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忏》法特点五
前面在《《药师忏》法特点四》的日记中讲了《药师忏》第四个特点是“六度齐修”。我们拜《药师忏》就向菩萨一样是在修四摄六度,所以我们就能实现我们的忏悔罪障,消灾延寿,清净戒律等等菩萨们所表现出来的好事,然后用这些好事去帮助更多的人。
今天我们讲讲拜《药师忏》的第五个特点:“可以替代别人忏悔”。忏悔本来是自己的事情,但是因为想忏悔的人往往生病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不能亲临现场,所以历来都有帮助别人或者说是代替别人忏悔之说。但是从来没有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面讲得这么详细和明白的。
尤其是在讲如何帮助临命终的人续命的部分。因为这样的人基本上都是病得起不了床了,自己的行为能力已经丧失,只有靠身边的人来帮助他进行忏悔。希望通过这样的他力忏悔能够消除罪障,消灾延寿,恢复健康,能够在以后做更多的佛事利益更多的众生。
另外,还有一些临命终的人。因为他们也基本上是病得非常严重了,不可能参加忏悔的佛事了,只能由别人代为忏悔。希望经过这样的忏悔,能够续命或者说是消除罪障。在眼前病苦之时减少病痛,能够轻松一点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实现上品上生的目的。
这样代替别人忏悔的忏悔方法有很多,在很多的忏悔仪规里面都有说可是实现代替别人忏悔的效果。但是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面讲得这么清楚明白的就没有了。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面详细讲了为什么可以实现续命的原因。把我们可能遇到的九横也给罗列了出来。
这就是《药师忏》最大的特点之一,被我列为第五个大特点。因为其他的忏法虽然也说能够做到这样代替别人忏悔,但是没有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面讲得这么详细。代为他人行忏悔法,是因为有些人无法参与忏悔行为了,有身边的人按照他的意愿帮助他行忏悔法。
所以,忏悔法是可以替代别人行的。因为这些人,尤其是病人病得无法自己亲临现场参加佛事,这样可以由别人帮助他来忏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寺院常常拜《药师忏》,为各种各样的情况的人求哀忏悔他们的过错。最简单的算是常常随早课做的普佛佛事上面。
整部《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都在讲念药师佛可以消灾延寿。尤其是在《第十三、供佛续命》和《第十四、供佛解脱众难》中有很详细的说,如何帮助别人“供佛续命”和“供佛解脱众难”。所以,拜《药师忏》不但是自己能够得到好处还能帮助别人得到很多的好处。
经云:“文殊师利,若见男子、女人,有病苦者,应当一心为彼病人,常清净澡漱(shù),或食或药,或无虫水,咒一百八遍,与彼服食,所有病苦,悉皆消灭。若有所求,至心念诵,皆得如是,无病延年。命终之后,生彼世界,得不退转,乃至菩提。是故文殊师利,若有男子、女人,于彼药师琉璃光如来,至心殷(yīn)重,恭敬供养者,常持此咒,勿令废忘。尔时,众中有一菩萨摩诃萨,名曰:救脱,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像法转时,有诸众生,为种种患之所困厄(è),长病羸(léi)瘦,不能饮食,喉唇干燥,见诸方暗,死相现前,父母亲属,朋友知识,涕泣(qì)围绕。然彼自身,卧于本处,见阎魔使,引其神识,至于阎魔法王之前。然诸有情,有俱生神,随其所作,若罪若福,皆具书之,尽持授与阎魔法王。尔时,彼王推问其人,计算所作,随其罪福而处断之。时彼病人,亲属知识,若能为彼,皈依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请诸众僧,转读此经,燃七层之灯,悬五色续命神旛。或有是处,彼识得还,如在梦中,明了自见。或经七日,或二十一日,或三十五日,或四十九日,彼识还时,如从梦觉,皆自忆知善不善业,所得果报。由自证见业果报故,及至命难,亦不造作诸恶之业。是故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皆应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随力所能,恭敬供养。”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曰:“善男子应云何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续命旛灯,复云何造?”救脱菩萨言:“大德,若有病人,欲脱病苦,当为其人,七日七夜受持八分斋戒。应以饮食,及余资具,随力所办,供养比丘僧,昼夜六时,礼拜行道。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读诵此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彼如来形象七躯,一一像前,各置七灯,一一灯量,大如车轮,乃至四十九日,光明不绝。造五色彩旛长四十九搩(zhé)手。应放杂类众生至四十九。可得过度危厄之难,不为诸横恶鬼所持。
复次,阿难,若刹帝利、灌(guàn)顶王等,灾难起时,所谓人众疾疫难,他国侵逼难,自界叛逆难,星宿变怪难,日月薄蚀(shí)难,非时风雨难,过时不雨难。 彼刹帝利、灌顶王等,尔时应于一切有情,起慈悲心,赦(shè)诸系闭。依前所说供养之法,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由此善根及彼如来本愿力故,令其国界,即得安隐,风雨顺时,谷稼成熟,一切有情,无病欢乐。于其国中,无有暴恶药叉等神,恼有情者,一切恶相,皆即隐没。而刹帝利、灌顶王等,寿命色力,无病自在,皆得增益。阿难,若帝后妃主,储君王子,大臣辅相,中宫婇女,百官黎庶(shù),为病所苦,及余厄难,亦应造立五色神旛,燃灯续明,放诸生命,散杂色花,烧众名香,病得除愈,众难解脱。”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旛(fān)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阿难问言:“九横云何?”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niè)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mì)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wǎng)魉(liǎng),请乞福佑,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lù)。三者、畋(tián)猎嬉戏,耽(dān)淫嗜(shì)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nì)。六者、横为种种野兽所噉(dàn)。七者、横堕山崖。
八者、横为毒药,厌祷(dǎo)咒诅(jǔ),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是为如来略说横死有此九种。其余复有无量诸横,难可具说。复次,阿难,彼阎魔王主领世间名籍之记,若诸有情,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性戒。阎魔法王随罪轻重,考而罚之。是故我今劝诸有情,燃灯造旛,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后面敬请关注《《药师忏》法特点六》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