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 因果故事 人物故事 智慧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人生故事 孝亲尊师故事 佛经故事

天作之合

  鸠摩罗炎道:“用一个办法——人之所以为恶,是因为他有魔性的一面,佛乃是魔的唯一克星。如果我们善待僧人,把西域所有德高望重的佛子都吸引过来,用不了多少年,龟兹国就会变成佛的海洋!在这样一个佛无处不在的国家里,再野蛮的人都要被同化。”

  白纯深以为然地点头:“我的国师,你说得太正确了,朕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你吧,需要什么尽管向朕开囗。”

  鸠摩罗炎道:“谢谢陛下的信任,罗炎一定尽力为之。”

  鸠摩罗炎接受任务后开始制订法规:龟兹国国民都有供养僧人的义务;凡远方来到龟兹国的僧人,无论他是路过还是居住下来,必须以最高的礼遇待之;本国信佛之人地位高于其他人,朝圣日可免除公差、瑶役;在龟兹国做生意的商人,信佛者可减免税收……

  法令颁布后,西域各国的高僧闻讯而来,国民也争相信佛,一时间学佛在龟兹国蔚然成风。由于僧人的不断增多,原有的寺庙自然远远不够,修寺院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鸠摩罗炎在国王那里拿到了经费,然后在铜厂河的西岸大兴土木。这项工程十分浩大,占地二里许,僧房和寺院依山而建,看上去就像一座连绵不绝的城市,随着起伏的山势层层展开……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五六丈高的方形佛塔,它是由坚硬的岩石建筑而成,登上塔顶,可以眺望龟兹古城全貌。寺院建成后,鸠摩罗炎为它起了个名字,叫“苏巴什”。苏巴什的金碧辉煌吸引了众多的佛子,西域高僧趋之若鹜,纷纷来到苏巴什定居修行;同时也引起了匈奴人的注意。

  匈奴派驻在龟兹国的最高首领是多尔鑫将军,他找到鸠摩罗什道:“国师,你们用这么多钱修建寺院干什么?”

  鸠摩罗炎道:“将军,修了寺院就能吸引更多的僧人过来。”

  多尔鑫道:“僧人不种地,也不做生意,要那么多僧人干啥!这些钱何不给我们?你看,我的士兵过得多艰苦!”

  鸠摩罗炎道:“将军啊,我知道你们的日子过得不太好,那是因为龟兹国还不很富裕。僧人虽然不种地、不做生意,但供养他们的大批信众是生意人和种田人。僧人来了,信众也会跟着过来,一旦有了人气,龟兹国就繁荣了——我的将军,那时你们还愁没有好日子过么?”

  多尔鑫道:“你说得确有道理,自从有了苏巴什,这市面上是比过去热闹不少。只是我有一事想不通——那些信众看上去不太像傻子,他们为何要来供养僧人?比如你们供养我们,我们还能保护龟兹国不被汉人欺侮,僧人能给他们什么好处呢?”

  鸠摩罗炎道:“将军保护的是人,僧人保护的是人的灵魂——”多尔鑫不解道:“人还有灵魂?”

  鸠摩罗炎点头:“是的,每一个人都有灵魂。”

  多尔鑫摇头:“不,我就没有灵魂——至少我从未见过。”

  鸠摩罗炎道:“将军怎么没有灵魂呢?比如晚上做梦,那就是你的灵魂在活动啊!”

  多尔鑫恍然大悟道:“哦,原来如此……你说灵魂需要保护,难道灵魂也有人侵犯?”

  鸠摩罗炎道:“是的,侵犯灵魂的不是人,是魔。如果将军某一个晚上做噩梦,那就是有魔在侵犯了。”

  多尔鑫有所担心地:“是吗……这太可怕了……”

  鸠摩罗炎看出了多尔鑫的心思,遂道:“莫非将军的灵魂也受到魔的侵犯?”

  多尔鑫吞吞吐吐道:“没……没有……”

  过了数日,鸠摩罗炎在城里遇上多尔鑫。鸠摩罗炎道:“我的将军,你比上次憔悴多了,你不要隐瞒啦,我已经看出来了。”

  多尔鑫痛苦万分道:“国师,我……确实受到魔的侵犯……自那天与你见面后,它们的进攻更加……我也想寻求保护,可是这辈子我的双手沾满了人血……佛还会原谅我吗?”

  鸠摩罗炎道:“只要你有心向善,佛从不计较你的过去。而且,它早就为你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

  多尔鑫喜出望外地:“路在哪里?”

  鸠摩罗炎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帮你去苏巴什找一位高僧,我相信以将军的悟性,你一定能成为一位有道行的佛子。”

  多尔鑫依言。又过了一段时间,多尔鑫找上门来,此时的他已是满面红光。他说:“国师啊,感谢你为我指点迷津,让我获得了新生,从现在开始,我要做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我想知道,要怎样做才算是有最大的功德?”

  鸠摩罗炎道:“最大的功德就是让更多的人脱离苦海。”

  多尔鑫跪谢道:“我明白啦,我会教我的士兵们都信佛,让他们早离苦海!”

  此前,多尔鑫的士兵在龟兹是一大公害,他们在城里为所欲为无恶不作,女子白天不敢出门,本地商贩见到他们都远远躲开,外地商客更不敢在龟兹城停留。自从他们集体皈依之后,一改往日的粗鲁习性,都变得彬彬有礼,不再为非作歹。

  环境的变化起到了立杆见影的神效,东土来的商人纷纷在龟兹国落脚,市面上一派繁荣景象,僧人更是随处可见。见此情景,国王白纯感叹道:“这正是我们龟兹人世世代代梦寐以求的理想社会啊,感谢鸠摩罗炎国师,让我们把梦想变为现实!”

  僧人的数量仍在与日俱增,龟兹的僧侣人数早已超过一万人。寺院又不够了,鸠摩罗炎又在苏巴什的对岸修建寺院,各方信众及商人闻讯后纷纷捐款。新建的寺院比原来的更为豪华,还用上了在当时很稀有的琉璃砖、琉璃瓦。这些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远远望去,像宫殿一样金碧辉煌。来自国王、商队和普通民众的钱财源源不断,鸠摩罗炎又仿照天竺国的佛教寺庙和石窟大量开凿石窟壁画……昂贵的青金石和璀璨的黄金装饰着佛的世界,壁画中的人物手持宝镜,头顶佩戴着珠宝,脖子上挂着项链……

  闲话少絮,却说龟兹国之繁荣鸠摩罗炎可谓功不可没,国王白纯对他自然心存感激。为了表示感谢,同时也为了把他长久地留下来为龟兹国服务,白纯接受了宰相白震的建议,准备把他的妹妹耆婆嫁给鸠摩罗炎为妻。由于耆婆曾拒绝过不少人的求婚,白纯不敢贸然行事,他先让王后去拭探。试探的结果是耆婆对这桩婚事不置可否。白纯见迟迟没有结果,终于按耐不住了,他亲自找到耆婆说:“御妹啊,如今父王、母后都不在了,我是你的哥哥,有义务关心你的生活。自古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过了年你就有十九岁啦,可以考虑嫁人了。”

  耆婆问道:“哥,你要妹妹嫁给谁呀?”

  白纯故作惊讶道:“难道你嫂嫂没跟你说吗?他就是西域最聪明的鸠摩罗炎——我们龟兹国的国师。”

  耆婆道:“嫂嫂当然说了,我只是想知道这是他本人的意思?还是哥哥自作主张呢?”

  白纯道:“应该是他的意思……”

  耆婆道:“是他的意思为什么他自已不来向我求婚?”

  白纯似有所悟道:“我想……要不了多久,他会过来向你求婚的。”

  耆婆道:“哥啊,他既然是西域最聪明的人,他的事他自有安排。”

  白纯似有所悟道:“我明白了……”

  “哥明白什么了?”

  白纯高兴道:“你同意啦,我会尽快把这个消息转告给国师!”

  耆婆道:“我想,哥不用操这份心为好。”

  话分二头,却说龟兹国国王白纯之妹耆婆自幼丧母,父亲将她交给一位妃子抚养。这位妃子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心善的她视耆婆如同已出,给耆婆以母性的关怀。耆婆自小耳濡目染,对佛教有了兴趣。扶养她的妃子去世后,她突然感觉到很孤单,仿佛天地间只有她一个人在行走,内心有无限的苦楚和凄凉但又无从诉说……这样的感觉苦苦地折磨着她,苦到深处,她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在耆婆最无助最痛苦之际,她开始诵经……她开始念佛……没想到奇迹很快出现了……在一声声佛号中,她关闭的内心豁然开朗,仿佛在经历过漫漫长夜之后,终于看到了前面的光芒……是的,佛教就是长夜中的一盏明灯,它让人明确了方向,看清了周围的一切……她终于明白,世上荣华富贵、功名利禄不过是一种幻境,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成过眼烟云,唯有学佛修行才能脱离苦海,求得心灵的宁静……从那以后,她立下心愿:这辈子要以身许佛,脱离红尘。

  耆婆要实现这个愿望可谓阻力重重,当她成年后,求婚者纷至沓来,哥哥也是一副唯恐她嫁不出去的态度。这时候,她恨自已为何生在帝王家,内心无限羡慕那些寻常百姓家的子女。

  在宽大的龟兹国宫殿里有一个御膳房,那里是外面世界的窗囗。釆办每天从市场回来,都要将外面发生的奇闻、趣事说给厨子们听。耆婆从小就喜欢听故事,从釆办嘴里,她了解到佛教的发祥地在天竺国那边……天竺是佛的世界,那里佛塔林立,寺院如云,高僧大德随处可见。于是,釆办发出感叹:要开悟,去天竺……开悟成佛是学佛的最高境界,是每一个佛子追求的人生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天竺国成了耆婆最向往的地方,自然而然的,那地方发生的一切都能引起她的关注。

  在耆婆八岁的那一年,她听到了一件轰动整个天下的事……说的是天竺国出了一个几百年难得一见的神童。这个名叫鸠摩罗炎的神童五岁开始博览群书,八、九岁已经学富五车……十一岁时,国王召见他,让一群满腹经纶的官员考他。在国王面前,一个才十一岁的孩子用他难以令人置信的学识和聪明将满朝文武比了下去!这个故事让全龟兹国的父母发出感叹:生子当如鸠摩罗炎!

  耆婆亦发出感叹,她感叹的不仅仅只是鸠摩罗炎的聪明,而是因为这么聪明的人长大要去做宰相!她感叹道:官场是个最糟蹋人才的地方,那里只有对上的服从和对下的趾高气扬。太可惜呀,他应该去学佛,以他的聪明一定能开悟!

  从此,耆婆又多了一桩心事:开始关心起鸠摩罗炎。但上苍好像有意跟她作对,以后再也没有鸠摩罗炎的消息。因为早年丧母之故,父王和哥哥一向对耆婆宠爱有加,这就养成了她开放、大胆的性格,她在宫中一向以泼辣不羁示人。为了打听到鸠摩罗炎的消息,她经常乔装成男孩子或带上面纱骑马在驿道上拦住那些从天竺过来的商人问道:喂,你们从天竺回来,知道鸠摩罗炎在干什么吗?

  虽然,她得到的回答总是摇头,但从不气馁,过一段她又会去打听。她相信鸠摩罗炎只要没有从人间蒸发,有关他的消息迟早会传来……

  有一天,王宫里来了一位客人,他叫李统兴,曾仗着有钱向她求过婚。求才若渴的哥哥请求他物色人才,他向哥哥推荐了天竺国的鸠摩罗炎。不知何故,此后耆婆开始梦见鸠摩罗炎,梦到他从天竺国来到了龟兹国。奇怪的是,在梦里鸠摩罗炎竟然在她面前跪下,还说他远道而来是因为前生有缘特地向她求婚的……更奇怪的是,耆婆感觉梦离现实越来越接近。某一天,驿道上传来有关鸠摩罗炎的消息:天竺国宰相达多年老多病,国王准备让鸠摩罗炎继位……但鸠摩罗炎痴心于佛教,为了躲避做官,他选择了出逃……如今,天竺国国王正大张旗鼓地悬赏缉拿……

  消息传来,耆婆既兴奋又担心。她兴奋的是,鸠摩罗炎果然是个聪明人,这些年原来在潜心学佛;担心的是,一旦他被天竺国王抓回去,不屈从必是死路一条……如此一来,耆婆的心如琴上紧绷的弦,只要有人提到鸠摩罗炎,她都紧张异常。

  冥冥中也许真是有神灵安排,没过多久,鸠摩罗炎果然就来到了龟兹国。为了一睹他的容貌,哥哥去迎接他的时候,耆婆也戴上面纱加入到欢迎的队伍里。当她第一眼见到鸠摩罗炎的时候,竟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她预感到,她与这个男人有很深的渊源。

  鸠摩罗炎被哥哥尊封为国师后,耆婆虽在宫中,但有关他的各种消息还是不断传来。这段时间她虽然没再做先前那样的梦,但她坚信,会有一天他会找上门来。

  就在白纯向耆婆提亲的第二天,鸠摩罗炎来到了耆婆的房间。

  鸠摩罗炎的目光如火,他定定地看着耆婆,久久说不出话来。

  还是耆婆最先打破僵局道:“伟大的国师,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等你,今天你终于来了!”

  鸠摩罗炎回过神来,但声音还是颤颤的:“是吗……如此说来我们真的有缘?”

  耆婆道:“一点没错,我们太有缘了,还在你没来龟兹之前,我就经常地梦到你。”

  鸠摩罗炎兴奋道:“太神奇了,这简直是天作之合——”

  耆婆道:“所以你一定要答应我,做我的师父。”

  鸠摩罗炎有点摸不着头脑:“做师父?”

  耆婆认真地点头:“是的,你从天竺国过来,那是佛的故乡,你是个天才,这些年潜心苦研一定有不少心得。”

  鸠摩罗炎明白过来,叹气道:“美丽的公主,我今天不是来谈佛教的,我要向你求婚。”

  耆婆吃惊地睁大眼睛:“你说什么?你抛弃了父母,抛弃了国家,抛弃了荣华富贵,你这样做难道不是为了佛教?”

  鸠摩罗炎点头道:“是的,我是为了佛教抛弃了那一切……可是自从见了你,我发现我不是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为了你,我可以抛弃一切……”

  耆婆念一声佛号:“阿弥陀佛:罪过啊……聪明的国师,你是否知道,我耆婆若嫁人,早该嫁了,为何还等到今天?”

  “那是缘分未到,今天你命中的丈夫——鸠摩罗炎已经来到你的身边,你还犹豫什么?!”鸠摩罗炎说着就在耆婆身前单腿跪下,“嫁给我吧,天下最美丽的耆婆公主!”

  耆婆被鸠摩罗炎的大胆举动惊得不知所措,欲知她是否答应鸠摩罗炎的求婚,下回自有分解。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相关阅读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