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才是合格的居士?居士所要具足的条件

佛学常识 | 作者:界诠法师 [投稿]

怎样做才是合格的居士?居士所要具足的条件

  常常有人问,做居士应该怎么样做呢?那下面有几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做居士应该具足这样这样的条件堪称居士。普天下的居士都是卡在一些小问题上,我们所到之处居士常常问一些小事情,也因为一些小事弄得烦恼不堪。所以我们根本的知见要树立起来。

第一个信要具足。

  这个信不是单单说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信愿行的信。所谓信具足,是广义地讲,修净土所谓信具足,它只是局限于净土法门所讲的信。这个地方讲信是信仰三宝,信仰因果罪福。

  有人说我不烧香拜佛,我也是信。但是佛教我信,基督教也信,天主教也信,伊斯兰教也信。这根本就没信嘛!你什么都信,什么都没信。对不对?那就信杂了,你到底信什么。你没有烧香,也没有拜佛,吃素也没有,何以说明你在信佛呢?是不是这样?你信佛要有所表现。有人说信就信吧,不一定要表现,不要做什么嘛。

  我们在家人常常讲说心好就好,不需要去做什么事情来表达,信在内心则可。可不可以这样说,可以吗?有人说可以啊,只要心好就好。心好何必要吃素呢,心好何必要烧香呢。如果说心好就好,那你舅舅到你家来做客,你根本就不理他,椅子不叫他坐,茶水也不给他泡。然后他看你不理他,他就走了。哎,你怎么走了呢?他说你没招待我啊,我只好就走了嘛!哎呀,其实我对你很好的嘛,我内心对你很好,这说得过去吗?饭也不叫吃,茶也不叫喝,椅子都不叫坐,你说你对他很好。你要有所表现呐,请坐喝茶,中午在我这吃饭。你即使不愿意,也得做一下子,让他觉得你对他很友好,是不是这样?

  所以说你信佛,一点意思都没做出来,让人家怎么知道你在信呢?所以这行为上要有所表达。

第二个要有善根因缘。

  佛教所讲的是身口意三业,你心在信,要表达在身口上,换句话说你身口的表现,说明你内心的动作。那怎么表现出来呢?你内心的虔诚,你看见佛菩萨、看见三宝,会非常地恭敬,说明说你有信仰。你内心一点意思都没有,何以说明你在信仰三宝呢?所以说要信仰三宝,信仰因果罪福。这因果罪福义理是很深的,说浅,我们随处可见,因果一点都不陌生,因果就活生生的在我们的周围。

  那天我们到乡下,坐在车里面就看见一群乡下的小孩子去读书,他们要走十来里路,提个饭盒,拿把雨伞。天在下雨,那路泥泞不堪,他们自己走去的,城里的小孩子要父母开车送去。最没本事的人,起码也有自行车带他去上学;一些大款老板,就要用小车去接送了;或者有一些人就委托给学校,学校也有车接送。你说那乡下的小孩他缺什么呢?他也两个眼睛,鼻孔也没朝天,也两个耳朵,他什么都有,可是他就得那样走路去上学,晚上还得走路回来,城市的小孩就不一样。难道说这就是上帝的安排,是不是这样?

  这是因果罪福,一个人的福德不一样。他总的报是一样的,可是别的报不一样。总报他也是人呐,他不缺什么。可是他往往会比城里的小孩少机会读书。有些乡下人读不起,他往往就这样辍学了,那是为什么?这就是因果,过去世的因,今天如是果。

  还有一些人小孩家里环境很好,可是他不会读书,父母硬逼他读,他实在读不进去,读书不是硬逼能够逼得出来的。如果小孩都能够逼得出来,天下就没有傻子了,是不是这样?乡下的小孩他有智慧而没有福报,生长在一个不好的家庭当中,他没办法,这就是因果罪福的道理,佛教就讲到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业报有四期——现报、次报、后报、不定报。有的是现生做现生报,有的是来生报,有的是更晚叫做后报,有的不一定,这是业报如是。

  我们眼前所看到只是短暂的,人生无限的过去和无限的未来当中只是一点,只是一小段而已,我们常常把这一小段做为观察人生的目标准则,那是错误的,他肯定过去会影响到今生,今生的事情会影响到来世,这是三世因果相连,要不然你的人生是解释不通的。

  有一些人做坏事,他尽得好的事情;他丧尽天良,但是他所做的事情没有求不到的。有一些人好心的不得了,什么好事都做尽了,但是所招来的坏报他都有。那是为什么?过去世的恶报现在感来,所以好事才有恶报,做坏事的人有好报也是过去世的因。要不然你怎么解释这个世间呢?这就是因果的道理,因为业是不定。

  同样的造业,但是看你以什么心来造,所感的果又是不一样。造业起惭愧心、后悔心,你没造之前或者正在造,造了以后看你以什么心来对待这事情——很惭愧、后悔、忏悔,以这样心造罪,即使重罪也是变轻报;如果你无有惭愧心,以邪见心、不信心,也就是不信圣教、不信果报,这样的心来造业,造轻罪也要得重报。所以说业是不定的,都是我们心所造。所以要相信三宝因果罪福,我们第一个要相信这个,你才会走入佛门,没有信仰无法进入佛门。

  那么这信心还没培养起来怎么办呢?佛教这个道理不是说所有人叫他信他就信,佛教的教导不是满天下去拉人,“你来吧,没关系啊,来……”,不是这样。佛教讲善根因缘,你有善根因缘,在某一个环境,某一个事情当中他自然会信佛的。

  你看今天晚上来这么多人,我们常住只是在外面贴一个通知而已,就来这么多人,有的从很远的地方赶到这里来,有的老早就来,没位子占位子,是不是这样赶来?大家静静地听着,这都是因缘,善根因缘所使。我们过去有这么一点对佛法的好乐,所以会产生信心,这个信心不是说他听一次都能生起。有人听了一次,他觉得这讲得没道理,他不信。有人说道理是蛮好的,但是我不信,常常有这样的人。

  所以要有善根因缘,他才能对佛法产生好乐和信心,没有这个善根因缘,实在是很难信的。所以说佛法叫作宝,百千万劫难遭遇,很难遇到。遇到佛法能够产生信心,依此而修证,那是更难的事。所以我们首先要信,信要具足。

再来戒要具足。

  有戒我们才有人身的保全,没有戒就会失去人身,所以我们得人身,最起码的要修三皈五戒乃至十善。修十善有人天的果报,就是天的果报。修人道要守持五戒,我们的人身才能够保住。所以我们不一定、完全、所有人都能够马上成佛,或者说都去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起码能够皈依三宝、受持五戒、这个人身才能够保住,才能够继续修学,得人身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佛法里面讲得人身实在是太难的事情了,一失人身万劫不复,过去世的种种罪障业障都会现前,随着这种业障罪障把我们拖去轮回。我们今生虽然积得一点点小善,也修得一点相似的佛法,但是这个力量远远抵不住我们过去世的业报。

  你现在念佛也念了很多年,也打坐、诵经、忏悔,你能不能叫你那个主观的内心说:我不要起妄想,你一下子咔嚓,它门就关住了。能吗?还是不能,你把握不住。你说我晚上睡下去要做个好梦,你能吗?搞不好你做恶梦出一身冷汗,我们一点都没有办法把握。

  你到菜市场去买菜的时候能不能提起正念,随时随地能够都起正念呢?一会可以,慢慢慢慢地我们的正念就失去了,就会想别的事情去,我们过去的习气就会现前,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现前这样子。已经相信佛法并对佛法有所修学,都没有办法把握住我们的内心,你怎么能够把握你的未来世,我们甚至发愿说生生世世留在这个世间,我们有没有这个把握?我们心能够转业,自由自在,我们有没有办法这样?小小的感冒,我不要让它感冒。你能够转这个报体吗?我们都做不到。所以我们要有皈戒保全人身,更好地修学。

  在家居士三皈、五戒、八戒要守持好,时常地受八关斋戒,是种出世的一个善根因缘。有人说我持就好,不一定去受。我常常遇到居士有这样讲说,受戒麻烦呐,我持就好了。那问你,受都不敢受,怎么说你能够做到持戒呢?居士就说如果持不到,万一犯了我不算犯戒,我如果是去受戒我就有犯戒。

  好,问题就出在这了,你不敢去受没关系,有时候遇到因缘,我想喝酒就喝一杯,我不破戒啊,你就会去做这事情。你受戒有一个框架让你约束着这个不能做,你时时警惕自己这个不能做。你没有受,内心那种抵抗力就很弱,遇到事情你就觉得我反正没受戒。

  吃素的人也是一样,说我随缘吃一吃,不一定规定啊,六天、十天、吃长斋我也吃,但是遇到有好吃的呢,我反正没吃素,是不是这样?我没持十斋六斋,你就随缘。有好吃的我要去吃荤,没有什么好吃的就吃素,是不是这样?你就会随这个缘去改变,所以受这个皈戒很重要。

  受戒也只是一种仪式而已,但那个仪式非常重要,仪式启发我们内心的一种善根因缘。受戒很尊重、很庄严,你起这样的内心作用,通过仪式达到内心的目地。

  戒要具足,三施具足。我们在家居士,要把有相的钱财做无相的布施,这个布施不一定说,师父想钱了就向我们要钱,不是这样讲的。这个布施是广义的,不一定拿到寺庙,拿到寺庙通常叫供养。社会上穷苦的事情,乃至慈善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做,叫布施。

  把有相的钱财,在你生活之余随缘随力做一些布施,就是修我们的福德,为我们将来的修学铺一点平坦的道路。这个布施要无相布施,三轮体空。能施的我和所施的物、对方所接受布施的人,你都要把它空掉,但这很难空的。随缘布施的送给人家,你不能执着在那个相上,卡在那里,莫作是念。要希望人家对你说表示感谢,你就觉得心满意足,这个功德就很小。

  《金刚经》里面说,如果不执着于相的布施,那功德如虚空。因为《金刚经》里面讲福德无故,所以如来说福德多。说无就是要空一切相,这个福德才大。所以以利益一切众生,供养十方三宝,这样的一个心性去修布施,功德才大。不能说无奈啦,事到临头迫不得已我去布施。

  常常有些没有信佛,似乎在信佛的,他自己标榜说我信佛的人,这种人的家人健康,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他不到庙里去烧香的,遇到灾难就赶紧跑到庙里去烧香,这样我们通常叫临时抱佛脚。临时抱佛脚,肯抱倒好,恐怕都不肯抱,不肯抱怎么办呐?

  拿钱,我拿钱,你替我消灾。拿钱能不能消灾呢,能消一点,《地藏经》里面讲七分消一分,而且要十分恭敬地相信,你七分当中得一分利益而已。如果说你都起轻慢心、贡高心、不恭敬心,那一分都得不来。不是说拿钱就可以买到功德的,如果拿钱能买到功德,那我们就不要去修了。

  所以说真正的布施是你要从利益消除业障这个角度来出发布施,要做到无相。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