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七
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
拈古中
举。德山小参示众云。老僧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因甚打某甲。山云。尔甚处人。僧云。新罗人。山云。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师云。德山大似金轮圣王。寰中独据四方八表无不顺从。等闲布一敕施一令。直得草偃风行。若不是这僧。争见杀活擒纵威德自在。法眼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圆明云。大小德山。龙头蛇尾。雪窦云。德山握阃外威权。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虽则直截单提各能扶竖。德山要且只扶得末后句。未扶得最初句在。且作么生是德山最初句。大鹏欲展摩霄翅。谁顾崩腾六合云。
举。太原孚上座问鼓山。父母未生已前鼻孔在什么处。山云。即今生也鼻孔在什么处。孚不肯乃云。尔问我与尔道。鼓山问。父母未生已前鼻孔在什么处。孚但摇扇而已。师云。奇特因缘。须以奇特激发。殊胜大事。须以殊胜举扬。虽然隐显无差。其奈巧拙有异。或有问崇宁。父母未生已前鼻孔在什么。只劈口便掌。
举。临济入僧堂。两堂首座齐下喝。僧问临济。还有宾主也无。济云。宾主历然。师云。正敕既行诸侯避道。
举。沩山普请次静版鸣。有一僧拍手呵呵大笑归去。沩山云。奇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至晚问其僧。适来尔见什么道理。僧云。朝来未吃饭。闻版声欢喜。沩山云。赚杀人。镜清云。当时沩山有此一僧。鼓山云。当时沩山无此一僧。师云。这僧洪音大振。直得一千五百人善知识眼目定动。及乎勘证将来。却打个背翻筋斗。若不是沩山。争见汗马功高。后来道有此一僧只得一半。道无此一僧只得一半。今日板声钟声鱼声鼓声齐振。或有个拍手呵呵大笑。直向伊道。观音菩萨来也。
举。道吾与渐源至一家吊慰。源抚棺榇问吾云。生耶死耶。道吾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源云。为什么不道。吾云。不道不道。渐源网测。后来在一处闻诵观音经。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忽然大悟。师云。道吾横身为物指出生死根源亲到宝山。一问当面蹉却。若不是金刚正性宿植根深。争得向平田浅草蓦地回光。见得道吾著力相为处。目作么生是道吾著力相为处。试请道看。
举。僧问镜清。新年头还有佛法也无。清云有。僧云。如何是新年头佛法。清云。元正启祚。僧云。谢师答话。清云。镜清今日失利。又僧问明教。新年头还有佛法也无。教云无。僧云。年年是好年。为什么却无。教云。张翁吃酒李翁醉。僧云。老老大大龙头蛇尾。教云。明教今日失利。师云。镜清道有也失利。明教道无也失利。且道。淆讹在什么处。若明得去。不妨识进退别休咎。始知一句下有分身之意。有出身之路。今日崇宁忽有人问。新年头还有佛法也无。对他道。不在这两头。他或道。为什么如此。崇宁今日失利。且道。与古人是同是别。
举。灵云见桃华悟道颂。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叶落又抽枝。自从一见桃华后。直至如今更不疑。玄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师云。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灵云既拨动天关。玄沙乃掀翻地轴。且道。那个是未彻处。具透关眼者试请辨看。
举。遵布衲在药山浴佛次。山云。尔浴得这个。还浴得那个么。遵云。把将那个来。师云。药山问处闇隔重关。遵老答来一槌两当。不可只守这一路也。或有问崇宁。只浴得这个。还浴得那个么。提起杓子向伊道。何似生。
举。古者道。护生须是杀。杀尽始安居。会得个中意。铁船水上浮。师云。且道。杀个什么。杀众生物命。凡夫见解杀六贼烦恼。座主见解。杀佛杀祖。大阐提人见解。衲僧分上毕竟杀个什么。试定当看。
举。世尊于一处安居。至自恣日文殊在会。迦叶问文殊。何处安居。文殊云。今夏三处安居。迦叶于是集众白槌欲摈文殊。即见无量世界。一一界中有一一佛一一文殊一一迦叶。白槌欲摈文殊。世尊谓迦叶云。汝今欲摈那个文殊。迦叶茫然。师云。钟不击不响。鼓不打不鸣。迦叶既把断要津。文殊乃十方坐断。当时好一场佛事。放过一著。待释迦老子道欲摈那个文殊。便与击一槌。看他作么生合杀。
举。石室见僧来拈起柱杖云。过去诸佛也恁么。现在诸佛也恁么。未来诸佛也恁么。长沙云。放下柱杖子。别通个消息来。师云。石室置个问端。不妨孤峻。若非长沙。争得投机。虽然只知恁么。不知不恁么。遂举柱杖云。过去诸佛不恁么。现在诸佛不恁么。未来诸佛不恁么。或若总道放下柱杖子。我也知尔只是学语之流。生机处道将一句来。
举。保寿开堂。三圣推出一僧。寿便打。三圣云。恁么为人。非但瞎却这僧眼。瞎却镇州一城人眼去在。保寿掷柱杖下座。师云。保寿大似毒龙搅海。直得雨似倾盆。三圣虽雷震青霄。焉助得威光一半。可中有个直下承当。非但瞎却镇州一城人眼。瞎却天下人眼去在。
举。傅大士云。终日焚香择火。不知身是道场。玄沙云。终日焚香择火。不知真个道场。师云。终日焚香择火。不知焚香择火。
举。僧问长庆。有问有答宾主历然。无问无答时如何。庆云。怕烂却那。僧问睦州。有问有答宾主历然。无问无答时如何。州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师云。若问崇宁。有问有答宾主历然。无问无答时如何。对他道。收得安南又忧塞北。
举。睦州升座云。首座闦。答云在。寺主闦。答云在。维那闦。答云在。州云。三段不同。今当第一。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师云。一等是借路经过。就中奇怪。若是崇宁又且不然。首座闦在。寺主闦在。维那闦在。因行不妨掉臂。打草只要惊蛇。若能一拨便转。免致撒土撒沙。
举。长庆示众云。撞著道伴交肩过。一生参学事毕。师拈云。撞著道伴交肩过。露柱灯笼共证明。
举。南泉示众云。文殊普贤昨夜起佛见法见。各与二十棒。贬向二铁围山去也。赵州出云。和尚棒教谁吃。泉云。王老师有什么过。州礼拜。南泉便归方丈。师拈云。南泉动弦。赵州别曲。苦痛苍天。寒山拾得。若是崇宁则不然。灯笼露柱昨夜起佛见法见。各与二十棒。令归本位去也。或有个出云和尚棒教谁吃。只对他道。落宾落主。
举。古者道。十五日已前不得住我这里。尔若住我这里。我用锥锥尔。十五日已后不得离我这里。尔若离我这里。我用钩钩尔。正当十五日。且道。用锥即是用钩即是。师拈云。放行处把住。把住处放行。是则是。为人钳键争奈伤锋犯手。若是崇宁则不然。十五日已前不得住我这里。尔若住我这里。我放火烧尔。十五日已后不得离我这里。尔若离我这里。我放火烧尔。正当十五日。化为万斛明珠。撒在大千沙界。处处尽放光明。各各急须著眼。
举。昔日摩耶夫人圣母左手攀枝。释迦老子右胁降诞。九龙吐水沐浴金躯。便乃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大师子吼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后来云门大师道。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师拈云。惊群之句。须向惊群处举扬。奇特之事。须遇奇特人前拈出。释迦老子可谓惊群。云门大师不妨奇特。直下以不可测度底机轮。向千圣顶[宁+页]上拨转。若能恁么体会。始知释迦把断要津。云门知恩解报且道。落在什么处。还会么。棒头有眼明如日。要识真金火里看。
举。外道问佛。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良久。外道礼拜赞叹云。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外道去后阿难问佛。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世尊云。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师拈云。外道因邪打正。世尊看楼打楼。阿难不善旁观。引得世尊拖泥带水。若据山僧见处。待伊道不问有言不问无言。和声便打。及至阿难问外道有何所证而言得入。亦和声便打。何故。杀人须是杀人刀。活人须是活人剑。
举。祖师道。正说知见时。知见即是心。当心即知见。知见即如今。师拈云。若明心达本。知见历然。正说正行。当阳显赫。且作么生是即如今底事。大家齐著力。共唱太平歌。
举。僧问马祖。如何是祖师西来意。祖云。近前来向尔道。僧近前。祖劈耳便掌云。六耳不同谋。后来南禅师道。古人尚六耳不同谋。那堪三二百众浩浩地商量。祸事祸事。师拈云。南禅不妨因风吹火。也未免随语生解。若有问道林。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只对他道。水长船高泥多佛大。
举。泰首座到洞山。值吃果子。洞山云。有一物上柱天下柱地。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未审过在什么处。泰云。过在动用。洞山云。侍者掇退果卓。师拈云。天下衲僧尽道。泰首座箭锋不相柱。所以遭洞山贬剥。后来沩山真如道。此果子莫道泰首座不得吃。三世诸佛也不敢正眼觑著。师云。宗师家。正令当行十方坐断。有定乾坤句辨龙蛇眼。不妨难趁。当时若是英灵衲子。解捋虎须。待他道过在什么处。便拈起果子云。和尚毕竟唤作什么。待他拟议。劈面便掷。何故。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举。云门示众云。结夏得数日也。寒山子作么生。大沩真如道。结夏得数日也。水牯牛作么生。师拈云。结夏得数日也。诸上座作么生。复云。寒山子意在钩头。水牯牛事在函盖。且道。诸上座。落在什么处。惜取眉毛。
举。洞山与密师伯到柏岩。岩门。二上座在什么处来。山云。湖南来。岩云。观察使姓什么。山云。不委他姓。岩云。名什么。山云。不委他名岩云。还理事也无。山云。自有廊幕在。岩云。还出入否。山云。不出入。岩云。岂不出入。山拂袖出去。岩至来日。侵早入堂。召二上座。二人近前。岩云。昨日问上座话。不惬老僧意。一夜不安。今请上座。别一转语。若契老僧意。便开粥饭。相伴过夏。山云。却请和尚问。岩云。不出入。山云。太尊贵生。岩乃开粥同过夏。师拈云。正偏回互只要圆融。直截当机惟崇尊贵。洞山观机而作。柏岩理长则就。虽然如是。曹洞门下即得。若于临济宗中。须别作个眼目始得。当时待伊道不委名。便向伊道。他不委尔。尔不委他。敢问。合道得什么语。还有人道得么。若有。山僧也不开粥。只分付个龟毛拂子。若道不得。且参三十年。
举。僧问赵州。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州云。我在青州作一领布衫。重七斤。师拈云。摩醯三眼。一句洞明。似海朝宗。千途共辙。虽然如是。更有一著在。忽有问蒋山。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只对他道。饥来吃饭困来眠。
举。道吾渐源至一家吊慰。源抚棺木云。生耶死耶。吾云。生也不道死也不道。源云。为什么不道。吾云。不道不道。行至中路。源云。请和尚为某甲道。若不道则打和尚去也。吾云。打即任打。道即不道。师拈云。银山铁壁有什么阶升处。山僧今夜锦上铺华。八字打开。商量这公案去也。生也全机现。死也全机现。不道复不道。个中无背面。直下便承当。不隔一条线。逼塞大虚空。赤心常片片。
举。南际到雪峰经月次见玄沙。沙云。长老唯我能知。际云。须知有不求知者。沙云。山头老汉。费许多气力作么。师拈云。玄沙放去太险收来太速。若据金山则不然。此事唯我能知。须知有不求知者。只向他道。也知长老不分外。还委悉么。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举。僧问巴陵。如何是道。陵云。明眼人落井。僧问石头。如何是道。头云。木头。僧又问韶国师。如何是道。国师云。四生浩浩。师拈云。宗师家为人。各有出身处。若是通方之士。一举便知。苟未相谙。不免指注。只如一个问头三人恁么答。且道。是那一句亲切。还委悉么。一镞破三关。分明箭后路。
举。僧问香林。如何是衲衣下事。林云。腊月火烧山。雪窦云。腊月火烧山。万种千般。翘松鹤冷踏雪人寒。达磨不会大难大难。师拈云。大小雪窦。随娄漱不能截断淆讹。若是道林即不然。腊月火烧山。特地无端。绵包特石铁里泥团。
举。雪峰示众云。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抛向面前漆桶不会。打鼓普请看。师拈云绝天维立地纪。未足称奇。擘太华逗河源。亦非敏手。若向个里觑得透。便可以撒骊龙窟明珠。喷栴檀林香气。岂不快哉。山僧今日不避泥水放一线道。乃拈柱杖云。还见雪峰么。遂卓柱杖云札。
举。临济与普化。一日同往施主家斋。济问。毛吞巨海芥纳须弥。为复是神通妙用。为复是法尔如然。化踢倒饭床。济云。太粗生。化云。这里是什么所在。说粗说细。济休去。来日又同一施主家斋。济复问。今日供养何似昨日。化又踢倒饭床。济云。太粗生。化云。瞎汉。佛法说甚粗细。济吐舌。师拈云。精金不百炼。争见光辉。至宝不酬价。争辨真假。不是临济不能验他普化。不是普化不能抗他临济。所谓如水入水如金博金。虽然如是。放过则彼此作家。点检则二俱失利。具择法眼者试请辨看。
举。昔有秀才问长沙。某甲曾看千佛名经。百千诸佛但见其名。未审居何国土。长沙召秀才。才应诺。沙云。黄鹤楼崔颢题后。秀才还曾题否。才云。不曾题。沙云。得闲题取一篇好。师拈云。蓦刀劈面。解辨者何人。劈箭当胸。承当者有几。若能向奔流度刃疾焰过风处。见长沙横身为物去不消一捏。其或随言诠入露布。便谓问东答西裂转话头。且作么生是长沙端的处。还委悉么。杀人刀活人剑。
举。赵州访一庵主便云。有么有么。庵主竖起拳头。州云。水浅不是泊船处。便去。又访一庵主亦云。有么有么。庵主亦竖起拳头。州云。能纵能夺能杀能活。礼拜而去。师拈云。佛祖命脉列圣钳锤。换斗移星经天纬地。有般汉未出窠窟。只管道。舌头在赵州口里。殊不知。自己性命已属他人。若能握向上纲宗。与二庵主相见。便可以定龙蛇别缁素。正好著力。还知赵州落处么。切忌颟顸。
举。僧问长沙。作么生转得山河大地归自己去。沙云。作么生转得自己归山河大地去。师拈云。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举。云门示众云。百草头上道将一句来。众无对。自代云俱。师拈云。直得万机寝削千眼顿开。细如须弥大如芥子。软如铁硬如泥。虽然如是。只道得一半。或有问山僧。只对他道收。且道。落在什么处。
举。兴化一日上堂。有一同参来才上法堂。化便喝。僧亦喝。僧才行三两步。化又喝。僧亦喝。僧拟进前。化拈棒。僧又喝。化云。尔看这瞎汉。犹作主宰在。僧拟议。化便直打下法堂。却归方丈。侍者便问。适来僧有甚语句触忤和尚。化云。他适来也有照也有用。也有权也有实。我将手向伊面前划两遭。到这里便用不得似。这般汉不打更待何时。师拈云。辨王库刀振涂毒鼓。掣电未足以拟其迅。震雷未足以方其威。可谓善驱耕夫之牛。能夺饥人之食。只如主宾互换有照有用有权有实则且致。甚处是兴化将手向伊面前划两遭处。若这里洞明。可以荷负临济正法眼藏。如或泥水未分。未免瞎驴随大队。
举。仰山坐次。大禅佛到翘一足云。西天二十八祖亦如是。唐土六祖亦如是。和尚亦如是。某甲亦如是。仰山下禅床打四藤条。师拈云。师资会遇衰芥投针。一期借路经过。不免互相钝置。雪窦道。藤条未到折。因甚只打四下师云。糊饼讨什么汁。雪窦云。须是个斩钉截铁汉始得。师云。大似随邪逐恶。大禅佛后到霍山自云。集云峰下四藤条天下大禅佛参。霍山云。维那打钟著。禅便走。师拈云。这汉担仰山一个冬瓜印子。向人前卖弄。若不是霍山几被涂糊。虽然可惜令行一半。当时不用唤维那。好与擒住更打四藤条。且听这汉疑三十年。
举。雪峰会下有一僧。辞去在山中卓庵。多时不剃头。自作一柄木杓。溪边舀水吃。时有僧见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主竖起杓子云。溪深杓柄长。僧归举似雪峰。峰云。也甚奇怪。峰一日与侍者将剃刀去。才相见便问。道得即不剃汝头。主便取水洗头。峰便与伊剃却。师拈云。庵主虽生铁铸就。雪峰柰是本分钳锤。当初若一向颟顸。争见惊天动地。还委悉么。金镞惯调曾百战铁鞭多力恨无酬。
举。僧问保福。雪峰平生有何言句。得似羚羊挂角时。福云。我不可作雪峰弟子不得那。师拈云。翡翠羽毛麒麟头角。重重光彩的的相承。要明陷虎之机。须施险崖之句。虽然如是。只知与么来。不知与么去。或有问山僧。五祖平生有何言句。得似羚羊挂角时。只对道。不敢孤负先师。委悉么。山高岂碍白云飞。
举。玄沙和尚到莆田县。众以百戏迎之。次日玄沙遂问小塘长老。昨日许多喧闹。向什么处去。小塘提起袈裟角示之。沙云。料掉没交涉。大沩真如拈云。大沩即不然。或有问昨日许多喧闹向什么处去。遂鸣指一下。或有个衲僧出云。料掉没交涉。大沩却肯伊。何故。大丈夫汉捋虎须也是本分。且道。利害在什么处。师拈云。二老宿虽是提振纲宗。要且贪观天上月。而今或有个出问道林。适来许多喧闹向什么处去。只对他道。又是从头起。他若道料掉没交涉。劈脊便棒。何故。曹溪波浪如相似。无限平人被陆沈。
举。僧问投子。如何是一大事因缘。子云。尹司空与老僧开堂。师拈云。人道投子实头。不妨忒杀淳朴。若是山僧即不然。或有问。如何是一大事因缘。只对他道。弄潮须是弄潮人。
举。药山一夜无灯烛。示众云。我有一句子。待犊牛生儿即向汝道。时有僧出云。犊牛生儿也。自是和尚不道。山云。把灯来。其僧便归众。洞山云。这僧会则会。只是不肯礼拜。法灯云。当时不要索灯。但问他道。生底是特牛儿牸牛儿。又代云。双生也。师拈云。药山垂钓意在鲲鲸。这僧吞钓三千浪激。洞山眼正千里同风。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胄。虽然如是。山僧即不然。夹山有一句子。威音王已前与诸人道了也。或有问明头合暗头合。只对他道。龙得水时添意气。虎逢山势长威狞。
举。岩头参德山。入门便问。是凡是圣。山便喝。头礼拜。洞山云。若不是[大/岁]公。大难承当。岩头闻云。洞山老汉不识好恶。错下名言。殊不知。我当时一手抬一手搦。师拈云。德山据令而行。只得一半。洞山通方有眼。千里同风。岩头既善据虎头。又能收虎尾。大似作家战将临阵扣敌。七事俱全不妨奇特。敢问。那个是一手抬一手搦处。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举。僧问曹山。恁么热向什么处回避。山云。镬汤炉炭里回避。僧云。镬汤炉炭里作么生回避。山云。众苦不能到。师拈云。回机转位宛尔通方。直下似腊月莲华。虽然如是。斩钉截铁更饶一路。或有问碧岩。恁么热向什么处回避。只向他道。镬汤炉炭里回避。他若云镬汤炉炭里如何回避。只向他道。热杀也何妨。且道。还有为人处也无。
举。陆亘大夫问南泉。肇法师道。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也甚奇怪。南泉指庭前华召大夫云。时人见此一株华如梦相似。师拈云。陆亘手攀金锁。南泉八字打开。直得七珍八宝罗列目前。乃竖起拂子云。天地一指万物一马。通身是眼分疏不下。
举。兴化示众云。今日不用如之若何。便请单刀直入。兴化与尔证明。时有旻德长老。出众礼拜起便喝。化亦喝。德又喝。化亦喝。德便礼拜。化云。旻德今日却校兴化二十棒。若是别人一棒也少不得。何故。盖为他旻德会一喝不作一喝用。师拈云。作家相见须是恁么。机如掣电眼似流星。原始要终扶头接尾。所谓羽毛相似言气相合。只如两家互换相喝。且作么生辨得。一喝不作一喝用。要承当临济正法眼藏须明取二老宿意。且道。意作么生。百尺竿头须进步。紫罗帐里撒真珠。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清净法身。门云。六不收。师拈云。只道得一半。若问道林。只对他道。一不立。遂成颂。一不立六不收。突然那更有踪由。无限青山留不住。落华流水太悠悠。
举。僧问长庆。如何是合圣之言。长庆云。山僧被阇梨一问。直得口似匾檐。师拈云。是则是。应机无差。争奈大惊小怪。或有问道林。如何是合圣之言。只对他道。志公不是闲和尚。剪刀只在卧床头。
举。临济道。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师喝一喝云。且道。是宾是主。是照是用。还委悉么。千峰势到岳边止。万派声归海上消。
举。玄沙见鼓山来作一圆相。山云。人人出这个不得。沙云。情知汝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山云。和尚又作么生。沙云。人人出这个不得。山云。和尚与么道得。某甲却与么道不得。沙云。我得汝不得。师拈云。酌然这一条路。作者方知。直得穷天地亘万古而不移。消劫石空芥城而不尽。便是透关底也。须急著眼始得。一等是与么时节。为什么我得汝不得。切忌向驴胎马腹里作活计。
举。休静在洞山作维那。一日普请白槌云。上间锄地下间搬柴。首座遂问云。圣僧作个什么。静云。当堂不正坐。那赴两头机。师拈云。珠钻九曲。休静可谓神功。玉解连环。山僧更资一路。或有问圣僧作个什么。只对他道。廓如明镜当堂照。不动形声应万缘。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