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濒湖脉学》脉诀考证

  脉诀非叔和书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脉非一道,今世惟守寸、关、尺之法,所谓关者多不明,独俗传脉诀,词最鄙浅,非叔和本书,乃能直指高骨为关。然世之高医,以其书赝,遂委弃而羞言之跋郭长阳书。
  东阳柳贯曰:王叔和撰《脉经》十卷,为医家一经。今脉诀熟在人口,直谓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晋时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伪托,以便习肄尔。朱子取其高骨为关之说,不知其正出《脉经》也。
  庐陵谢缙翁曰:今称叔和脉诀,不知起于何时。宋熙宁初,校正《脉经》,尚未有此,陈孔硕始言《脉诀》出而《脉经》隐,则《脉诀》乃熙宁以后人作耳,惟陈无择《三因方》言高阳生剽窃作歌诀。刘元宾从而和之,其说似深知《脉经》者,而有自著七表八里九道之名,则陈氏亦未尝详读《脉经》矣。
  河东王世相曰:诊候之法,不易精也,轩歧微蕴,越人叔和撰《难经》《脉经》,犹未尽洩其奥。五代高阳生著《脉诀》,假叔和之名,语多抵牾,辞语鄙俚,又被俗学妄注,世医家传户诵,茫然无所下手,不过藉此求食而已,于诊视何益哉?
  云间钱溥曰:晋太医令王叔和著《脉经》,其言可守而不可变,及托叔和《脉诀》行,而医经之理遂微,盖叔和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医道之日浅,未必不由此而误之也。

  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金陵戴起宗曰: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九道,为世大惑。脉之变化,从阴阳生,但可以阴阳对待而言,各从其类,岂可以一浮二沉为定序,而分七八九之名乎?大抵因浮而见者,皆为表;因沉而见者,皆为里。何拘于七八九哉?庐山刘立之以浮沉迟数为纲,以教学者,虽似捷径,然必博学反约,然后能入脉妙,若以此自足,亦画矣。
  樱宁滑寿曰:脉之阴阳表里,以对待而为名象也。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凿凿也,求脉之明,为脉之晦。
  谢氏曰:《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初无表里九道之目。其言芤脉云:中央空,两边实。云芤则为阴,而《脉诀》以芤为七表属阳,云中间有,两头无。仲景脉法云:浮大数动滑为阳,沉涩弱弦微为阴,而《脉诀》以动为阴,以弦为阳,似此背误颇多。则《脉诀》非叔和书,可推矣。
  草庐吴澄曰:俗误以《脉诀》为《脉经》,而王氏《脉经》,知者或鲜。脉书往往混牢、革为一,夫牢为寒实,革为虚寒,安可混乎?脉之浮沉、虚实、紧缓、数迟、滑涩、长短之相反,匹配自不容易,况有难辩。如洪散俱大,而洪有力微细俱小,而微无力。芤类浮而边有中无,伏类沉,而边无中有,若豆粒而摇摇不定者,动也;若鼓皮而如如不动者,革也,俱对待也。又有促结代,皆有止之脉,促疾结缓,故可为对,代则无对,总之凡二十七脉,不止于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也详文集。
  濒湖李时珍曰:《脉经》论脉,止有二十四种,无长短二脉。《脉诀》歌脉,亦有二十四种,增长短而去数散,皆非也。素、难、仲景论脉,只别阴阳,初无定数,如《素问》之鼓搏喘横,仲景之惵平荣章纲损纵横逆顺之类是也。后世脉之精微失传,无所依准,因立名而为之归著耳。今之学者,按图索骥,犹若望洋,而况举其全旨乎!此草庐公说,独得要领也。

  男女脉位

  齐褚澄曰:男子阳顺自下生上,故右尺为受命之根,万物从土而出,故右关为脾生,右寸肺,肺生左尺肾,肾生左关肝,肝生左寸心;女子阴逆自上生下,故左寸为受命之根,万物从土而出,故左关为脾,生左尺肺,肺生右寸肾,肾生右关肝,肝生右尺心详褚氏遗书。
  华谷储泳曰:《脉诀》以女人尺脉盛弱,与男子相反为背看。夫男女形体绝异,阴阳殊途,男生而覆,女生而仰,男则左旋,女则右转,男主施,女主受,男之至命在肾,处脏腑之极下,女之至命在乳,处脏腑之极上,形气即异,脉行于形气之间,岂略不少异也?此褚氏之说,为有理也详却疑说。
  戴起宗曰:《脉诀》,因男子左肾右命,女子左命右肾之别,遂言反此背看,而褚家以尺脉盛弱解之,褚氏又以女人心肺,诊于尺倒装五脏,其谬又甚。不知男女形气精血虽异,而十二经脉,所行始终,五脏之定位则一也,安可以女人脉位为反耶?
  丹溪朱震亨曰:昔轩辕使伶论截嶰谷之竹,作黄钟律管,以候天地之节气;使歧伯取气口,作脉法,以候人之动气。故黄钟之数九分,气口之数亦九分,律管具而寸之数始形。故脉之动也,阳得九分,阴得一寸,吻合于黄钟。天不足西北,阳南而阴北,故男子寸盛而尺弱,肖乎天地也。地不满东南,阳北而阴南,故女子尺盛而寸弱,肖乎地也。黄钟者,气之先兆,故能测天地之节候;气口者,脉之要会,故能知人命之死生。世之俗医,诵高阳生之妄作,欲以治病,其不杀人也几希!龙丘叶氏曰:脉者,天地之元性,故男女尺寸盛弱,肖乎天地。越人以为男生于寅,女生于申,三阳从天生,三阴从地长,谬之甚也。独丹溪推本律法,混合天人而辟之,使千载之误,一旦昭然,岂不韪哉。

  脏腑部位

  绍兴王宗正曰:诊脉之法,当从心肺俱浮,肝肾俱沉,脾在中州之说。王叔和独守寸、关、尺分部位,以测五脏六腑之脉者,非也。
  慈溪赵继宗曰:脉诀言,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大肠脾胃命者,非也,心肺居上,为阳为浮;肝肾居下,为阴为沉;脾居中州,半阴半阳,半浮半沉。当以左寸为心,右寸为肺,左尺为肝,右尺为肾,两关为脾。关者,阴阳之界限。前取阳三分,后取阴三分,所谓土居金木水火之中,寄王于四时,不独右关为脾也,肝既为阴,岂宜在半阴半阳,半浮半沉之左关耶?命门即是肾宜以右尺为诊详儒医精要。
  吴草庐曰:医者于寸尺,辄名之曰:此心脉、此肺脉、此肝脉、此脾脉、此肾脉者,非也。五脏六腑,凡十二经,两手寸、关、尺者,手太阴肺经之一脉也,分其部位,以候他脏之气耳。脉行始于肺,终于肝,而复会于肺。肺为气所出之门户,故名曰“气口”。而为脉之大会,以占一身焉。(详文集)
  李时珍曰:两手六部,皆肺之经脉也,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凡诊察皆以肺心脾肝肾各候一动,五十动不止者,五脏皆足。内有一止,则知一脏之脉不至,据此推之,则以肺经一脉,候五脏六腑之气者,可心解矣。褚、储、赵不知脉随五脏之气,行于经隧之间,欲以男女脏腑颠倒部位,执泥不通。戴同父言:褚氏倒装五脏,丹溪别男女尺寸,草庐明三部皆肺,三说皆有真见,学者所当宗师。若夫赵氏所云,盖本于宋人王宗正《难经图解》,岂知脉分两手,出于《素问脉要精微论》,而越人推明关脉及一脉十变于《难经》,非始于叔和也。若如其说,则一脉十变,何从推之?可谓凿而任矣。命门即肾之说,乃越人之误也,予尝著《命门考》,命门三焦客难二说,凡二千余言云。
  上元朱铭华藻臣参校。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