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道枢卷之九

  神景篇

  神山牡宫,气留牝府.;其气交感,以神为御。

  天谷者,泥丸之宫也。上赤下玄,左青右白,其中有黄焉,斯元神之府也,谷神真一之至灵者也。其为吾之性欤,而心为其用焉。神静则万化安,情动则万化生。夫能守其一、守其神,神斯静矣,然后真一者在于天焉。

  上牝者,脱也。泥丸之前紫微位焉,紫微之前玉清位焉,玉清之下明堂位焉。明堂下通乎鼻。鼻者,牝之户也。

  下牝者,心也。心之上玉泉位焉,玉泉之上太皇位焉,太皇之上金光之庭位焉,金光庭之上慧泉位焉,慧泉之上五灵之源位焉,五灵源之上灵泉位焉。过天曜,出胃口,入九端,通夫地之要而至于其口及唯之闻者,牝之户也。

  神者气之母也,气者神之子也,不可斯须而离者也。神止于牡官则气留于牝府,故神能御乎下,与气交感,升降不息,自然之道也,于是必加精进焉。使夫妙中得定,定中有神,三衣足而四器空矣。三衣何谓也?曰性,曰智,曰慧。四器何谓也?日目,曰耳,日鼻,日舌。性者神也,智有通也,慧有变也,圣人观性生法,法无量矣。于是变化至于无穷,入于无为。日用而不知日.器空矣,六尘亡矣,尚何六贼人育哉!吾则澄其神不附于万化,神通之力绵绵守之,用之何倦?守之何勤?凡比者空而不色,色而不空,无为之妙用者也。

  三宫者,心脾之升降者也。二辏者,其路也。上通乎天门,下达乎地户,中灌溉乎三宫。脑者,上玄下赤,左白右青,其中有黄焉,三阴之正,太玄之中者也。精外谓之搜,水中谓之賸蛇,其名太素之魔,呼吸真气,运行经络者也。下之心者,上赤下玄,左青右白,其中有黄焉,三阳之正,太一之中者也。精外谓之没,水中谓之元龟,其名太玄之魔,呼吸真气运行经络者也。脾居中央,是为二气升降之府,神气交感之宫也。

  吾能守乎泥丸、天谷,其主二千有七百息,使气定十周,自然心之阳与脑之阳合于脾,下达乎玉匮,过乎太仓,入于尾问,出于心,升于二辏,状如火输焉。元神过乎上清,行乎太枢,越乎灵道,入于中庙,历乎脑户,出于风府,传乎二辏,神气交而百体 五形其炎如火,其状如迸泉焉。于是观也,神不入乎色,视也,神不入于声闻也,神不入于香味也。吾湛湛乎其定,四器可谓空也矣。圣人于是知空之不空也,色之不色也,而得智慧于斯焉。知不知,孰知慧哉!视不见,孰知妙哉!故不性之性谓之合,不神之神谓之真,此其日用之定者也。夫能于定之中而明不神之神、不性之性,财神而化性,而真与天地等其久,阴阳同其运矣。

  颐生篇

  按购之方,出于玄策;可以延年,可以骚疾。

  施真人曰:养生者以不损为本,进道者以无病为先,吾得安乐之法,十有三门焉。

  少广之山有神人曰金母,戒黄帝曰:少思寡欲,则声色自无矣。

  太上教尹真人曰:虚心弱志,则神气永宁矣。

  彭真人名龟年曰:吾尝有目疾,昼夜睁目注视以去其昏,闭之少顷而再行焉,积功可察秋毫矣。

  徐真人名甲曰:吾尝有目疾,正坐于暗室,运其晴以旋转者,其数八十有一二,瞋目集神而复旋转无数,功久而神光自见,状如金轮矣。

  刘真人名网曰:吾时有脑痛,其风气上攻,昼夜以左右手束其额,大指以对天仓,闭息运气以攻其首、其目,时歇大指,使气达于顶,则风随气散矣。

  葛真人曰:人有首痛脑风,令居幽室,静坐闭息,掩耳,气极则放焉,放之则轻摆其首而不止焉,松风去痛,明目补髓矣。朱真人曰:气弱而形衰,食多则凝塞。昼夜即其凝塞之时,盘膝静坐,升身鼓腹,闭息不止,则六腹空而饮食进矣。

  元真人名谷曰:未仙之日绝食于旷谷,惟茹草木,则鼓腹以冲五藏之凝滞,闭息以聚三才之真气,加之以内想以火,咽其津而纳其真水焉,荣卫克悦而气和通,可以延年矣。

  左真人名慈曰:老而奉真,多伤于风,昼夜交左右手相叉,以首,扣地,其气上冲乎天柱,漯然汗出于四支乃已。用之可以除疫,可以明目而导气。

  王真人名利曰:觉寒之时,幽室盘膝而坐,左右手兜其肾闭息,以首扣礼者五七十,其汗四缢而出,其寒散矣。常用之,和气明目,肤泽而骨健。

  刘真人名可道曰:居山者为雪霜所侵而其腹痛,坐密室,亡虑亡思,内想其腹,对掌抱脐,可以散寒气而益元阳矣。

  孙真人名守一曰:凡腹痛而肠内有虫,则敛身咽气者十,抱脐搓掌百数,再搓则痛止而虫下矣。常用之补气活血,可以延年。

  昊真人名逊曰:静坐密室,叠掌盘膝,闭目冥心,升身而凝息,内观病所自起,即心传气,百疾可廖矣。常行之,可以健步,可以还童。

  袁真人名素曰:闭息按胯,截留真气而还下元,是为保益之方,久而不已,可以益寿,可以固形。

  崔真人名德基曰:扣首抱颈,般运神光,入于天宫,久而不已,面目清,神气和矣。

  刘真人名海蟾曰:叠指以闭玉户,法用含津,勿令走失,是为锁金关。可以不梦鬼交,久而不已,可以延寿而飞升。

  盖真人名元真曰:咽纳百口,不搅而自然真水朝上矣。有疾用之则病已,常用之,肌肤华润。

  吕真人名崑曰:搓兜脐肾,交加换手,抱脐之下,握其肾,左右手更换焉,可以集真气而壮下元矣。

  平都篇

  太上玄丹;至微而显,绛官紫户,其则不远。

  中岳真君苏子玄曰:吾得太上玄丹之经焉。夫二眉之问,上却入三寸,分为守双、寸田。于是左面有绛台、青房焉,右面有黄阙、紫户焉。于绛台中问以为道,以导之左右有台阙,伺非常之气焉。紫户之神,其名日平静守法王;青房之神,其名曰正心。其神并形如婴兄,衣如其房之色,手执流金之铃,暮卧及存思之时,先存三神,仿佛见焉。乃扣齿,三呼其名而祝曰:紫户青房二大神,手把流铃,身生风云,挟卫真道,来听我前,我思感通,灵利陶甄,出入利正,上登九门,即见九真太上之尊。祝已,乃存思三一、洞房九道诸要道焉。

  左右耳有云仪使。云仪使呜钟以闻九官者耳呜,使知有自外来也,闻之则错手掩耳,而祝曰:赤帝在宫,九真在房,请听神命,示察不祥,太一流火,以灭万凶。祝已,以手指耳门七过。面热者佳候也。颈问索索恶寒者,恶之入也;急卧暝目,存乎玄丹之官,太一真君以流火之铃焕而掷之,使恶气出,则耳目内外光火炯然,照于一身。

  却入一寸,是为明堂之宫。其宫之中,左有明童真君焉,右有明女真君焉,其中有明镜神君焉。三官者,理乎水火者也。服绿锦之衣,带赤玉之铃,衔赤玉之镜,其形如婴儿,向外并生焉。存之既已,因三呼三君名字,明童名玄阳,字少青;明女名微阴,字少元;明镜名照清,字四明。扣齿九通,则千妖伏而万鬼灭矣。飢渴者存三君则口吐赤气,灌吾之口咽吸之,斯须飢渴除矣。求延年者,当正心安寝在于明堂三君,外向长跪,口吐赤光之气,克灌吾之身,斯须赤气环绕而为火,身与火同一体,内外光明,良久乃止,是为日月炼形焉。却入二寸,是为洞房之宫。洞房之官,其左有无英公子焉,其右有白元君焉,其中有黄老君焉,此飞真之道也。

  却入三寸,是为丹田之宫。丹田之官,其中有上元真一帝君焉。帝君有二卿,共守三元,真一之道,斯地真者也。却入四寸,是为流珠之宫,司命之所行者也。

  却入五寸,是为玉帝之宫,玉帝神母居之。

  明堂之上一寸,是为天庭之宫,上清真女居之。

  洞房之上一寸,是为洞真之宫,太极帝妃居之。

  丹田之上辟方一寸,是为玄丹之宫,脑精泥丸之魂宫也。夫脑者一身之灵也,百神之命窟,津液之山源,魂精之玉室也。夫能脑中圆虚以灌真,万穴直立,千孔生烟,德备天地,混同大方,故日泥丸。泥丸者,形之上神也。唯知吞气纳液、呜鼓叩齿而不知所因者,乃泥丸之末流尔。

  玄丹之宫正方一寸,有绿室紫微之房。朱姻满乎内,于是泥丸太一真君居之。其形如婴儿,坐于金床玉帐之中,服紫绣饰衣,腰带流光,左把北斗七星之杓,右执北辰之呈。北辰者,北极不动星也。《太上龙书》云:正坐玄丹,不偏不邪,言此道也。暮夜寝处,去诸思念,坐卧任意,先存北极辰星之中有紫气来入于玄丹之宫,须臾满溢出于身外而周于身内外,与紫房合体矣。又存日来入于玄丹之宫,中有紫气,视之如暗中之火珠。已,乃存上清中黄太一真君从北极紫气之中来下于玄丹之宫。已,又存其身忽然上入玄丹之宫,在太一之前对坐,其服色任意因心,起再拜稽首,膝前问道。乃咽紫气三十过,咽津三十过。已,又存北斗七星内有赤气如弦焉,径下入于玄丹之宫,于是太一及其身俱承日而行,入于赤气之道,上诣于北斗魁中。行之十四年,则与太一同游七元之纲;十六年则受书于上清矣。夕一存之,唯数而已,不可废也。专修此者,不必三一也。凡月之一日、三日、七日、十有五日,与夫夜半之时,存玄丹官中太一真君,正坐向外,口吐紫气,下入我口,随即咽之者五十过。微祝日:太上真皇,中黄紫君;厥号规英,字曰化玄;金床玉帐,紫绣锦裙;腰带火铃,斩邪灭奸;手把星精,顶生日真;平坐吐气,使我咽津;与我伺语,宴服玄丹;炼灌七魄,和柔三魂;神灵奉卫,使我飞仙;五脏自生,还白童颜;受书上清,司命帝君;所愿所欲,百福惟新。既已,复存其身上入于玄丹之宫,寝息太上之前焉。玄丹者何也?泥丸之神也。

  《元真一经》曰:气结为精,精感为神。神为真人,真人升为赤子,此真一者也。故守三一者为地真矣,守洞房者为真人矣,守玄丹者为太微官矣。守一之道,当存北斗七星,以魁为盖,以柄指前,赤子居中。于北斗七星冉冉至于吾顶之上,星脚向天以正指前者,存阳明阴精在于后,存天关之星令云吾口七尺星对口之前,黄气阳精三道顺行焉。然七星者各有童子:一日阳明之星,其名枢明;二曰阴精之星,其名曜灵;三曰真人之星,其名北元;四曰玄冥之星,其名宝精;五日丹元之星,其名丹婴;六曰北极之星,其名虔清;七日天戊之星,其名紫英。常存之在于一星之上,则百邪不奸,凶气灭亡矣。

  《内视中方》曰:欲登清灵,当存五星;密至密行,不出宇庭。其存之之法;于夜半生气之时,平坐榻上,向月建所在叩齿九通,咽津三十过,北向再拜。阴祝曰:谨白太上、太极真君,请五方、五帝、五灵神使共相见。祝已乃瞑目存想五星如缀悬于上,于是北方辰星在于首之上,束方岁星在于左,西方太白在于右,南方荧惑在于二膝中问,中央镇星在于心。常行之,久则见星之精为,五老至矣,可以从之问飞仙之道焉。

  黄伯严名敬有炼形之方,曰:想北极之中辅星,而思之倏钦之中有太阳赤童持朱旌招摇之火,以烧其身,炼去三尸,可以长生矣。石汤传其方,常存其眉问有星,其光如豆,思念之,其赤如火,须臾盖于面目以周于身,忽然忘其形,惟见其火正赤,良久而灭,而身复旧焉。

  乐子长有漱华池之方曰:常含枣核如儿吮乳,久之乃满,咽其三分而留二分,与气俱咽焉。其名日还精,可以周而复始者也。鹦呜而起,扣齿三十六通,至于三百则齿之摇者固,龋者愈,痛者止矣。于是有食五芽之方:先束向扣齿九通,而祝曰:束方青牙,紫云流霞;三素徘徊,玄霜玉罗;服食晨晖,饮咽朝华。既已,想以舌之上唇之外,取津咽液三十过,一舐接津液辄一咽,而存青色入于其肝。行之十年,束方老人来授以青真之经矣。

  次南向扣齿九通,而祝曰:南方朱乌,丹霞太微;九道降烟,发布景辉;服食灵晨,饮以丹池。祝已,以舌舐下唇之外,取津咽之三十过,存液之赤气入于其心。行之十年,南极老人来授以景丹之经矣。

  次西向扣齿九通,而祝曰:西方上明,飞霞金液;服食太明,素灵之精;饮以玉酒,晨华启灵;使登虚皇,上升高清。祝已,以舌舐唇之内,取津而咽之三十过,存液之白气入于其肺。行之十年,西方老人来授以素符威神之符矣。

  次北向扣齿九通,而祝曰:北方玄滋,度云启胎;绿霞三升,紫盖苍晨;服食日华,饮以琼饴。祝已,以舌舐下唇之内,取津而咽液三十过,存液之苍色入于其肾。行之十年,北极老人来授以玄录宝明之符矣。

  次南坐上扣齿九通,而祝曰:戊己之元,黄素五云,四霞紫青,八景九晨,二明激辉,七曜灵尊,和津灌气,服食中元,琳华亲胎,饮以醴泉。祝已,以漱满口之中玄膺内外及舌齿之问,上下表裹通匝取津而随咽之四十过,存液之黄色入于其脾。行之十年,中央黄老君来授以黄气阳精、藏天隐月、逐绿章青、腰虎书矣。此五符者,皆可以一合而上升者也。夫玄与四老俱升者,则四极老人复一时俱降同共上升乃各随方而游,非一一先去也。然其次可以常行之,不必鹦呜平坐寂念,体神清闲皆可为之也。

  炼精篇

  鹦呜而兴,咀嚼玉泉;外御百侮,内安三田。

  孙真人曰:清旦未语之时,咀嚼玉泉而徐咽之,凡二七过,于是叩齿十有四。久行之,其精满矣,润乎一身。

  发欲常理,齿欲常扣,津欲多咽,气欲常清,手欲在面,足欲频行,耳欲常摩,目欲常搓。

  凡寅之时而为导引焉,扣齿三十有六,以集其神,存想丹田五脏之色之象而一周焉,然后澄也二息,并绝其念,使其心常存于下丹田行住坐卧,常如此存心。久之,神气自住,诸疾不生。若夫怨怒忧惧烦恼、邪之思欲奔竞,修真之大禁也,一动则元气损矣,此之谓内丹。阴施惠于人,此之谓外丹。

  纯阳篇

  太一之鼎,以酉为模;呼吸百刻,是谓神符。

  黄帝游于青城之野,见广成子、岐伯、黄谷子而问道焉,于是得百刻之神符。

  纯阳子曰:刻始于一,而吾之息百二十有五焉。子午卯酉之时,其刻九余八而己,盈乎百之数则呼吸定于一。通乎昼夜,吾之息万三千五百。环周于身,于是经络血脉流行五十营而内丹生矣。日卯曰酉,二分之数也,其可不明乎?仲春之火,太阳也,谓之火忌。于是察进退之理,以龙从虎而神符斯至矣。盖吾以兑之金为泽,水生于金,金生于土,而为太一之鼎,是所谓酉模也。吾方进火焉,三千日而珠琳成。甲,胆也子戌申午辰寅;乙,肝也未卯酉巳亥丑;丙,小肠也子申午寅辰戌;丁,心也丑卯巳未酉亥;戊,胃也子寅辰午申戌;己,脾也丑卯巳酉未亥;庚,大肠也子辰寅戌午申;辛,肺也酉卯巳丑亥未;壬,膀胱也子寅辰午申戌;癸,肾也丑卯巳未酉亥;是所谓纯阳也。天地无之则万物不生矣,吾得之以为生成之方。壬为天机,丙为地纽,以六甲还天地终五之道,斯大道也。

  古之鼎有五:其大容水二升,其高五寸半,其名日丹砂,按天地之元气也;容水一斗,其高一尺,其名日秋石,按乎十干,皆九日而更焉;容水一斗六升,其高一尺六寸,其名曰白马,按日月之数,日更焉;容水二斗八升,其高二尺八寸,其名曰白雪,按二十有八宿,旬有五日而更焉;容水二斗四升,其高二尺四寸,其名日黄芽,按二十有四气,亦日更焉。今之鼎有九九阳数也。鼎之实金汞丹砂也。其大五升,随其形五日而更,九日而周。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