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大藏经首页大乘般若部大乘宝积部大乘大集部 大乘华严部大乘涅槃部大乘五大部外重译经宋元入藏诸大小乘经
小乘阿含部小乘单译经大乘单译经大乘律小乘律 大乘论小乘论宋元续入藏诸论 西土圣贤撰集此土著述

第1082部 佛说梵网经

大乘律 | 作者: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投稿]

  佛言:“佛子,佛灭度后,于恶世中,若见外道、一切恶人、劫贼,卖佛菩萨、父母形像,及卖经律,贩卖比丘、比丘尼,亦卖发心菩萨道人,或为官使,与一切人作奴婢者,而菩萨见是事已,应生慈悲心,方便救护,处处教化,取物赎佛菩萨形像,及比丘、比丘尼、一切经律。若不赎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不得畜刀杖弓箭,贩卖轻秤小斗。因官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长养猫狸猪狗。若故养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恶心故,观一切男女等斗,军阵兵将劫贼等斗。亦不得听吹呗、鼓角、琴、瑟、筝、笛、箜篌,歌叫妓乐之声。不得樗捕、围棋、波罗塞戏、弹棋、陆博、拍毱、掷石、投壶,牵道八道行城。爪镜、蓍草、杨枝、钵盂、髑髅,而作卜筮。不得作盗贼使命。一一不得作。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护持禁戒,行住坐卧,日夜六时读诵是戒。犹如金刚。如带持浮囊,欲渡大海。如草系比丘。常生大乘善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诸佛是已成之佛,发菩提心,念念不去心,若起一念二乘外道心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常应发一切愿;孝顺父母、师僧;愿得好师,同学、善知识,常教我大乘经律,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使我开解,如法修行;坚持佛戒。宁舍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萨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发是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

  “复作是愿:宁以热铁罗网千重,周匝缠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信心檀越一切衣服。”

  “复作是愿:宁以此口吞热铁丸,及大流猛火,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口,食于信心檀越百昧饮食。”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卧大流猛火,罗网热铁地上,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种床座。”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受三百鉾刺身,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百味医药。”

  “复作是愿:宁以此身投热铁护,经百千劫,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千种房舍、屋宅、园林、田地。”

  “复作是愿:宁以铁锤打碎此身,从头至足,令如微尘,终不以此破戒之身,受于信心檀越恭敬礼拜。”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他好色。”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铁锥,劖刺耳根,经一劫二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听好音声。”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嗅诸香。”

  “复作是愿:宁以百千刃刀割断其舌,终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净食。”

  “复作是愿:宁以利斧斩斫其身,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贪著好触。”

  “复作是愿:愿一切众生成佛。菩萨若不发是愿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常应二时头陀:冬夏坐禅,结夏安居。常用杨枝、澡豆、三衣、缾、鉢、坐具、鍚杖、香炉、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床、经、律、佛像、菩萨形像。而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头陀者,从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是二时中,此十八种物,常随其身,如鸟二翼。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若诵戒时,于诸佛菩萨形像前诵,一人布萨,即一人诵;若二及三人,至百千人,亦一人诵。诵者高座,听者下座,各各披九条、七条、五条袈裟。结夏安居,一一如法。若头陀时,莫入难处:若国难恶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狮子虎狼,水、火、风,劫贼道路,毒蛇,一切难处,悉不得入。若头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是诸难处,亦不得入。若故入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应如法次第坐,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在后坐。不问老少,比丘、比丘尼,贵人、国王、王子,乃至黄门、奴婢,皆应先受戒者在前坐,后受戒者次第而坐。莫如外道痴人,若老若少,无前无后,坐无次第,如兵奴之法。我佛法中,先者先坐,后者后坐。而菩萨一一不如法次第坐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常应教化一切众生,建立僧房,山林园田立作佛塔。冬夏安居坐禅处所,一切行道处,皆应立之。而菩萨应为一切众生讲说大乘经律。若疾病、国难、贼难,父母、兄弟、和尚、阿阇黎亡灭之日,及三七日、四五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讲说大乘经律。一切斋会求福,行来治生,大火所烧,大水所漂,黑风所吹船舫,江河大海罗刹之难,亦读诵讲说此经律。乃至一切罪报,三恶、八难、七逆、杻械枷锁系缚其身,多淫、多瞋、多愚痴、多疾病,皆应讲此经律。而新学菩萨若不尔者,犯轻垢罪。”

  “如是九戒,应当学,敬心奉持。《梵坛品》当说。”

  佛言:“佛子与人授戒时,不得拣择。一切国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淫男、淫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无根、二根、黄门、奴婢,一切鬼神,尽得受戒。应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坏色,与道相应。皆染使青、黄、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卧具,尽以坏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国土中,国人所著衣服,比丘皆应与其俗服有异。若欲授戒时,应问言:‘现身不作七逆罪耶?’菩萨法师不得与七逆人现身授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杀父、杀母、杀和尚、杀阿闍黎、破羯磨转法轮信、杀圣人。若具七逆,即现身不得戒,余一切人,尽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国王礼拜,不向父母礼拜,六亲不敬,鬼神不礼,但解法师语。有百里千里来求法者,而菩萨法师,以恶心、瞋心,而不即与授一切众生戒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时,菩萨与他人作教诫法师者,见欲受戒人,应教请二师,和尚、阿闍黎二师。应问言:‘汝有七遮罪否?’若现身有七遮罪者,师不应与授戒;若无七遮者,得与授戒。 若有犯十重戒者,教忏悔。在佛菩萨形像前,日夜六时,诵十重、四十八轻戒,若到礼三世千佛,得见好相者。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见好相。好相者,佛来摩顶,见光华种种异相,便得灭罪。若无好相,虽忏无益。是人现身亦不得戒,而得增长受戒益。若犯四十八轻戒者,对首忏悔,罪便得灭;不同七遮。而教诫师,于是法中,一一好解。若不解大乘经律,若轻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义谛,习种性、长养性、性种性、不可坏性、道种性、正觉性。其中多少观行出入,十禅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萨为利养,为名闻故,恶求多求,贪利弟子,而诈现解一切经律,为供养故,是自欺诈,亦欺诈他人,故与人授戒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不得为利养故,于末受菩萨戒者前,若外道恶人前,说此千佛大戒。邪见人前,亦不得说。除国王,余一切不得说。是恶人辈,不受佛戒,名为畜生。生生不见三宝,如木石无心。名为外道邪见人辈,木头无异。而菩萨于是恶人前,说七佛教戒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皆骂言:‘佛法中贼!’一切众生,眼不欲见。犯戒之人,畜生无异,木头无异。若故毁正戒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律。剥皮为纸,刺血为墨,以髓为水,析骨为笔,书写佛戒。木皮谷纸、绢素竹帛,亦应悉书持。常以七宝,无价香华,一切杂宝为箱囊,盛经律卷。若不如法供养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舍宅,见一切众生,应唱言:‘汝等众生,应尽受三归十戒。’若见牛马猪羊,一切畜生,应心念口言:‘汝是畜生,发菩提心。’而菩萨入一切处,山林川野,皆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是菩萨若不教化众生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常行教化起大悲心,入檀越贵人家,一切众中,不得立为白衣说法。应在白衣众前,高座上坐。法师比丘,不得地立为四众白衣说法。若说法时,法师高座,香华供养。四众听者下坐,如孝顺父母,敬顺师教,如事火婆罗门。其说法者,若不如法说,犯轻垢罪。”

  “若佛子,皆以信心受戒者。若国王、太子、百官、四部弟子,自恃高贵,破灭佛法戒律,明作制法,制我四部弟子,不听出家行道,亦复不听造立形像、佛塔、经律。立统制众,安籍记僧。菩萨比丘地立,白衣高座,广行非法,如兵奴事主。而菩萨应受一切人供养,而反为官走使,非法非律。若国王百官,好心受佛戒者,莫作是破三宝之罪。而故作破法者,犯轻垢罪。”

  “若佛子,以好心出家,而为名闻利养,于国王百官前说佛戒者,横与比丘、比丘尼菩萨戒弟子作系缚事,如狱囚法、兵奴之法。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非余外虫;如是佛子,自破佛法,非外道天魔能破。若受佛戒者,应护佛戒,如念一子,如事父母,不可毁破。而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之声,如三百鉾刺心,千刀万杖打拍其身,等无有异。宁自入地狱,经于百劫,而不闻一恶言,破佛戒之声!况自破佛戒,教人破法因缘,亦无孝顺之心。若故作者,犯轻垢罪。”

  “如是九戒,应当学,敬心奉持。”

  “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过去诸菩萨已诵,未来诸菩萨当诵,现在诸菩萨今诵。”

  “诸佛子,听十重、四十八轻戒,三世诸佛已诵、当诵、今诵,我今亦如是诵。汝等一切大众,若国王、王子、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受持菩萨戒者,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佛性常住戒卷,流通三世,一切众生化化不绝,得见千佛,佛佛授手,世世不堕恶道八难,常生人道天中。”

  “我今在此树下,略阴七佛法戒。汝等大众,当一心学波罗提木叉,欢喜奉行。如《无相天王品》劝学中,一一广明。”

  三千学士,时坐听者,闻佛自诵,心心顶戴,喜跃受持。

  尔时,释迦牟尼佛说上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心地法门品》中,十无尽戒法品竟。千百亿释迦亦如是说,从摩醯首罗天王宫,至此道树下住处说法品,为一切菩萨,不可说大众,受持读诵,解说其义亦如是。千百亿世界,莲华藏世界,微尘世界,一切佛心藏、地藏、戒藏、无量行愿藏、因果佛性常住藏。如是一切佛说,无量一切法藏竟。千百亿世界中,一切众生受持,欢喜奉行。若广开心地相相,如《佛华光王七行品》中说。

  “明人忍慧强,能持如是法,

  未成佛道间,安获五种利:

  一者十方佛,愍念常守护;

  二者命终时,正见心欢喜;

  三者生生处,为诸菩萨友;

  四者功德聚,戒度悉成就;

  五者今后世,性戒福慧满。

  此是佛行处,智者善思量;

  计我著相者,不能信是法;

  灭尽取证者,亦非下种处。

  欲长菩提苗,光明照世间,

  应当静观察,诸法真实相:

  不生亦不灭,不常复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

  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

  菩萨所应作,应当次第学,

  于学于无学,勿生分别想,

  是名第一道,亦名摩诃衍。

  一切戏论处,悉由是处灭,

  诸佛萨婆若,悉由是处出。

  是故诸佛子,宜发大勇猛,

  于诸佛净戒,护持如明珠。

  过去诸菩萨,已于是中学,

  未来者当学,现在者今学。

  此是佛行处,圣主所称叹,

  我已随顺说,福德无量聚。

  回以施众生,共向一切智,

  愿闻是法者,疾得成佛道!”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