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纪二
天福八年秋七月丁丑朔,京师雨水深三尺。辛巳,许州节度使李从温来朝,进封楚国公。壬午,以前河阳节度使皇甫遇为右龙武统军。丁亥,以宣徽南院使李承福为同州节度使。癸巳,改陕州甘棠驿为通津驿,避庙讳也。甲午,正衙命册皇太后,以宰臣李崧充使,右散骑常侍李慎仪为副。丁酉,幸南庄,召从驾臣僚习射,路左农人各赐布衫麻屦。
八月戊申,右卫上将军杨思权卒,赠太傅。辛亥,分命朝臣一十三人分检诸州旱苗。泾、青、磁、鄴都共奏逃户凡五千八百九十。诸县令佐以天灾民饿,携牌印纳者五。癸酉,以前昭义节度使李从敏为左龙武统军。
九月戊寅,尊秦国夫人安氏为皇太妃,帝所生母也。丁亥,追册故魏国夫人张氏为皇后,帝之元妃也。丙子,以金部郎中、知制诰冯玉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充颍州团练使。戊子,前颍州团练使田令方追夺在身官爵,勒归私第,坐前任耀州日,额外配民曲钱纳归私室故也。延州奏,绥州刺史李彝敏抛弃城郡,与弟彝俊等五人将骨肉二百七十口来投,当州押送赴阙,称与兄夏州节度使彝殷偶起猜嫌,互相攻伐故也。辛卯,夏州奏,差宥州刺史李仁立权知绥州。癸巳,故绛州刺史张从训赠太尉,追册皇后之父也。甲午,夏州李彝殷奏:「衙内都指挥使拓拔崇斌等五人作乱,当时收擒处斩讫。相次绥州刺史李彝敏擅将兵士,直抵城门,寻差人掩杀,彝敏知事不济,与弟五人将家南走。」诏:「李彝敏潜结凶党,显恣逆谋。骨肉之间,尚兴屠害;照临之内,难以含容。送夏州处斩。」丙申,幸大年庄,遂幸侍卫使景延广第。延广进金玉器玩,赐延广玉带名马,母妻、宾佐、部曲、僮仆锡赍咸及之。庚子,以右谏议大夫边光范为给事中,以吏部郎中刘知新为右谏议大夫。是月,诸州郡括借到军食,以籍来上,吏民有隐落者,并处极法。州郡二十七蝗,饿死者数十万。
冬十月戊申,制以吴国夫人冯氏为皇后,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庚戌,封皇第十一妹为嘉兴长公主,第十二妹为永泰长公主。是夕五更,有彗见于东方,在角,旬日而灭。壬子,以权知延州军州事、前凤州防御使杜威为延州留后。甲寅,以国子祭酒兼户部侍郎田敏充宏文馆学士,判馆事;以吏部侍郎张昭远充史馆修撰,判馆事;以给事中司徒诩充集贤殿学士,判院事。西京奏,百姓马知饶杀男吴九不死,以其侵母食也。诏赦之。甲子,以前延州节度使何健为泾州节度使。丙寅,以泾州节度使王周为陕府节度使。己巳,以左散骑常侍、权知开封府事边蔚为工部侍郎,依前知府事。壬申,以前兵部侍郎李?为吏部侍郎。癸酉,命使摄太尉、右仆射平章事和凝,使副摄司徒、给事中边光范追册故魏国夫人张氏为皇后,奉宝册至西庄影殿行礼,卤簿仪仗如式。
十一月丁丑,以邓州节度使宋彦筠为晋州节度使,以泾州节度使何建为邓州节度使。己卯,以前鄴都留守、广晋尹李德珫为泾州节度使。丙申,所司奏议,故天下兵马都元帅、吴越国王钱元瓘谥曰庄穆,诏改为文穆。戊戌,遣前复州防御使吴峦权知贝州军事,诏节度使王令温赴阙。庚戌,单州军事判官赵岳奏,刺史杨承祚初夜开门出城,称为母病,往青州宁亲,于孔目官齐琪处留下牌印,臣已行用权知州事。辛丑,高丽遣使朝贡。昭化军节度使、瑞慎等州观察等使杜建徽进封郧国公。遣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领兵赴郓州。
十二月乙巳朔,遣左领军卫将军蔡行遇押兵士屯于郓州,仍遣供奉官殿直二十六人,自河阴至海口,分擘地分巡检,以青州节度使杨光远谋叛故也。庚戌,前左御正齐国夫人吴氏巳降二十一人,并封郡国夫人,太后宫、皇后宫知客夫人等亦如之。太子太保致仕梁文矩卒,赠太子太傅。癸丑,诏河阳节度使符彦卿、宋州节度使高行周、贝州节度使王令温、同州节度使李承福、陈州梁汉璋、亳州李萼、怀州薛怀让并赴阙,分命使臣诸州郡巡检,以契丹入寇故也。遣给事中边光范、前登州刺史郭彦威使于契丹,行至恆州,敌已犯境,不能进,留于公馆数月,不达其命而回。《辽史》:天福八年二月乙卯,晋遣使进先帝遗物。辛酉,晋遣使请居汴,从之。三月丁未,晋主至汴,遣使来谢。五月己亥,遣使如晋,致生辰礼。六月辛酉,晋遣使贡金。秋八月丁未朔,晋复贡金。己未,如奉圣州,晋遣其子延煦来朝。甲寅,以单州刺史杨承祚为登州刺史,从其便也。华州陕府奏,逃户凡一万二千三百。乙丑,腊,车驾不出。诏前陕州节度使石赟率诸节度使畋于郡郊。太子宾客聂延祚卒。丁卯,诏宣徽使刘继勋就杜威园亭会节度使统军等习射。淄州奏,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反,遣兵士取淄州,劫刺史翟进宗入青州。是冬大饥,河南诸州饿死者二万六千余口。
开运元年春正月甲戌朔,是夕阵云掩北斗之魁星。乙亥,沧、恆、贝、鄴驰告,契丹前锋赵延寿、赵延昭引五万骑入寇,将及甘陵,青州杨光远召之也。己卯,契丹陷贝州,知州吴峦死之。庚辰,以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以河阳节度使符彦卿为马军左厢排阵使,以右神武统军皇甫遇为马军右厢排阵使,以陕州节度使王周为步军左厢排阵使,以左羽林统军潘环为步军右厢排阵使。太原奏,契丹入雁门,围忻、代二州。恆、沧、邢三州上言,契丹大至。是岁,天下饿死者数十万人,诏逐处长吏瘗之。壬午,诏取此月十三日车驾北征,以前邠州节度使李周为权东京留守。乙酉,车驾发东京。丁亥,敌骑至黎阳。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为前军都虞候。河北危蹙,诸州求救者人使相望。戊子,车驾至澶州。以贝州节度使王令温为邓州节度使,时令温弟令崇自契丹至,诉以举族陷于甘陵,故有是命。辛卯,鄴都留守张从恩遣人夜缒城间行,奏契丹主以铁骑三四万建牙帐于元城,以赵延寿为魏博节度使,改封魏王,延寿日率骑军摩垒而退。甲午,以北京留守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以恆州节度使杜威副之,定州节度使马全节为都虞候,其职员将校委招讨使便宜署置。乙未,大雾中有白虹相偶,占者曰:「斯为海淫,其下必将有战。」诏率天下公私之马以资骑军。丙申,契丹攻黎阳。遣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等率劲骑三千以御之。己亥,遣译诏官孟守忠致书于契丹主,求修旧好。守忠自敌帐回,契丹主复书曰:「已成之势,不可改也。」辛丑,太原奏,与契丹战于秀谷,斩首三千级,生擒五百人,获敌将一十七人,贼军散入鸦鸣谷,已进军追袭。
二月甲辰朔,遣石赟守麻家口,何建守杨刘镇,白再荣守马家渡,安彦威守河阳。郓州奏,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契丹,又与杨光远潜约,引契丹于马家渡济河。时郭谨在汶阳,遣左武卫将军蔡行遇率数百骑赴之。遇伏兵于葭苇中,突然而出,转斗数合,部下皆遁,行遇为贼所执,锋镝重伤,不能乘马,坐畚中舁至幕帐。遣李守贞等水陆进兵而下,以救汶阳。丙午,先锋指挥使石公霸与契丹遇于戚城之北,为契丹所围。高行周、符彦卿方息于林下,闻贼至骇愕,督军而进。契丹众甚盛,被围数重,遣人驰告景延广,请益师。延广迟留,候帝进止。行周等大噪,瞋目奋击贼众,伤死者甚多,帝自御亲兵救之方解。《宋史·符彦卿传》:契丹骑兵数万,围高行周于铁丘,诸将莫敢当其锋,彦卿独引数百骑击之,辽人遁去,行周得免。《高怀德传》:至戚城,被围数重,援兵不至,危甚,怀德左右射,纵横驰突,众皆披靡,挟父而出。登戚城古台,置酒以劳三将,咸咎延广不遣兵赴难,相对泣下。戊申,契丹筑垒于马家渡东岸,以骑军列于外,以御王师。李守贞以师搏之,遂破其众。敌骑散走,赴河溺死者数千,遂拔其垒。初,西岸敌军数万,鼓噪扬旗以助其势,及见东岸兵败,号哭而去。获马八百匹,生擒贼将七十八人,部众五百人,送行在,悉斩之。辛亥,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合蕃汉之兵四万抵麟州,济河,侵契丹之境,以牵胁之。壬子,以彝殷为契丹西南面招讨使。易州刺史安审约奏,战契丹于北平,贼退保祁沟关,断其桥梁而还。癸丑,博州残兵至自敌中。周儒之降也,敌执其军士,将献于幕帐,行次中途,守者夜寝,其中军士一人自解桎梏,为诸兵释缚,取敌戈矛,尽杀援者二百余人,南走而归,至河无舟,浮水而过,溺死之余,所存者六十七人。是日,日有黄白晕,二白虹夹日而行。己未,沧州奏,贼众三千人援送所掠人口宝货等,由长芦入蕃,以轻骑邀之,斩获千余人,人口辎重悉委之而走。庚申,宰臣冯道等再上表请听乐,皆不允。时帝自期年之后,于宫中间举细声女乐,及亲征以来,日于左右召浅蕃军校,奏三弦胡琴,和以羌笛,击节鸣鼓,更舞迭歌,以为娱乐。常谓侍臣曰:「此非音乐也。」故冯道等奏请举乐,诏旨未允而止。壬戌,杨光远率兵围棣州,刺史李琼以州兵击之,弃营而遁。冀州奏,败贼军于城下,见舁棺者,讯其降者,曰「戚城之战,上将金头王中流矢而死,此其榇也。」癸亥,以前邓州节度使何建为东南面马步军都部署,率师屯汶阳。甲子,蜀人寇我阶州。
三月癸酉朔,契丹主领兵十余万来战。时契丹伪弃元城寨已旬日矣,伏精骑于顿丘故城,以待王师。《通鉴》:鄴都留守张从恩屡奏敌已遁去,大军欲进追之,会霖雨而止。设伏累日,人马饥顿,赵延寿谋曰:「晋军悉在河上,畏我锋锐,不敢前进,不如径造城下,四面而进,攻夺其桥梁,天下定矣。」契丹主然之。是日,前军高行周在戚城之南,贼将赵延寿、赵延昭以数万骑出王师之西,契丹主自拥精骑出王师之东,两军接战,交相胜负。至晡时,契丹主以劲兵中央出而来,帝御亲军列为后阵,东西济河,为偃月之势,旗帜鲜盛,士马严整。契丹主望之,谓左右曰:「杨光远言晋朝兵马半已饿死,今日观之,何其壮耶!」敌骑往来驰突,王师植立不动,万弩齐彀,飞矢蔽空,贼军稍却。会有亡者告契丹主曰:「南军东面人少,沿河城栅不固,可以攻之。」契丹乃率精骑以攻东边,王师败走,敌骑追之。时有夹马军士千余人在堤间治水寨,旗帜之末出于堰埭,敌望见之,以为伏兵所起,追骑乃止。久之复战,王师又退,李守超以数百骑短兵直起击之,敌稍却。战场之地,人马死者无算,断箭残镞,横厚数寸。遇夜,贼击钲抽军而退,夜行三十里而舍焉。护圣指挥使协霸协霸」二字上疑有脱文。亡入贼中,夷其族。护圣第二军都指挥使安重怀、指挥使乌韩七、监军何彦超等临阵畏怯,手失兵仗,悉斩之。乙亥,契丹主帐内小校窃其主所乘马来奔,云:「契丹已传木书,收军北去。」《契丹国志》云:景延广疑有诈,闭壁不敢追。辽帝北归,所过焚掠民物殆尽。齐州奏,青州贼军寇明水镇。壬午,礼部尚书卢詹卒,赠太子太保。甲申,契丹车帐已过贝州,以赵延昭守贝州。《辽史》:三月壬午,留赵延昭守贝州,徙所俘户于内地。辛卯,定州马全节攻泰州,拔之,俘其兵士二千人,杂畜戎仗称是。癸巳,北京留守、兼中书令刘知远封太原王,余如故。是日,诏天下抽点乡兵,凡七户出一士,六户资之,仍自具兵仗,以「武定」为军号。太常丞王绪弃市。绪家于青州,常致书于杨光远,绪有妾之兄慊绪不为赒给,遂告与光远连谋,密书述朝廷机事,遂收捕斩之。
夏四月,车驾在澶州。沧州奏,契丹陷德州,刺史尹居璠为敌所执。甲辰,鄴都留守张从恩来朝。丁未,加从恩平章事,还鄴。己酉,诏取今月八日车驾还京,令高行周、王周留镇澶渊,近地兵马委便宜制置。甲寅,至自澶州,曲赦京城大辟以下罪人。丁巳,升冀州为防御使额。同、华奏,人民相食。己未,以右武卫上将军张彦泽为右神武统军。辛酉,以郓州节度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为西京留守;以宋州节度使高行周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以侍卫亲军都虞候、义成军节度使李守贞为兗州节度使,典军如故。是日,分命文武臣僚三十六人往诸道州府括率钱帛,以资军用。癸亥,以西京留守安彦威为晋昌军节度使,以晋昌军节度使赵莹为华州节度使,以左龙武统军皇甫遇为滑州节度使。是日,置酒宫中,召景延广谓之曰:「卿有佐命之功,命保厘伊、洛,非酬勋之地也。」因解御衣、宝带以赐之。丙寅,陇州奏,饿死者五万六千口。
五月壬申朔,太原刘知远奏,边境未宁,军用甚广,所封王爵,乞未行册命。戊寅,遣侍卫亲军都虞候李守贞率步骑二万,讨杨光远于青州。丁亥,以鄴都留守张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通鉴》:张从恩上言:「赵延昭虽据贝州,麾下将士久客思归,宜速进军攻。」诏以从恩为贝州行营都部署。以滑州节度使皇甫遇为行营都虞候,以左神武统军潘环掌骑兵,右神武统军张彦泽掌步兵。辛卯,张从恩奏,贝州贼将赵延昭纵火大掠,弃城而遁。《通鉴》:延昭屯于瀛、莫,阻水自固。以李守贞为青州行营都部署,以河阳节度使符彦卿副之。戊戌,以邓州节度使何建为贝州永清军节度使。是月,泽潞上言,饿死者凡五千余人。
六月辛丑朔,王师拔淄州,斩杨光远伪署刺史刘翰。癸卯,以太尉、兼侍中冯道为检校太师、兼侍中,充同州节度使。丙午,诏复置枢密院。丁未,以侍中桑维翰为中书令,充枢密使。权开封府尹李周卒,辍朝,赠太师。辛亥,以邢州节度使安叔千为晋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以晋州节度使宋彦筠为陕州节度使;以吏部郎中李穀充枢密直学士。丙辰,滑州河决,漂注曹、单、濮、郓等州之境,环梁山合于汶、济。《宋史·杨昭俭传》:河决数郡,大发丁夫,以本部帅董其役,既而塞之。晋少主喜,诏立碑纪其事。昭俭表谏曰:「陛下刻石纪功,不若降哀痛之诏;摛翰颂美,不若颁罪己之文。」言甚切至,少主嗟赏之,卒罢其事。戊午,升府州为团练使额。庚申,襄州献白鹊。甲子,复置翰林学士。乙丑,宰臣等三上表请听乐,诏允之。戊辰,以门下侍郎王松为左丞;以右丞王易简为吏部侍郎;以右散骑常侍萧愿为秘书监;以右谏议大夫王仁裕为给事中;以给事中李式为左散骑常侍;以金部郎中、知制诰徐台符为翰林学士;以礼部郎中李浣本官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以刑部郎中刘温叟改都官郎中,充翰林学士;以主客员外郎范质充翰林学士;御史张宜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庚午,以前晋州节度使周密为左龙武统军,以同州节度使李怀忠为左羽林统军。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