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戒的方式

5、学习内容

  第五、就是学习内容了,这是我们正式要学的。前面四条是辅助说明,是前导,是学习戒律要具备的一些基本认识。这些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学戒的时候,有很多人不太容易把握方向。

  《沙弥律仪要略》这本书,内容也不多,大概有40多页。作为沙弥,包括比丘,以前没有太用心学的,都应该关注、了解、学习。这里先把大致内容说一下。

  先说说这本书的结构:从书的标题来看,“沙弥”是指人;“律仪”是法;“要”是概要、简要,跟我们日常行为最密切的;“略”是简略。

  这本书是莲池大师收集编纂的。我们看下面的署名落笔,叫“菩萨戒弟子云栖寺沙门祩宏辑”。“菩萨戒弟子”,莲池大师没有讲自己是比丘戒弟子。古代的有些祖师,对自己的称呼,很少称比丘僧的。称比丘僧的可能律宗比较注重这一点,其他宗派的都很少这么称。禅宗的称禅师,其他的多称沙门。“沙门”是统称,是印度对出家人的一种称呼。

  菩萨戒和比丘戒是大小之分。比丘戒是小乘戒律,像道宣律师或其它研究戒律的人可能就会以“比丘僧”这样的身份来定位。而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包括其他一些祖师大德,自我定义多为“菩萨戒”。为什么定义为菩萨戒呢?一方面表示忠实于大乘,以大乘为标榜。另一个方面,小乘戒有难持的一面,选择了大乘,可能个人对小乘戒律就有自己处理的方式,像蕅益大师,甚至把比丘戒都舍了。

  莲池大师是在杭州云栖寺住持,云栖寺是当时很有名的净土道场,是莲池大师建立的。莲池大师圆寂后,就慢慢衰败残破了,直到现在还没有恢复,基本上这个道场就算是消失了。

  《沙弥律仪要略》分为两部分:《上篇》和《下篇》。《上篇》就是戒律门,“律”,戒律;《下篇》就是“仪”,威仪门。分了这两类。

  我们先看上篇:

  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是故沙弥剃落,先受十戒,次则登坛受具。今名为沙弥,而本所受戒,愚者茫乎不知;狂者忽而不学,便拟躐(liè)等,罔意高远,亦可慨矣。因取十戒,略解数语,使蒙学知所向方。好心出家者,切意遵行,慎勿违犯。然后近为比丘戒之阶梯,远为菩萨戒之根本。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庶几成就圣道,不负出家之志矣。若乐广览者,自当阅律藏全书。

  这是前面一个总的说明。因为是“要略”,所以整本书的内容是选择比较实用的,跟出家人生活比较贴近的地方,摘录出来,编辑成一本书。如果想全面地知道,了解得更深入、更广泛一些,那就要去阅律藏了。

  前面先交代了一下对戒律的说明。“佛制出家者,五夏以前专精戒律。”五夏,这是佛门的一个特殊说法,五夏就是五年。为什么用五夏呢?因为佛教有一规定,每一年夏天要安居,农历4月15日到7月15日是安居的日子。这三个月是印度最热的时候,昆虫、异类众生比较多,繁殖比较旺盛,出门不方便。

  因为印度出家人是以化缘托钵的方式生存,每天出去化缘托钵,走路就会伤生;同时也是雨季,出门也不便利,有失出家人的威仪。所以佛制定了一个特别的避免方法就是安居,三个月不准出去,大家在一个地方精进修行,然后由大富长者来供养。这样安居五年就称为五夏。受了新戒的比丘,严格来讲,安过居的才算一夏,没有安过居的还不算。佛门和其他不一样的就在这里。受了戒还要去安居,正规寺院,安居期间都要学习戒律。

  但是,现在是末法时代,很多因缘不同,道场里懂规矩、如法的也很少,包括现在寺院事务、应酬也比较多,跟外面往来也比较频繁,所以一般的道场都没有安居了,只有少数有规模的道场,还有安居。至于安居如何安排,是否有学习戒律,是否一切都能如理如法地进行,这就很难说了。

  出家前五年,都是要专门学习戒律的。学习还要“专精”,净土法门讲“专精”,学戒律也是要专精的。这五年的时间要把精力全部用来学戒,这是佛的规定。刚出家,重点就在于学戒律,而不是其他,因为戒律是打基础的一个阶段。就像建房子一样,基础不牢靠,就容易出问题。戒律学好了,对于出家、修行之路,就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为什么要专精呢?因为戒律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一是理和事;二是有持有犯,有开有遮。持就是持戒,犯是犯戒,开是开许,遮是不允许。学戒,不是说学一次两次,学一天两天就能学得好的,需要花很长时间,要了解戒律很多相关的事项。现在很多人学戒,大概就是文字上过一过。严格的学戒,要去了解这条戒,哪种情况下算持戒,哪种情况下算犯戒;犯戒了,什么是轻犯、重犯,乃至如何忏悔,这都是有明确规定的,这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所以必须要专。在专的过程当中要深,要精。包括我们学净土也是一样的,学净土要专念佛,法义上要精,也需要花时间。很多人念佛往生都知道,都相信,但是一遇到教理的时候,也是糊涂的,说明专而不精。也许在行法上很专,但是法义还是不通达。所以我们学任何一门,都需要花时间、精力去专精、深入。

  “五夏以后,方乃听教参禅。”五年以后,戒律通达了,这个时候才能去参禅、学教。这个要求就比较高,后来的人为什么参禅也不能开悟了,学教也上不了路呢,就是第一步没走好。

  当然净土法门有所不同。净土法门任何人都可以学,就算没有持好戒,或者戒学得不好也可以念佛。如果从净土法门来讲,可以边学戒,边学净土,边念佛,三者可以兼顾。至于学其他教理、参禅,本身也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可以先放到一边。当然,如果你有能力,有条件,也是可以学习、了解的。因为我们现在不是以戒律为主,如果是以戒律为主,以圣道法门戒定慧三学为学修标准的情况下,那戒律就非常重要。以净土为主的情况下,戒律可以适当了解,通途教理可以适当学习,净土当然更要了解,这三者有主次,有轻重,以净土为归宿,净土是根本,其他的可以辅助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