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宗三
五年春正月乙丑,破束城县,纵兵大掠。丁卯,次文安,遣人谕降,不听,遂击破之。尽杀其丁壮,俘其老幼。戊寅,上还南京。己卯,御元和殿,大赉将士。壬辰,如华林、天柱。
二月甲午朔,至自天柱。
三月癸亥朔,幸长春宫,赏花钓鱼,以牡丹遍赐近臣,欢宴累日。丁丑,以谛居部下拽剌解里侦候有功,命入御盏郎君班候。
夏四月癸巳朔,幸南京。丁酉,上率百僚册上皇太后尊号曰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礼毕,群臣上皇帝尊号曰至德广孝昭圣天辅皇帝。戊戌,诏有司条上勋旧,等第加恩。癸丑,清暑冰井。
六月壬辰朔,召大臣决庶政。丙申,以耶律苏为遥郡刺史。
秋七月戊辰,涅剌部节度使撒葛里有惠政,民请留,从之。是月,猎平地松林。
九月丙戌,幸南京。是冬止焉。
六年春正月庚申,如华林、天柱。
二月丁未,奚王筹宁杀无罪人李浩,所司议贵,请贷其罪,令出钱赡浩家,从之。甲寅,大同军节度使、同平章政事刘京致仕。
三月己未,休哥奏宋事宜,上亲览之。丙寅,以司天赵宗德、齐泰、王守平、邵祺、阎梅从征四载,言天象数有徵,赐物有差。癸未,李继迁遣使来贡。
夏四月乙未,幸南京。丁酉,胡里室横突韩德让堕马,皇太后怒,杀之。戊戌,幸宋国王休哥第。
五月癸亥,南府宰相耶律沙薨。
闰月丙戌朔,奉圣州言太祖所建金铃阁坏,乞加修缮。诏以南征,恐重劳百姓,待军还治之。壬寅,阿萨兰回鹘来贡。甲寅,乌隈于厥部以岁贡貂鼠、青鼠皮非土产,皆於他处贸易以献,乞改贡。诏自今止进牛马。
六月癸亥,项太保阿剌恍来朝,贡方物。乙丑,谕诸道兵马备南征攻城器具。乙酉,夷离阿鲁勃送沙州节度使曹恭顺还,授于越。
秋七月丙戌,观市。己亥,遣南面招讨使韩德威讨河、湟诸蕃违命者。赐休哥、排亚部诸军战马。己酉,驻跸于洛河。壬子,加韩德威开府仪同三司兼政事令、门下平章事,东京留守兼侍中、漆水郡王耶律抹只为大同军节度使。癸丑,排亚请增置涿州驿传。
八月丙辰,以青牛白马祭天地。戊午,休哥与排亚、袅里曷捉生,将至易州,遇宋兵,杀其指挥使而还。庚申,幸黎园温汤。癸亥,以将伐宋,遣使祭木叶山。丁丑,濒海女直遣使速鲁里来朝。西北路管押详稳速撒哥以伐折立、助里二部,上所俘获。东路林牙萧勤德及统军石老以击败女直兵,献俘。大同军节度使耶律抹只奏今岁霜旱乏食,乞增价折粟,以利贫民。诏从之。滨海女直遣鲁里来修土贡。
九月丙申,化哥与术不姑舂古里来贡。休哥遣详稳意德里献所获宋谍者。丁酉,皇太后幸韩德让帐,厚加赏赉,命从臣分朋双陆以尽欢。戊戌,幸南京。己亥,有事于太宗皇帝庙。以唐元德为奉陵军节度使。癸卯,祭旗鼓南伐。庚戌,次涿州,射帛书谕城中降,不听。
冬十月乙卯,纵兵四面攻之,城破乃降,因抚谕其众。驸马萧勤德、太师闼览皆中流矢。勤德载帝车中以归。闻宋军退,遣斜轸、排亚等追击,大败之。戊午,攻沙堆驿,破之。己巳,以黑白羊祭天地。庚午,以宋降军分置七指挥,号归圣军。壬申,行军叁谋、宣政殿学士马得臣言谕降宋军,恐终不为用,请并放还。诏不允。丙子,筹宁奏破狼山捷。辛巳,复奏败宋兵于益津关。癸未,进军长城口,宋定州守将李兴以兵来拒,休哥击败之,追奔五六里。
十一月甲申朔,」一○:上以将攻长城口,诏诸军备攻具。庚寅,驻长城口,督大军四面进攻。士溃围,委城遁,」一一:斜轸招之,不降;上与韩德让邀击之,杀获殆尽,获者分隶燕军。辛卯,攻满城,围之。甲午,拨其城,军士开北门遁,上使谕其将领,乃率众降。戊戌,攻下祁州,纵兵大掠。己亥,拨新乐。庚子,破小狼山砦。丁未,宋军千人出益津关,国舅郎君桃委、详稳十哥击走之,杀副将一人。己酉,休哥献黄皮室详稳徇地莫州所获马二十匹,士卒二十人。命赐降者衣带,使隶燕京。辛亥,西路又送降卒二百馀人,给寒者裘衣。以马得臣权宣徽院事。
十二月甲寅朔,赐皮室详稳乞得、秃骨里战马。横帐郎君达打里劫掠,命杖之。丙辰,畋于沙河。休哥献奚详稳耶鲁所获宋谍。丁巳,遣北宰相萧继远等往觇安平。侍卫马军司奏攻祁州、新乐,都头刘赞等三十人有功,乞加恩赏。是月,大军驻宋境。
是岁,诏开贡举,放高举一人及第。」一二:
七年春正月癸未朔,班师。戊子,宋鸡壁砦守将郭荣率众来降,诏屯南京。庚寅,次长城口。三卒出营劫掠,笞以徇众,以所获物分赐左右。壬辰,李继迁与兄继捧有怨,乞与通好,上知其非诚,不许。癸巳,谕诸军趣易州。己亥,禁部从伐民桑梓。癸卯,攻易州,宋兵出遂城来援,遣铁林军击之,擒其指挥使五人。甲辰,大军齐进,破易州,降刺史刘墀,守陴士卒南遁,上帅师邀之,无敢出者。即以马质为刺史,赵质为兵马都监。迁易州军民于燕京。以东京骑将夏贞显之子仙寿先登,授高州刺史。乙巳,幸易州,御五花楼,抚谕士庶。丙午,以青牛白马祭天地。诏谕三京诸道。戊申,次涞水,」一三:谒景宗皇帝庙。诏遣涿州刺史耶律守雄护送易州降人八百,还隶本贯。己酉,次岐沟,射鬼箭。辛亥,还次南京,六军解严。
二月壬子朔,上御元和殿受百官贺。诏鸡壁砦民二百户徙居檀、顺、蓟三州。甲寅,回鹘、于阗、师子等国来贡。乙卯,大飨军士,爵赏有差。枢密使韩德让封楚国王,驸马都尉萧宁远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是日,幸长春宫。甲子,诏南征所俘有亲属分隶诸帐者,给官钱赎之,使相从。乙丑,赏南征女直军,使东还。丙寅,禁举人匿名飞书,谤讪朝廷。癸酉,吐蕃、项来贡。甲戌,云州租赋请止输本道,从之。丙子,以女直活骨德为本部相。分遣巫觋祭名山大川。丁丑,皇子佛宝奴生。戊寅,阿萨兰、于阗、辖烈并遣使来贡。
三月壬午朔,遣使祭木叶山。禁刍牧伤禾稼。宋进士十七人挈家来归,命有司考其中第者,补国学官,馀授县主簿、尉。李继迁遣使来贡。丁亥,诏知易州赵质收战亡士卒骸骨,」一四:筑京观。戊子,赐于越宋国王红珠筋线,命入内神帐行再生礼,皇太后赐物甚厚。以鸡壁砦民成廷朗等八户隶飞狐。己丑,诏免云州逋赋。乙室王贯宁击鞠,为所部郎君高四纵马突死,诏讯高四罪。丙申,诏开奇峰路通易州市。戊戌,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一五:
是春,驻跸延芳淀。
夏四月甲寅,还京。乙卯,国舅太师萧闼览为子排亚请尚皇女延寿公主,」一六:许之。丙辰,谒太宗皇帝庙。以御史大夫乌骨领乙室大王。己未,幸延寿寺饭僧。甲子,谏议大夫马得臣以上好击球,上疏切谏:「臣伏见陛下听朝之暇,以击球为乐。臣思此事有三不宜:上下分朋,君臣争胜,君得臣夺,君输臣喜,一不宜也;往来交错,前後遮约,争心竞起,礼容全废,若贪月杖,误拂天衣,臣既失仪,君又难责,二不宜也;轻万乘之贵,逐广场之娱,地虽平,至为坚确,马虽良,亦有惊蹶,或因奔击,失其控御,圣体宁无亏损?太后岂不惊惧?三不宜也。臣望陛下念继承之重,止危险之戏。」疏奏,大嘉纳之。丁卯,吐浑还金、回鹘安进、吐蕃独朵等自宋来归,皆赐衣带。皇太后谒奇首可汗庙。丙子,以舍利军耶律杳为常衮。己卯,驻跸儒州龙泉。
五月庚辰朔,」一七:遣宣徽使蒲领等率兵分道备宋。以遥辇副使控骨离为舍利拽剌详稳。辛巳,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休哥引军至满城,招降卒七百馀人,遣使来献,诏隶东京。辛卯,猎桑乾河。壬辰,燕京奏宋兵至边,时暑未敢与战,且驻易州,俟彼动则进击,退则班师。从之。
六月庚戌朔,以太师柘母迎合,挝之二十。辛酉,诏燕乐、密云二县荒地许民耕种,」一八:免赋役十年。甲戌,宣政殿学士马得臣卒,诏赠太子少保,赐钱十万,粟百石。乙亥,诏出诸畜赐边部贫民。是月,休哥、排亚破宋兵于泰州。」一九:
秋七月乙酉,御含凉殿视朝。丙戌,以中丞耶律核麦哥权夷离毕,横帐郎君耶律延寿为御史大夫。癸巳,遣兵南征。甲午,以迪离毕、涅剌、乌三部各四人益东北路夫人婆里德,」二○:仍给印绶。丁酉,劳南征将士。是日,帝与皇太后谒景宗皇帝庙。
八月庚午,放进士高正等二人及第。
冬十月,禁网捕兔。
十一月甲申,于阗张文宝进内丹书。
十二月甲寅,钩鱼于沈子泺。癸亥,猎于好草岭。
※校勘记
一:册上皇太后尊号至上皇帝尊号按本年所上皇太后及圣宗「
尊号」与二十四年所上同。考卷七一后妃传,事在二十四年,五年无此事。疑此系重出。
二:六月壬辰朔朔字,据朔考补。
三:三月己未三月二字,原误在下文「癸未」上。按朔考,二月戊子朔,无己未、丙寅;三月戊午朔,己未初二日。据改。
四:送沙州节度使曹恭顺还恭顺,长编、通考作贤顺,此避景宗贤名改恭顺。罗校,此殆开泰六年事误系於此。
五:南面招讨使韩德威卷八二本传作西南面招讨使。
六:八月丙辰八月二字,原误在下文「戊午」上。按朔考,八月乙卯朔,丙辰初二日。据改。
七:滨海女直遣鲁里来修土贡按此与上文「濒海女直遣使速鲁里来朝」为一事重出。
八:九月丙申九月二字,原误在下文「戊戌」上。按朔考,九月乙酉朔,丙申十二日。据改。
九:冬十月乙卯冬十月三字,原误在下文「戊午」上。按朔考,十月甲寅朔,乙卯初二日。据改。
一○:十一月甲申朔朔字,据朔考补。
一一:士溃围委城遁罗校,士上夺军字。
一二:放高举一人及第「放高举」三字原缺,据大典五二四九补。
一三:次涞水涞水原作「漆水」,据地理志四改。
一四:知易州赵质按上文正月甲辰马质为刺史,赵质为兵马都监,此赵质应是马质。
一五:以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按以襄女出嫁事,已见四年十二月。检卷一一五西夏外记出嫁在本年。或是请婚在四年,七年成行。
一六:萧闼览为子排亚请尚延寿公主按公主表,排亚作排押,娶长寿公主,延寿公主嫁萧德。延寿应作长寿。叁见卷一○※校勘记」
四:。
一七:五月庚辰朔五月二字,原误在下文「辛巳」上;「庚辰」下脱朔字。按朔考,五月庚辰朔。今并补正。
一八:燕乐密云二县按地理志四,檀州,隋开皇十八年以燕乐、密云二县置。辽无燕乐县,此系用旧名。
一九:破宋兵于泰州按泰州此时已改保州,此用旧称。类此者不备举。
二○:婆里德按上文统和三年十一月、百官志二并作婆底里。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