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帝纪
恭帝,讳宗训,世宗子也。广顺三年,岁在癸丑,八月四日,生于澶州之府第。显德六年六月癸未,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食邑三千户,实封五百户。癸巳,世宗崩。甲午,内出遗制,命帝柩前即皇帝位。是日,群臣奉帝即位而退。丁酉,北面兵马都部署韩令坤奏,败契丹五百骑于霸州北。戊戌,文武百僚、宰臣范质等上表请听政,表三上,允之。壬寅,文武臣僚上表,请以八月四日为天寿节,从之。癸卯,以司徒、平章事范质为山陵使,以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为礼仪使,以兵部尚书张昭为卤簿使,以御史中丞边归谠为仪仗使,以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为桥道顿递使。是月,州郡十六奏大雨连旬不止。
秋七月丁未,以户部尚书李涛为山陵副使,以度支郎中卢亿为山陵判官。辛亥,左散骑常侍申文炳卒。乙卯,右拾遗徐雄夺三任官,坐诬奏雷泽县令虚破户也。丁巳,百僚释服。尚辇奉御金彦英,本高丽人也,奉使高丽,称臣于其王,故及于罪。庚申,以邢州节度使王仁镐为襄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以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袁彦为陕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以右羽林统军、权知邢州事、检校太保李继勋为邢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以滑州留后、检校太保陈思让为沧州节度使;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陈州节度使、检校太傅韩令坤为侍卫马步都虞候,依前陈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岳州防御使、检校司徒高怀德为夔州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以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常州防御使、检校司空张铎为遂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保,仍改名令铎。《宋史·张令铎传》云:本名铎,以与河中张铎同姓名,故赐今名。壬戌,以郓州节度使、充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检校太傅、兼侍中李重进为淮南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依前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以襄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向拱为河南尹,充西京留守,加检校太师、兼侍中;《通鉴》:向拱即向训也,避恭帝名改焉。以宋州节度使、充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韩通为郓州节度使,依前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以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附马都尉张永德为许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以今上为宋州节度使,依前检校太尉、殿前都点检,进封开国侯;以淮南节度使兼殿前副都点检、检校太保慕容延钊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傅,依前殿前副都点检,进封开国伯;以殿前都指挥使、江州防御使、检校司空石守信为滑州节度使、检校太保,依前殿前都指挥使。丙寅,制大赦天下。庚午,翰林学士、判太常寺窦俨撰进大行皇帝太室歌酌献辞,舞曰《定功之舞》,歌辞不录。是月,诸道相继奏,大雨,所在川渠涨溢,漂溺庐舍,损害苗稼。
八月甲戌朔,以光禄卿致仕柴守礼为太子太保致仕。乙亥,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撰进大行皇帝尊谥曰睿武孝文皇帝,庙号世宗,从之。庚辰,天下兵马都元帅、守尚书令、兼中书令、吴越国王钱俶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改赐功臣;天雄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太傅、兼中书令、魏王符彦卿加守太尉;夏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守太保、兼中书令、西平王李彝兴加守太傅;荆南节度使、检校太师、守中书令、南平王高保融加守太保。壬午,山陵使范质撰进大行皇帝陵名曰庆陵,从之。秦州节度使、西面沿边都部署、检校太师、守中书令、褒国公王景进封凉国公,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郭从义加开府仪同三司,鄜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邢国公武行德进封宋国公,永兴军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侍中李洪义加开府仪同三司,凤翔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郭崇加检校太师,潞州节度使、检校太傅、兼侍中李筠加检校太尉,朗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周行逢加检校太师。甲申,寿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同平章事、韩国公杨信封鲁国公;邠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刘重进,庐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赵赞,邓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宋延渥,并加开府仪同三司;泾州节度使、检校太尉白重赞,河中节度使、检校太尉张铎,并加阶爵。丙戌,易定节度使孙行友、灵州节度使冯继业、府州节度使折德扆,并自检校太保加检校太傅,进阶爵。以延州留后、检校太傅李万全为延州节度使,进封开国公。庚寅,皇弟特进检校太保、左骁卫上将军、燕国公、食邑三千户宗让加检校太傅,进封曹王,改名熙让;熙谨拜光禄大夫、检校太保、右武卫大将军,封纪王,食邑三千户;熙诲拜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徒、左领卫大将军,封蕲王,食邑三千户。仍令所司择日备礼册命。以晋国长公主张氏为晋国大长公主;以前陕州节度使、检校太尉药元福为曹州节度使,进阶爵。甲午,守司徒、同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参知枢密院事范质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萧国公;门下侍郎兼礼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王溥加右仆射,进封开国公;枢密使、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魏仁浦加兼刑部尚书,依前枢密使;检校太傅、右骁卫上将军吴延祚依前枢密使,进封庆国公;以左武卫上将军史牷为左金吾上将军致仕。乙未,以陇州防御使王全斌为相州留后。戊戌,宣徽南院使、判开封府事昝居润,宣徽北院使、判三司张美,并加检校太傅。己亥,前司空李穀加开府仪同三司、赵国公,以前太傅、少卿硃渭为太仆卿致仕。辛丑
,左金吾上将军致仕史牷卒。壬寅,高丽国遣使朝贡,兼进《别序孝经》一卷、《越王孝经新义》八卷、《皇灵孝经》一卷、《孝经雌图》三卷。《文昌杂录》云:《别序》者,记孔子所生及弟子从学之事。《新义》者,以越王为问目,释疏文之义。《皇灵》者,止说延年避灾之事及符文,乃道书也。《雌图》者,止说日之环晕、星之彗孛,亦非奇书。
九月壬子,前沧州留后李彦頵卒。乙卯,高丽王王昭加检校太师,食邑三千户。丙辰,以三司副使王赞为内客省使兼北面诸州水陆转运使。癸亥,前开封县令路延规除名,流沙门岛。先是,延规有过停任,有司召延规宣敕,延规拒命,为宪司所按,故有是命。甲子,以端明殿学士、礼部侍郎窦仪为兵部侍郎充职;以尚书户部员外郎、直枢密院杜华为司门郎中,充枢密直学士,赐紫;以翰林学士、尚书度支员外郎王著为金部郎中、知制诰充职,仍赐金紫。是日,翰林学士、尚书屯田郎中、知制诰李昉,都官郎中、知制诰扈蒙,水部郎中、知制诰赵逢,并加柱国,赐金紫。乙丑,兵部尚书张昭进封舒国公,户部尚书李涛进封莒国公。以太子詹事刘温叟为工部侍郎,判国子祭酒事。是月,京师及诸州郡霖雨逾旬,所在水潦为患,川渠泛溢。
冬十月癸酉朔,以司农卿致仕李锴为太仆卿致仕,太常少卿致仕姚遂为将作监致仕。丁亥,太子太师薛怀让封杞国公。壬辰,翰林学士、判太常寺事窦俨撰进贞惠皇后庙歌辞。丁酉,世宗皇帝灵驾发引。戊戌,以前相州留后王晖为右神武统军。辛丑,江南国主李景来告,世子宏冀卒,遣御厨使张延范充吊祭使。
十一月壬寅朔,葬世宗皇帝于庆陵,以贞惠皇后刘氏祔焉。戊申,西京奏,太子太师致仕白文珂卒。丙辰,日南至,百僚奉表称贺。戊午,废兗州广利军,依旧为莱芜监。壬戌,升凤州固镇为雄胜军。丙寅,左羽林统军马希崇。案:此下有脱误。
十二月壬申朔,史馆奏,请差官修撰世宗实录,从之。甲戌,改万岁殿为紫宸殿。甲午,西京奏,左屯卫上将军致仕李萼卒。乙未,大霖,昼昏,凡四日而止,分命使臣赈给诸州遭水人户。
显德七年春正月辛丑朔,文武百僚进名奉贺。镇、定二州驰奏,契丹入寇,河东贼军自土门东下与蕃寇合势。诏今上率兵北征。癸卯,发京师,是夕宿于陈桥驿。未曙,军变,将士大噪呼万岁,擐甲将刃,推戴今上升大位,扶策升马,拥迫南行。是日,诏曰:「天生蒸民,树之司牧,二帝推公而禅位,三王乘时以革命,其极一也。予末小子,遭家不造,人心已去,国命有归。咨尔归德军节度使、殿前都点检赵,案:此下原本空二字。禀上圣之姿,有神武之略,佐我高祖,格于皇天,逮事世宗,功存纳麓,东征西怨,厥绩懋焉。天地鬼神享于有德,讴谣狱讼附于至仁,应天顺民,法尧禅舜,如释重负,予其作宾,呜呼钦哉!祗畏天命。」今上于是诣崇元殿受命,百官朝贺而退。制封周帝为郑王,以奉周祀,正朔服色一如旧制,奉皇太后为周太后。《续通鉴长编》:建隆三年,周郑王出居房州。皇朝开宝六年春,崩于房陵。今上闻之震恸,发哀成服于便殿,百僚进名奉慰,寻遣中使监护其丧。《续通鉴长编》: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房州上言,周郑王殂,上素服发哀,辍视朝十日。以其年十月,归葬于世宗庆陵之侧。诏有司定谥曰恭皇帝,陵曰顺陵。《续通鉴长编》:仁宗嘉祐四年,诏有司取柴氏谱系,于诸房中推最长一人,令岁时奉周祀。
史臣曰:夫四序之气,寒往则暑来;五行之数,金销则火盛。故尧、舜之揖让,汉、魏之传禅,皆知其数而顺乎人也。况恭帝当纨绮之冲年,会笙镛之变响,听讴歌之所属,知命历之有在,能逊其位,不亦善乎。终谥为恭,固其宜矣。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