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是怎么形成的?供养礼拜舍利的功德利益

舍利子 | 作者:网络 [投稿]

四、佛舍利流布

  公元前544年二月十五日月圆日子时,释迦佛陀在北末罗国首都拘尸那迦城(今印度联合联邦迦夏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或译阿利罗跋提、阿恃多伐底)河边的皇家娑罗树林(优婆伐檀那林)间进入涅槃。佛体用香汤沐浴后,缠上千层白细布,涂上末香,放入了金棺,同时在身上浇灌酥油,金棺又放入了大铁椁guǒ,铁椁外又套上檀香木大椁,棺椁放在像小山高的名贵香木堆上,浇上香油,佛陀用三昧真火自动燃烧七天七夜。

  荼毗后得舍利四斛八斗,有一块头顶骨、两块肩胛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等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帝释天下了一场大雨浇灭余火。火灭雨止,帝释天急急来到佛陀舍利面前,乘力士族人正在拾舍利装瓶,取走了佛的右牙舍利和右髭zī骨舍利,带回天上,置于七宝塔中敬奉。

  帝释天刚走,阿溽达、文隣、伊那钵龙王也先后赶来了。他们各各取走一些舍利子带回龙宫供养。伊那钵龙王运气最好,还从骨灰中捡到一颗牙舍利。

  阎王得知佛陀涅盘,也赶到宝冠寺来,舍利已被力士族人装进金瓶里去了,他从佛陀荼毗后的灰烬里,发现了一块佛的髭骨舍利,如获至宝,欢欢喜喜,带回供养。

  在香姓婆罗门调解下将舍利用陶瓶平分给印度境内八国建塔供养,分别是:1、摩羯陀国阿阇世王,2、毗舍离的离车毗族,3、迦毗罗卫城的释迦族,4、阿摩罗迦波(遮罗颇)的布利(跋离)族,5、罗摩伽(摩)的拘利(耶)族,6、波伐(婆)的末罗族(南末罗国),7、拘尸那迦的末罗族(北末罗国),8、吠多底波(毗留提)的婆罗门等,各建舍利塔供养。此外9、香姓婆罗门自己留下分舍利用的陶瓶建造“瓶塔”供养;10、毕钵梨瓦那的莫利耶族也派遣使者赶来,迟到了一步,只得到剩余的灰烬,于是建造“灰塔”供养;11、生时发塔。

  佛灭160年后,统一印度的阿育王,为弘扬佛法,发掘了“八王”舍利塔,只有一、二塔因坚固难破而未能开启。经典说“发五天诸塔,并取龙宫舍利,使鬼王碎七宝末,一夜造成八万四千所。塔既成就,有罗汉名耶会,舒五指轮,放光八万四千道,令羽飞鬼备随一光尽处,安置一塔。” 取出后的舍利重新分配装入八万四千个宝函,并造八万四千塔来安奉。随着各地建塔,舍利也流传到许多信仰佛教的地区。今中国境内分得19处,法门寺为第五处。

  另据高僧《法显传》师子国(锡兰)条载,该国王城中有佛齿精舍。《大唐西域记》卷11亦有相同之记载,谓僧伽婆罗国(锡兰)王宫之侧有佛牙精舍。西域地方亦盛行供养舍利,如法显传载,那竭国界醯罗城中有佛顶骨精舍。《西域记》卷1迦毕试国条载,该国有龙王所建之窣堵波,其中供奉如来之骨肉舍利;在王城西北之大河南岸有旧王伽蓝,其中供奉如来顶骨一片。又据《西域记》卷12载,玄奘归国时携回如来舍利150粒。《宋·高僧传》卷1记载,唐代义净归国时携回舍利300粒。

  唐代朝廷多次迎请凤翔法门寺佛骨舍利入大内供养。其中唐宪宗元和年间迎佛骨时,遭到韩愈的激烈反对,历史上很有名。佛的牙舍利称为“佛牙”,相传帝释曾取佛牙在天上建塔供养,故佛牙备受青睐。法显、玄奘西游时,都见到过佛牙。释迦牟尼留下四枚佛牙,其中一枚在唐代被道宣律师获得,受到历代帝王的供养,今藏北京西山舍利塔中。

  存世的佛祖真身舍利部分供养地如下:

  中国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阿育王寺— 佛头盖骨舍利

  中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 佛牙舍利

  中国陕西扶风县法门寺——佛指舍利 (一节中指指骨舍利)

  中国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 (四颗牙齿之一)

  中国北京房山云居寺——肉舍利

  中国杭州雷峰塔——发舍利

  中国西安临潼庆山寺——碎身舍利

  中国西安大慈恩寺 — 真身舍利

  中国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栖霞寺暂存)——顶骨舍利(一块头顶骨)

  中国山东省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佛牙舍利、碎身舍利(四颗牙齿之一)

  中国云南省大理州水目山——肉舍利

  中国湖南南岳衡山——金刚舍利

  中国辽宁朝阳北塔——身体位置未确定(也是遗骨?有待补充)

  泰国——佛骨舍利 (也是遗骨?有待补充)

  斯里兰卡康提市佛牙寺——佛牙舍利 (四颗牙齿之一)

  日本名古屋觉皇山——佛骨舍利(也是遗骨?有待补充)

五、留存舍利的意义:

  佛本来无生灭,之所以灭度而不久住于世,乃是一种方便示现,是为了避免众生升起依赖心,甚至升起厌烦懈怠的心。《法华经》云:“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骄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佛示现灭度后留下舍利,让众生建塔供养,便是令众生供敬难遇之想,睹舍利而思见佛,乃至“一心欲见佛,不自惜身命”,由此而勇猛精进地修行。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法华经》上佛自言:“时我及众僧,俱出灵鹫山,我时语众生,常在此不灭,以方便力故,现有灭不灭”。并劝“汝等有智者,勿于此生疑,当断令永尽,佛语实不虚”。隋朝时天台智者大师读《法华经》至“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忽入定中,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

  《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云:“众见我灭度,广供养舍利,咸皆怀恋慕,而生渴仰心。众生既信服,质直意柔软,一心欲见佛,不自惜命身。”

  佛舍利对于佛教徒来说,除了能够起到“慎终追远”的作用外,还是释迦牟尼佛言教、佛法精髓的象征。

  如果我们至诚恭敬供养佛的舍利,便会感应道交,感佛现身。这在古今都不乏其事证。

  《大般涅磐经》云:“若见如来舍利,即是见佛。”

  《宝悉地经》认为:“在末法世中于南阎浮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信受、受持,当知是人是佛舍利、真是佛子。”

  北凉昙无谶译《金光明经》卷四记载:“佛言:‘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佛告尊者阿难:‘汝可开塔,取中舍利,示此大众。是舍利者,乃是无量六波罗蜜功德所熏。’尔时,阿难闻佛教敕,即往塔所,礼拜供养,开其塔户,见其塔中有七宝函,以手开函,见其舍利色妙红白,而白佛言:‘世尊。是中舍利其色红白。’佛告阿难:‘汝可持来。此是大士真身舍利。’尔时,阿难即举宝函,还至佛所,持以上佛。尔时佛告一切大众:‘汝等今可礼是舍利。此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种对佛舍利从“事相崇奉”到“表法崇奉”的转化,直接促进了佛教自身的发展。

六、供养舍利功德利益:

  《大智度论》59卷记载:即使供养如小芥子之舍利,功德亦无量无边。

  《大智度论》又云:供养舍利人常受天福,不堕三途,生天得果如无上尊。

  《般若经》云:佛身即舍利,皆由如是甚深波罗蜜多功德所熏修,故为一切世间天人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佛说海龙王经·释舍利品》云:供养芥子许之舍利,即是供养佛之全身。

  《作佛形象经》云:若有人住慈悲心,又手礼拜舍利者,命终后往生西方佛国。

  《福报经》云:供养皈依舍利者,死后百劫不堕地狱,受天上人中富乐,终得罗汉果。舍利变化无方,或现佛界,神通自在故。

  《最后王经》云:诸众生于舍利与供养者,生生世世远离八难处,值遇诸佛,令出离生死

  《浴佛功德经》云:若有众生能作如是胜供养者,成就十五种殊胜功德而自庄严:一者常有惭愧,二者发净信心,三者其心质直,四者亲近善友,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正法,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云:“善男子等,假使世间若有愚童有情、愚夫有情、愚惑有情、老耄妇女、愚痴僧尼。如是有情得佛舍利乃至一粒分散一分及与舍利所置之物带于身上,不论昼夜、若净若不净、若触若不触,不离其身常可带之,所获功德无有所计比量。若顶上若颈上、若心前若背后、若两胁若腰间带舍利者,譬如世间犀牛之角,若人带之离水六尺。带舍利者亦复如是,离一切罪业,恶业恶趣不能染着,善根渐生、恶障渐离,善人自遇、恶人自去,所作事业皆同佛行。

  同释迦牟尼如来故,其身即是世间应化故,即是清净法身大毘卢遮那佛,其人必入大涅槃位,于现身中证得无相法身大精进峰。是故当知十二大天金刚天等一切灵祇常当守护,寿命延长见百秋已,命终决定上生都史多天宫闻法爱乐,更随志愿亦得往生十方净土,见佛闻法证不退地。”

  《分别善恶报应经》详细说明了礼敬供养佛舍利塔的种种功德利益,内容很多。

  据佛经记载,舍利与佛法身之加持能力无二无别,大福气者方能见闻,需百劫千劫中积累善法,修佛法者才能有此善缘。

总结供养舍利的功德利益有:

  1、远离八难,不堕三途。

  2、世世出生富贵之家。

  3、增福增慧,可证得阿罗汉果乃至佛果。

  4、精进修行往生净土。

  5、值遇诸佛,令出离生死。

  6、在世远离一切灾难。

  7、灵验应心,无愿不满。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