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六度,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成长之路

菩萨六度,一条不断自我完善的成长之路

  菩萨道的修行内容可以用一个非常完整而又简洁的框架来统摄,那就是六波罗蜜。“波罗蜜”是“到彼岸”的意思。超越轮回、痛苦、烦恼、迷惑的此岸,到达大自在、大圆满、大威力的佛的彼岸。

一、布施波罗蜜

  (一)布施的概念和意义

  布施的本质,就是“舍”的心理活动、身业和语业。佛法常说:人天路上,布施为先。认为布施是达成健康、安乐的生命品质的先决条件。它的意义大概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第一,在客观上来讲,布施是获得世间生存的一个重要前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安身立命。在世间生活中,在一个团体中,一个人能不能站得住脚,往往决定于他对于团体的价值。如果说,在和别人相处中,你能呈现出应有的价值来,那往往已经决定了你能在这个团队中生存和立足。乃至于家庭生活都是这样。所以阿德勒写的《自卑与超越》里边讲:对别人有利,能赢得感情和尊敬。在佛教里边也认为,若想获得圆满、觉悟的生命,就必须要积极地自利利他,发挥生命的价值,让生命燃烧起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是佛陀本人,也从未停止过布施的行为。从他出家修行,菩提树下觉悟以后,一直到八十岁入灭,整整四十五年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脚步。他云游印度各个地方,为机缘成熟的众生开示真理,引导他们的心灵得到解脱,让他们闻到智慧的法音。甚至于在他即将入涅槃的前刻,还度化最后一位弟子证到阿罗汉。他用自己的行持,为我们展现这样一个伟大生命的光彩。布施也是所有大乘佛弟子都在身体力行的,所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如果人人都能具有奉献爱心的主动性,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这个世界自然会变得非常安乐和美好。

  第二,从心灵提升的角度来说,布施也可以改善和提升我们的心理状态。就是说它对修行也有特殊的价值。《南传菩萨道》里面说到:“布施,有令人心柔软的素质,当某个人在布施的时候,这个布施行动即成为亲依止缘,令心更柔软,更易于持戒、修定及修习观禅来培育观智。”戒定慧三学,如果想有增上的话,需要一颗柔软的心,而通过修习布施可以帮助我们来完成。

  在佛教里面,会把布施的随念作为一种禅修。六种随念: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其中念施就是对布施的忆念,回忆自己曾经的布施行为。当这些回忆现起的时候,会一再的感觉到内心安定、喜悦和柔软。一个布施行为发生后,实际上是可以终生使用它的。不仅是在布施的当下很快乐,而且后来每一次忆念的时候都会带来喜悦。佛教的这种禅修,就叫做施的随念。随念我们曾经的布施行为,比如公交车上让座,做义工护持法会,照顾小动物……任何一个曾经发生过的场景,都可以成为随身携带、取之不尽的心灵财富

  外在的东西我们未必都能够随身携带,而且有的东西在使用之后就消失了。但是心灵层面的修行,会成为可以终身携带的财富,甚至会带到下一世、尽未来际,直到成佛为止。成佛之后,它还会成为度化众生的因缘,所以是很不可思议的。有的人花很多钱去买健身产品、保健食物;花很多的钱,想去如何开发一个更有价值的娱乐游戏,让自己更开心,更快乐。其实,快乐的奥秘可以在我们自己的心里来开发的。掌握了修行的窍门,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心灵的滋养和喜悦,从内在里绽放出来。

  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去做布施的行为,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从来就不缺少机会,关键要有一颗知道修行的心。

  第三个方面,从对治烦恼的角度来讲,布施可以对治我们的悭心和贪著,解放这些悭贪心对生命的束缚。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拥有的多,牵挂也多。有些东西把它放下的时候,也会油然而生一种释然的感觉,得到一种放下执著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对断舍离,甚至于会上瘾了,那是因为他体验到放下所带来的快乐。

  第四,大乘菩萨通过广大的布施波罗蜜,能够培育殊胜的福德和智慧,使之成为佛果之因。经论中说到,一个圆满的生命会获得八种福德。第一是寿命。有长久的寿命,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来修行善法。第二是形色。有一个端庄的外在形象,会比较容易来摄受别人,在佛教中认为这也是一种福报。第三种族。出生在高贵的种姓,家庭出生更优良一些。第四就是自在圆满。在财富上、人际关系上获得大自在,不会因为缺钱、缺少人脉,而限制了弘法利生的事业。第五个是信言。语言会带有威信,因为有信用,别人愿意信任。第六是大势名称。指的是威势,有社会影响力。第七男性具足。一方面指性别,另一方面也指具有一种大丈夫的气概。第八大力具足——身心健康有力。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布施波罗蜜来达成。在《大智度论》里,也把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与各种方面的布施行为一一对应起来。从财布施、法布施到无畏布施,圆满打造出一个完美的佛陀,也是非常不可思议的。

  (二)布施波罗蜜的修习

  如何来增进波罗蜜的修行,在修行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这需要在慈悲和智慧两方面来下功夫。慈心强的人,容易看到别人的可爱面和美德,从而激发布施的行为。而智慧,能够看到别人的苦难,这时候的同理心,也会使布施变得自然和主动。在实际做的时候,有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第一,布施的行为需要适合自己的具体状况。修行就像锻炼身体,适当的锻炼可以让你强壮,但超过你的能力,就会受到运动伤害。同样,修布施时,也要根据实际的能力和体力,否则的话,也可能因此受到伤害。有人问:“法师,我到底该不该去做义工,做利他行呢?”答:“利他绝对是需要的,这是你成佛和圆满自己生命必须的修行。但是做到什么程度,自己要把握好。就像锻炼身体,也像做饭做菜,恰当的盐,恰当的火候,味道最美。”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现实去布施。

  第二,布施的行为最好符合对方的实际需要,而且是对他有益的。佛教认为及时和恰当的布施是最好的。比如生病的时候,赞助医药;饥饿的时候提供食粮;精神上匮乏,给予法的引导。对于病人、流浪者、僧团结夏安居等等特殊的时候,给予特殊的布施,都是非常殊胜的布施行为。

  第三,与智慧相应。就是布施的时候要能辨识出来这是布施,并且了解布施是有利自他的善法,这就是与智相应的布施。阿毗达磨里说到,同样的行为,善根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差别呢?主要看第一是不是与智相应;第二是不是主动的;第三,过程中是不是有欢喜心。一个比较完美的布施行为,包括三种心态:施前明了,施时欢喜,施后无悔。掌握了这三大要领,每一个布施行为都能够深深地带给我们永久性的法喜,它是不会过时的。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人会有一种无意义感,觉得虚幻,生命乏味。实际上若是善巧地掌握了佛法,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在心灵的内部开启无量的宝藏,这就是法的喜悦。佛陀入涅槃之前关照弟子: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就是说,我们所学的佛法,是我们生命中最好的依止,是我们生命最好的朋友,是永不失散的财富。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