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人觉经十讲

八大人觉经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第十讲 八大人觉经的总结

  如此八事,乃是诸佛菩萨大人之所觉悟。精进行道,慈悲修慧,乘法身船,至涅槃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以前八事,开导一切,令诸众生,觉生死苦,捨离五欲,修心圣道。

  若佛弟子,诵此八事,于念念中,灭无量罪;进趣菩提,速登正觉;永断生死,常住快乐。

  我们在第一讲里讲到过序分;从第二讲到第九讲的八大人觉,是正宗分;第十讲的总结,就算本经的流通分。

  在总结的流通分里,经文的文字虽然比前面的每一觉的经文还要多,但大都已经讲过了,这段总结的经文,就是不讲,也可以一目了然。

  不过,有些话在前面还没有说过,我们不妨再提出来谈谈。

  本经的内容,我们仔细的推敲,就是在讲说六波罗蜜。六波罗蜜,是菩萨必修的行门,六波罗蜜即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而言。在经文里,好像没有直接讲到忍辱、禅定二波罗蜜,其实六波罗蜜是不可分的,六波罗蜜的精神是连贯的。我们从总结的经文看来,就是包含了六波罗蜜。

  在经文里有一句「修心圣道」,这圣道指的就是八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圣道中的正定,就是六波罗蜜中的禅定波罗蜜。至于忍辱,我们常听到说「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知足与忍辱就是安乐法门。经文里讲︰「捨离五欲」、「复还生死,度脱众生」,不能忍辱的人,焉能做到?

  在经里强调,精进行道要慈悲修慧,六波罗蜜中以智慧最重要,佛陀为一切众生母,智慧为一切诸佛母,「五度(波罗蜜译曰度)为足,智慧为目」,人虽有脚行路,但若无眼睛,前途就危险重重。六波罗蜜中,布施、忍辱等是世间亦有的善行,但世间的布施,有为同情怜愍而布施的,有为沽名钓誉而布施的,有为希望报答而布施的,这样的布施,因为没有智慧所以不能照见三轮体空,只能算作世间有为的善行,而不能说是六波罗蜜中的布施波罗蜜。

  没有智慧,一切佛法都成了世间法,所以菩萨发心学道,了生死、度众生,无论布施也好,持戒也好,精进也好,智慧是最要紧的。有了智慧,再能精进、行道、慈悲,就可「乘法身船,至涅槃岸」了。

  法身船是指我们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的真如佛性,众生虽在六道生死中轮迴,但最后人人都能得度,不致永远沉沦,就是因为我们有个法身船可乘。

  众生虽然有个法身船可乘,但众生毕竟是在苦海中飘泊著,还没有能脱离苦海,登上涅槃的彼岸

  涅槃,中国人都将其误会为死的意思,实在是大错特错的事﹗涅槃,是万德圆满,功德庄严的意思﹗涅槃,是由动乱归于寂静的意思,没有生死、没有烦恼,完完全全解脱才是涅槃﹗

  涅槃和生死是相对待的,在佛法里把生死比做此岸,把不生不死的涅槃比做彼岸。在此岸受生死的众生,无常苦迫,忧悲烦恼;在彼岸得度(涅槃)的圣者,常乐我净,安稳自在。涅槃的境界让人嚮往、追求,众生若能驾上佛法的慈航(乘法身船),就可以到达涅槃的彼岸了。

  像这样涅槃的思想,看起来好像是出世的思想,以为这是逃避世间,逃避现实的,其实,菩萨涅槃以后,还要「复还生死,度脱众生」的。慈航法师的遗偈说︰「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菩萨求证涅槃,不是逃走,而是先完成自己的所学,然后再倒驾慈航,在生死海中度脱众生。

  念佛的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也不是不要世间,而是先求得阿鞞跋致(不退转),然后乘愿再来,广度众生。如果众生未度,自己一人就想永远逃走,那不是菩萨的究竟涅槃,而是小乘的行为。

  菩萨涅槃以后,再到人间来受生死,就应该把此经「以前」所讲「八」条「事」理,「开导一切」,「令诸众生」,也「觉」悟到「生死」的「苦海」,欢喜「捨」弃「离」开财色名食睡的「五欲」,「修心」守「圣道」。

  说起「修心」,一般人都不注意,平常只贪求眼耳鼻舌身的享受,对于「心」,总是放在旁边不管。一个人,眼贪美丽的色相,耳贪宛转的声音,鼻贪芬芳的香气,舌贪可口的味觉,身贪适意的触乐,一旦大限来到,眼不能看色,耳不能听声,鼻不能嗅味,身不能感触,到那时心就会慌乱,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就是指平时没有修心的人而言。

  昔有大富之人,生平悭吝,既不修身又不修心。他娶了四位夫人,最宠爱的就是第四夫人,终日恩恩爱爱,从不离开;其次是三夫人,也有很大魅力,使这富翁相会欢喜,别离忧愁;再其次是二夫人,当初在穷困的时候,很是相爱,但到了富贵时就渐渐忘记;最不为富翁关心的还是原配夫人,这位富翁对大夫人,给使作务,从未护视。可是,有一天富翁患了不治之病,临终前,他向最心爱的四夫人说道︰

  『四夫人,我平常待你最好,时刻不能和你离开,现在医生说我的生命已经维持不了多久,我想,我一个人死了多孤单寂寞,财产妻儿虽多,一个也带不走,我请求你陪我一道死好吗?』

  四夫人一听,花容失色,大惊道︰

  『你怎么会这么想?你年纪大了,死是当然的,我年纪这么轻,怎么能陪你死?你对三夫人也不错,何不叫三夫人陪你去?』

  『唉﹗』富翁叹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富翁只得把三夫人请来,乃照对四夫人讲过的要求,再向三夫人提出。

  三夫人一听,吓得只是发抖,连忙道︰

  『这怎么可能?我的年纪这么轻,你去世了,我还可再改嫁他人﹗你何不叫二夫人陪你?』

  『唉﹗』富翁只得又叹了一口气,摆摆手,叫三夫人退去。

  三夫人走后,富翁把二夫人叫来,说明他一个人死去太不甘心,希望二夫人能够陪他一同死。

  二夫人一听,连忙摇手道︰

  『不能﹗不能﹗我怎么能陪你死呢?四夫人和三夫人什么事也不肯做,家中的事都要我管,我不能不顾家就跟你去死呀﹗为了夫妻的感情,你死后我会送你到郊外的坟墓﹗』

  『唉﹗』富翁无可奈何的又是一声感叹。

  富翁没有办法,只得把平时最不关心的大夫人叫到:前,对大夫人说道︰

  『大夫人﹗真对不起你,我过去对你太冷落了,但我现在一个人死去,在阴曹地府一个伴也没有,你肯陪我一道儿死吗?』

  大夫人听后,非但不惊慌,而且很庄重的回答道︰

  『嫁夫随夫,现在夫君要去世了,做妻子的我们,怎么还好活著,不如就跟你一起死去比较好。』

  『你﹗你﹗你愿意陪我一道死?』富翁像是很意外的问大夫人,并继续感叹地说道︰

  『唉﹗过去我都不知道你对我这么忠心,把你一直像忘了似的。我对四夫人、三夫人爱护得比命还重要,二夫人我待她也不薄,到今天,他们忘恩负义,当我要死的时候,却那么狠心的和我离开,不肯陪我死,想不到我没有重视的你,反倒愿意永久和我在一起。唉﹗

  我太辜负你了,为什么不早些对你好呢?』

  富翁说完,和大夫人一起拥抱著死去了。

  这是佛经中一段很精彩很有意义的故事,这故事要说明的是什么?原来,故事中最受爱护的四夫人,指的就是我们的身体,每个人都爱把自己装饰得美丽,打扮得年轻,但美丽年轻对我们的未来并没有帮助;要再改嫁的三夫人,指的是会喜离忧的财富,当人到了死去的时候,再多的财富也要让给别人;要照顾家庭的二夫人,指的是的那些穷困时才思念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在世间未完的事还多,当人去世时,顶多在送葬的行列中走一程;而从未护视的大夫人,就是我们的心﹗

  我们的心,在生时不知道修持,只知道贪求五欲,到死时,才知道五欲带不走,能带走的只有心﹗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此意。

  「修心圣道」的修心,我们要特别重视,把谄曲、虚伪、瞋恨、贪欲的心一起去除,尤其已发心修道的人,修心最要紧﹗《佛遗教经》说︰「宜其端心,质直为本。」《维摩经》也说︰「直心是道场。」一个人能把心净化了,能把心识转成智慧,那就是佛道成就的时候了。

  现在总结本经说明如下︰前面所讲的八事,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和一切菩萨办解脱生死、广度众生大事的人所应该觉悟知道的。菩萨乘著真如法身的船,到达解脱涅槃的彼岸;然后再回入娑婆到此世界来受生死,度脱苦海中的众生。并且要把前面讲说的八事,开导一切众生,令他们也觉悟到生死是苦,捨离虚假不实的五欲之乐,修心完成八种圣人之道。假若跟随佛陀学习的弟子能诵此八事,并将之记在心中,就能获得很大的利益,可以于每日生活举止动念间,灭除无量的罪业,精勤修持到达佛果菩提,成就正觉,永断生死的苦恼,常住于清净解脱涅槃的快乐﹗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