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唐 杜牧 《江南春》
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我国佛教“中华五山之一”。因寺内珍藏有释迦牟尼的真身的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深为国内外佛教信徒所崇敬仰慕。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涅磐,弟子阿难等茶毗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莹坚固,是为舍利。据传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皈衣佛教,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每座塔中均藏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造好后,“会羽飞息”护送遍安于天下“八吉祥六殊胜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僧人刘萨诃(法名慧达)决心寻找宝塔,当他由北而南走遍山泽,来到现在北仑区大碶镇时,忽闻地下有铮铮钟声,便诚心祈祷膜拜,诵经念佛,三天三夜后,果见从地里涌出眩人心目的小宝塔,塔四方五层,高约尺四,方广七寸,内悬宝磬,中缀舍利。这就是阿育王所造的那八万四千座舍利塔之一。慧达寻得宝塔后,即就地修持行道,结茅供养。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安帝敕建塔亭、禅室,赐二十七个僧人守护。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敕寺僧佑创寺院,立阿育王常住田。十二年又建塔寺,至此寺已初具规模。南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梁武帝赐寺额“阿育王寺”。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朱元璋赐名“阿育王禅寺”。舍利殿内,有宋高宗的匾额“佛顶光明之塔”,殿前有宋孝宗题书“妙胜之殿”。可以说,舍利殿是皇袍加身,处处充满着皇家的气派。如今,在距寺三公里处有古阿育寺遗迹,为当年阿育王舍利塔涌现处,立有“涌见岩”碑。 明清两代,寺殿数度倾坍。现存寺庙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住持法钟重修。据说唐代僧人所列出的十九座阿育王寺,完整保留到至今的不多,宁波阿育王寺乃其中的一座。在这座寺庙的舍利阁上,珍藏着一颗绿豆般大小的舍利子,色白略黄,供万人瞻仰,可称是镇寺之宝。
阿育王寺的建筑确实非同等闲。四周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寺内殿宇巍峨,回廊曲折,宝塔耸立,雕梁画栋,妙胜庄严,古朴之中透着皇家豪气,宁静之中显着佛家灵气。
阿育王寺有三座宝塔,上塔、下塔和东塔。上塔建于晋太康年间(280—289年),元代重建。民国时曾遭雷击,1990年重修。塔高30米,六面七层,塔中旋梯,登塔远眺,可饱览阿育王山美景。下塔又称西塔,与上塔为姐妹塔,楼阁式砖木结构,也为元代重建。
阿育王寺的舍利殿与别处大不相同,它建于1678年,重修于1916年,仿故宫模式建造,琉璃盖顶、金碧辉煌。大殿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高15.3米,独秀于全寺建筑群中。殿门楹联写道:
轮音西震,像佛东来,赖贤皇制造,浮屠安赞善逝真灵骨;
塔聒南天,光舒北关,感胜帝之心,钦仰瞻礼迦文妙法身。
殿中有木雕舍利塔一座,高约2.5米左右,红色镏金边。正中有一玻璃劵门,劵门门楣上刻有四个金字:“舍利放光”。舍利塔前有三级台阶,台阶边铁门紧锁。
何为舍利子?有人说舍利子是胆结石,但结石怎能够那么多彩多姿,甚至呈现透明状?蒙古章嘉活佛肉身出万余颗舍利子,一个人的体内怎么能够有那么多的结石?佛的指骨,牙骨结成舍利依然是指骨牙的形状,谁见过指骨,牙状的结石呢?所以,纯就科学观点来解释,结石说并不能成立。
对佛教徒而言,舍利子具有颇不平凡的意义,它不仅是高僧大德修行的成绩单,五藏真火蒸炼出来的功德结晶,请回供奉也具有无上的消灾解厄妙用,更有不可思议的是,舍利子经过虔诚长期的供养,较大的舍利子还会生出若干小舍利子!舍利谜是当今世界上的众多谜之一!所以,玲珑剔透金刚宝——舍利子,不仅成为佛教徒最关注之谜,也是全人类难以解释的众谜之一。“舍利”是梵语,也称作“设利罗”或“驮都”,中译为“遗身”、“灵骨”;简称说,就是尸身火化后留下来的结晶品。这种结晶品一般尸体是烧不出来的,根据历史记载,多为佛陀和他的弟子以及后世的大修行者才有。相传佛灭度火化之后;得碎身舍利八解四斗,引起当时印度八王觊觎而出兵争夺。处胎经说:“尔时八大国王、炽盛兵马王、顶生王、恶生王、阿阁世王、最豪兵马王、容颜兵马王、优填王、金刚兵马王,此八大国王共争舍利,各领兵众列前往—面,各言佛舍利我应独得,大臣优波吉谏言:“诸主王莫争,舍利应分,普皆供养” 结果,八王依优波吉所谏,分得舍利后,各还本国起塔供养。时至今日,据到过尼泊尔瑞荫药山五佛塔礼拜塔中供养的佛舍利的人说,塔上仍会有舍利落下。佛陀舍利差点引发一场印度大内战,这是许多人没有听说过的。
从上述这些事例看来,舍利显然是非常珍贵的,到底,舍利是什么东西?它有何珍贵之处?它有多少种?有人说它是救命仙丹,真是如此吗?让我们来探索一下这个奇异的舍利世界。
在观察舍利时,可以发现红、兰两色最多,据曾去尼泊尔迎请佛舍利回办供养的灵鹫山主持心道法师说,红舍利为血肉所化,兰舍利为肝胆所化,白舍利为骨所化,而发舍利则是黑色。从形状去看,舍利多呈花状、刺米状、米状、圆粒状。心道法师说,花状是较初期的舍利。一般视浑圆白舍利为极品,而半透明、琉璃状的白舍利,更为极品中的极品,国内存有一颗虚云大师的半透明白舍利,即为最极品中的一例。
若从大小来看,能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已经是很大的舍利子了,像虚云老和尚那样在宁波阿育王寺拜舍利,拜到看见舍利子大如绿豆,后来更大如黄豆那样,算是极为稀罕。
世尊,释迎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据佛教史记载,佛陀入灭后,用他自己的三味真火(由正定力产生的火)来烧自己的身体,火化后烧出多达八斛四斗的舍利子。当时,共有八个国家的国王争供舍利而出兵,佛陀涅磐地——拘尸城,当时的八国,也就是今日的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到了阿育王时,他为佛陀舍利修了四万四千座塔供奉舍利。后来到了明朝,一位印度高僧从印度请了一颗佛陀舍利,到中国浙江宁波的天童寺,使该寺此后成为中国的名刹之一。从数量看,佛陀的舍利无疑是历史上最多的。除了一般舍利外,佛陀入灭以后还留下四颗佛牙舍利。其中,一颗供奉于北京佛牙塔,一颗供于斯里兰卡康提佛牙寺,第三颗、第四颗据说供于忉利天及龙宫,目前尚未在人间出现。另外,几年前在中国陕西法门寺发现的佛指舍利也曾轰动一时。
佛陀舍利是分散型的,称为“碎身舍利”;有些修行者以“全身舍利”的形式留给后人,称为“肉身菩萨”。目前,中国最著名的肉身菩萨道场,首推广东曲江南华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道场,供有六祖惠能大师、丹田和尚(唐朝)、憨山大师(明代国师)等三尊肉身菩萨。此外,安徽九华山供有地藏王菩萨化身的“肉身菩萨”,香港大佛寺则供奉近代澄道的月溪禅师(肉身不坏);在台湾,则有汐止慈航堂慈航菩萨、新店碧潭寺清严菩萨、北投安国寺瀛妙老和尚等三尊。[page]
此外,历代高僧留下的较奇妙舍利,有东晋译经大师鸠摩罗什大师火化后的舌根舍利,鸠摩罗什大师生前曾发愿说,如我译的经文没有误解如来所说义,则死后当生舌舍利,结果果如所愿。供奉于甘肃武威罗什塔内。及近代佛教改革泰斗太虚大师的心舍利等等。太虚大师毕生致力佛教改革,民国三十七年于上海玉佛寺圆寂火化后,整个心脏烧不坏,心脏外围满包着舍利,真是不可思议。此外,民国初年净土宗十三祖,持戒非常严格、专教人念佛的印光大师圆寂火化后,除火化出数千颗五彩舍利外,三十二颗牙齿更全部没有烧坏,可见其修行境界之高。足见大师的教导,苦口婆心,绝非虚言,是金口玉言啊!还有,活到一百二十岁、度化百万人的一代禅宗祖师虚云老和尚,火化后也留下大似拇指头的透明舍利。
曾被加封为“护国净觉辅教大师”的蒙古活佛章嘉大师,据说是近代烧出舍利子最多的—人,多达一万多颗,而且大如米粒、黄豆的不在少数。
不过,这些舍利中最特别的,是“金刚宝”和“六字轮”。金刚宝看来像是透明的玉石,形状像珊瑚,水火不侵,斧斤不伤;六字轮则像是调味用的八角茴香,有六只角。更妙的是,大师的舍利好象果子—样长在树上,一副“舍利树结舍利果”的模样。 西康活佛诺那上师的舍利子也很奇妙,上师于1936年在西康甘孜圆寂后,遗蜕缩成只有三尺;运到江西庐山火化时,天空出现五色虹光,足足持续了几个小时才退散,遗骨呈红、白、蓝三色,心脏火焚不坏,中空而外观忿怒金刚相,连发眉都一清二楚。
从坚硬度来比较舍利,则有些十分松软,捏都可以捏碎;但佛舍利则非常坚硬,非但榔头敲不坏,连世界将坏、劫火烧尽时也无法摧毁它,真是名副其实的“金刚不坏”。事实上,舍利也有“坚固子”之称。
舍利的物质成分,对舍利进行化学分析,这种想法由来已久,许多科学家肯定作过实验,但始终没有提出或发表正式医学化验报告,只在具有现代人体生化知识的佛教徒间,以血、肉、骨、内分泌等的结晶品之说流传着。
以上事实表明,胆结石之说是无法成立的,试想、佛陀的舍利子数量之多,明明是整个胆都结石也远远不够,更何况,胆结石也没有某些舍利展现的五色光芒。据佛经记载,舍利则是“无量戒定慧所熏馥,甚难可得,最上福田”。或说是由“如是甚深般若波罗密多功德所熏修,故为一切世间天人供养恭敬、尊重赞欣。”所谓“般若波罗密多”中文简译作“智慧”但这种“智慧”,实在不是一套二十四史加上一套西洋哲学史,再加上一套世界宗教史就能打发的,更何况,这种智慧还得有戒和定为基础,不单是“知识”所能概括的。说戒,佛陀在家弟子要受五戒,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深入一点受八关斋戒,再深入受沙弥十戒;乃至出家比丘二百余戒;说定,禅宗开悟的祖师一坐几十年。这些都说明,花这么大功夫修行得的舍利,说珍贵实在是应该的,受到凡夫礼敬也是应该的。
至于说供奉舍利能致富救命,也是有道理的。由上述可知,舍利是高尚高超之精神,纯洁行为的长期实践的成果,礼拜它的人,自然能得到那位修行者的照顾。佛经中曾记载有一头象,因驮运舍利的功德,而在下一生得人身并获得阿罗汉果位,由此可见舍利确为大福田。
舍利子塔高一尺四寸,四周围也只有一尺多。塔当中级内空,半中腰吊挂一个实心钟,钟底正当中,有一针,舍利子附于针端。东南西北有窗,华格栏遮,手不可以入。看舍利子就从华格孔入眼。舍利子的式样、颜色、体积、若干、定动,均无一定。寻常人看,大部分看到是一粒,也有看到二、三、四粒的。有见舍利子靠于钟底不动的。有见一针耷拉至一寸多的。有见舍利子忽降忽升,忽小忽大的。有见青者黄者赤者白者。以及同一颜色,但颜色深浅不一样,还是兼有两种颜色和各种异色者。有见色气黯然者。有见色气光明开朗者。不惟每私人看到的不同,并且独自一个人看到的也多是变动不相同。还有看到莲华和佛菩萨像的。也有业力程度高,啥子也看不到的。见舍利子钟头,每如小绿夹豆大。也有见如大豆大或枣大的。唐僧宗亮舍利塔诗:“铁轮王使鬼神功,灵塔飞来鄮岭东,有客不随流水去,磬敲疎雪细云中。”
关于宁波阿育王寺塔佛舍利的灵异,不少书中都有描述,最经典的是发生在唐贞观十九年(645年)的一件事:当时有一位敏法师,带着数百徒弟来寺一月敷讲经论,士俗咸会。夜中有人见有一百多个胡僧绕塔而行。第二天就告知寺僧,寺僧说,此事常有,不足为怪。从古到今,常常夜中能见到胡僧绕塔行道、诵经赞呗等相。
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会稽一个名叫张太玄的居士来阿育王寺礼佛。是夜挂单,跟一个法号智悦的和尚住在一起。半夜,听到屋里有念颂金刚般若声,了了分明。两人静听不语,直至一部金刚经全部颂完,张居士与智悦和尚一起起床寻视,始知这是神明显现之。
明万历间,陆光祖,字与绳,浙江平湖人,明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年)成进士后,除知县,累迁至吏部尚书。因志在佛法,自号五台居士。与亲戚朋友数人来看舍利子,初看时如小豆儿大。继续如大豆大。后来作别显露得如枣大、如瓜大、如车。光光明开朗耀,心目凉爽。当初舍利子殿年久没有维修毁坏了,舍利子塔供在仓房里。陆隐士于是发心重修舍利子塔和殿。他的亲戚朋友所见的瑞相也美好,然而没有他看见的那末奇崛高明巧妙。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崇祯十一年(1638)二月张岱偕好友秦一生至宁波天童寺拜访金粟和尚,遍游寺中景致及寺中僧匠。又游阿育王寺,瞻礼舍利。张岱初见三珠连络如牟尼串,煜煜有光,又见一白衣观音小像;秦一生反复视之,迄无所见,面发赤,惊骇流涕。人们常说舍利放光,琉璃五彩,从塔缝中喷射而出,每年能见到三四次。凡人瞻仰舍利,随人因缘会出现各种色相。如果是漆黑一团,看不出什么东西,那么看的人就会死去,非常灵验。果然一生于是年八月死去,张岱惊叹:“奇验如此!”
印光法师(1861~1940),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陕西郃阳(今合阳)孟庄乡赤城东村人。大师振兴佛教尤其是净土宗,居功至伟,是对中国近代佛教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极高,与近代高僧虚云、太虚、谛闲等大师是均为好友,弘一大师更是拜其为师,其在当代净土宗信众中的地位至今无人能及。 印光法师在光绪二十一年春,往阿育王寺拜舍利近三月。写下了“阿育王佛舍利塔记实”,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宁波阿育王塔:
育王之塔,晋武帝太康三年,有僧慧达,乃利宾菩萨示迹。礼拜请求,从地涌出。遂建阿育王寺,供于殿内石塔中。塔门常锁,有欲睹舍利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礼佛,礼毕,跪于殿外阶缘。每有人跪,凡欲睹者,均随之而跪。塔主请塔出,先令居中跪者睹。次则遍令随跪者睹。虽一日随睹数次,亦不以为烦。其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只尺余。塔之中级内空,中悬一实心钟,钟底正中,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四面有窗,华格栏遮,手不能入。即于华格孔中睹之。其舍利之形色大小多少,均无一定。平常人睹,多见是一粒,亦有见二三四粒者。有见舍利靠于钟底不动者。有见一针下垂至寸许者。有见忽降忽升,忽小忽大者。有见青者黄者赤者白者。及一色之浓淡不同,并二色相兼之各种异色者。有见色气黯然者。有见色气明朗者。不独人各异见,即一人亦多转变不一。又有见莲华及佛菩萨像者。亦有业力深重,完全了无所见者。见其小时,每如小绿豆大。亦有见如黄豆大枣大者。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笃信佛法,极力护持。与亲友数人来睹,初看如小豆大。次如黄豆大。次如枣大。次如瓜大。次如车轮大。光明朗耀,心目清凉。时舍利塔坏,塔供库房,陆遂发心重修塔殿。彼亲友所见亦甚好,但无陆之奇特神妙耳。须知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俾后世众生,种出世根……
这些佛迹,是真是假,很难辨别。不过清朝八指头陀寄禅提醒我们:“佛身无去亦无留,那有行踪在石头,想是山神嫌寂静,装成圣迹引人游。 一千九百多年来,阿育王寺迎来多少帝王将相,送走多少高僧大德,因为珍藏着佛舍利,而成为古今中外人们的朝圣之地。
舍利是什么,固然非凡情所能测度,但舍利有什么用呢?是很非常明显的。生身舍利与法身舍利(经卷)一样,具有弘法的价值。本师释迦牟尼佛涅盘后,他的生身舍利被摩揭陀国、释迦族等八国分成八份,建塔供养。至公元三世纪,阿育王取出,分送全印度各地,建塔八万四千,佛教大兴。前几年,在我国陕西扶风法门寺发现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指骨舍利),乃是世界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对于佛法的弘扬有重大意义。世尊示寂后,为什么要留下舍利?这是很有意义的问题。
1 可逢凶化吉,避灾解难。 2 受天人护法和其他众生的护持、尊敬,避免非人、魔障干扰。 3 重业轻报;可以用于佛像装藏,净灵等。 4 持一句咒之功德,可增获百千万倍之功德,若造一句口业,也得百千
我们普通人,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有人分析,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以能够生成舍利子,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经几十年积累,人体各部含量很多,圆
舍利花如同花朵那般。即舍利子的骨片。何种人才能修出舍利花呢?唯有正宗佛教的修证成就者,才会有舍利、坚固子,得大成就者才会有舍利花;不是正宗佛教者不会有,正宗佛教未得大成就者亦不会有舍利坚固子或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不过舍利子跟一
龙宫舍利子简介: 龙宫舍利子起源于缅甸边区,山势绵延,有如盘龙腾空的气势,山洞入口有如龙宫之壮丽,法人称之为龙宫洞。佛经记载古时由苦行僧侣在洞中修行,由于高僧全身金刚法体,洞中灵石经长时间产生变
南怀瑾,于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庙港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南师荼毗仪式结束后,弟子们经过讨论商议,在否决了就地不开炉建塔的方案后,于2012年10月5日早晨四点打开荼毗炉,看到经过荼毗后,南师的头骨完整,上面缀满各色舍利子;头骨一半呈现黄色,一半呈现蓝色;其余身体化成舍利子无数。
舍利子在历来传说中都极富神秘色彩,据说能带来祥瑞。法门寺的佛舍利据记载曾多次大放异彩,是为瑞相。有些舍利子本身更是神奇,如肉身舍利等。而随着社会发展,有大量的仿冒舍利出现。因此,掌握正确的分辨方法是现今很必要的事情。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徒子告别道:我死了以后,不要火葬。把尸身放入石头缸,三年后再拿出来。如果到时候还不朽的话,再在身上刷金漆。他99岁入
问题:舍利花、舍利子是从何而来的?火化后的骨灰,有的骨头上有些绿色、蓝色、黄色等颜色,和一些像珊瑚一样的骨头,看起来也很漂亮,这些是舍利花吗?大安法师:对于这个问题,要深信佛法不可思议。你可以做个比较,为什么有些念佛人,助念之后能够烧出舍利花,有各种颜色。那些不信佛的人,没有人助念的人,他的骨灰烧出来是什么情况。你可以做一个对比。
古代“月”字通“肉”,所以这座寺院被读作“肉身宝殿”。九华山有肉身舍利的,并非只有这座月身殿,但是这其中所供养的金乔觉着实是了不起。金乔觉于719年来到中土的时候,佛法已然盛行,尊佛之道在民间广为流传。于是年轻的金乔觉没有在此停留,他来到了地处江南的九华山。
我们拜舍利也好,拜佛像也好,都是功德,都是力量,都是向佛恭敬礼拜,我们同样可以消除业障,同样可以增长善根、福德、智慧,可能舍利要尊贵些,但效果都是一样,只要心诚则灵,确实没有什么大差别的。
这个完全是一个误会,舍利是佛菩萨还有罗汉、历代高僧大德通过修戒、修定、修慧,他们由于精进地用功办道,在身体内,通过精神气凝结起来的舍利。这种宝物的东西不是叫你舍弃一切,不是这个含义,这样就误解了舍利的含义,我们不能以讹传讹的来听它。要按照佛法里面的真实解释舍利,千万不要误解这里面舍利的含义。
舍利在经上说得非常清楚,它乃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它是怎么来的?就是透过佛弟子们或者佛陀本人,以持戒修定修慧的这种行为,然后转化了整个人身心的果报,最后呈现了一个殊胜的相,事实上就是由精神而影响了物质的形成。
有人认为,舍利是高僧圆寂后,经火化而烧出来的结石,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印光大师文钞》中开示:舍利是梵语,译为“身骨”,是修行人修戒、定、慧所成,非炼精、气、神所成,是心于道合,心于佛合者的表相。舍利可分为:碎身舍利。即高僧大德火化后的遗骨结晶而成,骨骼形成的舍利是白色的;头发形成的舍利以黑色为主;肌肉形成舍利以红色为主。
舍利子也叫做坚固子,这种坚固子是由坚固的道心感应来的。当一个人临终念佛的时候,假如对求生净土,信心极其坚定的话,也能感应到舍利子。虽然当下还是凡夫,但是只要一生净土,必证不退转位。
在世界佛教总部所属寺庙之一的圣迹寺,发生了一桩佛教史上从未有过的特大圣迹,一位高僧长老圆寂后,十几天其法体发生脱胎换骨大神变,当下震惊所有在场佛教七众弟子,此一真实不虚的现象摆在佛教徒与世人的面前。据悉,这位圆寂后不仅脱胎换骨,而且成为金刚不坏肉身舍利的圣僧就是世界佛教总部经律论三藏总导师因海老和尚。因海长老从来淡泊名利,远离尘嚣,
《金光明经》中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舍利是佛教修行解脱成就的标志,故历来为信仰者所崇拜。尤其是作为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更是在佛教徒心目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提及
2015年3月27日,觉真长老法体进入荼毗后的第五天,按禅宗丛林传统,曙明法师等长老众弟子在紫金寺对觉真长老灵骨进行了初步分拣,发现各种舍利异彩纷呈,十分庄严。长老生前好友、嗣法门人及信众居士共同见证了这一神圣时刻。
舍利又叫舍利子,是梵文Sarira的音译,意为遗骨、灵骨,通常指佛或佛教高僧去世后火化遗留下的各种颜色的坚硬结晶体和残留物。佛经《金光明》卷四上说: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难可得,最上福田。这是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