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三节

真禅法师 | 作者:真禅法师 [投稿]

第三节三祖法藏

法藏(六四三-七一二),别号国一,香象、贤首、康藏,本康居国人,其祖父曾侨居长安,因而以康为姓。於贞观十七年十一月初二日生於康居,後来随其父母来到长安,义学会汉语,风度奇正,利智绝伦。十七岁时求法於太白山,云栖木食,讽诵《华严》。後因病出山入京,时智俨和尚讲《华严经》於云华寺,因礼为弟子,深入无尽。其时仍为居士身,智俨和尚临终时,嘱道成等诸大德为授戒法。咸享元年(六七〇)。师年二十八岁,武后广植福田,舍宅为太原寺。道成等诸大德连状荐举度法藏为僧,得到许可。随奉敕削发於太原寺,并诏为住持。上元元年(六七四)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听者肩摩踵接。有旨命京城十大德为师受满分戒,赐号贤首。

受戒後,经常参加翻译,广事讲说和著述,大振久华严移宗风。师参加翻译的有:

(一)、与日照三藏据梵本校对晋译华严入法界品,果然获得善财求天竺光等十善知识和文殊伸手按善财两端漏译的文字。

(二)、天授二年(六九〇)提云般若译《大乘法界无差别论》,师列席译场,还特为作疏,发挥新义。

(三)、证圣元年(六九五),实叉难陀在洛阳大遍空寺,重译《华严经》,师奉诏笔受,後来并补入日照所译两段。

(四)、长安三年(七〇三),义净等人先後在洛阳福先寺及长安西明寺,翻译《金光明最胜王经》等二十一部,师奉诏证义。

(五)神龙二年(七〇六),菩提流支在大林内光殿,译《大宝积经》,师奉诏证义。

新译《华严经》告成,诏令法藏在洛阳佛授记寺宣讲。《宋高僧传》记载,师尝为武则天讲新译《华严经》,讲到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六捆和合义门,普眼境界门等,武则天茫然不解。师指殿隅金狮子作譬喻,讲到一一毛头各有金狮子,一一毛头狮子同时顿入一毛中,一一毛中皆有无边狮子,重重无尽。则天听後豁然领解。因而把当时演讲的内容,写成文字,题为《金狮子章》。义为则天讲解刹海涉入,重重无尽义,作了一个试验。在一间房子裏装饰十面镜子,四方四隅上下,各有一面,相去一丈余,面面相对。中间安置一尊佛像,然後点燃一枝火炬,使各面镜子相互映照。则天对重重无尽的义旨,从中得到启示。从这两个例子来看,法藏在教学上重视形像化,善於举例。他一生讲说新旧译《华严经》三十余遍。

法藏的著述,据说有百余卷。关于华严著述,现存的有:

《华严探玄记》二十卷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又称华严五教章)四卷

《华严经旨归》一卷

《华严策林》一卷

《华严经问答》二卷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宝章》二卷

《华严经义海百门》一卷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一卷

《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

《华严三昧章》一卷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一卷

《华严经开脉义记》一卷

《华严金狮子章》一卷

《华严经传记》五卷

已佚的有:

《新译华严经序注》一卷

《新译华严经略疏》十二卷(此书未完成,遽告入灭)。

法藏门下,从学如云,知名者有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六人。宗一绩写法藏遗稿《华严略疏》达二十卷,慧苑续成十六卷。睿宗先天元年(七一二),法藏圆寂於长安大荐福寺,葬於神禾原华严寺的南边,秘书少监阎德稳为作碑文:《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隶藏法师之碑》,略述一生行化事迹。法藏发扬了杜顺、智俨的学说,建立了完备的教观,是华严宗的实际创始者,被称为华严宗三祖。

法藏大气磅礴,总揽众流,广采各家之长,创立五教十宗,正式成立华严宗。後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故称华严宗为贤首宗。五教: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终教,四顿教,五圆教。五教的名义,发端於杜顺的《华严五教止观》,到了法藏才有具体的解释,严密的组织。五教是将如来一代言教,所诠或深或浅的义理,划分能诠的救相有五类。十宗是就众生的根机不同,所尊所崇各异、因此开十宗予以分别接引。十宗:一,我法俱有宗,二、法有我无宗,三、法无去来宗,四、现通假实宗,五,俗妄真实宗,六、诸法但名宗,七、一切皆空宗,八、真德不空宗,九、相应俱绝宗,十、圆明具德宗。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