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从前一提到素食,就会联想到佛教,由於多数人的错误观念,以至影响佛教的发展。许多人关心佛教徒素食的营养问题,以为食素的人,身体营养不足,一定会陷於衰弱。这种观念,现在虽然仍留存在一部分愚昧人的脑际,但由於科学的进步,已证实了这种观念的错误,在科学昌明的国度 ,提倡素食已成为风气。现在试就如下各项理由,说明人类应该食素。
(一)基於人类本能理由
宇宙间生物,无分动植,都有吸取养分,滋养生存的本能。植物姑且不论,单就动物说,概可分为肉食和素食两类。肉食动物不问飞禽走兽,都具有搏杀动物和剥皮的锐利钓爪,飞禽如鹰鹞;走兽如虎、豹、狮、猫等。否则祗有吃昆虫或植物,飞禽如燕、鸽、雀等;走兽如象、犀牛、河马、长颈鹿、水牛、黄牛、马、骡.骆驼、羊、鹿等类。人的双手比马鹿类的蹄灵活的多,但绝不适於搏杀动物和剥皮之用,人类和猿猴相似,这一类的手,适於剥果皮,所以猴类都是绝对素食者。以此推论,人类绝对不是天生肉食的动物。
(二)基於消化系统理由
动物消化系统,第一关就是牙齿,就兽类的牙齿看,大凡肉食者,其门齿多锐利,其臼齿咀嚼面有无数突起处,适於碎骨裂肉;素食者,门齿是属於切刀式,适於截断草类,臼齿如臼,适於碾碎植物。人类的牙齿是属後者,不适於肉食。再看大凡肉食者的肠子部特别短,易於排 。人类从小肠到大肠,是动物中肠子最长的一类。准此而论,人类所以能食肉,是由於能知道熟食,熟食已是经过一番消化作用的,要不然,根本就无法下咽,就算勉强下咽,也无能力消化和排泄。准此亦可证明人类是天生素食动物。
(三)基於营养理由
动物所以要饮食,是因为要吸取营养,首先请看营养从那来?科学家告诉我们,它是来自於土地、日光、空气、和水份,尤其阳光照在植物上,由於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成份最多,土地中的养料更是被植物直接吸取。食素者是直接接受营养,食肉者是间接接受营养。世人都知道牛肉有营养,但牛的营养不是吃牛肉而来,是吃植物而来,世人都知鹿茸具大量荷尔蒙,但鹿仅能吃草,并没有吃鹿茸。准此可知,动物滋养自身的营养素,都是直接或间接的从植物来。
以前很多人,以为米 是淀粉质,岂不知内中所含蛋白质,竟有百分之七。米中的维他命,蛋白质,脂肪质,无机盐,多存在糠内,所以糙米比白米较富营养。如发现脚气病的症候时,可知是缺乏维他命(乙一B一。)的结果,若用米糠煎汤,饮後可愈。
有些菜蔬,所含有的维他命量,多得惊人,例如菠菜,包心菜,芥菜,小白菜,缸豆荚,胡萝卜等,悉属其中之最佳者。
豆类如黄豆,大豆,黑豆等,其所含蛋白质,达於百分之四十,脂肪质达百分之二十,真是多得使人吃惊。
果类中,如芒果,番茄,香蕉之类,皆含有多量维他命,而且各种都全,真是难能可贵的事实。
往昔人们误会,以为马铃薯等,不过含有淀粉和糖而已,岂知竟含有很多的维他命。
有些东西,如豆酱,豆腐乾,砂糖,调味粉之类,并不含有维他命,然而所含蛋白质,都达百分之十九,故亦极可贵。
有时一件蔬菜,经过煮熟腌好,或制成酱,其中所含有之营养素和维他命,便大有变化,其变化状况不一定是减少,有时反而增加。
豆浆中所含蛋白质,数量之多,过於牛乳,各种维他命,亦俱齐全,可见滋养效力之高。由此可知,人类素食是属当然之事。再举一例为证,如果一个人经一段长期的素食,以後不但不想再食肉,并且鼻嗅到肉类的腥味就会反胃作呕。相反的如果长期食肉,不见水菜蔬菜,不但想吃,并且疾病丛生。由此足可证明人类绝非自然肉食者。
(四)基於卫生理由
本来营养就是卫生,不过为了分别说明,所以在营养理由中,专谈素食的营养问题,而未涉及到肉食的不良影响。在此处,让我们专就肉食妨害卫生的问题,提出讨论。
肉食很容易引起疲倦,及促使未老先衰两种病态。因为人的身体是由千千万万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有吸收营养和氧气、以及排泄废物的功能,如果这种机能遭受阻碍,细胞就会退化衰弱,同时靠着细胞所构造的各种器官,也会随之而退化衰弱。不容怀疑肉类正是阻碍排泄功能的坏东西,因为畜生在活着的时候,自然要将体内的废物排泄出来:但一经宰割,由於恐惧,哀伤,愤怒到极点,特别产生大量待排泄约有毒废物,而当时一切机能更即刻停止,大量有毒性的废物积存体内。人食其内,在不知不觉中等於把畜类的废物加入自己体内,尿酸就是最显明的肉类废物,每磅牛排含有十四格拉姆尿酸,因为细胞浸在废物 ,新陈代谢的功能,就会退化成衰弱,结果使人感到疲倦,有未老先衰的病态。
一九一二年,诺贝尔奖金得奖人,亚力士卡理博士(Dr.Alexis Carrel),早已认识到如要检验体内细胞;各器官是否衰老,只须查验细胞供给四肢营养与排泄废物的功能,则可了然;於是他把一片鸡肝浸在有营养的液体 ,该液体是可以供给营养料又可以排泄废物,卡博士做此试验的目的,是欲将鸡肝的生存机能延长些日子,果然他获得很大的成功;该物目一九一叁年起一直保持到一九四七年,共计叁十四个年头,丝毫不腐坏;那时卡博士业已逝世,後来该物被人丢弃於沟中,遂成腐朽;其实若不丢弃,它的生存机能尚可延长更多时日。此事足以说明生命的长短,全赖细胞的功用如何而定,进一步说明如果人类细胞新陈代谢的机能,不受阻碍,寿命必能延长到不可知数。反过来说,如果细胞 的液体,常是充满废物,寿命随时就会结束。西方学者研究,人类在洪水之前十代,平均寿命都是九百一十二岁;洪水之後,人们开始肉食,十代之後,人类的寿命,平均 有二百一十七岁。
从动物体带给食肉者的种种病菌来说,更是可怕。尤其一些不易发现的癌病,往往不易被检验得出来,当人类把它吃下去,无异是把动物的癌细胞移植到自己身上。
通常有一种错误观念,以为刻苦耐劳的工作,必须要大量肉食补充营养。事实上这种想法, 是一种错觉,以为体力的消耗,需要肉类来补充,但是牛马的体力、耐力都非人可比拟,而它们祗需要植物来补充。曾经是世运游泳冠军的茂林罗斯 (MurrayRose),就是一位素食者,但据体育界的评论说:“罗氏游泳不但速度惊人,而且耐久力特强,尤其是每次比赛的最後关头,速度加倍。”以此可知,以为只有吃肉 能耐劳的说法,不能成立。
近世死於心脏病的比率特别高,心脏病的因素虽多,但基於动物脂肪过剩原因的占多数。动物脂肪产生胆固醇,能使血管硬化,心脏窄狭等不良影晌,老年人特别严重。
由於以上所述卫生原因,可资证明人类是不适食肉的,尤其年老的人,因为机能退化,动辄可以致死。
(五)基於慈悲理由
佛教以慈悲为本,这个慈悲心,是透过般若智慧产生的。不是有立场的甚麽博爱,君子远庖厨等一类肤浅的道理所可比。它是由於体认因缘生法。因果轮回。众生平等,法性一如的真理後,而产生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绝对理性,由此产生戒杀的行为,吃素是戒杀的积极行为。众生平等,我与众生本无差别,我不愿被杀害宰割,众生也一样不愿被杀害宰割。请试想当众生被杀害时,那种恐惧痛苦的情形,和哀号的凄惨声音。设身处地想,如果是我或是我的亲人,那肉我还能吃得下吗?一切众生的生命是一样的,畏死求生的心也是一样的,痛苦的感受也是一样,如果能推己及众生,自然不忍杀害,更不忍心吃它的内。
笔者初学佛时并未茹素,有一年(大约二十五年前)在高雄旗山教书,那时每天早晨四点多钟,有坐在床上念佛的习惯,恰在此时,在宿舍不远的地方,开始杀猪,由於清晨寂静,猪的哀叫声,从被绑到插刀流血到气息微弱,清清晰晰送入耳膜,那呼喊无助的哀伤,刺激到我每一细胞,起初几天还是猪叫声,慢慢在我的意识中发生了变化,由猪号变成了人号「从那时起,肉到嘴 ,便不忍心咀嚼,当然也不能下咽。再过些日子,连看到盘中的众生尸体,也变成了人体,既不敢吃也不忍看,就开始了茹素生活。当然也遭受过很多人的讥嘲笑骂,更有关怀劝说,奈何我心如是,巳不能改。有人以为吃素影晌健康,前面已有解说,不必赘言。最可悲悯的愚痴说法,说甚麽天生众生就是给人吃的,不吃即违背天意。他们那 知道,天生能吃人的动物也有好多种,人不送给它们吃,是否也是违反天意呢?
(六)基於因果轮回的理由
因果定律,是佛教的基本法则。有因必有果,造什么因得甚麽果,是必然不易之理,偶有例外,也是基於助缘的力量而更易。其实缘也就是因。基此理由,可知造杀因就得杀报,食它的内就应该还他的内,有所谓:吃半斤还八两。个别因,个别报;大家的因,共同报。近来战争武器的犀利,动辄杀人无算,未尝不是共造杀业的共报,其他如天灾瘟疫,都是共报的事实。以香港一市而论,每日宰杀禽兽、水族不可胜计,冤气冲天而不觉察罢了。古德有一首诗这样说:“千百年来碗里羹,冤深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因为无始以来生生死死,经过无量次的生死轮回,往世父母亲属无从知道,说不定当你操刀剖肚、敲骨取脏的正是自己过去世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如今烹而食之而不知。从前,有个阿罗汉,行脚到一个村庄,这个村上正有一家人在娶亲,阿罗汉上前化缘,当他走进大门,用他的天眼一看,不觉哈哈大笑起来,亲友贺客都被他突如其来的大笑所吸引,纷纷放下杯箸,跑来问他何以发笑:阿罗汉说:“太乱太乱,此事罕见。”接看说了四句偈语:“此事罕今古,孙子娶祖母,犬羊席上坐,外婆锅 煮”。原来今天结婚的新媳,正是新郎前世的祖母,来宾中有好多位是新郎前世家中饲养的犬和羊,厨房中锅内煮的内,正是新郎前世的外祖母,今天碰巧聚在一起,被这位阿罗汉看出来了。试想如果一个人终生食肉,所食到的过去世亲属,何止千百次。不过自己被无明障蔽,不能辨识罢了。
佛教徒基於众生平等的原理,知道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将来都可以成佛。换句话说,现在一切众生是未来的佛。又基於轮回的原理,知道现在一切众生,在过去都有可能和我有亲属关系,不过目已被无明尘沙迷惑,而不能知道,所以佛告诉我们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这个“一切”包括所有众生在内,并不必疑说 有雄性是父、雌性是母,实际上男女都是由业报而来,佛乃方便说法,使我们易生戒惧心。准此以解,今日所杀所食的众生,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了然於此,岂不悚然而惧!
《安士全书》是“善世第一奇书”,超古超今,诚为传家至宝。全书共分四部,包括戒杀之书《万善先资》;戒淫之书《欲海回狂》;《阴骘文广义》;《西归直指》。前三种书,虽教人修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西归直指》虽教人了生死,而又须力行世善。诚可谓现居士身
每个人晚上睡觉时,从他躺在床上到真正睡着,中间起码有5到10分钟的时间。而对普通人来说,这几分钟,基本是在妄想与昏沉当中度过。这样带着妄想睡觉就容易做梦,引起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而学佛的人,懂得珍惜时间,把握当下。
弟子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
我住在乌敏岛时,有一只狗跑到我那里去;而在戒律中出家人是不准养狗的,所以我也只是把一些吃剩的食物丢给它吃。有一次,我有事情要处理,于是把门锁上后就离开。隔天,当我把门打开时,它很快的从里面冲出来。我忽然间想起自己把它锁在屋内,之后四处查看,却发
一个人对事情不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嘴里不要乱说,肚子里明白就好。嘴巴叨叨不休,无事也会变成有事,最后总是会害到自己。那些没事叨叨的人切要注意,这样最会惹事。
佛教不是偶像崇拜者,如果要说佛教有崇拜的话,那么,他是崇拜智慧的宗教。在佛教初创期,佛教没有佛菩萨像,仅雕刻莲花、轮宝等作为佛法的象征。佛陀圆寂前曾经留言,我死之后要依法不依人,一切以佛法为最高。但是佛弟子们从内心尊重他的人格,
现在有的家庭不和,一天到晚总是吵架,就是因为过去生中造了太多恶口的业所招感的。对于恶语伤人这种恶业,有的人会拿直爽来做挡箭牌,还有的人会说自己刀子嘴豆腐心,说“我这个人就是心直口快,有什么就说什么”,这些其实都是借口。
吸烟,我们是不允许吸的,好像僧人戒律当中没有规定,但是有没有相应的呢,比如我们这种五辛,吃肉吃五辛,这些扰乱心性,断大悲种性,我们修学菩提道,这些都是根本。所以,菩萨戒里规定食肉、食五辛,都是不允许。辛辣的东西增长欲望,而且,吃了辛辣的东西,
世尊在《观经》第九观跟我们开示: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讲“八万四千相好”,这是就大乘而言。讲“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好”,这是就小乘而言。事实上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佛为什么有如此的相好光明?这是“修因感果”,还是不离开“
南无阿弥陀佛,师父吉祥,请问师父,牛奶和鸡蛋是素食吗?就是说吃素的人能食用这两种东西吗?
很多同修由于对本分的认识不到位,所以在生活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痛苦以及灾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职位以及相应的本分。有一句话:但能依本分,终须无烦恼。我们过往烦恼不断,证明我们没有好好落实本分,完善本分。我们来学佛,学做什么?
佛法从恭敬中求,当我们对学习佛法生起真实的恭敬心,谦让心、忍耐心、顺从心将会随之生起,远离高傲,远离懈怠,远离忿恼,于诸违顺境界心得安忍,柔软轻安,于诸善法精进修行,于诸不善努力断除,少欲知足,正念无常,这样学修我们的心就能逐渐得到调伏与安乐。
一位老居士讲:“我从小在祖母身边长大,祖母平常说的最多的两句话就是:‘好了别人是好自己,有东西给别人是自己得利益。’我从读书到工作,这两句话就是我的座右铭。祖母活了101岁,在她临终时,我对她老人家说:‘祖母,谢谢您!教给了我怎样做人。’”
现在很多人有死亡焦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把生和死看得非常实在,就会在生的现象上产生自性见,在死的现象上也产生自性见,以为死亡就是一切的终结,于是贪著生,恐惧死。当年佛陀在菩提树下,就是通过对生死轮回的观察而觉悟。生命就像河流,遵循无明、
处理不善心的方法,我在这里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首先你要能够面对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朝自己心里看。要承认自己的烦恼:我的贪欲心、嗔恨心,甚至于我的愚痴:我不了解,有些东西我不知道该怎么做,不知道是对是错,不知道该怎么选择。你要如实地承认它们的存在,
古人尝有言:衲子风格凛然,有古人之风。古人之风从何而来?就是从这八个字而来:动用举措,必稽往古。这就有古人之风,要是没有古人之风呢?那就是流俗阿师的样子——行,不像个出家人;说话,不像个出家人;思想,不像个出家人。
寿量圆满即健康长寿:因为往昔种下的善业感得长寿果报,得以长久住世。又因为长寿,才有更多时间内修外弘、自利利他,长时间地积累福德和智慧资粮。那么如何感得寿量圆满,身体健康的果报?如果光是长寿,活了九十岁,但一天到晚在生病,那还不如短一点,所以
学习打坐,就要好好就近寻找正规寺院觅善知识,按照经论中的来,不可以想当然地坐,不可以道听途说地坐,更不可摸着石头过河、试试看再坐。须知外道也打坐,练气功的也打坐,乃至邪教也打坐。如果在家真想坐禅,不妨认真读下《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楞伽经》中说,譬如巨大的海水波浪,这是由猛风所吹起的,洪水波涛鼓动着冥壑,从来没有断绝的时候。我们的藏识就像大海一样,宽广而又包容万千,由于境界风所吹动,所以才有种种诸识波浪,腾跃而生起。我们的心就像大海一样随着外界的风的吹动,掀起各种各样的波浪
傲慢则无礼。偏见则自私。傲慢与偏见的人,其实就是强烈自我意识的人。说才智,很可能是绣花枕头。说修养,势利有余的攀附者。佛法中说:贪、瞋、痴最强烈如火炽盛之流;于财、色、名、食、睡最具占有欲的代表性人物;心念中充满了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
佛弟子要想获得广大的真实利益,必须学习培育随喜的特质,随喜佛菩萨一切贤圣乃至凡夫众生的一切善法善行。随喜可以让心柔软开放,与众生广结善缘,建立现前与未来的良性关系,随喜之心还能推动我们的身语趋于善法善行,由此累积种种善法功德,给现前和未来的生
禅宗有“平常心是道”的公案,我们今天暂且不去讨论,但就虚云老和尚所说的“平常心”来谈谈。虚云老和尚说:“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
纵观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之人,对自己所喜爱的事业,无论是起步,还是在过程,不管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都始终抱着一颗坚定不移的信心,踏实笃定地前进,最后无不取得卓越不凡的成果。我们有缘接触佛法,修习佛法亦是如此,从信开始,因信而入,信心生起,发愿力行。
北方曾有一位富人,祖上留给他很多财产,单说田地就不少。然而不幸的是,有一伙好吃懒做的人,打起了他的主意。他们合计着把富人活埋,好瓜分他的家产。打定主意后,他们事先挖好了埋人的坑,接着设法把富人骗到了坑边,对富人说:“死到临头了,你有什么话说?”
不会。但受戒时,能够穿海青、搭缦衣,较庄严、摄心。譬如穿得花花绿绿,心就比较乱;穿素雅的颜色,心念就会比较寂静。眼根对色尘,颜色会影响我们的心念。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所以我们就明白了。我们明白了,就不应该再执着;不再执着,就真正自在了,所以我们就挣脱出了那种束缚、枷锁。可见,学佛最大的敌人,不是这个世界,也不是他人,而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
小时候,我们看一本一本的连环画《三国演义》。里面出现最多的一个故事情节,就是那些大大小小各种级别的“主公”,在每次面对自己眼前各种各样事情的时候,就会有身边的臣子谋士们为他献上各种主意或计策。出那些主意或计策的谋士们,无论是高手还是低手,无论是真
在《佛说法华经·方便品》里边,佛陀说了这样的一首偈颂:“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这段经文很深刻,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所谓“薄德少福人”,什么叫“薄德少福人”?
一位年长者和一位年青人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导致二人许多年不说话。人们劝年青人主动一点。要知道世事无常,今生的隔阂若不化解,未来世难免要受“怨憎会苦”。比起生死,这点小摩擦算什么。有智慧的人会主动向人道歉,有慈悲的人会接受别人的道歉
度和被度是相互的。你好心给他讲佛法,结果人家不但不理解你,还把你臭骂一顿,这时候你心里马上生起嗔恨心,想这个人怎么好坏不分,于是就跟他对着吵,你原本想度对方的,结果不但没度成,还心随境转,被对方给度走了。所以,学佛人要有观空的智慧,知道我们所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