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的历史由来 佛顶骨舍利简介

佛舍利 | 作者:网络 [投稿]

  法显本人亲自瞻礼了这个佛顶舍利,据他记载,这个顶骨舍利“黄白色,方圆四寸,其上隆起”。关于当时佛顶舍利的供奉盛况,法显也做了详细的描述,当时无论是国王还是一般的民众,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瞻礼供奉佛顶骨舍利,然后才各自做自己的事情。

  不但这个国家的人供奉佛顶舍利,法显还记载,“诸国王亦恒遣使供养”,可见这个佛顶舍利是得到周围其他国家一致认可的。 北魏僧人慧生去印度时,也见到了这个佛顶舍利,并作了记载:“渡一大水,至那迦逻国,有佛顶骨及佛手书梵字石塔铭。”《洛阳伽蓝记》在记述慧生巡礼时,对佛顶骨的形态和颜色也做了说明:“方圆四寸,黄白色。下有孔,受人手指。

  闪然似仰蜂窠。” 到了唐代,玄奘在印度巡礼期间,也曾瞻礼这个佛顶舍利。根据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卷2的记载:佛顶舍利放置在一个宝函之中,宝函放置在一个七宝舍利塔内,而这个七宝舍利塔则放置在一个多层的楼阁的第二层之中。玄奘看到的舍利颜色同法显看的基本相同,即黄白色,但大小同法显的记载略有不同,变成了“周一尺二寸”,而且“发孔分明”。

  不知从何时开始,供奉在这里的佛顶舍利又分出一部分供奉在了迦毕试国。玄奘曾经对此有明确记载:“王城西北大河南岸旧王伽蓝……其伽蓝东南有一伽蓝,亦名旧王,有如来顶骨一片,面广寸余,其色黄白,发孔分明……每至六斋,王及大臣散花供养。”“面广寸余”,可见迦毕试国的佛顶舍利明显比西北印度那竭国的佛顶舍利小。

  流落世间

  佛顶舍利从印度到中国既是佛教向东方传播的一个必然结果,也符合《杂阿含经》中所说的佛灭度后佛牙佛顶和佛钵安置东方的预言。根据唐代《法苑珠林》的记载,“又此东南往古王寺,有佛顶骨一片,广二寸余,色黄白,发孔分明。

  至大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春初,使人王玄策从西国将来,今现宫内供养。”可见,供奉在迦毕试国的佛顶舍利在唐代的龙朔元年初春王玄策从印度带回了国内,并供奉在皇宫之中。而在此之前的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初春,“西域又献佛束顶骨至京师。人或见者,高五寸,阔四寸许,黄紫色。

  又追京师僧七人往东都入内行道,敕以舍利及顶骨出示行僧道曰:此佛真身,僧等可顶戴供养。经一宿还收入内。皇后舍所寝衣帐,准价千匹绢。”该书还记载,这个顶骨舍利为螺髻束发的小顶骨,并非大顶骨。这么说,佛顶舍利在唐代至少两次从印度传到中国,一个两寸,一个4寸,大小不一。

  至于显庆五年这个比较大的舍利到底来自哪里,则不得而知了。 唐代皇宫中供奉的佛顶舍利后来流落何处?现存的资料已经很难理清一个明确的线索。但可以肯定的是,来到中国的两个佛顶舍利后来继续为我国佛教界所供奉。后世陆续在一些地方发现有佛顶舍利的遗存可能与这两个佛顶舍利有一定关系,如四川蓬溪县鹫峰寺的白塔就被认为是供奉佛顶舍利的所在,浙江阿育王寺也被认为供奉着佛的顶骨舍利。

  与此同时,中国的佛顶舍利也有部分再次分割转移供奉到韩国。如据韩国江原道平昌郡五台山月精寺的寺传记载,新罗善德王五年(公元636年,一说七年)慈藏入唐,得舍利及佛顶骨舍利等归国,创建皇龙寺和通度寺,安奉由唐地求回的佛顶舍利以及贝叶经等。

  南京发现

  这次在南京发现的佛顶舍利珍藏在阿育王塔之中,可见其与印度历史上阿育王的那次大规模的舍利分供活动有内在的联系,可能的情况有两种:

  一是阿育王转供于印度西北那竭国的佛顶舍利或由那竭国转移供奉于迦毕试国的佛顶舍利,后来由唐朝宫廷再次转移供奉到了南京长干寺(甚至还有其他地方);

  一种可能就是属于阿育王那次大规模的舍利转移供奉中的一部分。当然,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小。不管是哪种可能,南京的这次佛寺考古都可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来自印度的佛顶舍利的再现,由于这具佛顶舍利在历史上曾经是印度最著名的舍利,也是世界范围内三大著名舍利(还有佛牙、佛指)之一,堪称佛舍利的主要代表,所以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和文化意义。

  重现时间

  2007年初南京对大报恩寺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发掘。

  2008年7月考古人员在遗址发现一处地宫并出土一只铁函。根据其上碑文记载,这座地宫为北宋长干寺地宫,距今已有997年,函内珍藏有阿育王塔、佛顶骨舍利等。

  2008年8月铁函开启,阿育王塔现身,并清理出大量文物。

  2008年11月通过专门研制的吊装工具,千年阿育王塔从铁函内被成功取出。

  2009年5月阿育王塔开启塔身。最为罕见的是,塔内分上下双层安放有两组金棺银椁,佛顶骨舍利供奉其内。

  2010年6月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

  重光大典

  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于2010年6月12日上午在南京栖霞寺举行。世界现存唯一的佛顶真骨舍利千年后重现人间。

  2010年6月12日上午9时15分,阿育王塔中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和“感应舍利”真容展现在世人面前。

  自两岸三地的108位大德高僧和四众弟子数千人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崇圣殿举行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迎请法会。法会结束后,4名法师随车护送由饰有龙形图案的南京云锦包裹的金棺银椁至栖霞寺。 8时50分左右,金棺银椁运抵栖霞寺9点01分,文物工作人员首先打开有可能藏有感应舍利的方形银函,里面还有一个小的正方体的银匣,纹饰精美,鎏金龙图案鲜活,泛有银色的光泽,保存得十分完好。拍照、测量位置、绘制考古图等一系列考古过程顺利进行。

  9点04分鎏金小银匣被启请出并开启,里面有一个斜对角方向放置的玻璃瓶,其形状就像观音菩萨手中的净瓶,目测有12厘米左右。

  9点07分启请琉璃瓶出匣,被放到事先准备好的微距摄影机下。在可以放大80倍的微距摄影机下,琉璃瓶缓缓转动,隐约可见其中的舍利。椁中还有其他东西,在瓶子的两侧,分别摆放了一颗透明的佛珠和一尊精致的佛像。

  9点09分,长方形的金棺银椁被启请出锦盒。长方形的银椁供奉在一个镂空的须弥座上,显得庄严而隆重,椁身还有佛像人物图案,其中一面有3座佛坐像。

  9点10分专家将为防止椁盖滑落而缠绕其外的银丝取掉,并打开椁盖,随即呈现出一个由金丝缠绕、遍布精美的花草纹的金棺,目测约16厘米。

  9点13分,专家将金棺从银椁中请出。

  9点14分把金丝褪去,将金棺放置在宝台上,轻轻开启棺盖,只见金棺里面呈现出了一块布满细孔的物体。据专家说,这很可能就是密藏千年的“佛顶真骨”,因为正如佛经上所记载,上面布满头发孔,黄白颜色。此外,金棺还有三个白色透明的琉璃瓶,里面藏有十颗感应舍利。

  9时35分,装有感应舍利的净瓶和佛顶真骨舍利被分别安放在楠木刻金的莲花宝座上,宝座外随即套上充氮气的玻璃柜,由隆相法师恭送回毗卢宝殿。

  南京即将建成的大报恩寺琉璃塔被确定为“圣物”的最终安放地。佛教界人士表示,佛顶骨舍利作为佛教的重要“圣物”,理应在佛教礼仪和程序下,在佛家圣地进行供奉,方为正统。

  但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物”,文物界对佛顶骨舍利能够在寺庙中妥善安置一直表示质疑,佛顶骨舍利的安置问题,不仅涉及到庞大的安保设备;对于佛顶骨舍利脆弱质地,更需要考虑到“圣物”需要的恒温恒湿的精密保护环境。

  此次新闻发布会上也对这一众人关注的问题所做的详细安排进行了介绍:供奉法会和庆典仪式后,佛顶骨舍利将在栖霞寺法堂举行为期1个月的供奉瞻礼活动,供信众瞻拜。位于考古遗址区的金陵大报恩寺文化园区项目也将于年内正式开工,其中大报恩寺琉璃塔重建工程将率先启动。

  工程完工后,佛顶骨舍利将被迎请至琉璃塔内供奉。这次在南京发现的佛顶舍利珍藏在阿育王塔之中,可见其与印度历史上阿育王的那次大规模的舍利分供活动有内在的联系,可能的情况有两种:一是阿育王转供于印度西北那竭国的佛顶舍利或由那竭国转移供奉于迦毕试国的佛顶舍利,后来由唐朝宫廷再次转移供奉到了南京长干寺(甚至还有其他地方);

  一种可能就是属于阿育王那次大规模的舍利转移供奉中的一部分。当然,后一种可能性比较小。不管是哪种可能,南京的这次佛寺考古都可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来自印度的佛顶舍利的再现,由于这具佛顶舍利在历史上曾经是印度最著名的舍利,也是世界范围内三大著名舍利(还有佛牙、佛指)之一,堪称佛舍利的主要代表,所以它的发现具有重大的宗教意义和文化意义。

  自2010年6月13日起,佛顶骨舍利将在栖霞寺法堂举行为期1个月的供奉瞻礼活动,供信众瞻拜。“一个月后,佛顶骨舍利的去向,暂时还未确定,但今后肯定将永久供奉在琉璃塔中。”南京市博物馆副馆长华国荣介绍说。南京市长季建业表示,重建大报恩寺琉璃塔后将永久供奉佛顶骨舍利,使南京成为佛教文化的传承之地。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