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念祖:心经略说

心经 | 作者:黄念祖 [投稿]

  这个「心」字在《金刚经》中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如是生清净心」,「应生无所住心」。在《观经》中「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以上两经中的「心」字,即是本经经题中的「心」字。藕益大师在《心经释要》中说:「此直指吾人现前一念介尔之心,即是三般若也」。既然我们当前一念介尔之心就是三般若,足见一切般若经典和一大藏教无非显明当人各各的自心。而《心经》正是一大藏教的核心,所以直截了当称为《心经》。大师又说:「实相般若……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观照般若……照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文字般若……显此现前一念即实相。」「是故此心即三般若,三般若是一心。此理常然,不可改变,故名为经。」大师开示精妙绝伦。《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故当人本心与佛无别,若能了达现前之念即是实相,亦即了达当人之心即是佛心,心佛两者毫无差别,若能了达即是实相般若。若能观照现前一念,虽是水上生波,但全波无不是水,凡有动念何非实相,这即是观照般若。文字般若只是显示本体与照用,显明当前一念即实相。

  「经」。「经」是通名,「般若波罗蜜多」是本经独有之名,称为别名。经的涵义是贯摄常法。贯通古今(贯),广摄一切(摄),此理常然(常),永为法则(法)。可见经题概括很深的意思。古云:「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意。」有智慧的人看见经题,这个经的全部意思也就知道了。

四、经文

  「观自在菩萨」,就是观世音菩萨。这是大士的两个名号。《普门品》是观世音菩萨,正好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昨天来了一位核电站的朋友,他母亲信佛很虔诚,常念观音。他开飞机突然发生障碍,在很危险的时候就听见有人告诉他,你应该如何操作,他完全照著做,结果平安降落。所以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庇护我们一切苦难中的众生。这人的妈妈念观世音菩萨得到观世音大士的加被。大家只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功德都不可思议。那怕平时不念佛的人,在急难之中,临时抱佛脚都有用。你只要肯念,就会有明显的感应。我们这莲华精舍有一个同学,他是留学生,从美国回国不久,结婚了。一次坐飞机,觉得今天飞机很不平稳,等一会儿就看见驾驶员从驾驶仓的门里出来了,向大家宣布:「今天飞机的机械出了故障,我没有本事使飞机到达目的地了。所以大家你们各自决定吧!愿意跳伞的就跳伞,愿意如何的从便,总之我是没有办法了。」说完了,他就回到他的驾驶舱。全舱的人先一听很意外,思想还没转过来,等思想一转过来一片哭声,命在旦夕。这个留学生说,当时第一念是知道这事危险了,但心里想的倒不是自己怕死。第一想到的是新婚的爱人和孩子,我死了他们怎么办,刚结婚,孩子还小,先动了这一念,再动一念是什么呢?他突然想到,我们中国不是有菩萨吗?当时他的思想活动就是这样,一听这话知道是要死,首先想到老婆孩子很可怜,再一想中国有菩萨,就念起观音菩萨来了。他虽然不信,可是在这种生死关头的念,往往比平常在佛堂里念要恳切。只是一片求救的心,念著!念著!他就看见观世音菩萨现身了。他就大声喊说:「大家不要哭,你们哭没有用。」他就把自己看到的事情一说:「我已经看见观世音菩萨了,决定是有,我们大家一块儿念。」这时大家一想,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没有别的道路,大家就念吧!所以全舱就都念了,念著念著,大家不知念了多少时间了。就都一心去念了。念得很诚,很专一,也很自然,渐渐觉得飞机平稳了,很平静,很平静,大家闭著眼睛不知道,只是一心的念,忽然接飞机的人把舱门打开来接他们了,到了!大家喜出望外,飞机已经著陆了。而驾驶舱的门不开,别人把驾驶舱打开,看见开飞机的人昏死过去了,他穿的飞行服都汗透了,当然有医生急救了。他睁开眼第一句话,「你去问后舱的人干什么来著?今天我是绝对没有办法把飞机著陆了,不知他们做什么了。」机场人问客人:「你们在后边干什么哪?」他们说:「我们在念菩萨。」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所以《大乘无量寿经》说:「若有急难恐怖但自皈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很多很多证明,有许多事情甚至超过古代的《观音灵感录》。我知道得很多,但没有时间去写,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要把这些写下来可以写很厚的一本书,都是很直接的,不是辗转道听途说的。

  本经大士名号是「观自在」,「观自在」表示观照般若已经自在无碍了。再者,观什么呢?先师夏老说:「观自,身体是自否?那是假的。」所以要观真我,即是观自性,自家的主人翁在不在,是不是在做主,是不是被妄心所蒙蔽。夏师又说:「如不知观自己,不知自在不在,则不能算入门。」「菩萨」全名是菩提萨缍。菩提是觉悟,萨缍是有情,合起来是觉有情。把菩提萨缍简化称为菩萨。所以看见名字就知道,不但自利更要利他了,不是自了。藕益大师说:「智契实相则自利满足,智宣文字则利他普遍,故名菩萨。」这是能行般若波罗蜜的人。

  前面说了,在法会上释迦牟尼佛入定,观世音菩萨也在行很深的般若波罗蜜多。「深」就是深浅的深。加一「深」字就分别于小乘也能修习的通(天台宗通教指大小乘相通之道)般若,而是只有大乘才可以明白入手的般若。唯有大乘行人才能信受奉行,所以称为深般若波罗蜜。在修行深般若的时候,「照见五蕴皆空」。「照」即观照般若的照。「蕴」是蕴藏,遮盖的意思。我们刚才说了,人人有佛性,为什么佛性不显呢?就是因为这五样给遮盖住了。五蕴是色、受、想、行、识。色蕴是物质这方面,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身所觉,以及意所想到的东西都是色蕴。受蕴,例如,我们现在看见了风扇,看见有一个东西,这个就是色蕴。我们一看,脑子就有所领受。内心生起一种领纳的作用,来领纳乐境(乐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乐境(舍受)。想蕴就是种种思想,当内心与外境接触时所引起的思想活动,如了解、联想、综合与分析。而我们这个想是念念不断的,念念迁流就是行蕴。识蕴是我们能够了别、认识,例如上述风扇转动发声。人最初只听到声音,随即知道是声音,这是耳识;同时传达到意,能分别了知这是风扇转动所发的声音,这就是意识;意识是了别,这个了别的念头相续不断,似水长流,前浪后浪滚滚不停就叫作行蕴。所以行蕴以迁流为义。至于受蕴,当听悦耳顺心之声就欢喜,听到刺耳违心的声音则烦恼,所以它以领受为义。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的,因为心、身两方面,心上的障碍更多。所以五蕴里,四个说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只有一个色蕴是有关物质方面的。五蕴都遮盖我们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碍。

  「照」,无心就叫作照,有心叫作想。我们也念《心经》,也能讲经,法师也能说五蕴皆空,但是他并没有度一切苦厄。因为他不是照,他是有心叫作想;观世音菩萨他是照,他能照见五蕴皆空。照的意思是离开我们的妄念,像镜子照东西一样,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一根头发也不会给你照错,毫发不爽。但是镜子没有分别,没有爱憎,不留痕迹。照像的底片照了一张,再按一下就不行了,留了痕迹,再照就照重了,就毁了;镜子没有这样的事,你照一千次、一万次,都是一点儿也不会错的,他就是无心。你这个「像」,你东西没来的时候,它不会来迎接你,东西走了以后,马上就不再留一点痕迹。这就是它没有取舍,没有爱憎;也不是说白种人我就多照你的优点,黑种人我就不照你的优点,都没有分别。它无心,无心所以清楚,这就叫作照。也就是观照般若。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藕益大师说:「五蕴无不即空假中,四句俱离,百非性绝,强名为空耳」。也就是说,五蕴没有任何一蕴不是空谛,假谛,中谛。提出五蕴皆空,这是空谛,但有五蕴的假名,这是假谛,两方面合起来,即空即假,便是中谛。因之它们也就离开了「有」、「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这四句,既离开了四句,便自然不堕百非。现称之为空乃勉强之说。实际应说是第一义空。

  「度一切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穷困疾厄。苦有各种各种的苦,基本的,人生有八种苦,生、老、病、死,都是苦。在母胎的时候很苦,出生与刚降生的时候都很苦,这是生苦。等到老了,跟老年人谈谈,也就要诉苦了,美国人说,儿童像在天堂,老人像入牢狱。这儿有病,那儿酸了,这儿疼了,吃东西也不行了,听东西也费劲了,行走也困难了,甚至脑力也衰了,好多年青时所能享受的,这时候都享受不到了。老是一苦。死是一苦不用说了,说我难受得要死,那就是说死是最难受的。佛说:如活的乌龟,你把它的壳儿扒下来;一只活的牛,你把它的皮剥下来。人之死所受的痛苦是难免的,还有病苦,「病来方知健是仙」。可见一生病便不是神仙而是受罪了。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还有怨憎会苦,这个人就是跟我有意见,怎么也不行,偏偏碰到一块儿,或做你的上级,或做你的朋友,做你的邻居,甚至于成为你的眷属。为什么有的人离婚,这是怨憎会,与别人都很好,就是这两个人要吵,这是很苦的一件事,怨憎相会。有的人一生怨憎相会,所碰到的都是不如意,到处都有人事问题,到处很苦恼,非常苦。这是八种苦中的一种,「怨憎会」,相怨相憎,偏偏相见。有的人最好不见,偏偏天天见面,偏偏要来找毛病。这是怨憎会,人生不免,知道这个我们就心平气和了。「爱别离」又是一苦,你最喜欢,你最爱的人偏偏要别离,所以生离死别,死别当然是最后一次,但是生离的情况大家都会遇到,相爱的人偏偏要别离。「求不得苦」,不管是谁,你总会有一件事是你要求而求不到的,例如成吉思汗,他那么大的武功,什么敌人都被他打败了,他想求的事情还是求不到。他想求不死,找多少道士,最后给他做了个结论,这不死是不可能的。求不得苦,终有求不得的。一个根本的苦是「五蕴炽盛」,色受想行识这五种东西荫盖了你,它很盛,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显现,因此你有烦恼,这是苦的根本。所以称为八苦,八苦交煎。

  观自在菩萨在修习甚深的大智慧到彼岸时,以般若妙慧观照五蕴了达五蕴并非实有,当体即空,又不是空无,乃是第一义空。于是「度一切苦厄」,使自己身心出离分段与变易两种生死的苦因和苦果,也令全法界众生同出生死的苦因苦果(根据《心经释要》)。初机听到这话,不易信受。自度生死还易信,怎么能令法界全体众生同出生死呢?应知菩萨发心,便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在修耳根圆通「寂灭现前」时,便得两种殊胜,上与诸佛同一慈力,下与众生同一悲仰,证入了三无差别的本心,自心与众生无别。所以自身心出生死,众生同出生死。般若妙用难思,这就是波罗蜜多。

  在首尾三分俱全的译本中:修习般若波罗蜜多深妙行的人应当怎么修习呢?他提一个问。观自在菩萨答复舍利子所提的问题,所以首先称他的名字,舍利子。由于关键是「照见五蕴皆空」,所以首先要谈五蕴和五蕴皆空。五蕴头一个是色蕴,色受想行识称为五蕴。五蕴之中以色蕴是空最不好领会。色是看得见的,摸得著的,听得到的,这样一些能感受到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现在听到「色即是空」就不能理解。明明有个风扇在转,可以看得见,有风吹到自己身上,明明是有,为什么说是空?众生颠倒就在这个地方。风扇是在这里,但当体即空。它虽在这里,但它就是空。不但佛法,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这样说:「物质是由于人类的错觉。」爱因斯坦又说:「宇宙中的存在只有场。」磁有磁场,电有电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已经证实人体有场,人的身体能形成一个场,像磁石一样在空间就成一个场。如要把废铁拿回来重化,就把收到很多很多废料用电磁铁一吸,其中铁就吸上去了,这样就把铁挑出来了,为什么能把铁挑出来?因为有个磁场作用。爱因斯坦曾说:「宇宙间只有场和物质这两样东西。」底下他又补充一句:「实际只有场,物质不过是场里场强特别高(能量特别强)的地方。」所以就把目前人类头脑中,有物质存在的认识给否定了。再看所有的物体,不过是一百多种元素,氢、氧等等,种种的化合而成了千变万化的种种物质。一切原子不过是带负电的电子,带正电的质子,还有中子所形成的。所有这些颗粒都带有二重性,一重是波动性,声音有声波,光线有光波,无线电有无线电波。所以无线电、电视,我们为什么能收到?就是通过电磁波。发射台把携带节目的电磁波输送到我们这里,就在我们这一小间房子里,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节目,都是电磁波的作用。波你抓不著,看不见,闻不著,一点物质性都没有,但是有很大的作用。它把千万里外的足球决赛让你看见了。另外一重是颗粒性,颗粒性就是说,能量集中的地方称之为颗粒。那么就没有什么叫物质的。现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不只是佛教徒的语言,也成了科学家的语言。在高级试验中,把粒子打破,可以得到比电子小多少万倍的东西,新的家族,许许多多种类的子,试验当中,你把它们封起来,有时有些「子」忽然间就没有了,就变空了,另外有的「子」就是在空之中又可以生出来。宏观世界宇宙也证明,有的天体在崩溃,有的天体在新生。可以从空变成有,也可以从有变成空。所以我们从现代科学来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比过去容易了。过去我们老认为,它是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著的东西,怎么说它是空,实际它当体就空。这些是木头,木头不过是元素,元素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电子、质子、中子,不过是二重性,二重性就是波动和能量,没有什么叫木头。木头就没有了,木头空了。这个是金属,金属还是一样,它不过是电子、质子、中子,它有二重性,波动和能量,这个金属的概念也没有了。所以现代的第一流的大科学家,他们在研究佛法,一种是想从佛法中对科研的方向找到一点启示,再一种就是他们在试验中观察到的一些新的现象,他们认为不可思议,已经突破科学的领域,科学已有的规律对现在科学试验所发生的现象解释不了,他们想从佛经上找到一些启发,以求得解释。这是一个崭新的形势,所以我常说:这是世界文化大飞跃的前夕。同时,电脑的发明解放了人脑的劳动。过去瓦特发明了蒸气机可以代替人的体力,起了工业革命,现在电脑可以代替人的脑力,电脑可以替你查资料,给你计算,我写了一部书,简体字翻成繁体字,很麻烦,通过电脑去翻就会很快,电脑代替人的脑力劳动,人就可以做别的事情。这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