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起信论白话注解

大乘起信论 | 作者:陈常谛 [投稿]

  问曰 修多罗中。具有此法。何须重说

  【注】 问是质问。梵语修多罗。飜译华言叫做契经。上能契合诸佛的理体。下能合众生的心机。

  【解】设有人问。契经的裡头。既经具足有了此法。何故要重再说呢。

  答曰 修多罗中。虽有此法。以众生根行不等。受解缘别。

  【注】 根是智慧的信根。行是戒行。不等是说众生的智慧。有利的有钝的种々不同。

  【解】因有人问。所以菩萨答他说。契经中虽然有了此法。其奈众生的根行有利的还有钝的。种々不同。所以信受和解释的因缘。有殊胜的还有下劣的不同。

  所谓如来在世。众生利根。能说之人。色心业胜。圆音一演。异类等解。则不须论。

  【注】 如来是指释迦牟尼佛。能说之人就 是释迦牟尼佛。圆音是一音具备一切音。一切音就是一音。所以叫做圆音。华严经说「一切众生语言法。一言演说尽无馀」云々。此即是口业最胜。色就是身业。心就是意业是指如来的身、口、意三轮业用。俱皆殊胜。不可思议的。异类是九法界的众生。天、龙、八部、人、非人等不同的种类。

  【解】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代。众生的根慧甚是敏利。若是一经听了佛的音声。俱皆容易了悟道理。这亦是他多生积集善根。所以能得和如来同一时生长的。所以他的根慧自然敏利。不但闻众的根慧敏利。就是能说法的释迦牟尼佛身、口、意三轮业用。俱皆殊胜不可思议的所以圆音一演。一切异类的众生。皆得了悟。若是能得这样。则无重再造论的必要。

  ﹝补注﹞ 此段是说佛在世的时代。能说的 人和所被的闻众。俱皆殊胜的。若如来灭后。或有众生。能以自力。广闻而取解者。或有众生。亦以自力。少闻而多解者。

  【注】 如来灭后是如来归寂灭了后的。灭者不生。寂者不灭。长寂灭的灭。不是断灭的灭、自力是自己的智慧力。因为如来寂灭了后。众生的根慧。有胜的还有劣的。种々不同。所以要用种々的方法来度他。故有再造此论的必要。众生的根缘有四种的分别。此二种是有自己的智慧力。所以依经文而能深解佛意。若此则不须用他论。

  【解】若是如来寂灭了后。设有众生。能得用自己的智慧力。闻了很多的经文。纔得了悟的。设或有众生。亦用自已的智慧力。闻了很少的经文而能得了悟很多的道理。

  或有众生。无自心力。因于广论。而得解者。

  【注】 无自心力。是没有自己心闻慧解的智力。所以但依经文。不能了解。

  【解】设或有众生。没有自己心开慧解的智力。要依靠著很广多的论文。方纔而得了解的。 亦有众生。复以广论文多为烦。心乐总持少文而摄多义。能取解者。

  【注】 此等的人们。不要繁多的经文。是要文很简略。义理很多博的论。而能深解佛经所说的宗旨。所以叫做总持然不要繁多的有二种解说(一)是根器猛利。不用多文(二)心不烦耐。厌恶多文。

  【解】亦有一种的众生。则以繁文广论为过烦杂。一心喜欢总持文字很简略而义理包含很广博的论文。能得深解佛经里头所说的宗旨。

  如是此论。为欲总摄。如来广大深法。无边义故。应说此论。

  【注】 如是々承前的四机。此论是综集百部大乘的奥义。阐明一真法界的理体。文又简略。而义理又深富。所以叫做总摄。无边是没有界限数量的意思。

  【解】因为这等的缘故。此论是总包摄如来所说的很广很大的微妙法。无量无边的义理。所以应当要让此论的

  己说因缘分。

  【注】 因缘是造此论的因缘。

  【解】已经说过因缘分了。

  次说立义分。

  【注】立是标立。义是义理。

  【解】第二分所说的。是标立宗旨的义理。

  摩诃衍者。总说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法二者义。

  【注】 法就是大乘的法体。义就是大乘的名义。

  【解】所说的大乘。总共有二种。第一的是大乘的法体。第二的是大乘的名义。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依于此心。显示摩诃衍义。

  【注】 众生心的自体名叫做法。法就是一真法界。大总相的法门体。就是如来藏心。此法是生佛平等本有的。因为在众生位中。所以有和合不和合二门。若在佛地。则没有和合义的唯是真如。即就是所显的义理。今就随染众生位中。所以具有二门所说的是心摄一切法。是说法的功能。因为此心。体和相不相妨碍。亦染污和清淨之所同依的。背觉合尘就是众生。背尘合觉就是佛。随流反流。是转此心而已。所以若随染就成了不觉。则是摄尽世间法。不变的本觉。和反流的始觉。则是摄尽出世间法。心生 灭门就是世间法。心真如门就是出世间法。

  【解】所说的法。就是说众生心。此心则含摄一切的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依据了此心。显明开示大乘的义理。

  何以故

  【注】 此是疑问的言辞有二种的疑问(一)心通及染淨。大乘独淨而已。为什么此心能显得大乘的究竟义呢(二)心和法是一样的大乘的义理很是广博。如何一心就能具足显示大乘理体呢。

  然大乘虽然是淨。必要对染方纔能得成了相用。今生灭门中。既然具足包含染淨。所以能显的。若是完全废染的时候。那末就没有淨用了。因为淨是对染说的。果若没有染。则淨亦说不得。

  然心和法虽然是一样。而有真如门和生灭门的分别。真如门中。显示大乘的理体。生灭门中。显示三大的义理。

  【解】为什么缘故呢。

  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诃衍体故。

  【注】 真就是无妄。如是不变。又有一说。真是不灭。如是不生。所以叫做真如。相就是真如中如实空如实不空的二种 相。摩诃衍体。就是心真如相。就是下文说「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解】此心的真如相。即直显示大乘理体的。

  是心生灭因缘相。能示摩诃衍自体相用故。

  【注】 生灭是忽有忽无。一时念东。一时念西。一时想善。一时想恶。随薰变动。遇境染著。妄想不休的。因绿是生灭的因缘。下文「复次生灭因缘」文中有说明。相是生灭相有二种的分别。(一)麤。(二)细。麤是和心有相应的。细是和心不相应的。下文「复次生灭相者」文中有说明。所说的自体相用。体是生灭门中的本觉心体。是生灭的自体。是生灭的主人翁。所以生灭门中亦能辨体。相是如来藏中的无量称性功德相。用是如来藏中不思议的业用为什么真如门中说即示。生灭门中说能示呢。就是因为真如即所显的大乘心体。没有异相。所以说即示生灭是依靠著真如而起的。有染有淨。诠旨各々不同。所以不说即示而说能示的。

  【解】是心生灭因缘相。能显示大乘心自体相用的缘故。

  所言义者。则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体大谓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减故。二者相大。谓如来藏。具足无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果故。

  【注】 体是心的本体。大是深广。就是凡圣染淨之所依靠的。真如平等。不增不灭。是说此真如实体。不论是佛。抑或九法界的众生。平々等々共一个。没有差别的。在凡夫不减少。在圣人不增加。随流受染亦没有加增。反流还淨亦不曾减少。染淨所不能损益的。始终所不能变易的。相大就是二种的如来藏。中的不空如来藏。功德为什么说性呢就是说所有的一切功德皆称真如体性而起的。相和性本是一样。不相离异。好似那八功德水。和水没有差异的。用大是不可思议的业用。就是报身和化身麤细的用。令诸众生们。始成世善。终成出世善的。

  【解】所说的义。来说则有三种。甚么叫做三种(一)体大。就是说一切法真如不生不灭。佛亦是这个心。众生亦是这个心。没有差异。本来平等在圣人不增。在凡夫不减(二)相大是说不空如来藏。本来具足无量性功德的。(三)用大。就 是能发生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因善果的。

  ﹝补注﹞ 为什么独说善因善果。而不说及恶因恶果呢。就是因为恶法和真心相违背。违背真心的缘故所以不是真心的妙用。

  一切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

  【注】 一切诸佛本所乘故。就是标果望因的。是说此心法是一切诸佛本所依乘的。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就是举因望果的。如来地是究竟无馀涅槃始觉之智是能乘的。本觉之理是所乘的。

  【解】此心法是一切诸佛本所依乘的。一切菩萨。亦皆依乘著此心法。到究竟无馀涅槃的。

  巳说立义分

  【解】已说过立义分了。

  次说解释分

  【注】 解是明解释。是详释。

  【解】以下的是说解释分。

  解释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显示正义。二者对治邪执。三者分别发趣道相。

  【注】 显示正义。就是所立的大乘法义。对治是像药治病似的。邪执是我执和法执二种病。发趣道相。是发起趣向佛道的阶级相解。

  【解】释起来有三种的分别。什么叫做三种。第一的是显示正义。第二的是对治邪执。第三的是分别发趣相道。

  显示正义者。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

  【注】 正义是一心二门的正义。一心名叫做如来藏。此如来藏含有二义(一)约体绝相义。就是心真如门。心真如门是从本以来。不染不淨。不生不灭。不动不摇的。本来寂静。唯是一心。即经说「寂灭者。名为一心。」心生灭门。就是随缘起灭。以本觉随薰转动。为境所流的。所以有染有淨。虽然成了染淨。此如来藏性。安常没有异动。因由不动。能成了染淨。所以不动亦在动的门内。就是上文说生灭门中的自体是的。下文说依据著如来藏。所以有生灭心。胜鬘经说「不染而染。染而不染。」又楞伽经说「如来藏名为阿赖耶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无断绝。」又说「如来藏者。 为无始虚伪恶习所熏。名为识藏。」又说「如来藏者。为善不善因。受苦乐与因俱。若生若灭。犹如伎儿作诸伎乐等」。 虽然分有二门。他的体性本相通融故说一心。

  【解】显明开示一心二门的正义。依据著一心法。有二种门。什么叫做二种门。第一的是心真如门。第二的是心生灭门。

  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

  【注】 真如门是染淨的通相。通相的以外没有别染淨的。所以总摄一切法。譬喻微尘就是瓦器的通相。瓦器就是为微尘所摄的。真如门不外亦是这样的。真如能含摄生灭。生灭的相。不离真如的性。生灭门是染淨的别相。别相的法。是生灭所摄的。亦是因为真如是善和不善的因。与缘和合变作而有的虽然变作诸法。真如的自体是恒常不会变坏的譬喻水动成波。而常没有失却水的自性。生灭门不外亦是这样。真如的性。没有离开生灭的相。

  所以说真如随缘和合。变作一切法一切法究竟没有异体。还归真如门所摄。染淨诸法。他的实性无二无别诸法的实相。 不同虚空的顽空。

  性自神解。所以叫做心。问真如门和生灭门。既然互相包摄。因何上文真如门中但示大乘的心体。不显示相用。生灭门具示自体相用呢。答。此中的摄义和前文的示义是不同的。真如是泯一切相而显实理的不破坏一切相而泯一切相。所以得包摄于生灭。以泯相不存相。所以但示心体。生灭是揽理成事的。以不破坏理体而能成事。所以包摄真如。虽然成事。恒常没有失却理体所以具示三大的。

  【解】此真如门和生灭门的二种门。皆各能总摄一切法的。

  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

  【注】 从体发用。用不离体。摄用归体。体不离用。似金作器。器々皆金。金々是器。所以虽然有真妄二门的分别。实在体性无二无别。真外没有妄。妄外没有真。真妄二门是不相离开的。

  【解】这个的义理是怎么样呢。就是真如门和生灭门。没有相离开的缘故。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