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宗下
九年春正月丙寅,女直遣使来贡。
二月庚子,宋遣使致其先帝遗物。甲寅,以青牛白马祭天地。
三月癸亥,耶律沙、敌烈献援汉之役所获宋俘。戊辰,诏以粟二十万斛助汉。
夏五月庚午,汉遗使来谢,且以宋事来告。己丑,女直二十一人来请宰相、夷离董之职,以次授之。
六月丙辰,以宋王喜隐为西南面招讨使。
秋七月庚申朔,回鹘遣使来贡。甲子,宋遣使来聘。壬申,汉以宋侵来告。丙子,遣使助汉战马。
八月,汉遣使进葡萄酒。
冬十月甲子,耶律沙以项降酋可丑、买友来见,赐诏抚谕。丁卯,以可丑为司徒,买友为太保,各赐物遣之。壬申,女直遣使来贡。乙酉,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
十一月丁亥朔,司天奏日当食不亏。戊戌,吐谷浑叛入太原者四百馀户,索而还之。癸卯,祠木叶山。乙巳,遣太保迭烈割等使宋。乙卯,汉复遣使以宋事来告。
十二月戊辰,猎于近郊,以所获祭天。
十年春正月癸丑,如长泺。
二月庚午,阿萨兰回鹘来贡。
三月庚寅,祭显陵。
夏四月丁卯,西幸。己巳,女直遣使来贡。
五月癸卯,赐女里死,遣人诛高勋等。
六月己未,驻跸沿柳湖。
秋七月庚戌,享太祖庙。
九月癸未朔,平王隆先子陈哥谋害其父,车裂以徇。
是冬,驻跸金川。
乾亨元年春正月乙酉,遣挞马长寿使宋,问兴师伐刘继元之故。丙申,长寿还,言「河东逆命,所当问罪。若北朝不援,和约如旧;不然则战」。
二月丁卯,汉以宋兵压境,遣使乞援。诏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敌烈为监军赴之;又命南院大王斜轸以所部从,枢密副使抹只督之。
三月辛巳,速撒遣人以别部化哥等降,纳之。丙戌,汉遣使谢抚谕军民,诏北院大王奚底、乙室王撒合等以兵戍燕。己丑,汉复告宋兵入境,诏左千牛卫大将军韩挰、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以本路兵南援。辛卯,女直遣使来贡。丁酉,耶律沙等与宋战於白马岭,不利。冀王敌烈及突吕不部节度使都敏、黄皮室详稳唐皆死之,士卒死伤甚众。
夏四月辛亥,汉以行军事宜来奏,卢俊自代州驰状告急。辛酉,敌烈来贡。
五月己卯朔,宋兵至河东,汉与战,不利,刘继文、卢俊来奔。
六月,刘继元降宋,汉亡。甲子,封刘继文为彭城郡王,卢俊同政事门下平章事。宋主来侵。丁卯,北院大王奚底、统军使萧讨古、乙室王撒合击之。战于沙河,失利。己巳,宋主围南京。丁丑,诏谕耶律沙及奚底、讨古等军中事宜。
秋七月癸未,沙等及宋兵战于高梁河,少却;休哥、斜轸横击,大败之。宋主仅以身免,至涿州,窃乘驴车遁去。甲申,击宋馀军,所杀甚众,获兵仗、器甲、符印、粮馈、货币不可胜计。辛丑,耶律沙遣人上俘获,以权知南京留守事韩德让、权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耶律学古、知三司事刘弘皆能安人心,捍城池,并赐诏褒奖。
八月壬子,阻卜惕隐曷鲁、夷离阿里睹等来朝。乙丑,耶律沙等献俘。丙寅,以白马之役责沙、抹只,复以走宋主功释之;奚底遇敌而退,以剑背击之;撒合虽却,部伍不乱,宥之;冀王敌烈麾下先遁者斩之,都监以下杖之。壬申,宴沙、抹只等将校,赐物有差。
九月己卯,燕王韩匡嗣为都统,南府宰相耶律沙为监军,惕隐休哥、南院大王斜轸、权奚王抹只等各率所部兵南伐;仍命大同军节度使善补领山西兵分道以进。
冬十月乙丑,韩匡嗣与宋兵战於满城,败绩。辛未,太保矧思与宋兵战於火山,败之。乙亥,诏数韩匡嗣五罪,赦之。
十一月戊寅,宴赏休哥及有功将校。乙未,南院枢密使兼政事令郭袭上书谏畋猎,嘉纳之。辛丑,冬至,赦,改元乾亨。
十二月乙卯,燕王韩匡嗣遥授晋昌军节度使,降封秦王。壬戌,蜀王道隐南京留守,徙封荆王。
是冬,驻跸南京。
二年春正月丙子朔,封皇子隆绪为梁王,隆庆为王。丁亥,以惕隐休哥为北院大王,前枢密使贤适封西平郡王。
二月戊辰,如清河。
三月丁亥,西南面招讨副使耶律王六、太尉化哥遣人献项俘。
闰月庚午,有鸨飞止御帐,获以祭天。
夏四月庚辰,祈雨。戊子,清暑燕子城。
五月,雷火乾陵松。
六月己亥,喜隐复谋反,囚于祖州。
秋七月戊午,王六等献项俘。
八月戊戌,东幸。
冬十月辛未朔,命巫者祠天地及兵神。辛巳,将南伐,祭旗鼓。癸未,次南京。丁亥,获敌人,射鬼箭。庚寅,次固安,以青牛白马祭天地。己亥,围瓦挢关。
十一月庚子朔,宋兵夜袭营,突吕不部节度使萧干及四捷军详稳耶律痕德战却之。壬寅,休哥败宋兵於瓦挢东,守将张师引兵出战,休哥奋击,败之。戊申,宋兵阵於水南,休哥涉水击破之,追至莫州,杀伤甚众。己酉,宋兵复来,击之殆尽。丙辰,班师。乙丑,还次南京。
十二月庚午朔,休哥拜于越。大飨军士。
三年春二月丙子,东幸。己丑,复幸南京。
三月乙卯,皇子韩八卒。辛酉,葬潢、土二河之间,置永州。以秦王韩匡嗣为西南面招讨使。
夏五月丙午,上京汉军乱,劫立喜隐不克,伪立其子留礼寿,上京留守除室擒之。
秋七月甲子,留礼寿伏诛。
冬十月,如蒲瑰坡。
十一月辛亥,加除室同政事门下平章事。是月,以南院枢密使郭袭为武定军节度使。
十二月,以辽兴军节度使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
四年春正月己亥,如华林、天柱。
三月乙未,清明。与诸王大臣较射,宴饮。
夏四月,自将南伐。至满城,战不利,守太尉奚瓦里中流矢死。统军使善补为伏兵所围,枢密使斜轸救免,诏以失备杖之。
五月,班师。清暑燕子城。
秋七月壬辰,遣使赐喜隐死。
八月,如西京。
九月庚子,幸云州。甲辰,猎于祥古山,帝不豫。壬子,次焦山,崩於行在。年三十五,在位十三年。遗诏梁王隆绪嗣位,军国大事听皇后命。统和元年正月壬戌,上尊孝成皇帝,庙号景宗。重熙二十一年,加孝成康靖皇帝。
赞曰:辽兴六十馀年,神册、会同之间,日不暇给;天禄、应历之君,不令其终;保宁而来,人人望治。以景宗之资,任人不疑,信赏必罚,若可与有为也。而竭国之力以助河东,破军杀将,无救灭亡。虽一取偿於宋,得不偿失。知匡嗣之罪,数而不罚;善郭袭之谏,纳而不用;沙门昭敏以左道乱德,宠以侍中。不亦惑乎!
※校勘记
一:九月癸未朔朔字,据朔考补。
二:五月己卯朔朔字,据朔考补。
三:北院大王奚底按卷八四萧干传作五院纠详稳奚底。
四:突吕不部节度使萧干及四捷军详稳耶律痕德战却之按卷八四萧干传作「宋兵围瓦挢,夜袭我营,干及耶律匀骨战却之」。
五:皇子韩八卒韩八,纪统和元年五月、皇子表并作药师奴。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