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钟南剃度

灵悟法师 | 作者:灵悟法师 [投稿]

  见此情景,印光也不由得心如刀绞,抱着大哥泪流满面道:“大……哥!我决心……舍身佛门,你就替我尽孝啊……原谅我吧!”

  大哥也抹着眼泪百般恳求:“你铁心出家,大哥也不能阻拦,好歹回去见上母亲最后一面,再来出家不迟!”

  印光吃了一惊,望着大哥道:“你说什么?娘她怎么了?”

  折桂别过脸道:“自你走后,她因思你心切就病了……”

  印光当即流下了泪水……折桂见他还是没有跟他回去的意思,就找到道纯和尚。道纯和尚得知后即劝印光:“佛门清修,不能背弃父母养育的天高地厚之恩,你还是快快跟随大哥回家吧!”

  印光只得含泪拜别了师父和寺中各位师兄弟,跟随大哥离开莲花洞寺。出了山门不远,折桂叫他脱下僧服,从包袱里拿出一身俗家衣服要给他换上,印光忙推辞说:“哥,我已经出家,穿袈裟正是我的本色行当,跟你回去看望母亲之后就要回来修行的,怎可再穿俗家衣服?”

  折桂脸色铁青,厉声说:“丹桂你给我听清了!我这次不辞劳苦来到终南山,为的是寻找离家出走的弟弟回家尽孝,可不是请和尚给爹娘做法事!你若心有爹娘、有我这个大哥,就老老实实脱下僧衣换上衣服,不然的话,我就死在这里,你给我捡骨头回去!”

  大哥将衣服重重地摔在他面前,说罢跨上几步,走到深不见底的陡峭悬崖边上,狠狠瞪着他,声称他如果不立即换上衣服,就立刻纵身跳下去!印光吓得魂不附体,慌忙哀求说:“大哥!你别这样冲动,我这就换,立马就换!”

  大哥看着他索索抖抖换上从家里带来的衣服,戴上一顶狗皮帽遮住光葫芦脑袋,打这才转过身来,让他走在前面,仿佛押送犯人一般下山去。一路上,大哥声泪俱下责备他不该抛弃双亲出家,让自己多年来的心血全部付之东流,还要惹得乡邻亲友笑话,实在伤透了全家的心。印光想起大哥这些年来付出的心血,此次又跋山涉水寻找自己,也觉得十分惭愧,请求大哥原谅,急切地询问娘到底病得怎样了,有没有请先生医治。

  大哥见他一个劲认错,口气才变得温和,痛心地说:“丹桂呀,父母耗尽心血抚育我们,你我身为人子,没能报答半点,却偷偷离家出走,怎能不伤透了二老的心?先生的药没用,心病还得心药治,你能回去,就比什么灵丹妙药都好。听哥的话,往后再不要糊涂了!”

  印光记挂母亲的病情,一路马不停蹄跟着哥哥风尘仆仆回到家里。还没进门,就一眼看到母亲正在堂屋里嗡嗡嗡纺棉花,他心里的一块石头霎时落了地,明白了娘根本没有病,而是大哥坚决不许自己出家……原来折桂知道弟弟从小倔强,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也拉不回,如今投身寺院,自己万万难将他拉回去,但弟弟是个孝子,便心生一计谎称母亲因为丹桂离家出走一病不起,如今在床上奄奄一息,无论如何也要见上丹桂一面才肯闭眼睛……

  毕竟几个月没看到娘了,他似乎发现娘苍老了不少,顿时心里一酸淌出眼泪,扑通一声跪在娘面前:“娘,不孝之子丹桂回来了!”

  “丹桂回来了?”娘听了一愣,赶紧回过身来,嗔怪地说:“你这孩子,吭也不吭一声,就跑出去几个月,害得你哥四处寻找。起来,往后可不许这样啦!”

  折桂听到娘这么轻描淡写,心里暗暗埋怨娘不该对他这么宽容,唯恐别人知道了取笑,只得压着嗓子,把他跑到终南山莲花洞寺出家的事情告诉了娘。还怕娘不肯相信,又摘下丹桂头上的狗皮帽露出光脑袋,再把僧衣拿出来让娘看……娘见了又是一愣,咕哝说:“就算要出家,也该先告诉娘一声,省得全家不放心,害得你哥四处寻找嘛!”

  折桂做梦也没想到,娘对弟弟出家的事情看得这么平淡,气得连连跺脚急白了脸。他也知道,爹爹在弟弟离家出走之后意志消沉,不时念叨“儿孙自有儿孙福,别给儿孙作马牛”——想来爹多半也会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看来管教这个任性弟弟的责任,还会一如既往落在自己这个长兄身上。为了弟弟一辈子的前程,为了这个家,既然爹娘心慈手软唱红脸,那就只有自己一如既往唱黑脸唱到底了……想到这里,折桂板着脸咬咬牙:“谁叫你擅自出家的?从今天起,你快快将出家的念头收起来!自古长兄若父,就算爹娘能容,我也容你不得!你若胆敢再生出家念头,必定重责不饶!”

  印光知道大哥一向对自己寄予厚望,其实比爹娘还要严厉,也不敢顶撞,只得诺诺连声答应。大哥知道他任性固执,索性生出个斩草除根的念头来,拿出剪刀狠狠地说:“干脆,我把你这袈裟给剪了,绝了你的想头!”

  印光大吃一惊,连忙说这是莲花洞寺院里的,如果寺院僧人找上门来必须原物奉还,倘若知道剪了他们的袈裟,必定引起纠纷。母亲张氏向来敬重佛祖,沉着脸说:剪袈裟就是毁僧灭佛的罪业,菩萨必定降罪,快快给我收起来!折桂不敢违抗,只得将袈裟锁进自己房里,然后吩咐全家昼夜提防丹桂再度出走。要求他白天跟着读书劳作,便是晚上睡觉,也要与他同处一室。

  过了几天,恰好是私塾先生七十大寿,折桂是入室弟子必然前去祝贺。他不放心弟弟,就要他跟着自己一同前去。酒席上,客人们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折桂多了一个心眼,暗中注视弟弟的举动。不一会,厨师端出了一盆热气腾腾的砣子肉来,他看到弟弟满面笑容,跟同席的人招呼礼让之后,便毫不犹豫挟起一块肥嘟嘟的肉塞进口里叭哒叭哒大嚼起来,顿时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回家的路上,他故意问:“丹桂,今天的酒席如何?”

  印光自然明白大哥的心思,笑嘻嘻地说:“大哥,我好久没有吃过这样好吃的饭菜了——想想在莲花洞寺那些日子,每天清汤寡水的粗茶淡饭,菜锅上看不到一点油星子,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现在想来,自己的身体本来需要鱼肉滋补调养,我当初怎么就那样鬼迷心窍,要跟着和尚去自讨苦吃呢?——曾经沧海难为水,我可不会再那么傻哪!”

  “你能明白就好!”折桂听了眉开眼笑,他知道僧人的戒律首先是不杀生,如今弟弟能面对鱼肉酣畅淋漓大吃大喝,肯定是回心转意哪!

  回到家里,折桂把弟弟在酒席上的表现告诉了爹娘以及二弟,他们听了也很高兴,对他的防范逐渐放松了,白天不再形影不离跟着,夜里不再要求他与自己同处一室;丹桂呢,似乎对这些不以为然,晚上跟着大哥读书讨论八股时文,白天跟着二哥到地里干活,一番回头是岸脱胎换骨的模样。

  金秋八月,正收收获的季节,丹桂与家人一起将地里的谷子收割回来。这一天,爹娘不在家,大哥出门打听科场秋试的事情去了,二哥在场上晒谷,院子里静悄悄的。他信步走到学堂,请先生给卜了一卦,卦文是“高明占禄位,笼鸟得逃生”。先生沉思说,照这卦文的上半句看,此去应考必定能取得官职,后半句却难以理喻。他欣喜异常谢过先生回家,悄悄走到大哥房里,打开大哥的箱子一看,袈裟折得整整齐齐的还在,顿时心里一阵狂喜,于是七手八脚打了一个包袱,将袈裟裹在里面……正要出门,忽然想起路上没有盘缠得饿肚子,转身从箱子里拿了二百文铜钱,这才蹑手蹑脚走出去。

  院子里还是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影,二哥在晒谷场上顺风扬场埋头忙碌。他想起被大哥诓骗回家,倏忽间又是半年过去,自己的修行还没有入门呢,好容易才捱到了这个离家出走的机会,虽然割舍不下,但如果优柔寡断,又如何能成就出家修行的大事呢?他回头细细观看,似乎要将家里的一切深深印在脑海里,果断地大踏步走出家门。

  他知道大路难免碰到熟人,便拣了一条曲折的偏僻小道,径直跑向终南山。

  再说终南山这边,正是暮色苍茫的时候,莲花洞寺院里,出家人刚刚吃了晚饭,晚课的时间还没到,禁不住闲聊开了。有个叫印礼的小沙弥认定印光跟着大哥回去便不会再回来了,忍不住对师父说:“师父,亏您还说印光‘道藏长驻心中,他年果证金身’呢,照徒弟看来,他可是‘鳌鱼脱得金钓去,摇头摆尾不再回’哪!”

  道纯心里也为失去一个秀才功底的徒弟暗暗惋惜,一时不知怎样回答小沙弥,只得喟然一叹:“万般由缘定,半点不由人。心中有佛,便处处有佛,焉知印光就不会回来了呢?”

  师徒正在闲聊,忽然外面踉踉跄跄走进一个人来,口里叫着“师父”,定睛一看,居然正是印光。道纯一见大喜,连忙吩咐典座安排三人烧火做饭。

  晚饭之后,印光将自己如何取得大哥的信任,趁着全家疏于防范的时候悄悄离开,一五一十讲给师父和师兄弟们听。大家一个个感叹不已,连那个小沙弥也改口夸奖说:“印光师,怪不得师父当初给你剃度的时候说了那么好的偈语!现在,我总算相信你没有辜负师父的偈语,看来真的‘道藏长驻心中,他年果证金身’哪!”

  偏偏有一个刁钻的出家人禁不住调侃:“印礼师,你刚才不是还说,印光师弟准是‘鳌鱼脱得金钓去,摇头摆尾不再回’了吗?”印礼顿时张口结舌,半晌也说不出话来,别的出家人听了纷纷哈哈大笑,寺院里充满了快活的笑声。

  道纯和尚毕竟不愧“道纯”二字,深深地为印光虔诚坚定的信念所感动,喃喃地说:“难得呀难得!你能如此执著,便是西天佛祖也会欢喜,看来为师没有错看你,确实够得上我赠给你的偈语!”欢喜过了,一边却不住地长吁短叹。

  那些和尚觉得很是奇怪,便是印光自己也有几分纳闷,轻声问师父:师父如此叹气,莫非是弟子在家里的时候,为了取得大哥的信任故意吃肉犯了规矩,不能重新皈依佛门吗?道纯连连摇头含笑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里留’,你是为了离家出走被逼无奈,诚心可嘉,佛祖也不会怪罪的!为师叹息,皆因你等忘了乐极生悲哪!”

  印光道:“师父,弟子明白您的意思,望能指点迷津!”

  道纯反问道“老衲所言并无他意,指点迷津又何从谈起?”

  欲知印光如何回答,下回自有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