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疏

圆觉经 | 作者:月溪法师 [投稿]

净诸业障菩萨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睹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末世众生,谘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净诸业障菩萨言:世尊为我等发挥如是不可思议妙法,使诸大众明白,虽历恒沙劫,勤修种种苦行,不能胜过利用一念以破无始无明,如此妙法得未曾有,深可庆慰。惟此觉心既是本性清净,因何迷闷,使诸众生不入清净圆觉境界?请广为阐明法性妙理,使末世众生得具法眼,不至错认圆觉本体。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槃。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此节佛揭“四相”以示大众,“四相”者,乃至关重要之问题也,一切修行人如不先将“四相”分析清楚,则有误入岐途之虞。一般人解释四相,咸谓四相皆由执我而起,不执着我则此患可除,此皆未明佛之本意也。夫出家人目的在见性成佛,岂仅仅做到不执着你我、不分别六道众生、不要求长寿,便算了事耶?故知如此解释四相非佛本意。古时有一法师讲《金刚经》,讲到“无我相,无人相”乃不要执着你我,下面有一庞居士问:“无我相,谁人讲《金刚经》?无人相,谁人听《金刚经》?”讲者不能答。故知释迦说法,时时提出“四相”以警大众者,乃因此“四相”,当用功时最易被错认为“佛性”故也。兹分别释之如次:

  一、我相:六根已断,一念不起,但仍有清净之一念在。

  二、人相:起一念之相。

  三、众生相: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之中间是。

  四、寿者相:是前念后念已断,一切思想已绝,空无所有。

  《金刚经》说:“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乃指此四种境界俱非佛性也。

  此节佛答言:众生修行所以迷闷不入清净觉者,乃因错认“四相”以为自性耳,由于错认前三相故,遂生憎、爱二境,“憎者”憎生死,“爱者”爱涅槃,故修断六根及断一念功夫;其实生死、涅槃皆是虚妄,而断六根一念亦是虚妄,二妄相依,难脱生死;众生在前三相中流转既久,心生厌倦,遂将前念后念一概断尽,把一切思想完全停止,此时空无所有,惟命根尚存,自以为证涅槃矣,其实是堕入第四寿者相境界,即空执是也,故曰“厌流转者,妄见涅槃”,即错认寿者相为涅槃也。因此之故,不能入于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盖因所能入者,非“觉”体故也。就本体而言,并无所谓出入,故前三相之动念与第四相之息念,皆归虚妄迷闷,不能见性。何以故?因有无始无明为之主宰故也。众生无慧根,见、闻、觉、知、根、尘等性,皆为无明所蔽,不能打破,一若人之不自断其生死者然。不独此也,复以其顺逆憎爱之境,滋养无明,因此常在四相中流转,终无成就矣。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肢絃缓,摄养乖方,微入鍼艾,即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皆是‘我相’。”

  然则何谓“我相”乎?“我相”者,指众生修行时心中所“证”之一种境界也,此“证”并非谓证,并非“实证”,乃“误证”也,谓误证“我相”境界以为“自性”也。譬如有人用功之时,停止六根作用,使不为外界事物所影响,此时百骸调适,四肢絃缓,忽忘我身,须用鍼艾刺炙,方觉有此肉体,此种清净舒适境界,其心自以为已证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槃矣,其实皆是“我相”境界也。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槃,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然则“人相”果何如乎?亦是众生修行时所误证之一种境界也。众生初误证“我相”,既而悟“我相”之非“自性”,乃又起一念不复认我,前所证悟皆知非我,俱予遣除,自以为超过一切证者,见“自性”矣,岂知此之境界,悉为人相境界也;其心甚至自以为圆悟涅槃,亦是脑筋思想作用,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然则“众生相”又何如乎?“众生相”者,乃众生修行时,悟我相、人相之非,俱加屏遣,入于二相所不及之境界也。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既云众生,则非我非彼矣。修行者脑筋所能证悟之境,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能及之境,则为“众生相”之境界,所谓“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是”是也。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然则“寿命相”又何如乎?“寿命相”者,谓众生修行时,屏弃我相、人相、众生相,入于空无所有清净境界,此境界乃一切业智所不能闻见,犹如命根一样,虽然空寂,犹自存续,故曰“寿命相”。盖因前三相既自觉其为尘垢而去之,然此之觉悟,亦未离于尘垢也。如汤销冰,冰已不存,而汤仍在,前三相虽灭而寿命相仍存,所谓“厌流转者,妄见涅槃”是也。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若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此节言末世众生所不能入清净觉者,盖因误认“四相”以为佛性故也。四相不了,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有为”者,有漏是也。修行人若在四相中流转,终属有漏,不能了脱生死而成就圣果;圣果者,“无漏”是也,又名“无为”。佛性无漏,无取无证,乃是“绝对者”;而四相有漏,有取有证,乃是“相对者”。“正法末世”者,言邪见盛行,正法不彰也。盖因一切修行人多误认我相为涅槃,有证有悟,自以为成就矣,岂知认贼作子,家财终不能保也。何以然乎?盖我相未除,有爱有憎,有我爱者,亦爱涅槃,故此时所证之“涅槃相”,皆爱憎所成就也。又有憎我者,则亦憎生死矣,不知爱憎之本身即生死之根也,故名“不解脱”。

  然则不解脱果何因乎?曰:“末世众生修道之时,错认脑筋所证境界为‘涅槃’,故未能尽我相根本,有人赞其则生欢喜,便欲济度;有人诽谤其所得者,便生瞋恨。故知我相坚执潜伏根内,支配诸根,如同游戏,不捐间断。”

  修道之人若不除我相,则无法入于清净圆觉本体,不能解脱。

  若知我相本空,则何有毁誉?有我说法,无有是处,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四相不除,便成四病,以病为法,实可怜愍,虽勤精进,诸病益增,因是之故,不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此节言众生未了四相,而欲以脑筋揣测自性及诸佛行处,如此修行有若黑房里捉黑猫,终无成就。更误认自己所证之四相为圆觉境界,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他人胜进便生嫉妒之心,皆因未断我爱之故,故不能入清净圆觉。倘众生希望成道,应勿向脑筋测度,勿求多闻,增长我见,但一心精勤向无始无明用功夫,并先起大勇猛心,集中意念,下必得必断之决心,此时贪瞋、爱慢、谄曲、嫉妒等妄心,对境不生,彼我恩爱皆归寂灭,如此专一用功,必能渐次成就。但必须求善知识指导,方不堕于邪见,若于用功时贪图便宜捷径,别生憎爱之心,则不能入清净觉海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此分佛阐明众生修行时最难通过之四种境界,即我、人、众生、寿者四相是也。此四种境界,最易被误认为佛性境界,故佛特为阐明之,其义本极明显,而后世之人未能明了,多加曲解,致佛之本意不彰,修行者迷闷难入,良可慨叹。

  “我相”者,即我执是也,此之谓“我”,非谓“小我”,乃属“大我”。小乘人将六根断尽,小我已灭,入于大我境界,此时心量扩大,有充满宇宙之象;宋儒所谓“我心宇宙”,西洋哲学及耶教所谓“大我”、“上帝”,婆罗门所谓“梵我”,即“我相”是也,皆我自己脑筋创造也。

  “人相”者,即法执是也,起一念破除“我相”是也。

  “众生相”者,人、我俱遣,落于第三念,仍未离于法执,所谓“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是”是也,孔子曰:“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书经》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家所谓“太极”,亦即是此境界,即“众生相”是也,二乘人所谓之境界即此境界,较小乘已进一筹,然去佛境界当不远也。

  “寿命相”者,即空执是也,我、人、众生相俱不存,犹如命根,空无所有,而尚存续,故名“寿命”。祖师谓“无明窠臼”、“漆黑桶底”,道家所谓“无极”,即此境界也,此相一破,则可见本来自性。

  人每谓三教同源,若能了此四相精义,则知三教相隔不啻天渊矣;至西洋哲学家所究,尚不能跳出“我相”范围,尤卑乎其卑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