杀太子太师致仕安重诲及其妻张氏、子崇赞崇绪。秋八月己未,契丹使邪姑兒来。九月丁亥,放五坊鹰隼。冬十一月戊申,吐蕃遣使者来。辛丑,旌表棣州民邢钊门闾。十二月甲寅朔,除铁禁,初税农具钱。己未,西凉府遣使者来。己巳,回鹘使安永思来。辛未,渤海使文成角来。党项寇方渠。
三年春正月庚子,契丹使拽骨来。己酉,渤海、回鹘皆遣使者来。二月己卯,静难军节度使药彦稠及党项战于牛兒谷,败之。三月甲申,契丹遣使者来。夏四月庚申,新罗遣使者来。五月己丑,二王後詹事司直杨延绍袭封酅国公。丙午,孟知祥攻董璋,陷绵州。六月甲寅,封王建为高丽国王、大义军使孟知祥杀董璋,陷东川。达靼首领颉哥以其族来附。秋八月己卯,吐蕃遣使者来。冬十月庚申,幸石敬瑭第。
四年春正月庚寅,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刘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月戊午,孟知祥使硃滉来。三月甲辰,追册晋国夫人夏氏为皇后。夏五月戊寅,封子从珂为潞王,从益许王,侄从温兗王,从璋洋王,从敏泾王。丙戌,契丹使述骨卿来。秋七月乙未,回鹘都督李末来,献白鹘,命放之。八月戊申,大赦。九月戊戌,赵延寿罢。山南东道节度使硃弘昭为枢密使。冬十月庚申,范延光罢。三司使冯赟为枢密使。壬申,幸士和亭,得疾。十一月壬辰,秦王从荣以兵入兴圣宫,不克,伏诛。乙未,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康义诚杀三司使孙岳。戊戌,皇帝崩于雍和殿。
呜呼,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三代之王有天下者,皆数百年,其可道者,数君而已,况于后世邪!况于五代邪!予闻长老为予言:「明宗虽出夷狄,而为人纯质,宽仁爱人。」于五代之君,有足称也。尝夜焚香,仰天而祝曰:「臣本蕃人,岂足治天下!世乱久矣,愿天早生圣人。」自初即位,减罢宫人、伶官;废内藏库,四方所上物,悉归之有司。广寿殿火灾,有司理之,请加丹雘,喟然叹曰:「天以火戒我,岂宜增以侈邪!」岁尝旱,已而雪,暴出庭中,诏武德司宫中无得扫雪,曰:「此天所以赐我也。」数问宰相冯道等民间疾苦,闻道等言谷帛贱,民无疾疫,则欣然曰:「吾何以堪之,当与公等作好事,以报上天。」吏有犯赃,辄置之死,曰:「此民之蠹也!」以诏书褒廉吏孙岳等,以风示天下。其爱人恤物,盖亦有意于治矣。其即位时,春秋已高,不迩声色,不乐游畋。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兵革粗息,年屡丰登,生民实赖以休息。然夷狄性果,仁而不明,屡以非辜诛杀臣下。至于从荣父子之间,不能虑患为防,而变起仓卒,卒陷之以大恶,帝亦由此饮恨而终。当是时,大理少卿康澄上疏言时事,其言曰:「为国家者有不足惧者五,深可畏者六:三辰失行不足惧,天象变见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竭不足惧,水旱虫蝗不足惧也;贤士藏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也。」识者皆多澄言切中时病。若从荣之变,任圜、安重诲等之死,可谓上下相徇,而毁誉乱真之敝矣。然澄之言,岂止一时之病,凡为国者,可不戒哉!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