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纪六
天福六年秋七月己未朔,帝御崇元殿视朝。庚申,升陈州为防御使额。辛酉,以前邓州节度使焦方为贝州节度使。壬戌,泾州奏,西凉府留后李文谦,今年二月四日闭宅门自焚,遣元入西凉府译语官与来人赍三部族蕃书进之。以三司使刘审交为陈州防御使。癸亥,以前郓州节度使赵在礼为许州节度使,以前鄴都留守、广晋尹高行周为河南尹、西都留守。诏改拱辰、威和、内直等军并为兴顺。甲子,以宣徽使、权西京留守张从恩判三司。己巳,以鄴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广晋尹刘知远为太原尹,充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仍割辽、沁二州却隶河东。以北京留守李德珫为广晋尹,充鄴都留守;以昭义节度使马全节为邢州节度使,加同平章事。甲戌,诏:「今后诸道行军副使,不得奏荐骨肉为殿直供奉官。」己卯,以前陕州节度使李从敏为昭义军节度使,以陕州节度使景延广为河阳三城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以河阳节度使石赟为陕州节度使。壬午,突厥遣使朝贡。以遥领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怀忠为同州节度使,以宣徽北院使李守贞遥领忠正军节度使、侍卫马军指挥使。甲申,降御札,取八月五日暂幸鄴都,沿路供顿,并委所司以官物排比,州县不得科率人户。丙戌,以右谏议大夫赵远为中书舍人,吏部郎中郑受益为右谏议大夫,刑部郎中殷鹏为水部郎中、知制诰。
八月戊子朔,以皇子开封尹、郑王重贵为东京留守,以天平军节度使兼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杜重威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以宣徽南院使张从恩为东京内外兵马都监。改奉德马军为护圣。放文武百官朝参,取便先赴鄴都。壬辰,车驾发东京。己亥,至鄴,左右金吾六军仪仗排列如仪,迎引入内。改旧澶州为德清军。以内客省使刘遂清为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壬寅,制:「应天福六年八月十五日昧爽已前,诸色罪犯,常赦所不原者,咸赦除之;其持仗行劫及杀人贼,并免罪移乡,配逐处军都收管;犯枉法赃者,虽免罪不得再任用;诸徒流人并放还;贬降官未量移与量移者,约资叙用。天福五年终已前残税并放。应河东起义之初及收复鄴都、汜水立功将校,并与加恩;亡殁者与追赠。自东京至鄴都缘路,昨因行幸,有损践田苗处,据顷亩与放今年租税。鄴都管内,有潜龙时在职者,并与加恩。耆年八十已上者,版授上佐官。天下农器,并许百姓自铸造。亡命山泽者,招唤归业;百日不出者,复罪如初。唐梁国公狄仁杰宜追赠官秩。应天福三年已前,败阙场院官无家业者,并与除放,其人免罪,永不任使。私下债负征利及一倍者并放,主持者不在此限。」丁未,以客省使、将作监丁知浚为内客省使,引进使、鸿胪卿王景崇为客省使,殿中监、判四方馆事刘政恩为引进使。壬子,改鄴都皇城南门应天门为乾明门,大明馆为都亭驿。甲寅,遣光禄卿张澄、国子博士谢攀使高丽行册礼。
九月己未,以兵部侍郎阎至为吏部侍郎。辛酉,滑州河决,一溉东流,乡村户民携老幼登丘冢,为水所隔,饿死者甚众。壬申,忠武建武等军节度使、守太傅、兼中书令、行苏州睦州刺史钱元璙进封彭城郡王,遥领广州清海军节度使、判婺州军州事钱元懿为检校太师。乙亥,遣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使于契丹,锡赍甚厚。丁丑,吐浑遣使朝贡。壬午夜,有彗星出于西方,长二丈余,在房一度,尾迹穿天市垣东行,逾月而灭。丙戌,兗州上言,水自西来,漂没秋稼。
冬十月丁亥朔,遣鸿胪少卿魏玭等四人,分往滑、濮、郓、澶视水害苗稼。己丑,诏以胡梁度月城为大通军,浮桥为大通桥。壬寅,诏唐梁国公狄仁杰可赠太师。
十一月丁未,郑王夫人张氏薨。福州王延义遣使贡方物。甲寅,遣太子宾客聂延祚、吏部郎中卢撰持节册天下兵马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甲子,以御史中丞王松为尚书右丞,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馆事王易简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张昭远为兵部侍郎,国子祭酒田敏以本官兼户部侍郎。辛未,太妃、皇后至自东京。壬申,遣给事中李式、考功郎中张铸持节册闽国王王延义。甲戌,太子少傅致仕王权卒,赠左仆射。丁丑,襄州安从进举兵叛,以西京留守高行周为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讨之,以前同州节度使宋彦筠为副,以宣徽南院使张从恩监护焉。
十二月丙戌朔,以东京留守、开封尹、郑王重贵为广晋尹,进封齐王;以鄴都留守、广晋尹李德珫为开封尹,充东京留守。南面军前奏,十一月二十七日,武德使焦继勋、先锋都指挥使郭金海等于唐州南遇安从进贼军一万余人,大破之,《宋史·陈思让传》:思让为先锋右厢都监,从武德焦继勋领兵进讨,遇从进之师于唐州花山下,急击,大破之。生擒衙内都指挥使安宏义,获山南东道之印,安从进单骑奔逸。丁亥,诏襄州行营都部署高行周权知襄州军州事。是日,镇州节度使安重荣称兵向阙,以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率兵击之,以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副,以前贝州节度使王周为马步军都虞候。癸巳,武德使焦继勋奏,安从进遣弟从贵领兵千人,取接均州刺史蔡行遇,寻领所部兵掩杀贼军七百余人,生擒安从贵,截其双腕,却放入城。戊戌,以皇子重睿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己亥,北面军前奏,十三日未时,于宗城县西南大破镇州贼军,杀一万五千人,余党走保宗城县。是夜三更,破县城,前深州刺史史虔武自缚归降。获马三千匹,绢三万余匹,余物称是。安重荣脱身遁走。是日,百官称贺。癸卯,削夺安从进、安重荣在身官爵。右金吾上将军苌从简卒,废朝,赠太师。乙巳,天下兵马都元帅、守尚书令、吴越国王钱元瓘薨,废朝三日,谥曰文穆。是日,帝习射于后苑,诸军都指挥使已上悉预焉,赐物有差。丁未,南面行营都部署高行周奏,今月十三日,部领大军至襄州城下,相次降贼军二千人。其降兵马军诏以「彰圣」为号,步军以「归顺」为号。庚戌,以权知吴越国事钱宏佐为起复镇军大将军、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杭州越州大都督、镇海镇东等军节度使,封吴越国王。壬子,杜重威部领大军至镇州城下。
天福七年春正月丙辰朔,不受朝贺,用兵故也。戊午,以前将作监李锴为少府监。北面招讨使杜重威奏,今月二日收复镇州,斩安重荣,传首阙下。帝御乾明楼,宣露布讫,大理卿受馘,付市徇之,百官称贺。曲赦广晋府禁囚。《辽史》云:戊辰,晋函安重荣首来献,上数欲亲讨重荣,至是乃止。辛酉,追赠皇弟三人:故沂州马步军都指挥使、赠太傅德再赠太尉,追封福王;故检校太子宾客、赠太傅殷再赠太尉,追封通王;故彰职右第三军都指挥使长州刺史、赠大傅威再赠太尉,追封广王。壬戌,追赠皇子五人:故右卫将军、赠太保重英再赠太傅,追封虢王;故权东京留守、河南尹、赠太傅重乂再赠太尉,追封寿王;故皇城副使、赠太保重裔再赠太傅,追封郯王;故河阳节度使、赠太尉重信再赠太师,追封沂王;故左金吾卫将军、赠太保重进再赠太傅,追封夔王。癸亥,改镇州为恆州,成德军为顺国军。丙寅,以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赵莹为侍中;青州节度使杨光远加食邑,改赐功臣名号;兗州节度使桑维翰加检校太保;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加兼侍中;以郓州节度使、北面行营招讨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杜重威为恆州顺国军节度使,加兼侍中;皇子广晋尹兼功德使、齐王重贵加兼侍中;秦州节度使侯益加特进,增食邑。丁卯,以判四方馆事孟承诲为太府卿充职。戊辰,以沧州节度使安叔千为邢州节度使,以北面行营副招讨使、邢州节度使马全节为定州节度使,以定州节度使王庭允为沧州节度使,以前邢州节度使杨彦询为华州节度使。恆州立功将校王温以降等第除郡。庚午,契丹遣使来聘。是日上元节,六街诸寺燃灯,御乾明门观之,夜半还宫。壬申,延州节度使丁审琦加爵邑,邓州节度使安审徽加检校太傅,陕州节度使石赟加检校太傅。乙亥,契丹遣使来聘。河阳节度使兼侍卫马步军都虞候景延广加检校太尉,改郓州节度使,典军如故。以前贝州节度使、北面行营马步军都虞候王周为河阳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丁丑,以刑部侍郎窦贞固为门下侍郎,以礼部郎中边归谠为比部郎中、知制诰。壬午,以河阳节度使王周为泾州节度使,以恆州节度副使王钦祚为殿中监。
二月丁亥,皇妹清平公主进封卫国长公主。契丹遣使来聘。己丑,宴于武德殿,新恆州节度使杜重威已下、诸军副兵马使已上悉预焉,赐物有差。己亥,以曹州防御使何建为延州留后。泾州奏,差押牙陈延晖赍敕书往西凉府,本府都指挥使等请以陈延晖为节度使。辛丑,宰臣李崧丁母忧,起复旧任。延州蕃寇作乱,同州、鄜州各起牙兵讨平之。丙午,诏:「邓、唐、随、郢诸州,多有旷土,宜令人户取便开耕,与免五年差税。」
三月己未,兵部尚书韩恽卒。庚申,遣前齐州防御使宋光鄴、翰林茶酒使张言使于契丹。壬戌,分命朝臣诸寺观祷雨。丙寅,皇后为妹契丹枢密使赵延寿妻燕国长公主卒于幽州,举哀于外次。辛未,滑州节度使、驸马都尉史匡翰卒,辍朝,赠太保。诏唐州湖阳县蓼山神祠宜赐号为「蓼山显顺之神」。乙亥,以晋昌军节度使安审琦为河中节度使,以前亳州防御使王令温为贝州节度使。丙子,赐宰臣李崧白藤肩舆,以起复故也。丁丑,以晋州节度使皇甫遇为河阳节度使,以寿州节度使兼侍卫马军指挥使李守贞为滑州节度使,以夔州节度使兼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郭谨为相州节度使,皆典军如故。宰臣于寺观祷雨。
闰月丙戌,以兵部郎中司徒诩为右谏议大夫。戊子,兗州节度使桑维翰加特进,封开国公。庚寅,以延州留后何建为延州节度使,以引进使兼殿中监刘政恩为太子詹事。壬辰,宋州节度使安彦威奏,修滑州黄河功毕。诏于河决之地建碑立庙。丙申,以鄜州节度使周密为晋州节度使,以左羽林统军符彦卿为鄜州节度使。壬寅,诏百官五日一度起居,日轮定两员,具所见以封事奏闻。诏改鄴都宣明门为硃凤门;武德殿为视政殿,文思殿为崇德殿,画堂为天清殿,寝殿为乾福殿,其门悉从殿名;皇城南门为乾明门,北门为元德门,东门为万春门,西门为千秋门;罗城南砖门为广运门,观音门为金明门,橙槽门为清景门,寇氏门为永芳门,朝臣门为景风门;大城南门为昭明门,观音门为广义门,北河门为静安门,魏县门为应福门,寇氏门为迎春门,朝城门为兴仁门,上斗门为延清门,下斗门为通远门。戊申,宋州节度使安彦威封邠国公,赏修河之劳也。癸丑,泾州节度使王周奏,前节度使张彦泽在任日不法事二十六条,已改正停废。诏褒之。是春,鄴都、凤翔、兗、陕、汝、恆、陈等州旱,郓、曹、澶、博、相、洺诸州蝗。
夏四月甲寅朔,避正殿不视朝,日食故也。是日,太阳不亏,百官上表称贺。诏沿河籓君节度使、刺史并兼管内河堤使。己未,右谏议大夫郑受益两疏论张彦泽在泾州之日,违法虐民,支解掌书记张式、部曲杨洪等,请下所司,明申其罪。皆留中不出。庚申,刑部郎中李涛、张麟,员外郎麻麟、王禧,同诣阁门上疏,论张彦泽罪犯,词甚恳切。《宋史·李涛传》: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阁抗疏,请置于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辛酉,诏:「张彦泽刳剔宾从,诛剥生聚,冤声秽迹,流闻四方,章表继来,指陈甚切。尚以曾施微功,特示宽恩。深怀曲法之惭,贵徇议劳之典。其张彦泽宜削一阶,仍降爵一纪。其张式宜赠官,张式父铎、弟守贞、男希范并与除官。仍于泾州赐钱十万,差人津置张式灵柩并骨肉归乡,所有先收纳却张式家财物畜,并令却还。其泾州新归业户,量与蠲减税赋。」翌日,以前泾州节度使张彦泽为左龙武大将军。《宋史·杨昭俭传》:昭俭与李涛论张彦泽不报,会有诏令朝臣转对,或有封事,亦许以不时条奏。昭俭复上疏曰:「天子君临四海,日有万几,懋建诤臣,弥缝其阙。今则谏臣虽设,言路不通。药石之论,不达于圣聪,而邪佞之徒,取容于左右。御史台纪纲之府,弹纠之司。衔冤者固当昭雪,为蠹者难免放流。陛下临御以来,宽仁太甚,徒置两司,殆如虚器。遂令节使慢侮朝章,屠害幕吏。始诉冤于丹阙,反执送于本籓,苟安跋扈之心,莫恤冤抑之苦。愿回宸断,诛彦泽以谢军吏。戊辰,废雄州为昌化军,警州为威肃军,其军使委本道差补。故泾州节度掌书记张式赠尚书虞部郎中,以式父铎为沁州司马致仕,弟守贞为贝州清河县主簿,男希范为兴元府文学。甲戌,诏皇子齐王就前河府节度使康福第,以教坊乐宴会前、见任节度使。戊寅,前庆州刺史米廷训追夺在身官爵,配流麟州,坐奸妻兄之女也。是月,州郡十六处蝗。
五月己亥,中书门下奏:「时属炎蒸,事宜简省。应五日百官起居,望令押班宰臣一员押百官班,其转对官两员封付阁门使引进,本官随百僚退,不用别出谢恩。其文武内外官僚乞假、宁觐、搬家、婚葬、病损并门见门辞。诸道进奉物等,不用殿前排列,引进使引至殿前奏云'某等进奉',奏讫,令进奉使便出。其进奉专使朝见日,班首一人致词,都附起居。刺史并行军副使、诸道马步军都指挥使已下,差人到阙,并门见门辞。州县官谢恩日,甲头一人都致词,不用逐人告官。其供奉官、殿直等,如是当直及合于殿前排立者,即入起居;如不当直排立者,不用每日起居。委宣徽使点检,常须整齐。」从之。时帝不豫,难于视朝故也。《辽史》:二月甲午,遣使使晋,索吐谷浑叛者。《契丹国志》云:辽以晋招纳吐谷浑,遣使责让,晋高祖忧悒成疾。左威卫上将军卫审?余卒,赠太子少保。乙巳,尊皇太妃刘氏为皇太后。徐无党《五代史记注》云:高祖所生母也。丁未,工部侍郎韦勋改刑部侍郎。壬子,以左散骑常侍李光廷为秘书监,给事中萧愿为右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曹国珍为给事中,太常卿裴坦为左谏议大夫。是月,州郡五奏大水,十八奏旱蝗。
六月丁巳,以兗州节度使桑维翰为晋昌军节度使,以前许州节度使安审琦为兗州节度使。襄州都部署高行周奏,安从进观察判官李光图出城请援,送赴阙。乙丑,帝崩于保昌殿,寿五十一。遗制齐王重贵于柩前即皇帝位,丧纪并依旧制,山陵务从节俭,马步诸军优纪并从嗣君处分。《通鉴考异》云:《汉高祖实录》:晋高祖大渐,召近臣属之曰:「此天下,明宗之天下,寡人窃而处之久矣。寡人既谢,当归许王,寡人之愿也。」此说难信。
八月,太常卿崔棁上谥曰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庙号高祖。以其年十一月十日庚寅葬于显陵,宰臣和凝撰谥册哀册文。《五代史补》:高祖尚明宗女,宫中谓之石郎。及将起兵于太原,京师夜间狼皆群走,往往入宫中,愍帝患之,命诸班能射者分头捕逐,谓之「射狼」。或遇诸涂,问曰:「汝何从而来?」对曰:「看射狼。」未几,高祖至。盖「射」亦「石」也。《五代史阙文》:梁开平初,潞州行营使李思安奏:函关县穰乡民伐树,树仆,自分为二,中有六字如左书,云「天十四载石进」,梁帝藏于武库,时莫详其义。至帝即位,识者曰:「天」字取「四」字两画加之于傍,即「丙」字也;「四」字去中之两画加「十」字,即「申」字也。帝即位之年,乃「丙申」也。进者晋也,石者姓也。臣谨按,天佑二十年,岁在癸未,其年庄宗建号,改同光元年,至清泰三年,岁丙申,其年晋祖即位,改元天福元年,自未至申,凡十四载矣,故识书云「天十四载石进」者,言自天祐灭后十四载石氏兴于晋也,岂不明乎!而拆字解谶以就丙申,非也。
史臣曰:晋祖潜跃之前沈毅而已。及其为君也,旰食宵衣,礼贤从谏,慕黄、老之教,乐清净之风,以絁为衣,以麻为履,故能保其社稷,高朗令终。然而图事之初,强邻来援,契丹自兹而孔炽,黔黎由是以罹殃。迨至嗣君,兵连祸结,卒使都城失守,举族为俘。亦由决鲸海以救焚,何逃没溺;饮鸩浆而止渴,终取丧亡。谋之不臧,何至于是!傥使非由外援之力,自副皇天之命,以兹睿德,惠彼蒸民,虽未足以方驾前王,亦可谓仁慈恭俭之主也。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