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道德真经三解卷之一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经曰:道既可道,即非常道。名既可名,即非常名。无名者,天地之始。有名者,万物之母。常无,斯欲以观其妙。常有,斯欲以观其徼。妙乃无名之常,徼乃有名之道。此两者,同出而异客,谓之异。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曰:无思无为,是谓常道。神妙政一,是谓常名。道者,太极之中虚。名者,天地之大象。太极中虚,何道无之?分于一物一物之道。一物之道,岂可尽道。不可尽道,立名强道,立名强道即非常道。天地大象,何名无之?形于一物一物之名。一物之名,岂可尽名。不可尽名,立名强名,立名强名即非常名。天地未生,无始何名?万物既成,无母何形?欲观其妙,常无之道。欲观其徼,常有之道。此两者同出于无思无为,异名乎神妙致一,是故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升堂入室而主乎奥者,其唯圣人乎?

  德曰:咸之男女,牝牡未合,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道无可道,存乎常道;名无可名,存乎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恒之夫妇,男女居室,人之大伦,抱乎婴儿。道有可道,非谓常道;名有可名,非谓常名。有名万物之母也。止而说男下女,咸自否变。常无,欲以观其妙也。巽而动,刚柔皆应,恒自泰变。常有,欲以观其微也。造天地之所以为天地,常道也。造男女之所以为天地,常名也。凡此两者,同归而殊途,同出而异名也;一政而百虑,异出而同名也。故曰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若入众妙之门,必也遭乎至人。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1。

  经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美与恶相对,有与无相生,难与易相成,长与短相形,高与下相倾,音与声相和,前与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并作而不有辞,以其生而不自有,为而不自恃,功成而不自居。由此不居,是以天下不能去其美。

  道曰:无万物不知有人,无人不知有天地,无天地不知有道,不知有常。常之为道,孰得而恶?及乎万物并作,而美恶形乎其中矣。故天下之事,无恶不知有美,无不善不知有善。既知美之为美,善之为善,则恶与不善分乎其中矣,由是相生、相成、相形、相倾之道存焉。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而民自化,行不言之教而民自信,万物虽作而亦不有辞,以其天地自生而不我有,天地自为而不我恃,天地功成而不我居。申此不居,是以不能去圣人之美。

  德曰:阴阳动静,互为其基,刚柔体用,互成其形,皆天下之至美也。知美之为道,常也。知美之为美,欲也。以道为欲,此是恶已。乾坤中交而生坎离,坎离中交而复天地,天下皆知中交为道,斯不亦尽善尽美乎?皆以中交为欲,岂不谓之恶也已。故有无相生,日月并明也;难易相成,水火相息也;长短相形,弦望不齐也;高下相倾,阴阳相薄也;音声相和,阳唱阴和也;前后相随,二三六九也。是以圣人虽欲有为,而何所为乎?虽欲设教,而何所言乎?万物并作,而何所辞乎?故生而不我有,为而不我恃,功成而不我居。是以圣人能成全乎天下之美,故日不去。苟有乎我,铃失自然之道,而入于衍矣,岂不谓之恶也已。

  不尚贤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经曰:不尚其贤,民争何用?不贵其货,民盗何用?不见可欲,民自不乱。是以圣人之治,常道虚其心,万物实其腹,无为弱其志,无不为强其骨,自然使民无知无欲,纵使知者不敢为也。为于无为,则天下无不治。

  道曰:画前之易,无为而治,起则呴呴,卧则吁吁,茹毛饮血,民物自化。自大畜之尚贤,便有颐之朵颐,自噬嗑之聚货,便有豫之暴客,故不见可欲,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以天下之心为心,犹长以虚受人,以天下之腹为腹,犹长以实新德。以贵下贱,大得民也,故弱其志。大人有造,自强不息,故强其骨。常使民无由可知,无由可欲,使有一二知者,亦不敢有为也。盖圣人为于无为,则天下无不治。

  德曰:身中贤行,自不知尚,民谁为争?身中实货,自不知贵,民谁为盗?不争不盗,不见可欲,民自不乱。苟使知之,则争其贤而不尚其贤,盗其货而不贵其货,纵心所欲,无所不为,贤灭货尽,其能久乎?是以圣人之治,以真常极寂虚其心,以天地日月实其腹,以南水北火弱其志,以东金西木强其骨,其民自然无知,自然无欲,使夫知者终身不敢为也。盖为于有为,则无不乱,为于无为,则无不治。

  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经曰:用道之冲,或不至盈。广乎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气之锐,解其物之纷,和其容光,同其垢尘,澄兮湛兮,道似若存。得此道者,吾不知谁之子,象帝出乎震之先。

  道曰:清气上为天,浊气下为地,冲气中为人。天地为道之用,或不至满,人为天地之用,或不至盈,盈则或几乎息矣。是以圣人齐圣广渊,似万物之宗,长以正气,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澄兮湛兮,道常若存。羲皇之上人乎,用道之冲。伏羲以来,用道之极。太极一圈,何尝有盈?虚明澄彻,万物之宗。以圆裁方,挫其锐也。分阴分阳,解其纷也。迭用柔刚,和其光也。六位成章,同其尘也。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其道湛然,存乎其中,吾不知谁之子,帝出乎震之象也。

  德曰:冲,虚中也。其道用之,或不至盈,盈则过望矣。深乎渊乎,万物之宗也。虚中有物,非宗而何?虽挫其锐,何从而挫之?虽解其纷,何从而解之?虽和其光,何从而和之?虽同其尘,何从而同之?澄澄湛湛,各有道存,此一冲物,吾不知将为谁之子。得为子者,一时辰内,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经曰:天地不七,如何以万物为刍狗?共戴道也。圣人不仁,如何以百姓为刍狗?共戴天地。盖万物百姓其犹刍狗乎?道之冲也,天地之问,其犹橐籥乎?气之冲也,虽虚而不屈,愈动而愈出,不如守虚,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曰:籍用白茅,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其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天地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天地不仁而仁也。圣人宽以济猛,猛以济宽,宽猛相济,政事以和,圣人不仁也。圣人之于百姓,犹天地之于万物也,不用则已,用则与祭之重,何重如之?夫刍狗者,天地圣人重要也。万物虽殊,不得与天同事于道;百姓虽殊,不得与圣人同事于天。得与天地圣人同事者,刍狗一而已矣。天地圣人,岂不仁于万物百姓哉?盖万物百姓日用而不知为天地,圣人之刍狗也,其仁不亦深乎?夫天地之间,以坤为橐囊,以干为管籥,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干,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故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故圣人守中,言不至穷,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出乎圣人之中也,故曰不如守中。

  德曰:天地何尝不仁?物生自生,物死自死。圣人何尝不仁?民寿自寿,民夭自夭。死生寿夭,民物自取之尔,天地圣人岂有不仁也哉?反害天地,圣人之仁矣。苟知人物为刍狗,天地为橐籥,则炉鞴乎周天,钳鎚乎太极,抽添乎日月,运用乎星辰,点铁成金,超凡入圣,使天地不得造其数,圣人不得为其民,虽曰不仁,安所施乎?是以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不必多言也,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谓天地一我,古今一我,万物一我也。

  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经曰:空谷传声,其神不死之神是谓玄牝。天玄地牝,乾坤易门,乾坤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成性,存存用用,不在勤勤。

  道曰:升九三,升虚邑,天地为谷也。上下空虚,其神不死,生长收藏,万物并作,是谓玄牝。上六冥,升正应,利于不息之贞,玄牝之门也。复至子坎,地中生木,是谓天地之根也。所以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重阳花者,不远必死。

  德曰:谷神之室,居于北海,主乎水府,有名无形,变化不测,上交天玄,下合地牝,玄牝合谷,其神不死。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所以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濳龙勿用,绵绵若存,用则若惊百里,故曰用之不勤。紫阳有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反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又云:玄牝之门世罕知,只将口鼻妄施为。饶君吐纳经千载,争得金乌摄兔儿。真知玄牝者也。

  天长地久章第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经曰:天长地久,道常无为也。天之所以能长,地之所以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得先之,外其身而身得存之。长后长外,非以其无私邪?得先得存,故能成其私。

  道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天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先,其道故得以身先之;外其身而存,其道故得以身存之。非以其无私邪?其身先存乎道,故能成其私。

  德曰:天地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圣人能长且久,以其不自身。天地自生,不久则息;圣人自身,不久则废。是以圣人先养人之身而能有其身,先存人之身而能外其身。此岂无私邪?先人后己,故能成其私。

  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经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于下流,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则善地,心则善渊,与则善人,言则善信,政则善治,事则善能,动则善时。由此不争,故无过矣。

  道曰:天一地六,干坎为水,干知大始,坎主劳动,故曰上善。干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又何争乎?坎之为水,万物归藏之所,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心善渊,水流而不盈也。与善人,行有尚,往有功也。言善信,行险而不失其信也。政善治,维心亨乃以刚中也。事善能,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也。动善时,险之时用大矣哉也。夫惟不争,劳乎坎也,虽劳乎,知谁得而过之,故无尤矣。

  德曰:紫阳所谓《白虎首经》至宝华池神水真金,始知上善利源深,不比寻常药品,盖以此也。虽处众人之所恶而得几于道者,何也?坎中有复,归根复命也。居善地,先要得地。心善渊,先要无为。与善人,先要择交。言善信,不敢失时。政善治,富国安民。事善能,强兵战胜。动善时,朝屯暮蒙。不敢争利,以取强焉。争则有过,夫惟不争,故无尤矣。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经曰:持而盈之,金玉满堂,不如其已,莫之能守。揣而锐之,富贵而骄,不可长保,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故坎不盈,祗既平,无咎。盈则坎道失矣,是以不如其已。事有圭角,不为混成,揣而锐之,必挫其锐,是以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持而盈之,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揣而锐之也。是以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德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载营魄持盈之道也。十四、十五、十六,月盈于甲,日月相望,持守之时也,过则消矣,故日盈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夺造化者不然,月既望矣,金玉满堂,何必持盈守成?退藏于密足矣。天之道也,更进一步,亢龙有悔,揣其锐也,故居上位而不骄。居上而骄则亡,是谁之过与?

  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经曰:日营月魄,抱一能无离乎?阳气致柔,其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其使能无疵乎?爱民治国,其使能无为乎?天门开阖,其使能无雌乎?明白四达,其使能无知乎?道生之,德畜之,故生而不自有,为而不自恃,长而不自宰,是谓玄德。

  道曰:日月合度,会于天地乾坤,虽曰抱一,能无离乎?日月合度,离坎之离;抱元守一,附丽之离;五十九日而再会,别离之离。离,至文也。坎中一阳,干之专气也,故月载营魄。离中一阴,坤之柔气也,故日有食。既乾坤天地而生坎离,坎离者,日月之道也。故晦以旁死,朔以哉生,其能如婴儿乎?览之以玄,本无所疵,涤之除之,能无疵乎?曰民与国,本无所为,爱之治之,能无为乎?干为天门,本无所雌,开之阖之,能无雌乎?四通八达,本无所知,明之白之,能无知乎?天道生之,地德畜之,故曰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德曰:乾坤中交而生坎离,坎离中交而复乾坤,故曰载营魄。坤中交干而为坎中一阳,抱其一也。干中交坤而为离中一阴,故曰抱一能无离乎。坎外阴而内阳,其体本坤,因得干中而为中男。离外阳而内阴,其体本干,因得坤中而为中女。以中男之专,致中女之柔而生婴儿以为复,姤以父母而生万物之道也,故曰能如婴儿乎。紫阳所谓能将坎内中心实,点化离宫腹里阴者是矣。至如涤除玄览,开阖天门,皆婴儿之神也,以我恃之,有累玄德。

  三十辐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经曰:轮辐三十,共辏一毂,当其虚转,车之用也。埏埴为器,陶者模范,当其虚中,器之用也。户牖为室,虽曰穿凿,当其虚明,室之用也。故实而有者以为之利,虚而无者以为之用。

  道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凡二十八舍,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辐毂之象也。北极天枢,运转于一度之间,当其无有之象也。干旋二十八舍,以齐七政,用车之象也。是知物之用者,车也;车之用者,虚也。天如倚盖,地下东南,埏埴为器之象也。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当其无有之象也。能使大气盈虚消息,用器之象也。是知物之用者,器也;器之用者,寄也。天地定位,日月并明,户牖为室之象也。虚室生白,当其无有之象也。万物并作,用室之象也。是知物之用者,室也;室之用者,息也。故实而有之者,利也;虚而无之者,用也。故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德曰:朔旦屯直事,日暮蒙当受,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内除乾坤坎离四正,一月三十日而用六十卦,故曰三十辐共一毂。中间虚实相依,体用相扶,进退相乘,水火相逮,当其无有车之用也。至如抱元守一,十月胎圆,埏埴以为器也。虚脱出入,不有难色,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巡乘六甲,与天地并,凿户牖以为室也。性命两全,神形俱妙,变变化化,与道合真,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经曰:五色悦目,令人目盲;五音悦耳,令人耳聋;五味悦口,令人口爽;田猎悦心,令人心发狂;货贵难得,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不为乎目而为乎腹,故去彼之幻,取此之真。

  道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其或不宜釆色视于目,令人目盲;声音听于耳,令人耳聋;刍豢悦我口,令人口爽;从兽无厌,令人心发狂;玩物丧志,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不为乎目而为乎腹,故去彼目之幻妄,取此腹之真用也。

  德曰:五色唯黄可观,黑赤不真,令人目盲。五音唯宫可闻,商角不真,令人耳聋。五味唯甜可食,酸辛不真,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于鸟兔之间,不知节者,徒令人心发狂。直求骊龙之珠,而为难得之货,苟不一获则为虀粉矣,岂止行妨而已哉。所谓薄薄酒胜茶汤,麤麤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此真不为目而为乎腹也,故曰去彼取此。

  宠辱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则可以托天下。

  经曰:宠与辱若惊,贵与大患若身。谓宠辱,宠为下也,得宠若惊,失辱亦惊,是谓宠辱若惊。大贵在身,大患在身,若不有患,不如无身。若贵以身为天下,则可以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则可以托于天下,是谓无身也。

  道曰: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承天宠也。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得之若惊也。上九亢龙有悔,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动则下生一阴而为姤,悔吝者,忧虞之象也,故曰失之若惊。若九五不有其身而为天下之贵,则长居九五,必不至有上九之大患矣,是谓宠辱若惊也。故夫以身贵为天下者,则可以寄于天下,以身爱为天下者,则可以托于天下。如此不有其身则无患也,断可识矣。

  德曰:知雄守雌,得之若惊,临阵轻敌,辱莫大焉。得之不失,大贵在身;失之不得,大患在身。有为有身,必至大患;无为无身,必至大贵。知天下之民既富既庶,则一人之身可贵可爱,因民之所以利而利之,可谓贵其身,因民之所以用而用之,可谓爱其身。是以圣人不敢以身有天下,则可以寄于天下;不敢以身为天下,则可以托于天下。是谓无身之贵爱也。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经曰:视之不见,不为不明。听之不闻,不为不聪。搏之不得,不为不捷。盖夷希微之三者,混而为一,无中之有也,故不可以言语致诘。其上不皦,其下不昧,通虚圆明,内外莹彻,绳绳兮不可名,而复归于无物,此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殆不可以形而容之。知执古之虚无,以御今之实有。能知古之道始,是谓今之道纪。

  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故立戒则积精,积精则穷理。由戒则入定,入定则全气,全气则尽性。由定则入慧,入慧则全神,全神则以至于命。三者混而为一,故不可以致诘。夷希微者,视听搏之惚恍也,其上不皦,本无所明,其下不昧,本无所暗,故绳绳兮不可名,而复归于无物。此本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故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成性存存也。若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太始,是谓道纪。

  德曰:紫阳所谓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恍惚里相逢,杳冥中有变者也。三者混而为一,固不可以致诘,直待功夫至此而自知之矣。故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迎之不可见其首,随之不可见其后,故曰不可致诘。若执此道,以御今有,先知大始,然后能行,故曰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犹若畏四邻,俨若客,涣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敝不新成。

  经曰:古之有道之士,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惟此不识,故强为之容:初犹豫兮若冬涉川,次夷犹兮若畏四邻,其次俨然若客,其次泱若冰将释,至于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其容有七变,容之强也。至如浊以静之徐清,安以久之徐生,其孰能与于此?容之神也。故保此道者,不欲满盈。惟此不盈,是以能故而不新成其容。

  道曰: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言而五行合,人不言而万事备,故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具三才之道也。以其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自豫若涉川至于浑兮若浊,易一变而为七也。静之徐清,久之徐生,七变而为九也。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敝不新成,九复变而为一也。大哉,老子之言。圣人谓其犹龙邪,吾不知其乘风云而上天,斯亦不过矣。

  德曰:得道之士真乎四德,搏之不得名曰微,阴阳不测名曰妙,天地变化名曰玄,往来不穷名曰通,故曰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若冬涉川,临深履薄也。犹若畏四邻,不敢进寸而退尺也。俨若客,不敢为主而为客也。涣若冰将释,识心见性也。敦兮其若朴,甲庚正完也。旷兮其若谷,戊己门开也。浑兮其若浊,铅采癸生也。孰能浊以静之徐清,上善若水也。孰能安以久之徐生,十月胎圆也。保此道者,不欲满盈,盈则精神露矣。夫惟不盈,是以能敝而不新成其容。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