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百问

六、敦伦尽分

  问:如何激发一个人的孝心

  答:百行孝为先,孝为成就道德人格的先决前提。母子天性相关,孝顺报恩乃人之天赋,如果对父母的孝心都丧失殆尽,可谓哀莫大于心死。要激活孝心,首先要想到没有父母,便没有自己的生命。母亲十月怀胎,饱受苦恼,孕育自己的生命,一生下来,哺乳三年,慈悲之极。将饭食嚼碎喂养小孩,用自己心血来为我们哺乳;晚上孩子拉屎拉尿,母亲便把孩子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尿湿的地方;孩子生了病,母亲倍加忧念,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身上来。如是等父母的恩德,虽天地不能喻其高广!所以我们必得孝顺父母。动物都有反哺之恩,何况人呢!其次应思惟,我们自己也会变老,我们现在孝养自己的父母,让他得到一个精神和生活上的安定,那么,自己的子女将吾人对待父母的态度看在眼里,我们孝养了父母,子女也会孝养我们,你现在对自己的父母种种不孝顺,比如,自己住很宽敞的房子,让父母住狭小阴暗的房子,那你的儿子以后也会把你放在一个角落里面去住,不予理睬。再次,孝道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智慧,促成我们的事业,是最大的福德。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敬田收获丰硕。自古以来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单位上必然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尽心尽责的人,然后他把这一念对父母的孝扩大到对一切众生的孝,就能成圣成贤。如同地藏菩萨在因地作光目女与婆罗门女一样,由对今生的父母的孝扩展开来,成就普度一切众生的悲愿。另外,孝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我们一念要去赌博的时候,思惟自己的身体发肤都来自父母,如果赌博把自己都赌惨了,父母也会难受啊!让父母感到痛苦,就不能去做呀!如果造杀盗淫妄的恶业,让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脸见人,我更不能去做呀!哎,所以这一念孝心,还能规范自己的行为,令自己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智慧的人,在社会上能够建功立业的人,父母感到很自豪、光宗耀祖。如果自己一失足干了违法乱纪的事,蹲监狱了,可真是不孝之极了。以上种种方法均激发孝心,作为净业行人,孝养父母是净业三福之首条,吾人当如教奉行。

  问:在家佛弟子如何尽善尽美完成孝道?

  答:孝道是净业行人的一个纲宗要领,孝乃天之经、地之义。吾人之身,藉父母之缘而生。自顾从无量劫来,所饮母乳,多于大海之水;大小便利,污及于父母者,多于大海之水。甚至出生而夭折,累及父母哀痛哭泣,所出眼泪亦多于大海之水。以是义故,父母恩重。故《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佛言:“父母之恩,世莫能报。假令左肩担父,右肩担母,大小便利,随之而下,亦不能报。又使尽世间珍馐,供养父母,经恒沙劫,亦不能报。”

  吾辈佛子,该如何究竟报答父母之恩,圆满孝道呢?吾人当尽其至诚之心,使父母获得真实利益。其真实利益乃是令父母深信因果,念佛求生净土,永脱轮回之苦,圆成本具佛性。是故,在家行孝,怡声下气,顺应亲心,赡养无缺,完善人格,事业昌达,令父母宽心安慰。出世间戒杀放生,诵经念佛,与父母亲共修净业,将自己的世出世间一切功德,回向父母,共登极乐。父母临命终时,令生正信,细心助念,感通佛力,令父母九品往生,庶几慰藉人子之孝心。所谓: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问: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

  答: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体现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悲智,令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的苦难,安享涅槃常、乐、我、净。所以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体现出世间的本怀,念佛矢志往生成佛,不是念念佛,修点善,下一辈子得个富贵的身份,或上升到天堂去享天福的。要知道我们今生不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结果就惨啦!如果我们发起不了真往生的心,那么我们这一生持戒,念佛,修种种慈善事业的事情,下一辈子可能得到大富贵,在富贵中,能保持清醒头脑的少,迷惑颠倒以富贵造诸恶业者多,这不得不谨慎啦!所以截流大师开示,如果今生不能够发出真心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行的话,跟一阐提、五逆十恶的人本质上没有两样。五逆十恶者是当生下地狱,那个不能真心求生净土的人,是第三世下地狱。下地狱的时间只有一步之差啊!所以我们要加以注意,如果今生不能成就往生净土的话,下一辈子想保住人身也不是有把握啊!得人身要持五戒(杀盗淫妄酒),即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常,才有做人的资格啊!试问我们的五戒持得怎么样,五常的操守如何呢?所以印祖说,下辈子保住人身比往生西方净土还难。得人身靠自己持戒的力量,而往生净土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以今生能闻到念佛法门,一定要信愿持名,今生成办往生之净业。

  这个往生净土的信愿建立之后,在世间法当中,要落实大乘佛法真谛与俗谛圆融的特质,在世间也要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净业三福就是告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要孝养父母,恭敬师长,对朋友要有信誉,要吃素戒杀,身、口、意三业趋向纯善,这样你在家庭和单位尽到了自己的本分,便会导致和谐的人际关系。由于你是世间的善人,又能由福德的积累开发智慧,所以你的事业也会做得越来越好。学佛不仅不会与世间法矛盾,反而能促进世间事业的昌盛。大凡世间上能够建功立业,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都是在心性的开发有相当深度的人。比如清代林则徐以大无畏的气概,烧毁英国的鸦片,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什么地方?我们得知林则徐用非常工整的楷书来写《金刚经》、《阿弥陀经》、《往生咒》。政务之余,抽暇念诵这些经咒,才知道他从佛经里面吸取了精神的养料。近代的思想家像魏源、龚自珍都是虔诚的念佛行人哪。还有很多的企业家的财富,大多是多生多劫布施的善行所致,今生他又布施,越布施越有财富,可见出世间法与世间体现相辅相成,出世间法提升世间法,世间法为出世间法准备资粮啊!

  我们在世间首先要有终极关怀的安心,用比喻表示:比如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出差。他第一件事是要找好一个住的地方,找到住的地方,安顿了行李,他出去办事,他心里很安定啊!哪怕办事再晚也预定好了地方,这把钥匙在手上随时可以进房间休息,这样,这人才安心呀!如果他没有找到住的地方,背着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这办事的过程便一直伴随着恐惧不安。办完事到哪里去啊,心里不安呀!这是一般人常见的心态。由此扩大一点说,我们来到这个地球也是出一趟差啊!试问我们找到了住的地方没有?所以找到地方是一个有理性的人必先解决的问题,然而多少人却忘了这个事情啊!背上沉重的行李去办事,追求世间的种种东西,一生都伴随着不安和恐惧啊!

  阿弥陀佛慈悲之极,用这个念佛法门给我们安顿好住的地方,令我们了知生命的归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前来接引。安心立命的事情解决后,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去做世间的事业,那会做得很踏实,很快乐。可见,念佛法门是缔造安乐人生的妙法。

  问:我总想管教我父亲的不良习惯:打麻将、饮酒。我觉得父母在精神上对我不关怀,不对我以正确的指导。我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已得病七年。我的愿望是促进家庭关系和谐,言语温和,成为一个健康人。我不知道管教父亲对不对,请对我进行指导。

  答:你自己都没管教好,怎么能大言不惭地管教父亲?你之所以出现精神分裂症,就在于你不孝顺。你要成为健康人,先从孝顺父母开始。父母生养了你的身体,一辈子报恩都报不尽,你还能指责父母的行为吗?你父母在身体上、精神上,三十年来无微不至地在关照着你。由于你是个忤逆的、不孝的子孙,你就不了解、不理解而已。首先管住你自己这颗心:你精神状态不好,心理不正常,一方面来自多生多劫的业障,另一方面今生好心善意没有生起来。

  你目前的问题不要关照别人,先关照你自己。你赶紧把管教父母的概念彻底放下,这不是作为儿子所应该出现的概念,如果不改变,你就是不孝之人。

  希望你每天念一万声佛号,忏悔自己不孝顺父母的恶业,祈求阿弥陀佛赋予你健全的心智,让你回到正常的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敦伦尽分;至诚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对精神分裂症来说,这句佛号正是最好的药方,它能治疗一切精神上的障碍。令我们躁狂的心转成健全的、清净的、平等的、慈悲的、感恩的、惭愧的心。如是心灵的转化,便能和谐家庭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

  问:望法师给我们讲点大乘经典,不要讲《文昌帝君阴骘文》之类的东西。我们想闻佛法,《文昌帝君阴骘文》不就是老子、庄子孔子这些《道德经》《孝经》之类的书吗?

  答:想闻佛法很好,五乘佛法包括人天乘,《文昌帝君阴骘文》就是谈人天乘的善书,故其也属佛法。为什么本人要讲这本书呢?是在这几年的弘法过程中,认知到我们国人的人心越来越败坏,道德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其重要原因就是现代的国人不信因果。而我们所受的教育都是唯物论、无神论、断灭见的,人死如灯灭,无有前生后世,所以这些观念直接把人心和道德逼到了一个非常可怕的境地。所以要匡正人心,恢复固有的道德人伦规范,如果不从倡导三世因果和六道轮回下手,将会一筹莫展,这也正是大力推广《文昌帝君阴骘文》用意所在。就像安士居士所云: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则天下大乱。如果到了每个人都不信因果的时候,纵然儒家的圣人,尧、舜、禹、汤、周公、孔子、孟子一起出来,乃至佛菩萨一起来到这个世间,也没办法救治。

  再看看我们教内有些信众,尽管修的是大乘佛法,但是修行若干年还是烦恼重重,佛法的利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也是从小就没有打下儒家文化的根底,人道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尚且匮乏,福德浅薄,故大乘的智慧难以显发,于净土生信一门亦构成大的障碍。有鉴于此,本人也就随缘讲点人天善法、因果方面的内容。净业三福中即有深信因果一科,但我们是不是真的深信因果?其实不容易。深信因果要在内心深处首肯认知,在情感上真的有畏惧、有恭敬,然后在行为上才能够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正是我们现代人要补上的一课。不要认为讲因果行为规范看起来很浅显,真正的佛法亦建立在因果罪福基础上。当年白居易以太守身份,前去向鸟窠禅师请教什么是佛法大意,鸟窠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觉得太平常,便云这话三岁小孩也道得。鸟窠禅师说:“三岁小孩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到!”白居易听完,崇敬之情生起来,向鸟窠禅师顶礼。彻悟大师也曾开示:“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乎心性。”可见大乘圆顿的教理,真空妙有,第一义谛妙境界相,重重无尽,一多相即,唯心净土,自性弥陀等玄理,一定要建立在深信因果修一切善法的前提下。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以为《文昌帝君阴骘文》浅显,实则周安士居士注解得非常透辟,教化人心力量甚巨。诚如印祖所评价:此书“诚可以建天地,质鬼神,羽翼六经,扶持名教,允为善世第一奇书,与寻常善书不可同日而语。不谓之菩萨乘本愿轮,现居士身,说法度生者,吾不信也。”印祖自己未学佛前,曾受韩愈、欧阳修辟佛之毒,后因善友推荐此书,悲喜交集,不禁喟然而叹:“若不获观是书,几于一生虚度矣。”可见印祖极力倡导流通此书,有着深远的意义。我等众生宜仰体祖师大德之悲心,谛闻研习此书为好,无须妄生分别。

  问: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孝》。可是我听说里面有个郭巨为了孝养母亲,却要活埋自己的亲生儿子,难道这也算孝道吗?

  答:《孝经》是我国传统社会一部非常有影响力的著作。中国的古圣先贤都强调以孝治天下,一部《孝经》只有一千七百九十九个字,在儒家十三经中属文字最短的一部经。但是这部经却有五百多家的注解,其中有几位皇帝如唐玄宗亲自为《孝经》作注解。孝通神明,天之经,地之义。尧舜之道,孝悌而已。《二十四孝》是元代出现的,用故事的形式,配合《孝经》来传播孝道文化,这部《二十四孝》成为国人传统启蒙教育书。家家有《孝经》,每个小孩子都读过《二十四孝》,并有图说,雅俗共赏。

  二十四孝中,有“郭巨埋儿”的故事。郭巨事奉母亲至孝,有一年遇上饥荒,家里粮食不够,不能养活全家,在母亲与儿子之间,郭巨选择让他的母亲活下去。这是一个二难选择:如果有粮食,不存在这个问题;而粮食只够供一人时,对郭巨这个选择的价值评判,要放在当时的背景作阐释。

  放在当时的背景上看,第一,对父母的孝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在法律上不孝都要判极刑的,而且整个社会认为孝道就是人最崇高的一种道德。那么我们设身处地想,郭巨是个孝子,在面临着儿子和母亲只能养活一个人的情况下,他选择母亲,是可以理解的。其次在传统社会,并不是人人价值平等的观念。在传统社会有一个观念:妻子和小孩可以归属于自己,所以家长有权处理妻子和小孩。彼时郭巨就想到小孩是归属自己的,他一定是牺牲自己的东西来保全他的母亲。于是郭巨选择埋子——放弃他的儿子,便是他纯孝心自然而然的一种选择。正因为他纯孝之心——孝感神明——当他一挖坑的时候,竟然挖到一坛金子,这样他的儿子也不需要活埋了,母亲和儿子都能保全,皆大欢喜。这可不是一件很美丽的孝道文化的个案吗?我们为什么要以现代的价值观念来加以反对呀?

  问:我的母亲接触佛法后,大事小事忙不停,把自己搞得像个苦行僧一样,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健康。母亲一直比较强势,除了要求家里净口素外,也不允许家人应酬(因为应酬会喝酒、吃肉)、看电视,家人觉得生活没有了意思,这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目前,家人都已经无法跟她沟通,她十分固执。请问我母亲的学佛思路对不对,这样学佛能真的幸福吗?

  答:令堂由于参加佛教活动而对家庭产生的种种困扰,其根源来自于她的性格,这种强势性格是造成你们家庭问题的最大根源,也就是说,即使不是表现在学佛上,她老人家这种强势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也一样会对你们的家庭造成困扰。如果你的家庭中大多数人对她老人家的做人、做事方式不认可,那只能说明她走偏了。

  学佛的弟子首先要做到“敦伦尽分”,家庭和睦是一切事业的基础。有了好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其他不学佛的家庭成员不排斥佛法,进而用四摄法帮助感化他们,他们就渐渐能接受佛法,这就需要耐心与善巧的方式。佛教注重自己修行,戒律也是针对自我的规范。自己修行好了,才能感化他人。他人暂时不被感格,亦不会强制性要求他人。家庭成员不排斥佛法,且通过你的修持信仰佛法,才说明你修学佛法有实际的成效。

  作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比如您父亲、您,以及您的爱人,建议还是要从亲情的角度,多多包容老太太,不要造成太多的对立。一般来说,比较强势的人,“我执”心很重,这种执著心正是造成心灵纠结的主要原因,也是佛法要重点对治的心灵障碍。越是心灵痛苦的人越需要佛陀的智慧和慈悲,也越需要家人的宽容和关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