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
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
上堂二
上堂。僧问。譬如掷剑挥空。有一人剑亦无。虚空亦不挥时如何。师云。大众。见尔败阙。进云。学人只管推出。和尚何不放行。师云。莫谤崇宁好。进云。为什么不肯承当。师云。藏身露影。进云。今日捉败。师云。果然。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云。天地莫能知。进云。见后如何。师云。古今成榜样。进云。仁义只从贫处断去也。师云。鬼窟里出头来。乃云。青郁郁碧湛湛。百草头上泄天机。华簇簇锦簇簇。闹市堆边露真智。金声玉振掷地风光。电转星飞通天作用。不与万法为侣。则且致。针眼鱼吞却嘉州大像时如何。恶。下座。
上堂。问如何是尘尘三昧。师云。点滴不施。进云。是一是二。师云。毫端宝刹。进云。两彩一赛去也。师云。痛领一问。僧云。苍天苍天。师云。未领在。问世尊拈华迦叶微笑。和尚说法有何指示。师云。一物也无。进云。为什么一物也无。师云。为尔无眼。进云。争奈学人何。师云。一任勃跳。乃云。目前绝对待。万境森然。物外有玄机。当阳卓荦。棒喝照用。拈向一边。语路纵横。放过一著。尔诸人向这里。拨得一线路去。直下孤危倘未拨得。鼻孔尽在山僧手里。拈柱杖云。穿却了也。击禅床。下座。
上堂。僧问。团团无缝罅。因甚么得恁奇特。师云。七华八裂。进云。言中有响去也。师云。且缓缓。问长至一阳生。君子道长时如何。师云。衲僧门下无许多事。进云。万法是心光又作么生。师云。却好高著眼。进云。直下承当去也。师云。利剑挥空。乃云。离相离名绝尽绝迹。一回拈出一回新。一度用著一度快。横该万有竖透金轮。内没纤毫外无点缀。若能不作圣情凡解。担荷展演得去。入[(缠-糸)+(郊-交)]垂手著著有出身之机。退处孤峰处处历刹尘之境。恁么中不恁么。不恁么中却恁么。全提一句作么生道。拨开向上一窍。千圣齐立下风。下座。
上堂。僧问。去岁今朝今日去。今年年是去年年。如何是物不迁。师云。眉毛在眼上。进云。恁么则改故换新去也。师云。莫错认进云。如何是不错认底。师云。好看取。进云。劫火洞然毫末尽。青山依旧白云中。师云。转得回来不直钱。问万物维新之际。一人纳庆之辰。如何是新年头佛法。师云。孟春犹寒。进云。恁么则法不孤起。师云。坐却主人翁。什么处出气。进云。长空有月千门照。师云。随人脚跟转。乃云。一法若有。毗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境界。一法万法若有若无。毗卢普贤凡夫法界。尽在个里。好不资一毫。丑不资一毫。匝地普天内外包括。未有天地世界。已早见成。及乎万汇资彰。凝然不变。若向一气未兆已前。著得眼去。落第二头。更于万物见成之际。信得及去。转没交涉。新年旧岁历历分明一句作么生道。日日香华夜夜灯。下座。
上堂。僧问。十五日即不问。如何是和尚分明为人一句。师云。当阳见定无毫发。拟议寻思隔万山。问正当上元。水牯牛在什么处。师云。铁棒打著疮痕露。乃云。拨尘见佛。未免眼里撒沙。闻声悟道。亦是耳中著水。直得生佛无阶级。空界悉等平。净裸裸绝思惟。赤洒洒没可把。犹未离这边事在。更须挥金刚宝剑斩断謷讹。拈杀活柱杖打破得失。亦未明向上一窍在。傥或具大丈夫意气。有烹佛祖钳锤。直下向那边承当得。却来这里横三竖四坐一走七。荷负宗乘提持祖印。有时放行。同彼同此。见随类身。和光顺物。有时把住。莫道佛眼觑不见。设使尽大地草木。悉变为千百亿身。放无数光明。也照不著。且道。即今作么生。若不蓝田射石虎。几乎误杀李将军。下座。
上堂。僧问。横穿碧落倒卓须弥。未审是什么人分上事。师云。入地狱人分上事。进云。却是他安身立命处。师云。瓦解冰消。进云。此心能有几人知。师云。只恐不知。乃云。终日相逢无半面。刚然千里有知音。不须格外论奇特。只此全机耀古今。倾盖如旧白头如新。两镜相照不隔纤尘。遍界未尝示相。毫端普现色身。止犹谷神动若行云。相见又无事。不来还忆君。下座。
上堂云。禅非意想。立意乖宗。道绝功勋。建功失旨。闻清声外句。莫向意中求。转照用机关。柄佛祖钳锤。有佛处互为宾主。无佛处风飒飒地。心宁意泰响顺声和。似恁么人。且道。向什么处安著。披蓑侧立千峰外。引水浇蔬五老前。下座。
上堂云。本来是佛。无成不成。正体湛然。离出不出。本分事上直得万里无片云。犹未可放过。更说什么诸余。其或随机。且论个出世不出世。所以道。净法界身本无出没。大悲愿力示现受生。且道。释迦老子即今在什么处。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下座。
上堂。僧问。了了见无一物。未审如何。师云。好个消息。进云。功不浪施去也。师云。只恐脚不点地。进云。回头看浒眼。特地一场愁。师云。果然浪走。僧问。学人不起一念时如何。师云。自伤己命。进云。因谁致得。师云。莫换崇宁舌头好。问妙体本来无处所时如何。师云。脑后拔楔。问如何是玄中玄。师云。玄杀尔。进云。石人暗点头。师云。言犹在耳。乃云。举无遗照。十方刹海目前观。正体堂堂大千同一真如性。各守本位去。山是山水是水。互换投机去。星辰易位祖佛潜踪。两处绝聱讹。二边纯莫立。无可不可悉得安居。随时应缘凝然湛寂。且道。长养圣胎一句作么生道。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下座。
上堂。僧问。如何是平展之机。师云。纵横十字。进云。且得没交涉。师云。什么处没交涉。僧云。脑后拔箭。师云拶。问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师云。吾常于此切。进云。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师云。须是有转身处始得。僧云。欲行千里一步为初。师云。信受奉行。乃云。国无定乱之剑。四海宴清。门无白泽之图。全家吉庆。若道有承恩力处。正是土上加泥。更或削迹吞声。亦乃将南作北。到这里纵横十字。未免謷讹。据位投机。犹较些子。且作么生是据位底句。寒山逢拾得。抚掌笑呵呵。下座。
上堂。僧问。江边临水者。尽是采鱼人。锦鳞红尾作么生取。师云。莫妄想。进云。不妄想时如何。师云。不计工程得便休。进云。碧潭深万丈。直下取鱼归也。师云。更须退步。问一尘含法界时如何。师云。暗里髑髅明世界。乃云。祖祖相传传底事。佛佛授手不唯他。若存情识论知解。耳里尘沙眼内华。所以道。见闻觉知是法。法离见闻觉知。不著佛法僧求。呼唤不回。笼罗不住。更须知棒喝交驰。照用同时。向上一窍始得。且作么生是向上一窍。鹤有九皋难翥翼。马无千里谩追风。下座。
上堂。僧问。一雨普滋。还有佛法也无。师云。全承他力。进云。头上漫漫脚下漫漫去也。师云。也须干剥剥始得。进云。尽大地总是教。学人如何趣入。师云。和头没却。进云。恁么则两重相见。师云。料掉没交涉。乃云。牛头没马头回。千圣不知。前三三后三三。河沙莫算。低低处平之有余。高高处观之不足。东胜身洲走马。南赡部洲著扑。扇子勃跳上天。东海鲤鱼发怒。直得雨似盆倾。大千沙界悉己弥漫。且道。是牛头没马头回。是前三三后三三。海神知贵不知价。留向人间光照夜。下座。
上堂云。棒头取证。撤土撒沙。喝下承当。承虚接响。向上向下。转更颟顸。说妙谈玄。和泥合水。这一片田地。分付来多时也。平白欺人。尽大地撮来如粟米粒大。掉棒打月。佛祖凡圣拈向一边。总不依倚时如何。红霞穿碧海。白日绕须弥。下座。
上堂。僧问。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未审无位真人还有寒暑也无。师云。汗流似雨。进云。分明在目前也。师云。莫向目前作窠窟。进云。争奈即今何。师云。钝置阿师。乃云。暑气蒸人如堕甑。四肢流汗似浇汤。赖他白羽全施力。引得清飙一袭凉。诸人还觉寒毛卓竖么。札。下座。
上堂。僧问。须弥山意旨如何。师云。推不向前。约不退后。进云。未审还有过也无。师云。坐却舌头。问法不孤起仗境方生。提坐具云。这个是境。如何是法。师云。却被阇梨夺却枪。进云。和尚今日为什么退己让人。师云。只有先锋无殿后。进云。未审如何是殿后。师云。还我话头来。乃云。田地稳密底。抬脚不起。探头太过。神通妙用底。放脚不下。收身未转。直饶十字纵横朝打三千。犹较些子。且道。謷讹在什么处。若知有去。始见全提半提。傥或未知。布袋里老鸦虽活如死。下座。
上堂。僧问。南泉斩猫儿意旨如何。师云。杀活临时。进云。赵州戴草鞋又作么生。师云。是他屋里事。进云。打鼓弄琵琶去也。师云。且莫诈明头。乃云。有佛处罗笼不住。无佛处荒草寻人。放行也触处光新。把住也乾坤陡变。且道。向上人来时如何。他家自有通霄路。下座。
上堂云。休夏自恣海众常规。秋色澄清乾坤肃杀。般若流运动静一如。时节不相饶。炎凉焂改变。无生曲调韵出清霄。至宝常轩光吞万象。古今不覆盖。见在没遮襕。一念不落诸缘。证取自家境界。何必灵山觅佛少林问祖。会么。解开布袋无拘束。切更勤看水牯牛。下座。
上堂云。一言截断千圣消声。一剑当前横尸万里。所以道。有时句到意不到。有时意到句不到。句能铲意意能铲句。意句交驰衲僧巴鼻。若能恁么转去。青天也须吃棒。且道。凭个什么。可怜无限弄潮人。毕竟还落潮中死。下座。
上堂云。杀人刀活人剑。上古之风规。亦是今时之枢要。言句上作解会。泥里洗土块。不向言句上会。方木逗圆孔。未拟议已蹉过。正拟议隔关山。击石火闪电光。构得构不得。未免丧身失命。且道。此理如何。苦瓠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下座。
上堂云。云腾致雨世界索然。日照天临乾坤廓尔。文殊堂里万菩萨纵然显现。晴是晴雨是雨。山是山水是水。阿那个是万菩萨。风暖鸟声碎。日高华影重。下座。
上堂云。定乾坤句包古括今。透生死关超声越色。鬼窟活计百千万劫难出头。截断众流。一片虚凝没依倚。设使乾坤倒覆大海翻腾。草木丛林悉皆化为刀枪矛盾。也动他一点不得。且道。凭个什么恁么地。手执夜明符。几个知天晓。下座。
上堂云。眨上眉毛早蹉过。塞却眼更形言语。转周遮合取口。尽大地都为一尘。佛眼觑不见。一大藏都为一句。海口莫能宣。也未提得一半在。忽然踏破化城时如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下座。
上堂云。风清户牖明明古镜高悬光射斗牛。凛凛太阿横按。外魔临之胆慑。妖邪拟之魂亡。千圣拱手归降。十方居然坐断。外绝四维内绝理事。直下便是。诸人还见么。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则知君不可见。下座。
退院归辞众。上堂云。未有长行而不住。未有长住而不行。为无为益无益。梯航三有津济四生。是衲僧家本分事。虽然时节到来一刀两段。要且鼻孔不在别人。手里。所以道。动若行云。止犹谷神。既无心于彼此。亦无象于去来。如是则去来不以象。动静不以形。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且道。临行一句作么生道。本是林下人。却归林下去。下座。
住夹山。师在公安天宁受请。拈帖示众云。百草头上荐取。争如个里承当。既然符到奉行。岂可当炉避火。若也见得。坐断一切人舌头。苟或未然。却请维那剖露。
师指法座云。毗耶借座灯王。万寿灯王借座。且道。是同是别。还委悉么。幸自可怜生。应须高著眼。
升座示众云。钩头有饵。句里无私。已泛扁舟。放行纶线。还有冲浪锦鳞么。僧出云有。师云。高著眼。僧拟议。师云著。问锦官罢钓。泽国重游。方为万寿之宾。又作碧岩之主。流水下山即不问。白云归洞意如何。师云。旧店新开。进云。好音在耳人皆耸。一句无私亘古今。师云。大家在这里。进云。万丈白云藏不得。一轮光透照无私。师云。到家一句作么生道。僧拟议。师云了。师乃云。目前无异草。遍界绝遮栏。域中日月斩新。方外乾坤独露。直得龙天释梵动地雨华。妙德空生目瞪口呿。行棒行喝拈向一边。云月溪山放过一著。一处透脱。千处百处该通。一机洞明。千机万机圆转。碧岩不离此处。此处不离碧岩。摄大千于毫端。融芥尘于刹海。衔华鸟过抱子猿归。湛寂凝然。应真不借则且致。只如无阴阳地上。成得个什么边事。万卉正资和气力。碧岩先发一枝春。复举。马大师问药山。子在此许多时。本分事作么生。山云。皮肤脱落尽。唯有一真实。祖云。据汝所见。可谓协于心体而布四肢。何不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山云。某甲何人敢言住山。祖云。不然未有长行而不住。未有长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由是住山。师云。大众古人得意之后不忘利生。直入深山提持宗要。山僧暗昧。岂敢仰攀。如是则更不用篾束肚皮。却有个折脚铛子。与方来共守寂寥。若信得及。不在忉忉。或未谙详。听取个末后句。高峰突兀倚天门。青嶂虚闲可垛跟。折脚铛儿幸然在。不妨携去隐深云。虽然如是。也须是大家出一只手始得。且道。毕竟如何。妙舞应须夸遍拍。三台须是大家催。
师入院。指方丈云。个是毗耶据坐处。正同摩竭令行时。夹山顶[宁+页]通一窍。放出天彭老古锥。既放伊出头。且道。作得个什么伎俩。冲浪锦鳞来入罟。漫天网举不饶伊。
师指法座云。大众。还识宝华王么。更不落二落三。便敷座云。野猿抱子归青嶂。幽鸟衔华过碧岩。此地昔时曾作客。今兹为主愧无惭众中还有辩得宾主底衲僧么。僧问。雨细柳拖金线。风和华绽锦屏。云月溪山即不问。到家一句若为论。师云。坐断天下人舌头。进云。只如尖新底事又作么生。师云。尔还识得舌头么。进云。云到碧岩千仞翠。月当青嶂万溪春。师云。更进一步始得。进云。莫便是摩竭令也无。师云。放尔三十棒。师乃云。门下青山泼黛。途中细雨如膏。灵云陌上桃华。处处芳菲溢目。香严岩畔翠竹。时时撼影摇风。直得一击忘所知。一见绝疑惑。不免尚留观听未透声色。若能见无见之色。闻无闻之声。拨转路头踏翻关捩。句句超佛越祖。尘尘耀古腾今。处处离色绝名。个个斩钉截铁。心外无法法外无心。用王库刀发十钧弩。壁立万仞坐断十方。可以入大解脱门传正法眼藏。向尧时舜日共乐升平。鼓腹讴歌归家稳坐。且到家一句作么生道。但愿春风齐著力。一时吹入我门来。复云。昔传明有通天作略跨海神机。使无舌人说无义语。收洛浦接青峰。辨石霜赏佛日。险崖句峻陷虎机深。电激星飞珠回玉转。建兹宝刹风范具存。而山僧庶事不才。何以继其高躅。既辞让不及转透无门。不免借一条路。向无言处演言。无事处生事。无佛处现佛。无祖处示祖。且贵始末相符。头正尾正。敢问诸人。还见夹山老子么。莫从百草巅头荐。觌面无私亘古今。
沣州权郡张朝散。请师就香积院开堂。师于权府手中接得疏。示众云。言言锦绣句句珠玑。赞无上乘显正法眼。应须未举已前荐取。文彩之外承当。苟或未然。却请宣过。
师指法座云。大众见么。宝华王座列祖共登。车不横推理无曲断。便升座拈香云。此一瓣香。奉为今上皇帝。祝严圣寿万岁万岁万万岁。伏愿。睿算等乾坤。圣明逾日月。龙图凤历弥亿万年。玉叶金枝亘百千劫。次拈香。奉为权府通判朝请检法。在坐尊官诸衙勋贵。伏愿。高迁禄位永固寿基。又拈香云。此一瓣香。淮甸昔年酬价。锦官旧日曾拈。如今海众要知。不免分明说破。奉为蕲州五祖山第十二代故演禅师。爇向炉中。与天下衲僧出气。遂敷坐。洛浦和尚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早是第二了也。若论胜义谛中真胜义。文彩未兆一槌未落。把断要津不通凡圣。不于言下荐。不向意中求。既然草偃风行。不免随波逐浪。还有共相证据者么。师乃云。烁迦罗眼顶上放大光明。摩醯首罗面门现奇特相。一言含众象。一句逗群机。何止猛虎穴里横身。万仞峰头侧足。所以道。显大机明大用。得失俱丧是非杳忘。绝尘绝迹透色透声。重重无尽事事圆融。又如华严法界无边香水海。不可说浮幢王刹。尽向这里一时开现。即此现成。即此受用。不以眼见。不以耳闻。不以口谈。不以心知。还证得么。若也证得。不必觉城东际初见文殊。楼阁门开方参慈氏。敢问大众。且道。即今是什么人境界。举拂子云。卢舍本身全体现。当机直下没纤毫。到洛浦上堂云。万木萦纡一迳遥。耽耽古屋枕山腰。今朝喜到深深处。几度飞书辱见招。烁烁山桃似火。丝丝溪柳拖金。日暖风和莺吟燕语。所以不离普光殿。不出菩提场。遍游华藏海无边刹境。左穿右穴重重无尽一一交罗。且作么生是洛浦深深处。觌面若无宗正眼。回头只见翠山岩。
留首座上堂。古路坦然直规不坠。纪纲得所表帅得人。内肃外宁安家乐业。以大千界为一真境。以十方佛同一舍那。文殊普贤交光相罗。观音弥勒擎拳合掌。临济德山互相赞成。白牯狸奴了无向背。可以演无生曲唱太平歌。且超情离见一句作么生道。木人把板云中拍。石女含笙井底吹。
上堂云。三春已过九夏方新。聚玄徒云间。扇真风世外。不促一念不涉三祇。当人随处见成。个个顶门有眼。若便恁么承当得去。放行把住全不由他。出没纵横更非外物。若使上流观见正在半途。明眼相逢难为透脱。山僧虽无金刚宝剑衲僧向上钳锤。昔在五祖白云拾得数个金刚圈一篮栗棘蓬。九夏之中与诸人共相切磋。遂举拂子云。大众还见么。且道。这个是金刚圈。是栗棘蓬。不容浅见衲僧会。唯许通方作者知。
上堂云。丁一卓二本分钳锤。捏聚放开作家受用。灰头土面处壁立千仞。壁立千仞处土面灰头。自然双放双收。到处为祥为瑞。还委悉么。掬水月在手。弄华香满衣。
上堂云。太虚寥廓万汇森然。正眼洞明纤毫不立。孤峻处祖师莫近。坦夷处人天共知。击开大解脱门。识取无面目底。且作么生是无面目底。芍药华开菩萨脸。棕榈叶现夜叉头。
解夏上堂云。圆觉伽蓝豁开户牖。华严刹海大座当轩。促百千亿劫为一念。岂止百二十日长期。延一念作百千亿劫。宁论此世来生。始见流金烁石。俄然玉露垂珠。时节不相饶。物理有变复。当时结夏。普天匝地一时结。此时解制。普天匝地一时解。结时初不相著。解时初不相离。到这里通一线晓一机去。尔为尔我为我。长底长矩底短。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于中也无去来亦无动转。浩然太均同归一致。然后放收擒纵得大解脱。更唤什么作尔作我作长作短。一时截断。且自恣一句作么生道。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下太忙生。
谢维那直岁上堂云。烹金琢玉。须资作者钳槌。荷教扶宗。必仗本分兄弟。交为肘臂互作主宾。便可以显大机发大用。布慈云洒甘露。驾慈航观断岸。超生死越涅槃。令他天下衲僧顶门上放光。脚跟下历落。个个如龙如虎。人人玉转珠回。非唯扶竖丛林。亦乃流通正眼。岂不是奇特事。敢问大众。奇特一句作么生道。妙舞更须夸遍拍。三台须是大家催。
开炉上堂。僧问。古者道。敲空作响。击木无声。如何是敲空作响。师云。释迦老子来也。师乃云。三世诸佛向火焰里转大法轮。热发作什么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也须照顾眉毛。若是聊闻彻骨彻髓。信得及见得彻。直下与三世诸佛同生同死。与火焰同起同灭。当处解脱得大安隐。衲被蒙头便是个清凉世界。苟或未然。只知事逐眼前过。不觉老从头上来。
上堂云。一向不恁么。目视云汉不徇人情。一向恁么。灰头土面带水拖泥。恁么中不恁么。就下平高。不恁么中却恁么。从空放下。或有个恁么不恁么总不管。亦无明亦无暗。亦不放亦不收。且道如何。到头霜夜月。任运落前溪。
上堂云。天寒人寒。大家在个里。滴水滴冻。无这闲工夫。庭际之人。蓦地觅心不得。衲衣下事。谁谙野火烧山。千重百匝没遮栏。汉去胡来绝回换。且作么生是不离当处底一句。鹤飞千尺雪。龙起一潭冰。
上堂云。雪窦道。义出丰年。俭生不孝。于衲僧门下是放行是把住。若人道得。老僧分半院与伊住。师云雪窦病多谙药性。经效始传人。个中或有知丰知俭知放行知把住底。亦何必分半院与伊住。烧香发愿。只图他早有个院子住。使尝些滋味。且免得穷厮煎饿厮炒。
上堂云。满天和气匝地韶光。柳眼迸开桑条憋破。华枝似锦鸟语如簧。八穴七穿。篆不雕之心印。百头千绪。演不说之妙门。物物上明头头上现。当处截得断去。死火不重燃。直下信得及去。枯荄生物外。不涉程途则且置。和泥合水一句作么生道。还家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
上堂云。韶华二月半。漏逗浑莫算。米少食无盐。钉菜崖空饭。吞底栗棘蓬。跳底金刚圈。分外展家风。秦时[车+度]轹钻。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我国著名高僧虚云大师,是禅门巨匠,是禅宗史上极为罕见的大器之人,是我国佛教继惠能大师后又一位伟大的觉者。虚云大师生于1840年,示寂于1959年,世寿120岁,僧腊101年。虚云身受禅门五宗法脉,即:沩仰宗七世、法眼宗八世、云门宗十二世、临济宗四十三世、曹洞宗四十七世。虚云喜禅,他晚年对弟子说:“余于初出家后,自审根器,当从行门人,故习苦行,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