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中的病缘增上解脱

阿含经 | 作者:恒强法师 [投稿]

漏尽病除

  尊者阿湿波誓住在东园鹿母讲堂,有一段时间身患重病,极为痛苦。有尊者富邻尼前来看望照顾,并为他说苦、乐、舍三受法义。然而阿湿波誓的病苦有增无减,于正法律生起变悔心。

  这时阿湿波誓前往佛陀住处如实相告。他以前没病的时候,得“身息乐正受”并经常修习,但现在却不能进入“身息乐正受”, 是不是从此退失了这种三昧?佛陀即作开示,不要执着于三昧正受,而要观五蕴无我,熄灭贪嗔痴,达到“一切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自知不受后有”。

  听完佛陀的开示,阿湿波誓即诸漏不起,心得解脱,欢喜踊跃,身病即除。这是《杂阿含经》第三十七卷第一〇二四经中所说。

  我们这个色身,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如果四大不调,则种种病起。病人若能听闻佛法,得大师开示,决疑断惑,而心得自在,四大调和,身病即除。这是正法律中能即时现证的利益。另外此经也启示我们,无论生病与否,若于证分有所退失,行者不应作念:我有退减。而要正念正智,思惟无常无我,勤灭贪嗔痴,乃至一切漏尽无余。

得善命终

  有一个年少新学比丘,出家不久,很少亲近善知识,常独自一人四处云游,没有固定的供养。他有一次得了重病,住在一个边远村庄中临时安置僧人的房子里。佛陀知道后,即前往探望。因年少比丘出家不久,少善知识,对于佛的“过人法、胜妙知见未有所得”,而不知命终之后往生何处,所以于正法律心生变悔。佛陀为他先说三受法义,后说缘生法。佛陀开示完离开不久,病比丘即命终,“当命终时,诸根喜悦,颜貌清净,肤色鲜白”。佛陀因此赞叹说:

  “彼命过比丘是真宝物,闻我说法,分明解了,于法无畏,得般涅槃,汝等但当供养舍利。”

  经中说世尊那时“为彼比丘受第一记”。这是《杂阿含经》第三十七卷第一〇二五经中所说。

  死亡对于一般人,是一种忌讳是一种恐惧。不勤修善法、少智少慧的平常人,不能接受、理解死亡,不能平静、坦然地面对死亡。他们临命终时,亲友放不下,财物放不下,恩爱情仇放不下,贪恋世间,于是失意、怅惘、遗憾、懊悔、恼乱、愤恨、迷茫、不安、担心、恐惧、留恋,杂想纷呈,心不安宁。若能如理作意,思惟观察苦乐无常、缘生缘灭,而心无染着,即能安详而逝,得善命终。正如《大智度论》中说:“从生作善,临终恶念,便生恶道;从生造恶,临终善念,而生天上。”

命终升天

  有一次阿那邠祁长者身抱重病,舍利弗以天眼观见,即同阿难一同前往探望。舍利弗劝勉长者修念三宝,以念三宝功德,“必至善处天上、人中”。又劝勉长者“不起于色,亦不依色而起于识”,声、香、味、细滑、意、今世、后世、爱等亦复如是。而后依因缘法之还灭门,授以“空行第一之法”。这个时候,阿那邠祁长者因为“闻如斯尊重之法”而悲泣涕零,不能自止。

  阿难也因为长者身抱重病,劝勉他“当如习苦比丘婆伽梨”。婆伽梨比丘,“习苦之人”,“信解脱者”,“不没不生”,“勤受佛教”,“亦无懈怠”,“观视于刀,即时心得解脱”。

  舍利弗等广为说法,劝令欢喜,使长者发无上心。在这两位尊者去后不久,阿那邠祁长者即命终,生于三十三天,并续名阿那邠祁。因为修念三宝不懈怠故,阿那邠祁天子“有五事功德,胜彼诸天”:天寿、天色、天乐、天威神和天光明。

  这是《增一阿含经》第四十九卷第四六一经中所说。

  人天善法与三乘圣果同为佛法应有之义。众生因宿业因缘,不能入于涅槃,应受来世相续之后有。若是此生亲近三宝,止恶行善,为后世作大利益,则当生人天善处,来世仍能闻修正法,得以在菩提道上精勤不断。

互相瞻病

  患病的人,身心苦痛,起止不便,吃睡不香,还会由此引起伤感和孤独感。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照顾,尽早康复,于正法律不生变悔心,佛陀在《增一阿含经》第二十四卷第九经中说“瞻病五法”,也就是分别良药、恒喜言谈、少于睡眠、不贪饮食、以法供养。佛陀自己就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经常瞻视病比丘。他在《增一阿含经》第四十卷第七经中说:

  “如我今日天上、人中独步无侣,亦能瞻视一切病人,无救护者与作救护,盲者与作眼目,救诸疾人。”

  当时罗阅城中有一个比丘,得病“困悴”,自己不能起止,躺在床上大小便。因为他以前不曾看望照顾过其他患病比丘,此时也就没有别人前来照顾他。于是他昼夜称念佛的名号,心想,为什么佛陀唯独不哀愍我呢?还不来看我?佛陀以天耳听见这个比丘“称怨”,于是前往瞻视,亲自为他清除不净物,敷坐具,洗衣裳,为他洗澡,给他端饭喂食。

  在这一经中,佛陀说:“设有供养我,及过去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无异。”随后又说:

  “自今以后,诸比丘各各相瞻视。若复比丘知而不为者,当案法律。此是我之教诫!”

  佛门弟子都是在佛陀座下出家学道,共一释姓,同一水乳,亲同手足。又《增一阿含经》第五卷第四经中说瞻病之人,获大果报,得大功德,人间天上,最上无过。我们要以佛陀为榜样,自学照顾好僧团内患病之人,常去看望、守护,说以正法,劝令欢喜。

  当生病时,我们通常会说这是“业障现前”。苦不堪言时,也许会看似自嘲又很无奈地说这是自己“业障深重”,而不能如理作意,不知趁机起修,不深入体悟苦、空、无常、无我,于是丧失信心道念,懈怠恼乱,于正法途中向后倒退。另一方面,就我们目前有些寺院的情形来看,老弱、患病僧人难以得到妥善地安置和看护,甚至无人照顾,他们孤苦零丁,烦恼重重。有些老弱、患病僧人或许有在家亲人前来照顾,却不能如法如律。老病者本人也不能如理作意、如法修持,身心的苦痛渐渐磨蚀了初始的道业,颠倒散乱,眼看一生的修为就要付诸东流。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惜。

  本文所收《阿含经》中的这些病缘增上解脱个案,无疑给我们开启了病中修持的种种法门。这些法门或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很多人一旦生病,为苦所逼,颠倒散乱,怨天尤人,而不能如理作意、如法修持。这些病缘增上解脱法门则给患病者一个警策,不要生懈怠心,不要于正法律生变悔心,要正念正智,或读诵经典,或独自思惟观察先前所学佛法,或祈请大德、法师前来说法,令心开解,常念三宝,勤修善法。瞻病五法以及大小乘戒律中关于照顾病人的条文规定也给其他僧人一个警策,要如法如律地看护好老病僧人,照顾他们的汤药、饮食、起居,为他说法,使起欢喜心。病人、瞻病人都如法如律,则能将病缘转为趣向解脱的增上缘,各各得到利益,皆大欢喜。

  *注:以《大正藏》中《杂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为主。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