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虚堂和尚语录
偈颂
释雪窦革辙二门
迦叶聆筝起舞。渊明闻钟皱眉。息耕斗室危坐。半窓冻日熙熙
大功不宰
碧玉溪头黄叶村。不闻花鸟到篱门。憨眠似觉底时节。山月半规新吐痕
善应无方
雨脚蹒跚林叶稀。去来初不涉离微。灵机未转已先照。踪迹拟从何处归
缘对
石床偃月梦魂冷。溪水写真癯影清。平生矻矻自忘我。世外不知谁可盟
君子有所思
孤舟十万里。委命在危流。五叶芬芳后。神州法已秋
阅宗镜录
百卷非文字。精探海藏深。老胡三寸舌。镜主几生心。力破尘劳网。能销旷劫金。归原何所似。花底啭灵禽
铸印
袍着金花勒小骢。扬鞭几度月明中。黄河界上空来往。直至如今未树功
销印
铁鞋无底饱风霜。岁晚归来卧石床。一对眼睛乌律律。半随云影挂寒堂
回雁峰晚望
孤筇影落清湘外。看尽归云敛复翔。身世悠悠心自许。几回到此立斜阳
衡阳庞居士庵
居士当年错用心。浑家不睦到如今。摝篱柄短无人买。空自萧萧风满林
登祝融峰
南岳诸峰七十二。惟有祝融峰最高。九千七百三十丈。下视寰海如秋豪。岷峨华顶远俯伏。九华五老来相朝。上封老僧日无事。兴来以手摩云霄
方广寺
云中玉磬无时响。木末金灯永夜明。胜地正缘人罕到。古今门户未尝扃
访赵野云不值
久思闲对老维摩。欲话众生病痛多。丈室无端铁门限。未应容易野人过
圆书记之钱唐
谁管鲇鱼上竹竿。[拚-ㄙ+ㄊ]身捱得髑髅干。者回归去西湖上。犊草鸥波不乱看
弥藏主归潮阳
穆穆丛林见老成。江湖约我复同盟。鳄乡未话腥风起。春雪初消好问程
断桥
瞎驴一蹈两头空。便与寻常路不同。寸步却成千里隔。纷纷多在半途中
访南湖晦嵓讲主
讲堂迷却散花人。百万茫茫徒苦辛。绝处逢生机路活。定应尊者是前身
谢戴悟庵
深荷城东老净名。菜园舍了又斋僧。磨刀石子看看尽。居士肝心铁打成
观山水图。留休禅者
近远何多趣。难将尺寸求。向来柀岳顶。今已遍神州。水肃苍林晚。寒生玉井秋。圆蒲冷相对。时与话峰头
求猫子
堂上新生虎面狸。千金许我不应移。家寒故是无偷鼠。要见翻身上树时
通禅客进纳
衲僧肘后个灵符。谁管从前有与无。片板不能担到底。又来依样尽葫芦
送僧见龙泉不庵
太阿横桉。血淋漓。铁作心肝也皱眉。入得门来翻死欵。不庵未必肯饶伊
阄观音背水陆帧
吉祥大士舍全身。要使迷途脱苦轮。无奈众生难教化。天堂地狱又重新
霞谷清夜
执昼蕴丘[堅-臣+(虍-七+(一/谷))]。冥机未策勋。瓦匜消古篆。石榻伴归云。胜事知如许。余生无所闻。灯花冷相笑。何可补毫分
送先侍者
半怯春寒病未苏。出门无力为三呼。诸方辣手如灵验。秋晚应归捋虎须
送文瘦牛
一味清寒骨拄皮且无心力去扶犁江湖尽尽有闲地况是春风草长时
玄黄不真
万物自全璧。蒙庄安可齐。月高松影细。风急雁行低。谁把丹青入难将竹帛题。寒山应笑我携手隔云泥
黑白何咎
世事乱如麻。情人未到家。连延深院雨。滴碎后庭花。旧话几时别。音书未有涯。暝烟将四合。何处起胡笳
谢芝峰交承惠茶
拣芽芳字出山南。真味那容取次参。曾向松根烹瀑雪。至今齿颊尚余甘
棘林
海凤飞来不敢栖。旧条新刺利如锥。茫茫出得出不得。只许[拚-ㄙ+ㄊ]身到者知
赵开府访霞谷。次韵谢之
旌幢天外见。缥缈谷中来。望重草先偃。山灵云自开。禅衣坐幽石。棕柄拂清埃。勋业凌烟上。难教隐钓台
茶寄楼司令
暖风雀舌闹芳丛。出焙封题献至公。梅麓自来调鼎手。暂时勺水听松风
送鉴座主
纸灯吹灭尚迂回。直至如今心未灰。台石藓花将半蚀。不知焚钞复谁来
僧礼补陀
孤踪抹过海门东。吴越溪山几万重。一拜起来还一拜。不知何处见圆通
送腾禅者
别我芝嵓旧主情。松堂月冷露华清。古桐高佩知何处。会听百滩流水声
游栖霞观
海上多幽迹。寻碑始得名。仙成丹灶冷。霞暖地花生。有鹤久不死。见人长欲鸣。坛西羽衣子。知我不虚行
僧之金陵
良宵桂月耿中庭。蛩在青莎叶底鸣。别我寸心如寸铁。不知南国几多程
寄晦嵓佛光法师
对文笺释通人到。破句分科作者难。不见澧阳焚钞者。棒头拈出尚寒酸
昌老号竹溪
疎疎绿影酿寒清。高节虚心久得名。不见月明流水处。好风时引凤雏声
潭老号古囦
蛟龙窟宅初无底。神禹难穷浅与深。好把凝流消息子。沛然为雨活丛林
溥禅者西还
梅影稀疎兰叶香。吴中水草越中行。荒田触目无人拣。欵欵归来带月耕
僧字止中
炼实而食。择木而栖。灵灵自晦。物物难齐。秋敛巢虚睡稳。梦破月印清溪
阅侍者镜潭
雨过天风静。波光似铸成。不须频鉴照。妍丑自分明
牧童
烟暖溪。头草正肥。尽教牛饱卧晴曦。卷桐又入深深坞。吹尽春风不自知
渔父
菰蒲叶冷暮天低。断岸舟横水四围。秪有一竿湘楚竹。未尝容易下渔矶
曾禅人唯之
当头一诺未为亲。大道难将语默分。不听晚风江上笛。一声吹破碧天云
楫禅人之太白
明明不可铭。断续复谁听。海上有痴绝。山中无白丁。天风生寂籁。霜月下寒汀。子去忘幽讨。重嵓犹未扃
万松山赠张省元
钻仰无门靡不通。静如古井鉴秋容。乐天自得道中术。时引清风吹万松
僧游台雁
音旨双消不可闻。卷衣南去与谁论。龙湫水涩石桥滑。得路应敲尊者门
床屏怪松
蛟干虬枝巧作蟠。鳞鳞鬣鬣自生寒。卧间不致为妖去。只就涛声起处看
僧归越
露激风抟岸草秋。揽衣何处上兰舟。无方始是知方者。莫效支师泥沃洲
远尘轩
开窓种修竹。凿石构方池。良夜月来此。劳生几个知
游金华洞天
飕飕崖溜静边闻。到此仙凡咫尺分。鹤驾朝真何日返。洞门终日锁寒云
寄婺守赵玉堂
儒释同科到者稀。道融水雪鉴精微。和平堂上公余坐。静看寒云片片归
题书画什后
发挥多古迹。优彼色丝辞。逸少观鹅处。元晖纵墨时。室虚蛟自触。神久树生悲。得处何机感。寻披当尔思
冬夜示俊侍者
守得乌薪暖气回。夜深寒重易成灰。因思百丈重挑拨。转使沩山眼不开
灵竺权衡之访婺守会双林
不将一字显今宗。随处溪山老眼中。想见金华旧知己。未容明月照归篷
西蜀言道士。昔同夏岳山。三十年后。着僧伽梨衣。复会于双林
不拜星坛不步虚。裂冠来下死工夫。地炉深处烧红叶。曾记三生旧话无
演僧史钱月林
浚发灵机口角边。断崖飞瀑逼人寒。若言列祖有传受。迦叶无因倒刹竿
渊禅人之乳峰
渊默雷声善发机。钝根难下顶门椎。青霜黄叶压穷野。急急归来见隐之
罗汉树
稽首如来种。悲生末世中。枝枝成小果。叶叶现神通。海月分清影。天香逐晓风。愿惟迷己者。睹此出樊笼
上四明守黄侍郎辞延福
雨化仁陶德愈馨。如春物物自生成。昔年秀水曾观政。却与鄞江一样清
石床久矣卧云林。六十银丝两鬓侵。海上浮杯。心已息。掬溪容我窃棠阴
寄寂照庵主
远引高踪继覆盆。一龛枯寂是前身。秀峰影里闲揩眼。见尽深云未到人
示祖躬禅人
祖意明明在尔躬。视之不见用无穷。拟心更欲重提掇。一片惊秋叶堕空
安座主更衣
良遂曾敲麻谷门。不相谩。处主宾分。子来亲见虚堂叟。两耳垂肩坐白云
天竺送僧之昌邑
肃然凝目引秋光。帆过东溟白鸟行。不即不离虽自肯。海山谁为说经王
动静双照
举息冥方所。徒称宋地僧。百年应自掷。一饭若为凭。风暖斗山鹊。烟消露石棱。分甘云水共。终日任腾腾
物我两忘
居常多不器。情谓尽方知。有眼挂空壁。无心合祖师。衲穿随手补。客至下阶迟。或问虚堂叟。殷勤说向伊
慧禅人之万年
鼠入钱筒伎已穷。十年踪迹眼头空。如今又问平田路。山舍半吹黄叶风
示明禅者
面壁风规久寂寥。儿孙旋旋立新条。不知断臂缘何事。血洒空庭雪未消
齐禅者之道场
峰从险处自孤起。石到虎边飞冽泉。门户既难子宜去。莫辞深雪立庭前
厉道人字弗云
身堕虚空如梦觉。万机截断任天真。单单留得娘生口。个事如何说向人
灵山听猿斋祖首座号无传
龙猛因缘会北斋。轰轰南岳到荆溪。宏纲若谓无人举。谁听孤猿月下啼
酬觉如居士
觉体如如不变时。能驱万象入毫厘。毗耶城里无人识。一默雷轰只自知
北山庵居
祖担终难荷。嵓栖尽可攀。爱闲嫌日短。遇兴不知还。谷啸风搏虎。窓明月启关。余生无异念。赢得放疎顽
恭钦二禅人之长庚
难兄难弟未全知。毒种从来眼戴眉。若到鄞江有云处。九峰寒碧锁清池
访月上人幽室
竹里池清云屋深。万机冥合道人心。有门不是无人到。自是灵踪不可寻
寄东湖溥侍者
声前未举已先知。曾用输机陷国师。险处与谁分胜负。苹花汀草暗相宜
送泰阇梨
井梧初堕别芝园。棕笠秋行过海边。沙上有人搏律虎。谓言经钞未曾诠
送泾禅者
白鸟明边秋思远。逢人未话齿先寒。他年祖室争头角。云外归来略借看
溥禅人归疎山
故山临汝梦秋江。况是蛩吟月到窓。不住京华南荡寺。法身归去问枯椿
立禅人平山
依依远势接云根。有路何曾气急人。泽广既知藏不得。异花灵草自生春
宣知客归江心
风帽云巾历所期。问津何似到家时。曲阑半倚垂杨外。潮落潮生秪自知
寄节维那
几度忘言话克宾。丛林音响许谁闻。海山秋夜对孤月。应记北高峰顶云
酬李新恩惠竹杖
一枝苍玉寄宵人。远胜邛州九节纹。添得老来山水兴。指空敲石看飞云
元藏主游方
骂詈瞿昙说脱空。年来分外恶情悰。吴山越水相逢着。放出蟭螟咬大虫
得颐
地窄天宽古所闻。诛茅分得半溪云。有时梦觉萝窓底。懒听前峰鹿叫群
冷泉送文禅者之天台
惠理呼猿日。葛仙成道时。地胜人难到。去来谁得知
送信禅人
诚信之言是道根。出门句子要区分。溪山到眼知惭愧。莫学丛林饱见闻
正禅者归庵
方广灵踪为绝概。到者纷纷殊不会。乱云深处着禅庵。狐猿啼在萝窓外
文禅人临哀北堂
卷衣东去泪沾巾。兰谷风香二月春。天地豁空舒笑眼。不知谁是报亲人
寄雪窦足首座
光铓曾不着纤埃。拂拭磨砻心已灰。秋夜不禁猿啸月。与谁同上妙高台
衍巩珙三禅德之国清
谁知三隐寂寥中。因话寻盟别鹫峰。相送当门有修竹为君叶叶起清风
送僧之严
对蒲方话萝窓底。又握山藤破晓烟。领取桐江到家句。子规啼在月明前
送逢侍者
销铄精微复见人。青鞋蹈破几重云。鹫峰孤顶来辞我。秪有秋光可共分
本禅人烂柴
秪。为到头干不尽。纵饶见火亦难吹。年来岁往消磨去。不许春风管带伊
崖泉应虚室
天籁发中静。峰高远出云。有来非眼听。无处足心闻。蒲冷禅衣弊。窓虚月影分。大功终不宰。纵尔自云云
题渔矶
秋竿倚石台。沙鸟暗相猜。一草有时动。几朝鱼不来
电嵓相者
妙处未形三寸舌。神眸一烁更无余。季咸退舍许负死。湖海识人方见渠
大义庵主
山根旋缚尖头屋。溪上新开数亩田。老矣不能重展手。倚筇凝目送寒烟
傅禅人空谷
洞然非洞亦非盘。个里有神唯解看。未启口前先应诺。听时莫被耳根谩
送小师无二回中川
蜃江来访竺山春。贵尔寻师已得人。莫学横趋未归客。至今尘土满衣巾
此轩
一梁对一柱。绰绰自横陈。谁拟复谁即。温然无故新
古梅
千年苔树不成春。谁信幽香似玉魂。霁雪满林无月晒。点灯吹角做黄昏
独舫轩
踪迹浑如漾绿漪。画桡曾不近渔矶。有时梦落秋江去。短笛横吹载月归
霞光亭
灵迹宣符岂易量。故应祥彩发天藏。真风不逐三韩去。直至如今草木香
泳侍者不受育王藏主
劫空田地自由身。眼绽无心典竺坟。探讨正音谁可拟。调高终是遏行云
明知客江心访竺峰
历尽风霜儿不枯。髑髅前下死工夫。梼林句子千钧重。江上归来记得无
对雪
郊郊寒翠湿痴云。暗剪水花巧着春。多话风前初重竹。可思深夜立庭人
上竺池院归鹫峰庵
鹫岭心旌动。池边影渐疎。一生无定力。七十尚移居。细雨洒松坞。凉风挽竹舆。白云相望处。局蹐自渠渠
次白云端和尚韵。礼杨岐会禅师塔
来拜东山祖。峰高日未央。遐瞻心已足。右绕兴何长。啼鸟惊人去。飞花过水香。西河牙爪在。曾不愧汾阳
礼道吾雷。迁塔在石霜
祖师灵骨见应难。霹雳声中过别山。父子秪缘机不密。翻成千古是非关
谢梦庵居士性宗集
性本无宗梦亦非。万机难透一真机。有时暗与乾坤合。笑看春花秋叶飞
寄崇福源长老
一发千钧适此时。风前无语皱双眉。松源正脉将枯竭。浚发灵源复是谁
恺藏主号庾岭
南宗北祖争衣处。雨洗风磨石尚新。灵迹岂知千载后。丛林犹有昔时人
白糍寄梦匃
黄秫烂舂如切玉。醉人风味忍沾唇。火炉头话烦君举。莫作粘牙缀齿人
净发吴生
适意多云水。寻幽访所知。曾于竺峰下。会见宝溪时。巧理数茎发。清分两点眉。忽忘心手处。何谓不如斯
村乐图
一年田地熟。赋外乐天真。便不打鼓笛。也是太平人
自赋息耕
叶深烟气暖。粳软骨毛香。巢许垂清节。临流不尔忘
送鄱阳复道者
相逢道人漆双瞳。衣衫零落迎秋风。甘将百骸作泥土。冷笑万事如展蓬。当今祖道薄如纸。瓦缶雷鸣闹人耳。正音却作一线悬。两手枕胸泪如洗。行行不惜两茎眉。魔宫虎穴俱探窥。山穷桥断始得路。伎俩尽时方见伊
寄星婺适庄居士
稽首毗耶金粟身。静中多见闹中人。却将不二门头事。时与虚空细讲论
寄雪窦性首座
祝融峰下烧红叶。应梦山中看白云。足迹未教容易见。谁知天外有人闻
送茂侍者
木叶辞柯霜气清。虎头戴角出禅扃。东西南北无人处。急急归来话此情
春日对镜
不住复新新。来从幻里真。旧髯皆变白。老眼尚精神。世事终难鉴。菱花亦有尘。东风原上草。不觉又生春
送炳书记
心镜频磨发渐斑。照临今古未尝闲。已知所得离文字。此去禅栖必有山
法光藏主之南徐
三呼梼下愧灵襟。湖海丛林已遍寻。忘却飞猿旧时路。到头曾不厌初心
实禅者归省
灵山禅起未温席。却问潮阳过海舡。咨省寿堂春日静。究心应记白云边
璟和尚号石庵
空嵓为屋薜萝门。天巧浑无斧凿痕。花鸟不来云自合。竖拳消息与谁论
可禅人归江心
每思槌拂恨难酬。孤屿寻归月正秋。堂上若呈圆相去。乃师应错骂双梼
送僧省母
十年来往浙东西。捱得头荒露伏犀。因话编蒲米山老。不禁秋夜听莎鸡
寄都省罗太尉
海涵山育气如春。内相声华中外闻。纲纪禁庭天宠密。金珰长染御炉熏
净覃藏主游方
丛林荒落水云寒。风味辛酸话转难。隐隐一枝天外去。不知何地择人安
德惟侍者巡礼
岩。桂初飘好问津。软风轻结露华新。诸方不用多招手。自有寻香逐臭人
通藏主之南国
春人长淮野烧青。六朝遣事镜中明。临崖细剥苔纹看。太半无人知姓名
立藏主之三衢
一会灵山已七年。寸心如铁鼻辽天。无端归去思前事。话到柯消石也穿
端书记赴云城辟命
不游文苑入祇园。刍草风香春正妍。要识根茎来处远。葛仙丹井冷云边
庆藏主之南屏
曾向殊方典竺坟。丛林有志张吾军。天寒岁晚重寻旧。莫负青鞋蹈冻云
隐侍者游乳峰
窦深惟古雪。霄岸列危峦。到者难披顶。寻师多卖单。无时云气重。长带瀑声寒。挨得入门句。归来似我看
寄慈峰故人
湖面春归物理明。水花无数点青萍。因行若访和庵主。未必孤踪在二灵
无补侍者游方
索索青鞋蹈晓霜。逢人屈指问诸方。有无探讨归来日。粪火堆边话短长
氵禅人之雁荡
风高木落雁山秋。鞭起无依穴鼻牛。村草步头拦不住。大方随处有良畴
珙侍者之氵
汉江漠漠向东流。摝蚬捞鰕休未休。蒲叶半凋秋着岸子归无口笑嵓头
赠许居士
山仪不裹庞公帽。軃袖深藏传老槌。敲磕诸方应未已。眼头乖角少人知
赠妙喜社道友
断来妙喜针锋上。塞破虚空不碍空。昔日维摩今社友。相逢个个有神通
示日本智光禅人
隐隐孤帆绝海来。虚空消殒铁山摧。大唐国里无知识。己眼当从何处开
送永嘉祖意禅人
识得祖师端的意。迢迢千里扣知音。当机一喝忘情谓。归兴犹如虎出林
心侍者归省
露叶萧萧月满庭。秋来多梦老人星。海山印渚知吾处。终不深云独掩扃
就明书怀
流菜非深隐。那堪复故山。未能忘影迹。终是碍人间。白发吟边短。清灯话里闲。江湖有新梦。何日出松关
海首座号怒涛
忧国忧民日夜惊。攧天攧地作雷鸣。子胥此去休烦恼。百谷来朝一样清
天竺玉轮师赴觉海
妙旨惟从句外求。白云先见室中筹。海山深处多麟凤。此去横经一网收
贺契师庵居
正席云山万象回。道人毒眼为谁开。呼童放竹浇花外。修整茶炉待客来
揖让图
行必有师。进之以礼。昭昭君子心。对面风波起
山行示思穆侍者
春水绿浮影。山光泻入怀。因思善牧者。随分纳些些
云谷术士
出则无心应有声。眇然天地亦难铭。可中别有通神处。见说年来分外灵
镌者任廷
入石入木知分数。古篆今篆攻岂难。秪因雕巧失真体。不见全文在世间
剃剪林荣
众技尔为得。养生何所亲。箧中三寸铁。云外一闲身。黑白已无几。修治转失真。畏寒宜少伐。未愧舀溪人
韬光室
懒光栽花傍竹篱。旋收岩叶毳寒衣。不知陵谷几迁变。时见断云相逐归
三友堂
清客苍官会此君。岁寒不减旧精神。有时品字论交态。各有丰标远袭人
碧照轩
剪木依山巧凿池。已知写影到人稀。一奁寒玉坐来久。但见双双白鸟飞
荷衣沼
水面绿盘擎雨出。临风几度倚阑干。不知暖气有多少。老子年年得御寒
岳林古渡
契翁来作济人舟。两岸青山浸碧流。舞棹舷歌不到处。知心惟有老嵓头
长汀烟雨
漪漪远水漾明边。沙鹭风晴刷羽翰。借使辋川收拾得。江湖莫作画图看
酬李寄轩
寄傲知何所行藏匪一轩。究心无别旨。鸣道有来源。未话先通理。声诗不在言。相期湖上寺。执手听啼猿
惟侍者号曲江
源脉滔滔古岸头。往来终是碍行舟。无风激起千寻浪。到海方知是逆流
日本源侍者游台雁
师道严明善应酬。石桥过了问龙湫。一花一草人皆见。是子知机独点头
示内记藻侍者
当年济北辞黄檗。索火之机屈未伸。今日子孙开活眼。老南元是读书人
德信西上
出门溪叶乱纷纷。欲去重寻旧主人。碓下莫辞腰石冷。古菱花绽不干春
壬戌登雪窦
锦镜
池面溶溶水照空。春风花影落青铜。倚栏拟作机头看。已堕阿师圈[袖-由+貴]中
妙高
松枯石老冻云垂。到此虚空渐觉低。脚力尽时清兴远。与谁携手上天梯
飞雪
黑风衮衮六花轻。天列阴崖势欲倾。到此只知肤粟冷。夜深谁听瀑泉声
水仙
芳心尘外洁。道韵雪中香。自是神仙骨。何劳更洗妆
墨竹
毫端不及处。精神殊可掬。靡靡听谈玄。六月添重服
浙江潮图
怒势自惊殊莫拟。静心人见骨毛寒。平生一对风波眼。今日晴窓不忍看
老融牛图
纯去自忘牧。青蓑柳影中。不飡樱外草。知是几春风
梁楷忘机图
寻常忘物我。浑不涉希夷。梦落秋坛冷。从教斗柄移
常牧溪猿图
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荷鹭
沙嘴坡头。枯荷影里。清兴忽来。一息千里蒲叶吹秋。水天漠漠。敛影肃心。意不在啄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是大智精进善巧。证无言法获妙辩才。是处非处不相违反。善调身心具诸解脱。常游三昧不舍大悲。惭愧为身智慧为首。多所饶益如大宝洲。了知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说。于真俗门洞达无碍。深明实际不住其中。
天地八阳神咒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毘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者少。不念佛者多。神通者少。不神通者多。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俱焰弥国金刚山顶。遍观十方皆如火色。尔时如来即嘘长叹。普视众生都无差途。善哉众生当何所救。思惟已讫。一切诸佛世界。及诸菩萨境界。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金刚际及魔宫殿悉皆震动。其时即有过现未来一切诸佛。应念正思。复有诸菩萨等。住自心中而复不动。
イ 子生人。向此星下生。禄食黍。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ロ 丑生亥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粟。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ハ 寅生戌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粳米。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ニ 卯生酉生人。同向此星下生。禄食小豆。有厄宜供养此经及带本星符。大吉。
南谟啰哆那怛啰夜耶南谟阿唎耶阿弭哆婆耶怛他孽多耶南谟阿唎耶跋嚧吉帝失筏啰耶菩地萨埵耶摩诃萨埵耶摩诃迦嚧尼迦耶怛跌他唵阿慕伽钵啰底喝多[合*牛][合*牛][口*半]吒娑婆诃 如是所说不空陀罗尼自在王咒。即是一切秘密神咒之主。若有人能诵此神咒成就之者。即能通达一切神咒。但是咒法所有事业皆得圆满
护身命经 界比丘道真 佛说救护身命经济人疾病苦厄 尔时佛在娑罗双树间临般涅槃时。舍利弗阿难及无量无边诸大菩萨诸大弟子一切诸天皆来集会。佛还正坐告阿难言。吾当入般涅槃。我灭度后五浊恶世中。
佛说安宅神咒经 后汉失译人名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比丘。皆阿罗汉诸漏已尽。身心澄静六通无碍。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揵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须菩提等。复有菩萨摩
世尊我一心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胜过三界道 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净光明满足如镜日月轮 备诸珍宝性具足妙庄严 无垢光焰炽明净曜世间 宝性功德草柔软左右旋 触者生胜乐过迦旃邻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伽陀国无垢园中宝光明池。与大菩萨及大声闻天龙药叉犍闼婆诃苏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前后围绕。尔时众中有一大婆罗门名无垢妙光多闻聪慧人所乐见。常行十善归信三宝。善心殷重智慧微细。常恒欲令一切众生。圆满善利大富丰饶。时婆罗门无垢妙光从座而起。
尔时灭恶趣菩萨在毗卢遮那佛大集会中。从座而起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为当来末法杂染世界恶趣众生。说灭罪成佛陀罗尼。修三密门证念佛三昧得生净土。何以方便重罪众生为拔苦与乐。我欲拔济一切众生苦。尔时佛告灭恶趣菩萨言。无忏无愧邪见放逸众生无拔济法。生受诸诸困厄。死堕无间地狱。不闻三宝名。何况不见佛。况复受人身。灭恶趣菩萨复白言。
这首偈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论议人时,就会发愿,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以佛陀的正法,摧伏外道的邪见和论议。见论议人:“论议”是说通过问答的形式等,分别阐述诸法的义理。其目的是使对方了解论理,明了法义,重在显明真理。佛在世时,比丘们常常就某一义理或论题等展开论议。著名的迦旃延尊者就是因为思惟敏捷,辩才无碍
这一愿的大意是说:当菩萨(发大心的修行者)见到身无铠甲、手无兵仗的军人时就会发愿,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永远舍离不善的身口意三业,趣于善道。见无铠仗:“铠”即铠甲。古时战斗中穿戴的铠甲战衣,可以防身。“仗”是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即兵仗、器仗。
此时世尊思维此梵志性格儒雅纯善质直,常为了求知而来请问,不是来惹麻烦的。他如果要问应当随意回答。佛就说:犊子。善哉善哉。随意提问吧,我会回答的。
这时世尊告诉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色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也是无常。因灭此识而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此色而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憍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而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也是如此。
居士问:《金刚经》上说:“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何理解请师父开示!一如师父答:把所有的虚妄,就是一切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有的像都是生灭的变化的,无常的,他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对我们众生来说第一个就是破相证性。因为相是一个虚幻,因缘和合的假象。
迦叶菩萨说:世尊。一切法的意思不确定。为什么呢?如来有时说是善不善。有时说为四念处观。有时说是十二入。有时说是善知识。有时说是十二因缘。有时说是众生。有时说是正见邪见。有时说十二部经。有时说即是二谛。
善男子。虚空之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也一样。善男子。虚空非过去,因为无现在。法如果有现在则可说过去,因无现在所以无过去,也无现在,因为无未来,法如果有未来则可说现在,因无未来所以无现在也。
《宝积经》与《般若经》、《大集经》、《华严经》、《涅槃经》,并称为大乘佛教经典『五大部』,在佛教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经以大乘经典的『空观』思想为基础,累积了《阿含》以来的佛陀教义,同时,也强调『无我』的思想与瑜伽的修行等,是中观学派及唯识学派共同尊奉的经典。
《四十二章经》是由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的。后汉是指汉朝的东汉时期。汉朝共分两个时期,一是西汉时期,二是东汉时期。东汉时期又称为后汉。本经的翻译者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就生活在这一时期。东汉明帝永平十年(67),汉明帝因夜梦金人,于是派蔡憎和秦景、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天竺求法,在求取《四十二章经》之后,遇到
如来佛性有二种:一有,二无。所谓恶有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所畏,三念处大慈大悲,首楞严等无量三昧,金刚等无量三昧,方便等无量三昧,五智印等无量三昧,这都叫做有。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