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 寿康宝鉴 孝经 了凡四训 三字经 幼学琼林 论语 太上感应篇 弟子规 安士全书 黄石公素书 民间善书 四书五经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龙文鞭影 菜根谭 声律启蒙 二十四孝 蒙学经典 阴骘文 医学典籍 诸子百家 山水诗 田园诗 边塞诗 哲理诗 送别诗 思乡诗 爱国古诗 爱情古诗 抒情古诗 古诗十九首 古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古诗 古词 婉约诗词 宋词精选 宋词三百首 名句 爱国诗句 爱情诗句 思乡诗句 离别的诗句 送别的诗句

《濒湖脉学》冲脉为病

  冲脉为病

  越人《难经》曰: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
  《灵枢经》曰:气逆上刺膺中,陷下者与下胸动脉。腹痛,刺脐左右动脉,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按之立已。
  李东垣曰: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胁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脉”。其证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宜调中益气汤,加吴茱萸五分,随气多少用之脾胃论。夏月有此,乃大热之证,用黄连、黄蘗、知母各等分,酒洗炒为末,白汤和丸,每服一二百丸,空心白汤下,即以美膳压之,不令停留胃中,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盖此病随四时寒热温凉治之。
  又曰:凡逆气上冲,或兼里急,或作躁热,皆冲脉逆也。若内伤病,此宜补中益气汤,加炒、炒连、知母,以泄冲脉。凡肾火旺,及任、督、冲三脉盛者,则宜用酒炒黄蘗、知母。亦不可久服,恐妨胃也。或腹中刺痛,或里急,宜多用甘草。或虚坐而大便不得者,皆属血虚,血虚则里急,宜用当归。逆气里急隔咽不通,大便不行者,宜升阳汤泻热汤主之方见《兰室秘藏》。麻木厥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宜神功丸主之方见《兰室秘藏》。
  孙真人《千金方》云:咳唾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寸脉沉,尺脉微,宜茯苓五味子汤,以治其气冲,其方用茯苓、五味子二钱,桂心、甘草一钱,水煎服,胸满者去桂。程篁墩曰:太平侯病膻中痛,喘呕吞酸,脐上一点气上至咽喉如冰,每子后申时辄发,医以为大寒,不效。祝橘泉曰:此得之大醉,及厚味过多,子后申时,相火自下腾上,故作痛也。以二陈加芩、连、巵子、苍术,数饮而愈。
  《素问痿论》曰: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谿谷,与阳明合于宗筋,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治之当各补其营而通其腧。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谓肝甲乙,心丙丁,脾戊己主气法时月也。
  李东垣曰:暑月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痿,乃四肢痿软。厥,乃四肢如火,或如冰。心烦冲脉,气逆上,甚则火逆,名曰:“厥逆”。故痿厥二病,多相须也。经曰:下气不足,则痿厥心悗。宜以清燥去湿热之药,或生脉散合四苓散,加酒洗黄蘗、知母,以洩其湿热。李濒湖曰:湿热成痿,乃不足中有余也。宜渗洩之药,若精血枯涸成痿,乃不足中之不足也,全要峻补之药。
  《灵枢经》曰: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之左右之动脉;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先按在上久应手乃刺而与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作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冲脉,冲脉起于关元随腹直上,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故喘动应手。
  王叔和《脉经》曰:两手脉浮之俱有阳,沉之俱有阴,阴阳皆盛此冲督之脉也。冲督之脉为十二经之道路也。冲督用事,则十二经不复朝于寸口,其人若恍惚狂痴。又曰:脉来中央坚实径至关者,冲脉也。动苦少腹痛,上抢心有瘕疝遗溺,胁支满烦,女子绝孕。又曰: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乃冲脉胸中有寒疝也。
  张仲景曰:伤寒动气在右,不可发汗,汗之则衄而渴,心苦烦,饮水即吐先以五苓散,次以竹叶汤、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头眩咽燥,鼻干心悸竹叶汤。动气在左不可发汗,汗之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此为难治或先用防风白术牡蛎汤,次用小建中汤。不可下,下之则腹里拘急不止,动气反剧,身虽有热,反欲拳。先服甘草干姜汤,次服小建中汤。动气在上,不可发汗,汗之则气上冲,正在心端李根汤,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热烦,身热汗泄,欲水自灌竹叶汤,动气在下,不可发汗,汗之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疼,头痛,目运,恶寒吐谷先服大陈皮汤,次服小建中汤。不可下,下之则腹满,卒起头眩,食则下清谷,心下痞坚,甘草泻心汤。
  李濒湖曰:此乃脐之左右上下有气。築築然牢而痛,正冲、任、足少阴、太阴四经病也成无己注文。以囗为左肝右肺,上心下脾,盖未审四脏乃兼邪耳。
  歧伯曰:海有东西南北,人亦有四海以应之。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气海有余,气满胸中,悗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食。髓海有余,则轻轻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