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十二郡县志(案:《郡县志序》,原本阙佚。)
河南道西京河南府滑州许州陕州青州兗州宋州陈州曹州亳州郑州汝州单州济州滨州密州颍州濮州蔡州
关西道雍州京兆府同州华州耀州乾州陇州泾州原州鄜州威州衍州武州良州府州雄州警州
河东道并州太原府潞州泽州晋州新州武州云州应州绛州慈州隰州辽州沁州解州胜州河中府
河北道魏州大名府镇州真定府沧州景州德州邢州
磁州澶州贝州相州泰州雄州幽州新城县定州博州莫州深州瑞州静安军
剑南道蜀州汉州彭州
江南道黔州处州温州婺州湖州秀州全州杭州福州台州明州虔州苏州邵州郴州建州道州鄂州潭州
淮南道安州庐州楚州寿州天长县
山南道襄州邓州唐州复州金州忠州万州夔州利州阆州果州朗州集州凤州唐州商州随州合州雄胜军
陇右道秦州成州洮州
岭南道邕州恩州溥州思唐州潘州桂州
案:以上〔所载十道、州、府、军、县,当是以《开元十道图》为本,而于五代之改制,及仍唐旧制者则阙焉。疑原本有所删节,〕今仍录于卷首,以存其旧。
梁开平元年,梁祖初开国,升汴州为开封府,建名东京,元管开封、浚仪、陈留、雍丘、封丘、尉氏六县,至是割滑州之酸枣、长垣,郑州之中牟、阳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戴邑,许州之扶沟、鄢陵,陈州之太康九县隶焉。后唐复降为汴州,以宣武军为额,其阳武、长垣、扶沟、考城等四县仍且隶汴州、其余五县却还本部。晋天福中,复升为东京,复以前五县隶之,汉、周并因之。单州本单父县,梁为辉州,后唐同光二年,复旧,隶宋州,周广顺中,割隶曹州。案:以上二条见《太平御览》,其余郡县阙略不全。今考是书诸志多本《五代会要》,谨采《五代会要》附载于后。
后唐长兴三年四月,中书门下奏:「据《十道图》,旧制以王者所都之地为上,本朝都长安,遂以关内道为上。今宗庙宫阙皆在洛阳,请以河南道为上,关内道为二,河东道第三,河北道第四,剑南道第五,江南道第六,淮南道第七,山南道第八,陇右道第九,岭南道第十。」从之。
○河南道
滑州酸枣县、长垣县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后唐同光二年二月,酸枣县却隶滑州,长垣县却改为匡城县。晋天福三年十月,酸枣县却割隶开封府。
郑州中牟县、阳开县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后唐同光二年二月,敕:「中牟县却隶郑州。」晋天福三年十月,中牟县却割属开封府。
宋州襄邑县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后唐同光二年,却隶宋州。晋天福三年十月,复割隶开封府。
曹州戴邑县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后唐同光二年二月,复为考城县。
许州扶沟县、鄢陵县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后唐同光二年二月,鄢陵县却隶许州。天成元年九月,扶沟县却隶许州。晋天福三年十月,并割属开封府。
陈州太康县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汴州。后唐同光二年二月,复隶陈州。晋天福三年十月,却属开封府。
单州楚丘县梁开平四年四月,割隶宋州。砀山县后唐同光二年二月,敕:「砀山县,伪梁创为辉州,并单州后,理所于辉州。今宜却属单州,其辉州依旧为砀山县。」
汝州叶县、襄城县后唐同光二年十二月,租庸使奏:「二县原属汝州,今隶许州,伏缘最邻京畿,户口全少,伏乞却割隶汝州。」从之。临汝县周显德三年三月废。
密州辅唐县梁开平二年八月,改为安丘县。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为辅唐县。晋天福七年七月,改为胶西县,避国讳也。
济州周广顺二年九月,以郓州钜野升为州。其地望为上,割兗州任城、中都,单州金乡等县隶之。至其年十二月,又割郓州郓城县隶之,中都县却隶郓州。
滨州周显德三年六月,敕:「以赡国军升为州。其地望为上,直属京,割棣州渤海、蒲台两县隶之。」
◎关内道
京兆府奉先县梁开平三年二月,割隶同州。后唐同光三年二月,却隶京兆府。武功县、好畤县后唐长兴元年五月,敕:「并临等四乡却隶京兆府。」渭南县周显德三年四月,割属华州。同官县梁开平三年三月,割隶同州。后唐同光三年七月,割隶耀州。美原县后唐同光三年七月,割隶耀州。
华州洛南县后唐同光三年六月,河中府奏;「韩城、郃阳、澄城县。伪梁割属当府,其澄城县今请却属同州,韩城、郃阳县且属当府。」从之。天成元年七月,敕:「韩城、郃阳二县却割隶同州。」
陇州汧阳县、汧源县、吴山县后唐长兴元年五月,依旧割隶陇州。
泾州平凉县后唐清泰三年正月,泾州奏:「平凉县,自吐蕃陷渭州,权于平凉县为渭州理所,遂罢平凉县。又有安国、耀武两镇兼属平凉,其赋租节目,并无县管。今却置平凉县,管安国、耀武两镇人户。」从之。临泾县后唐清泰三年二月,原州刺史翟建奏「本州自陷吐蕃,权于临泾县为理所。临泾元属泾州,刺史只管捕盗,其人户即泾州管县。既无属县,刺举何施,伏乞割临泾属当州。」从之。
鄜州鄜城县梁开平三年四月,改为昭化县。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为鄜城县。咸宁县周显德三年三月十日废。
威州晋天福四年五月,敕:「灵州方渠镇宜升为威州,隶灵武,仍割宁州木波、马岭二镇隶之。」周广顺二年三月,改为环州。显德四年九月,降为通远军。
衍州周显德五年六月,废为定平镇,隶邠州。
武州周显德五年六月,废为潘源县,隶渭州。
河东道
绛州梁开平四年四月,割属晋州。后唐同光二年六月,却割属河中府。
慈州、隰州后唐同光二年六月,割隶晋州。
仪州梁开平三年闰八月,敕:「兗州管内已有沂州,其仪州改为辽州。」晋天福五年三月,并沁州割隶潞州,六年七月,并沁州却隶太原。
解州汉乾祐元年九月,升解县为州,割河中府闻喜、安邑、解三县为属邑。
河中府稷山县后唐同光二年正月,割隶绛州。
慈州仵城县、吕香县周显德三年三月降。
◎河北道
镇州后唐同光元年四月,改为北京,至十一月,复改为成德县。
幽州北平县后唐长兴三年八月,改为燕平县。
沧州长芦县、乾符县周显德三年十月,并入清池县无棣县周显德五年,改为保顺军。弓高县周显德六年二月,并入东光县。
博州武水县周显德三年十月,并入聊城。
深州博野县周显德四年五月,割隶定州。
泽州梁开平元年六月,割隶河阳,四年二月,却隶潞州。
德州晋天福五年十一月,移就长河县为理所。
泰州后唐天成三年三月,升奉化军为泰州,以清苑县为理所,至晋开运二年九月,移就满城县。至周广顺二年二月,废州,其满城割隶易州。
雄州、霸州周显德六年五月,以瓦桥关为雄州。割容城、归义二县隶之;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成二县隶之。地望并为中州,时初平关南故也。
◎剑南道
蜀州唐兴县梁开平二年八月,改为陶胡县。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为唐兴县。
彭州唐昌县梁开平二年八月,改为归化县。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为唐昌县。
◎江南道
杭州临安县梁开平二年正月,改为安国县。
福州闽清县梁开平元年十月,移就梅溪场置。
苏州吴江县梁开平三年闰八月,两浙奏,于吴松江置县。
明州望海县梁开平三年闰八月,两浙奏置。
处州松杨县梁开平四年五月,改为长松县。
秀州晋天福三年十月,两浙钱元瓘奏,以杭州嘉兴县置。
湘州晋天福四年四月,湖南马希范奏,以湘川县置州,仍置清湘县,并割灌阳县隶之。
◎淮南道
寿州周显德四年,移于颍州下蔡县,仍以下蔡县为倚郭,以旧寿州为寿春县。盛唐县梁开平二年八月,改为灊山县。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为盛唐。
◎山南道
复州梁乾化二年十月,割隶荆南。后唐天成二年五月,却隶襄州。晋天福五年七月,直属京,并为防御。
果州后唐天成二年五月,隶利州。
唐州慈丘县周显德三年三月废。
邓州临湍县汉乾祐元年正月,改为临濑县,避庙讳也。
菊潭县、向城县周显德三年三月废。
商州乾元县汉乾祐二年六月,改为乾祐县,割隶京兆。
襄州乐乡县周显德六年二月,并入宜城。
◎陇右道
秦州天水县、陇城县后唐长兴三年二月,秦州奏:「见管长道、成纪、清水三县外,有十镇,征科并系镇将。今请以归化、恕水、五龙、黄土四镇就归化镇复置旧陇城县,赤砂、染坊、夕阳、南冶、铁务五镇就赤砂镇复置旧天水县。其白石、大泽、良恭三镇割属长道县。」从之。
成州同谷县、栗亭县后唐清泰三年六月,秦州奏:「阶州元管将利、福津两县,并无迁镇,成州元管同谷县,余并是镇,便系征科。今欲取成州西南近便镇分并入同谷县,其东界四镇,别创一县者,州西南有府城、长丰、魏平三镇,其地东至泥阳镇界二十五里,北至黄竹路金砂镇界五十里,南至兴州界三十里,西至白石镇界一百一十里,西南至旧阶州界砂地岭四十五里。其三镇管界并入同谷县,废其镇额。州东界有胜仙、泥阳、金砂、栗亭四镇,东至凤州美赡镇界十五里,南至果州界二十里,北至高桥三十五里,西至同谷界三十五里,北至秦州界六十七里,欲并其四镇地于栗亭县。其征科委县司,捕盗委镇司。」从之。
岭南道
潘州茂名县梁开平元年五月,改为越裳县。至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为茂名县。
桂州纯化县梁开平元年五月,改为归化县。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为纯化县。
邕州晋天福七年七月,改为诚州,避庙讳。
溥州晋开运三年三月,升桂州全义县为州,仍改全义县为德昌县,并割桂州临川、广明、义宁等三县隶之,从湖南马希范奏也。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