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新闻网讯:他是佛教作家。他的《释迦牟尼传》、《玉琳国师》两书印行高达数十版,读者从祖父辈到儿孙辈,堪称台湾出版史上的畅销书。他的散文随笔集《迷悟之间丛书》等,也广受读者欢迎。
他是自谦“没有音乐天分”的曲作者。早年在台湾乡间拓荒弘法之际,为了便于接引青年学佛,他以音乐为桥梁,成立“佛教青年歌咏队”,并亲手撰写了《弘法者之歌》、《三宝颂》、《佛化婚礼祝福歌》等数十首歌词,经谱曲后传唱至今。
他是“没有学过建筑”的建筑师。佛光山开山迄今,已建成一片依山势起伏、连绵巍峨的庄严建筑群。奇怪的是,从没聘请过设计师,一栋栋殿宇和房舍,都是大师一张白纸一支尺,与助手在地上勾勒而成。仅以笔者参访过的云居楼而言,主体共8层,一楼大厅是同时可供4000人用餐的大斋堂及大寮(厨房),近万平米,内部居然没有一个柱子,整个大厅一览无遗,连专业建筑师也啧啧称道。
他是教育家。以一介布衣身份,又非商贾巨头,哪怕创办一所学校,都殊非易事。文革前的电影《武训办学》描述过此中艰辛。而大师已在美、台办成3所大学,规模略小的众多中、小学还不论。1991年创于美国洛杉矶的西来大学,首开中国佛教在美办大学之风。运行十余年,已成为美国西区大学联盟(WASC)的正式会员(该联盟是美国6个大学联盟之一,加入须经严格审查)。号召百万人兴学(每人每月捐资100元,为期3年)建成的南华大学,是台湾首家免学杂费的大学,“是佛教力量办的,但不是佛教大学,而是全民大学”。
他是出版家。佛光山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众多书籍且不论,《佛光大藏经》的编修,最能说明大师的慧心。历朝历代编修藏经,均由朝廷牵头组织,一是昭告天下君主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二来显示王朝的经济与学术水准已臻高峰。如此浩繁、耗资巨大的文化工程,由大师领衔成立的“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已为之奋斗了30年。仅以费时17年、分为四大类、共51册1300余万字的《禅藏》的出版为例,韩国高丽大学宋寅圣教授就说:“过去研究禅学的重镇,是日本花园大学禅学中心,但并没出版完整的《禅藏》。佛光山已成为世界禅学重镇。”
他是慈善家。一谈到台湾的佛教慈善事业,人们往往想到证严法师领导的慈济功德会,其实佛光山自开山以来一直耕耘慈善。其福利项目洋洋洒洒,举凡医疗服务、养老育幼、辅导教化、社会关怀、临终安慰等,大小项目十余个。比如监狱布教,佛光山常年对高雄监狱等十多家监狱和看守所施行教化宣慰,受益人犯计27000多名。可以说人的生老病死,从呱呱坠地到辞世往生,只要有需求,都在佛光山协助照顾之列。
他是传媒事业家。他创办了佛教有史以来第一家日报《人间福报》,不刊登商业广告的电视台人间卫视,还有若干电台。
他是自谦“不擅长书法”的书家。他的墨宝在众多美术馆展出。每年手书的为苍生祈福的隽语都被印刷为几十万份,争为信众收藏。连大陆国家宗教局都讨要几百份分赠宾朋。
他是心怀苍生的社会观察家。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社会族群纷争,人心动荡,大师不时投书台湾主要报纸,建言献策,消泯争议和仇恨,如2003年的《没有台湾人——在台湾居住的,都是台湾人》,2004年的《大和解,救台湾》,2005年的《去中国化之我见》,最轰动的是2006年的《上台下台——论施明德“倒扁”》,他以公民身份表达“无关挺扁倒扁,只为全民幸福安乐,吁请陈‘总统’下台”。
他是海峡两岸“宗教统一”的重要推手。近年来两岸宗教界的重要活动如佛指舍利入台、世界佛教论坛召开等,星云大师都是幕后助力者。
他是某种意义上的大企业家。佛光山有各种机构数百个(可以视为分公司),遍布全球五大洲,出家僧众和义工数万(可以视为雇员),信徒几百万(可以视为顾客或关联企业),某种程度上确已为一家跨国集团公司。而他,无疑是这家NGO性质跨国企业的董事长(国际佛光会也确实是华人世界第一大NGO组织,在全世界的规模,也仅落后于扶轮社、狮子会等,位列第四,是第一家获得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咨询顾问身份的佛教团体)。把这一家“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台湾到世界地发扬光大,没有杰出才能,显然是一句呓语。
他是佛教改革家。佛教自明清以来衰败数百年,大部分出家人以自了汉为要务,遁入山林,逐渐与人间脱节,成为吃斋拜佛的老人佛教。民国时代更因战乱频仍,人心混乱,佛教一蹶不振,连政府颁发的救国救民信条之一,便是“毁庙兴学”。而在台湾,由于日据时代受到日本佛教的影响,许多出家人娶妻吃荤,寺内着袈裟出外则西装,僧俗混淆,信众更是对佛教缺乏正信的认识。就在这一片茫荒之中,星云大师凭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佛教靠我”的大愿心,筚路蓝缕,振衰起弊,以60年革新佛教,使佛教在台湾复兴。他创办的佛光山,以“人间佛教”为宗风,已壮大为台湾佛教的华表、现代世界佛教发声的重镇。
他还是使佛教国际化、从高雄一隅播散全球的国际宗教大师。30年来,随着港台经济融入国际,华人奔走于世界各地,再加上连续几波留学潮和移民潮,越来越多华人移居海外,这些以佛教为母教的华人华裔子孙需要心灵慰藉。他因应信徒吁请,到美国、澳洲、非洲、南美洲建寺:美国洛杉矶的西来寺被誉为“西半球第一大寺”、“西方的紫禁城”;澳大利亚的南天寺则是“南半球第一大寺”;南非的南华寺为“非洲第一大寺”;巴西如来寺为“南美洲第一大寺”。当地原有的宗教有天主教、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度化的人种有黄、黑、白、棕。
在以上诸多称谓中,贯穿始末的是两个关键词:佛光山和人间佛教。早有学者将佛光山推动人间佛教的贡献归纳如下:
一、世界佛教人口增加;二、青年学佛风气日盛;三、在家弟子弘扬佛法;四、传播媒介重视佛教;五、佛教文物广泛流通;六、佛教梵呗受到重视;七、佛光会的蓬勃发展;八、教育学界肯定佛教;九、政党人物实践佛教;十、演艺人员皈依佛教;十一、佛学会考成果辉煌;十二、弘法布教跨国越洲;十三、监狱弘法成效卓著;十四、种族融合促进和平;十五、南传尼众恢复教团;十六、人间福报净化社会;十七、佛教艺术普遍发展;十八、宗教对谈尊重包容;十九、佛教典籍流通世界;二十、各种讲习建立共识。
大师40年前喊出了“人间佛教”的口号,当时的台湾教界不但不认同,反而攻击丑化,贴上大逆不道、离经叛道的标签。40年云水日月,这一理念已获得普遍承认,台湾的众多佛教团体都倡导起“人间佛教”。
什么是“人间佛教”?星云大师最简洁的解释是:“凡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他的理想是:佛教一定要走向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艺文化、事业化、制度化,乃至国际化。
佛教在台湾已深入人心。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佛堂寺庙四处可见,不少都市道场就设在白领写字楼内。有调查称,自认信佛的台湾民众高达总人口的60%。结婚有佛化婚礼,生子请法师起名、短期出家、假日修道、丧葬仪礼等佛化生活方式,逐渐通行。
青年学佛、信佛的也越来越多。本刊记者留居佛光山期间,正逢已有30多年历史的大专学生佛学夏令营举行,数百名被选中的男女大学生从各地赶来参加为期3天的活动,记者随机抽查了解,生源各异:有来自佛教家庭、受到父母影响的;也有对佛教全无认知的;还有的来自天主教会大学。绝大多数同学都笑脸相迎,充满喜乐。
使佛教中兴,从山林到人间,从老年到青年,从传统到现代,从遁世到救世,从幽怨到喜乐,从寺院到会堂,星云大师堪称此中大者。
有人评论:“星云大师在海内外推动的‘人间佛教’,是另一个‘台湾奇迹’,另一次‘宁静革命’,另一场‘和平崛起’。”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说:“当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云大师都完成了。”
香港大学副校长李焯芬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大师无疑是带领佛教走向复兴、走向世界的一位巨人,他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作家柏杨说:“大师对佛教的贡献意义深远,对于佛教的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世界化的发展,居功厥伟。他所弘扬实践的人间佛教俨然是佛教的代名词,不但走入人间,而且走入人心。”
经济学家高希均说:“大师正是这样一位集创意(进步观念)、改革(新的做法)与教育(普及众人)于一身的开创性人物。他对于传统佛教的陋习勇于改革,使佛教能够摆脱守旧落伍,这真是台湾社会向下沉沦中向上提升的最大力量。大师的成就,不能归功于机运;他的‘志业’,不只是宗教;他的影响,更不局限于台湾。他的贡献早已跨越宗教,超越台湾,飞越时空。”
面对各界盛誉,星云大师不忮不求,他坦言:不喜欢被神话,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出家人而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是人性大解放的时代,也是欲望大放纵的时代;是欢笑高歌的时代,也是哭泣悲鸣的时代;是礼崩乐坏的时代,也是信仰重建的时代。面对这样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枪炮与玫瑰齐飞的时代大变局,我们该何以自处?
在反躬自省前,不妨倾听智者的大智慧。这正是不久前本刊记者前往高雄佛光山,代表众生向星云大师请教的精神背景。
前后两次求问,历时4个多小时。这样一位高僧大德,果然是无尽的仁爱慈悲。怀着欢喜之心,我只能想起一句话:有他,是华人之福。
(本文参考自符芝瑛著《云水日月——星云大师传》、满义法师著《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林清玄《浩瀚星云》、慈容法师著《幽兰行者——佛教史上的改革创见大师》等书,一并致谢)
大师档案
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12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5年入栖霞律学院修学佛法。1949年春,组织僧侣救护队来台湾。曾主编《人生》、《今日佛教》、《觉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早年主要在宜兰弘道,1967年依托信徒支持在高雄县大树乡购买土地,从此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里程碑。
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并创办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中华学校、佛教丛林学院及大、中、小学等数十所。
星云撰有《释迦牟尼传》、《星云禅话》、《迷悟之间丛书》等几十种著作,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
大师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有数百万之众。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
宁肯消灭原子弹,也不能消灭慈悲——访星云大师
人啊,哪怕生活上苦一点,你让他信仰上自由一点,他也会觉得心里很满足。未来的中国要发展,对宗教要给予更多的空间。
谈幸福
人物周刊: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地铁里的乘客表情,是不一样的。在台湾的地铁里,人们的表情平静安闲,中国大陆的地铁里,则往往是焦虑、心事沉沉。请教大师,原因何在?
星云大师:你刚才问的,要从中国大陆久远以来的文化来讲。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民国建立、国共分立、文化大革命,基本上中国几千年人们都不快乐。为什么呢?这个社会是混乱的:战争不断,皇权专制,中国人的本性没有得到解放。直到最近30年,才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胡锦涛先生的“和谐社会”。这都是难得的、了不起的,对中国有巨大贡献的。但是(类似这30年的中国变化)历史上还是很少的啊。
你看到现代的人笑容不够,这是内心的欢喜不够,脸上的光彩、亮丽啊就不够。不过现在中国也在一天天进步,大陆人民也在一天天享受到人类需要。人类需要什么?不单是自由民主,而且是幸福安乐,这应该会促进道德的进步。
人物周刊:昨天晚上我们参加了您的大专夏令营见面会,您在和学生对话中提到“自由民主很好,但是不够的,要回到心灵的幸福”,体现出一位宗教大师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但是这句话如果在大陆传播开来,会不会遇到障碍?
星云大师:现在大陆已经走上改革之路,不会回头了,只会往前走。政府也要给予人们幸福、自由,他们也开始重视制度改革,不像以前那么固执。
我想中国会越来越好,慢慢在世界上独领风骚。我们看到中国这么正常下去,很好。只是中国现在城乡差距太大,贫穷的地区也需要政府、慈善人士对他们提供教育和鼓励,对他们的基本需要能够给予照顾。
谈财富
人物周刊:您总是讲以众为我,无我无私,这是您作为高僧大德的修为,可是对于今天生活在滚滚红尘中的大陆民众来说,大多正受金钱、欲望的驱动,社会物欲滚滚,您如何开示民众?
星云大师:美国是一个很开放的社会,你到美国去,什么人种都有,哪一个国家的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满街都是,它没有中国的问题。经济,全世界都把钱存到美国去,美国的经济还是很稳定,让人信赖的。现在说美国的经济这样那样,耸人听闻,但是我认为美国的经济不是那么没有基础。教育也是一样,全世界的人都跑到美国去受教育,美国光受教育就赚了多少费用。学生来自全世界,回到他们的国家,大都也是唯美国马首是瞻啊。
我的意思是开放的国家会进步,现在中国要把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坚持下去,不但是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宗教。我们不说别的,就说宗教的开放吧,毕竟能帮助多数人的成长,帮助社会秩序的重整,帮助人心的净化。人啊,哪怕生活上苦一点,你让他信仰上自由一点,他也会觉得心里很满足。未来的中国要发展,对宗教要给予更多的空间,这对中国会有利。
人物周刊:关于财富问题。在中国大陆,很多民众都纠缠在很糟糕的财富观里,赚钱发财是唯一目标。如果说不要赚钱的境界太高了,那怎么能做到让众生赚正当的钱,要不为赚钱而赚钱?
星云大师:我对你的话有一点修正,不是不要钱,而是不要钱“而已”,后面还有两个字。钱不是要来的,钱是要自然来的。以无为有。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中生有,无里面有无限、无量、无穷,要在“无”上面去了解。说你去要?要也要不到的,该是你的,因缘招来的,就是你的。
所以我希望我们全国的人民在经济上面多结善缘,多播种,种子播下去你还害怕没有收成么?世界上没有说没有本就有利、没有播种就能收养的。你要怎么生产就要怎么栽种。
佛教当然讲因果,什么因就有什么果。我们要富贵,富贵就有富贵的因果啊。有人说我们吃素,我们拜佛,我们怎么没有发财?那是错误的,你拜佛、吃素,那是道德上的因果。你要发财,你要讲本领、勤劳,要有投资的智慧,要搞清楚市场经济,你才能发财啊。
谈生死
人物周刊:谈完财富,来谈生死。昨晚的演讲中,一位身有残疾的同学说到了自己的痛苦,您说死没有那么可怕。那么对于普遍没有宗教基础的大陆民众来说,该如何面对呢?
星云大师:看程度了。不了解死亡,就会觉得可怕。怎么会不怕呢?地狱里有鬼怪,死了无影无踪,当然害怕了。有信仰有了解,就会指导我的目标,就会无畏,畏惧的心就会不一样了。生死生死,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很美好的。中国人把死啊,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人间佛教以人为本,人要讲究自在、讲究解脱,不要烦恼不要束缚,可以超脱出来,甚至从生死解放出来。中国过去也有啊,很多伟大的人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义的前面,生死算不了一回事。所以人人把生死平衡看,人无生无死,有生就有死嘛。
有一个禅师到一个老年得子的人家门口掉眼泪,人家就不欢喜,问禅师你要化缘么?要钱么?何必在这里哭呢?他说我不是要钱的,我在这里哭,就是哭你们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啊!你是看到生,生就是死嘛,一定就是死。同样的,死你也不要就看作死嘛,死也会生,你不死怎么生呢?所以生死是一个,不要看成是两个。
生命好像一根木材,就是在燃烧嘛。所以人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的生命、我的父母朋友、我的关系,一死通通没有了。不过,你又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从新来起,有缘再相聚,如果有缘分再相聚嘛。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悟了,就不遗憾了。
谈欲望、同性恋
人物周刊:除了财富、生死,困扰众生的还有欲望、情爱问题。佛法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大陆民众来说,您有什么开示?
星云大师:外来的力量帮忙,是有限的。改进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从内在改起。
我们说教育,教育的改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啊,你以为家庭教育就能改变孩子么?那每个孩子都很好啦。学校的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么?也不见得。社会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人么?也不见得。要什么教育才能改变?自教!自己觉悟,自己教育自己。我不对,我惭愧,我做错了,我要改进,这个是最大的力量。佛陀就是自教,他就是从自己开始。
教育要自教,信仰也是。信仰不是求神明的保佑,来长寿,来发财。神在我心中,给我力量,让我能面对现实,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改进、净化、向上向前。有一个力量,也是一种教育。
假定说这个人心中有信仰,我心中有佛,我要骂你的时候,我是信≡诜会无畏,畏惧的心就会不一样了。生死生死,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很美好的。中国人把死啊,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人间佛教以人为本,人要讲究自在、讲究解脱,不要烦恼不要束缚,可以超脱出来,甚至从生死解放出来。中国过去也有啊,很多伟大的人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义的前面,生死算不了一回事。所以人人把生死平衡看,人无生无死,有生就有死嘛。
有一个禅师到一个老年得子的人家门口掉眼泪,人家就不欢喜,问禅师你要化缘么?要钱么?何必在这里哭呢?他说我不是要钱的,我在这里哭,就是哭你们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啊!你是看到生,生就是死嘛,一定就是死。同样的,死你也不要就看作死嘛,死也会生,你不死怎么生呢?所以生死是一个,不要看成是两个。
生命好像一根木材,就是在燃烧嘛。所以人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的生命、我的父母朋友、我的关系,一死通通没有了。不过,你又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从新来起,有缘再相聚,如果有缘分再相聚嘛。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悟了,就不遗憾了。
谈欲望、同性恋
人物周刊:除了财富、生死,困扰众生的还有欲望、情爱问题。佛法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大陆民众来说,您有什么开示?
星云大师:外来的力量帮忙,是有限的。改进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从内在改起。
我们说教育,教育的改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啊,你以为家庭教育就能改变孩子么?那每个孩子都很好啦。学校的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么?也不见得。社会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人么?也不见得。要什么教育才能改变?自教!自己觉悟,自己教育自己。我不对,我惭愧,我做错了,我要改进,这个是最大的力量。佛陀就是自教,他就是从自己开始。
教育要自教,信仰也是。信仰不是求神明的保佑,来长寿,来发财。神在我心中,给我力量,让我能面对现实,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改进、净化、向上向前。有一个力量,也是一种教育。
假定说这个人心中有信仰,我心中有佛,我要骂你的时候,我是信≡诜会无畏,畏惧的心就会不一样了。生死生死,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很美好的。中国人把死啊,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人间佛教以人为本,人要讲究自在、讲究解脱,不要烦恼不要束缚,可以超脱出来,甚至从生死解放出来。中国过去也有啊,很多伟大的人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义的前面,生死算不了一回事。所以人人把生死平衡看,人无生无死,有生就有死嘛。
有一个禅师到一个老年得子的人家门口掉眼泪,人家就不欢喜,问禅师你要化缘么?要钱么?何必在这里哭呢?他说我不是要钱的,我在这里哭,就是哭你们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啊!你是看到生,生就是死嘛,一定就是死。同样的,死你也不要就看作死嘛,死也会生,你不死怎么生呢?所以生死是一个,不要看成是两个。
生命好像一根木材,就是在燃烧嘛。所以人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的生命、我的父母朋友、我的关系,一死通通没有了。不过,你又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从新来起,有缘再相聚,如果有缘分再相聚嘛。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悟了,就不遗憾了。
谈欲望、同性恋
人物周刊:除了财富、生死,困扰众生的还有欲望、情爱问题。佛法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大陆民众来说,您有什么开示?
星云大师:外来的力量帮忙,是有限的。改进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从内在改起。
我们说教育,教育的改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啊,你以为家庭教育就能改变孩子么?那每个孩子都很好啦。学校的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么?也不见得。社会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人么?也不见得。要什么教育才能改变?自教!自己觉悟,自己教育自己。我不对,我惭愧,我做错了,我要改进,这个是最大的力量。佛陀就是自教,他就是从自己开始。
教育要自教,信仰也是。信仰不是求神明的保佑,来长寿,来发财。神在我心中,给我力量,让我能面对现实,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改进、净化、向上向前。有一个力量,也是一种教育。
假定说这个人心中有信仰,我心中有佛,我要骂你的时候,我是信≡诜会无畏,畏惧的心就会不一样了。生死生死,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很美好的。中国人把死啊,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人间佛教以人为本,人要讲究自在、讲究解脱,不要烦恼不要束缚,可以超脱出来,甚至从生死解放出来。中国过去也有啊,很多伟大的人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义的前面,生死算不了一回事。所以人人把生死平衡看,人无生无死,有生就有死嘛。
有一个禅师到一个老年得子的人家门口掉眼泪,人家就不欢喜,问禅师你要化缘么?要钱么?何必在这里哭呢?他说我不是要钱的,我在这里哭,就是哭你们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啊!你是看到生,生就是死嘛,一定就是死。同样的,死你也不要就看作死嘛,死也会生,你不死怎么生呢?所以生死是一个,不要看成是两个。
生命好像一根木材,就是在燃烧嘛。所以人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的生命、我的父母朋友、我的关系,一死通通没有了。不过,你又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从新来起,有缘再相聚,如果有缘分再相聚嘛。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悟了,就不遗憾了。
谈欲望、同性恋
人物周刊:除了财富、生死,困扰众生的还有欲望、情爱问题。佛法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大陆民众来说,您有什么开示?
星云大师:外来的力量帮忙,是有限的。改进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从内在改起。
我们说教育,教育的改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啊,你以为家庭教育就能改变孩子么?那每个孩子都很好啦。学校的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么?也不见得。社会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人么?也不见得。要什么教育才能改变?自教!自己觉悟,自己教育自己。我不对,我惭愧,我做错了,我要改进,这个是最大的力量。佛陀就是自教,他就是从自己开始。
教育要自教,信仰也是。信仰不是求神明的保佑,来长寿,来发财。神在我心中,给我力量,让我能面对现实,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改进、净化、向上向前。有一个力量,也是一种教育。
假定说这个人心中有信仰,我心中有佛,我要骂你的时候,我是信≡诜会无畏,畏惧的心就会不一样了。生死生死,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很美好的。中国人把死啊,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人间佛教以人为本,人要讲究自在、讲究解脱,不要烦恼不要束缚,可以超脱出来,甚至从生死解放出来。中国过去也有啊,很多伟大的人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义的前面,生死算不了一回事。所以人人把生死平衡看,人无生无死,有生就有死嘛。
有一个禅师到一个老年得子的人家门口掉眼泪,人家就不欢喜,问禅师你要化缘么?要钱么?何必在这里哭呢?他说我不是要钱的,我在这里哭,就是哭你们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啊!你是看到生,生就是死嘛,一定就是死。同样的,死你也不要就看作死嘛,死也会生,你不死怎么生呢?所以生死是一个,不要看成是两个。
生命好像一根木材,就是在燃烧嘛。所以人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的生命、我的父母朋友、我的关系,一死通通没有了。不过,你又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从新来起,有缘再相聚,如果有缘分再相聚嘛。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悟了,就不遗憾了。
谈欲望、同性恋
人物周刊:除了财富、生死,困扰众生的还有欲望、情爱问题。佛法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大陆民众来说,您有什么开示?
星云大师:外来的力量帮忙,是有限的。改进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从内在改起。
我们说教育,教育的改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啊,你以为家庭教育就能改变孩子么?那每个孩子都很好啦。学校的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么?也不见得。社会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人么?也不见得。要什么教育才能改变?自教!自己觉悟,自己教育自己。我不对,我惭愧,我做错了,我要改进,这个是最大的力量。佛陀就是自教,他就是从自己开始。
教育要自教,信仰也是。信仰不是求神明的保佑,来长寿,来发财。神在我心中,给我力量,让我能面对现实,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改进、净化、向上向前。有一个力量,也是一种教育。
假定说这个人心中有信仰,我心中有佛,我要骂你的时候,我是信≡诜会无畏,畏惧的心就会不一样了。生死生死,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很美好的。中国人把死啊,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人间佛教以人为本,人要讲究自在、讲究解脱,不要烦恼不要束缚,可以超脱出来,甚至从生死解放出来。中国过去也有啊,很多伟大的人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义的前面,生死算不了一回事。所以人人把生死平衡看,人无生无死,有生就有死嘛。
有一个禅师到一个老年得子的人家门口掉眼泪,人家就不欢喜,问禅师你要化缘么?要钱么?何必在这里哭呢?他说我不是要钱的,我在这里哭,就是哭你们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啊!你是看到生,生就是死嘛,一定就是死。同样的,死你也不要就看作死嘛,死也会生,你不死怎么生呢?所以生死是一个,不要看成是两个。
生命好像一根木材,就是在燃烧嘛。所以人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的生命、我的父母朋友、我的关系,一死通通没有了。不过,你又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从新来起,有缘再相聚,如果有缘分再相聚嘛。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悟了,就不遗憾了。
谈欲望、同性恋
人物周刊:除了财富、生死,困扰众生的还有欲望、情爱问题。佛法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大陆民众来说,您有什么开示?
星云大师:外来的力量帮忙,是有限的。改进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从内在改起。
我们说教育,教育的改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啊,你以为家庭教育就能改变孩子么?那每个孩子都很好啦。学校的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么?也不见得。社会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人么?也不见得。要什么教育才能改变?自教!自己觉悟,自己教育自己。我不对,我惭愧,我做错了,我要改进,这个是最大的力量。佛陀就是自教,他就是从自己开始。
教育要自教,信仰也是。信仰不是求神明的保佑,来长寿,来发财。神在我心中,给我力量,让我能面对现实,面对所有的艰难困苦,让我改进、净化、向上向前。有一个力量,也是一种教育。
假定说这个人心中有信仰,我心中有佛,我要骂你的时候,我是信≡诜会无畏,畏惧的心就会不一样了。生死生死,生也好,死也好,都是很美好的。中国人把死啊,看得太严重了。
我们人间佛教以人为本,人要讲究自在、讲究解脱,不要烦恼不要束缚,可以超脱出来,甚至从生死解放出来。中国过去也有啊,很多伟大的人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道义的前面,生死算不了一回事。所以人人把生死平衡看,人无生无死,有生就有死嘛。
有一个禅师到一个老年得子的人家门口掉眼泪,人家就不欢喜,问禅师你要化缘么?要钱么?何必在这里哭呢?他说我不是要钱的,我在这里哭,就是哭你们家里多了一个死人啊!你是看到生,生就是死嘛,一定就是死。同样的,死你也不要就看作死嘛,死也会生,你不死怎么生呢?所以生死是一个,不要看成是两个。
生命好像一根木材,就是在燃烧嘛。所以人的遗憾,大概就是自己的生命、我的父母朋友、我的关系,一死通通没有了。不过,你又获得了另外一个世界,可以从新来起,有缘再相聚,如果有缘分再相聚嘛。人生本来就是遗憾,悟了,就不遗憾了。
谈欲望、同性恋
人物周刊:除了财富、生死,困扰众生的还有欲望、情爱问题。佛法有很多的智慧,但是对于普通人,尤其是没有精神信仰的大陆民众来说,您有什么开示?
星云大师:外来的力量帮忙,是有限的。改进还是要从自己的心地、从内在改起。
我们说教育,教育的改良也不是那么容易啊,你以为家庭教育就能改变孩子么?那每个孩子都很好啦。学校的教育就能改变学生么?也不见得。社会的教育就能改变一个人么?也不见得。要什么教育才能改变?自教!自己觉悟,自己教育自己。我不对,我惭愧,我做错了,我要改进,这个是最大的力量。佛
===================================
峨山慈棹禅师在月船禅慧禅师处得到印可,月船就对他说道:“你是大器,至今终能成就,从今以后,天下人莫能奈你何,你应发心再参善知识,不要忘记行脚云游是禅者的任务。”有一年,峨山听说白隐禅师在江户的地方开讲《碧岩录》,便到江户参访白隐禅师,并呈上自己的见解,谁知白隐禅师却说道:“你从恶知识处得来的见解,许多臭气薰我!”
五十五卷。明·憨山德清撰,侍者福善录,通炯编辑,刘起相重校。又称《憨山老人梦游集》。为憨山德清语录的集大成本。收在《禅宗全书》第五十一册、《万续藏》第一二七册。作者德清,晚年号憨山老人。与云栖盐宏、紫柏真可、蜀益智旭等三人被称为明季四大师。治学范围极广博。除佛教经论之注疏外,另有关于《老子》、《庄子》、《中庸》等书之注解。
当脑筋清楚,体力充沛的时候,最适合打坐,最好养成每天固定的时间打坐,例如早上早些起床,晚上洗完澡睡前各坐一次,每次至少十五至二十分钟,如能坐到半小时至一两小时更佳。
迦叶二十八传至达摩,达摩五传至曹溪六祖六祖后派列五家。六祖传青原思祖,思传南岳石头迁祖,迁传药山俨祖,俨传云岩晟祖,晟传洞山良价禅师,价传曹山本寂禅师,后人尊为曹洞宗。又石头传天皇悟祖,悟传龙潭信祖,信传德山鉴祖,鉴传雪峰存祖,存传云门文偃禅师,曰云门宗。
明州天童景德寺语录 侍者 祖日 编 山门天童大解脱门。豁开衲僧自己。透乾坤无表里。虽然万古清风八面来。前楼后阁玲珑起。 佛殿。黄金妙相。驴腮马嘴。咦。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方丈。横一丈竖一丈。文殊维摩隔壁抓痒。卓柱杖云。尽大地人不钓自上。 至法座前
禅宗经典有哪些?《大般若经》是佛教经典。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简称《般若经》。为宣说诸法皆空之义的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唐玄奘译。600卷,包括般若系16种经典(即十六会)。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大概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在贵霜王朝时广为流行。梵本多数仍存。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家之一,由希运禅师住持宜丰黄檗寺时暂露端倪。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滞,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释迦牟尼佛→初祖摩诃迦叶→二祖阿难尊者(中经二十八代至)→西天二十九祖东土初祖达摩大师→二祖慧可大师→三祖僧璨大师→四祖道信大师→五祖弘忍大师→六祖慧能大师→南狱怀让禅师→马祖道一禅师→黄辟希运禅师→临济宗第一代临济义玄法师(中经四十二代至)→虚云古岩禅师→净慧本宗禅师→寂仁常毅禅师→四十六代义辉寂月
《指月录》三十二卷。又称《水月斋指月录》。明·瞿汝稷集。万历二十三年(1595)完成,三十年序刊。收在《万续藏》第一四三册。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禅定,是一个很幽胜深远的法门。有实修经验的人,一定会知道,你修得越深,精神层面的感觉将越深邃,越难以言诠。这种精神层面的感觉,只能透过实修去取证,自然会了解深刻的禅定里面是什么样的世界。
自己要检视自己修禅定的动机是不是为了利养。如果是,那就是地狱的心。什么是地狱心?当此生此世贪得无厌,下辈子就容易掉入地狱。如果为了利养而修禅定,这就叫发地狱心。可千千万万要避免啊!
衣食支分婚嫁毕,从今家事不相仍。夜眠身是投林鸟,朝饭心同乞食僧。清唳数声松下鹤①,寒光一点竹间灯。中宵入定跏趺坐②,女唤妻呼多不应。 白居易的晚年,是个虔诚的佛弟子。在他的诗集里,有《赠僧五首》之一说:“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般勤一戒重千金。”诗名《钵塔院如大师》,并有小序说:“师年八十三,登坛秉律凡六十年。每岁于师处授八关斋戒者九度。”表现了对于出家人的赞美和欣美。这回轮到他自己坐禅学佛了。
解脱之法的发现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所以,佛教把这能让众生离苦得乐的佛、法、僧称之为三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中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团为中心。皈依三宝是为了学习正法,正法又须僧团来作良导。
做什么事都要以大悲为体、菩提心为相、种种方便方法为用。若是以大悲心为体智慧必然会显发,悲智运用如何也是要以菩提心为相,这样在依法行事和发心做事的时候,就不会以顾及而最终是以自我的寻思为顾忌,这样就会视一切为恶为不如法就会远离大悲,就不会发菩提。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去成就别人,因为我们明白一切众生无其自性,受被成就的也无自性,成就的方法也无自性,这样我们就不执着了,因为有执着就会有因自我估计寻思而出现的好坏,这些好坏用常规看上去很对,但是却远离了大悲,就不会和无尽功德相应。
人生最宝贵的资产就是人格信誉,他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当一个人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品行时,他的生活很充实,不会随波逐流,也不会不知所措,更不会迷途无归。
修禅就要平实,老实修,老实参,老实做。不要以神通来眩人眼目。当然有的人在初学佛法的时候,总是以神通为修法的目的,或者以神通为动力、目标,立这样的志而去修学佛法。这样修学佛法,这样去用功,往往会落入外道的修学当中。所以我们这里切记不要在修禅定中以神通为目的、动力。否则容易走到外道邪路上去。当然,因为根基所致,很多人平实不了,平平淡淡怎么可以呢?我修行就是要修出一点动静来,这个动静在哪里呢?其实这个动静就是你心里面的动静,还是要息止它。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今天是阿弥陀佛诞辰,阿弥陀佛成就的极乐世界是人类幸福美满的人生期盼和终极价值的最高追求。作为佛教徒,我们过阿弥陀佛诞辰,最重要的是系念阿弥陀佛,与佛道交感应。阿弥陀佛具备着无量的慈悲和智慧,我们要向阿弥陀佛学习。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进阿弥陀佛的怀抱!阿弥陀佛究竟是谁?阿弥陀佛又叫无量光佛、无量寿佛。
某僧刚出家时,早课、晚课、出坡、行堂、诵经、打坐等功课样样精进,而后慢慢心生懈怠,并不如前。某日,师上堂开示:无论出家在家,为什么有的人修着修着心态变了,问题出来了?你们可以扪心自问,当初修学的初发心是什么,坚持了多久,现在的心态又是什么?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