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纪二
显德二年春正月辛未朔,帝不受朝贺。辛卯,诏:「在朝文班,各举堪为令录者一人,虽姻族近亲,亦无妨嫌。授官之日,各署举主姓名,若在官贪浊不任、懦弱不理,并量事状重轻,连坐举主。」乙未,诏:「应逃户庄田,并许人请射承佃,供纳税租:如三周年内本户来归者,其庄田不计荒熟,并交还一半;如五周年内归业者,三分交还一分;如五周年外归业者,其庄田除本户坟茔外,不在交付之限。其近北地诸州,应有陷蕃人户,自蕃界来归业者:五周年内来者,三分交还二分;十周年内来者,交还一半;十五周年来者,三分交还一分;十五周年外来者,不在交还之限。」
二月戊申,遣使赴西京,赐太子太师致仕侯益、白文珂、宋彦筠等茶药钱帛各有差,仍降诏存问。壬戌,诏曰:
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虽尧、舜、禹、汤之上圣,文、武、成康之至明,尚犹思逆耳之言,求苦口之药,何况后人之不逮哉!
朕承先帝之灵,居至尊之位,涉道犹浅,经事未深,常惧昏蒙,不克负荷。自临宸极,已过周星,至于刑政取舍之间,国家措置之事,岂能尽是,须有未周,朕犹自知,人岂不察。而在位者未有一人指朕躬之过失,食禄者曾无一言论时政之是非,岂朕之寡昧不足与言耶?岂人之循默未肯尽心耶?岂左右前后有所畏忌耶?岂高卑疏近自生间别耶?
古人云:「君子大言受大禄,小言受小禄。」又云:「官箴王阙。」则是士大夫之有禄位,无不言之人。然则为人上者,不能感其心而致其言,此朕之过也。得不求骨鲠之辞,询正直之议,共申裨益,庶洽治平。朕于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若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则何以见器量之深浅,知任用之当否?若言之不入,罪实在予;苟求之不言,咎将谁执!
应内外文武臣僚,今后或有所见所闻,并许上章论谏。若朕躬之有阙失,得以尽言;时政之有瑕疵,勿宜有隐。方求名实,岂尚虚华,苟或素不工文,但可直书其事。辞有谬误者,固当舍短,言涉伤忤者,必与留中,所冀尽情,免至多虑。诸有司局公事者,各宜举职,事有不便者,革之可也,理有可行者,举之可也,勿务因循,渐成讹谬。臣僚有出使在外回者,苟或知黎庶之利病,闻官吏之优劣,当具敷奏,以广听闻。班行职位之中,迁除改转之际,即当考陈力之轻重,较言事之否臧,奉公切直者当议甄升,临事蓄缩者须期抑退。翰林学士、两省官职居侍从,乃论思谏诤之司;御史台官任处宪纲,是击搏纠弹之地。论其职分,尤异群臣,如逐任官内,所献替启发弹举者,至月限满合迁转时,宜令中书门下先奏取进止。
三月辛未,以李晏口为静安军,其军南距冀州百里,北距深州三十里,夹胡卢河为垒。《通鉴》:浚胡卢河在正月,至三月始建军额。先是,贝、冀之境密迩北疆,居常敌骑涉河而南,驰突往来洞无阻碍,北鄙之地民不安居。帝乃按图定策,遣许州节度使王彦超、曹州节度使韩通等领兵他徙,筑垒于李晏口,以兵戍守,功未毕,契丹众寻至,彦超等击退之。及垒成,颇扼要害,自是敌骑虽至,不敢涉河,边民稍得耕牧焉。壬辰,尚书礼部贡院进新及第进士李覃等一十六人所试诗赋、文论、策文等。诏曰:「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其李覃、何?严、杨徽之、赵邻几等四人,宜放及第。其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张慎徽、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等一十二人,艺学未精,并宜勾落,且令苦学,以俟再来。礼部侍郎刘温叟失于选士,颇属因循,据其过尤,合行谴谪,尚视宽恕,特与矜容,刘温叟放罪,其将来贡举公事,仍令所司别具条理以闻。」
夏四月庚戌,以内客省使李彦頵为延州留后。辛亥,诏:「应自外新除御史,未经朝谢,行过州府,不得受馆驿供给及所在公礼。」乙卯,诏于京城四面别筑罗城,期以来春兴役。戊午,以翰林学士、给事中窦仪为礼部侍郎,依前充职;以礼部侍郎刘温叟为太子詹事。癸亥,以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杨昭俭为御史中丞。是月,诏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各一首,帝亲览之。《宋史·陶蒨传》:世宗谓宰相曰:「朕观历代君臣治平之道,诚为不易,又念唐、晋失德之后,乱臣黠将,僭窃者多。今中原甫定,吴、蜀、幽、并尚未平附,声教未能远被,宣令近臣各为论策,宜导经济之略。」乃命承旨徐台符已下二十余人,各撰《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以进。其略率以修文德、来远人为意,惟蒨与窦仪、杨昭俭、王朴以封疆密迩江、淮,当用师取之。世宗自克高平,常训兵讲武,思混一天下,及览其策,欣然听纳,由是平南之意益坚矣。
五月辛未,回鹘遣使贡方物。凤翔节度使王景上言:「奉诏攻收秦、凤二州,已于今月一日领军由大散关路进军次。」先是,晋末契丹入晋,秦州节度使何建以秦、成、阶三州入蜀,蜀人又取凤州。至是,秦、凤人户怨蜀之苛政,相次诣阙,乞举兵收复旧地,乃诏景与宣徽南院使向训率师赴焉。《东都事略·王溥传》:世宗将讨秦、凤,溥荐向拱,遂平之。世宗因宴酌卮酒赐之,曰:「成吾边功,卿择帅之力也。」甲戌,诏曰:
释氏贞宗,圣人妙道,助世劝善,其利甚优。前代以来,累有条贯,近年已降,颇紊规绳。近览诸州奏闻,继有缁徒犯法,盖无科禁,遂至尤违,私度僧尼,日增猥杂,创修寺院,渐至繁多,乡村之中其弊转甚。漏网背军之辈,苟剃削以逃刑;行奸为盗之徒,托住持而隐恶。将隆教法,须辨否臧,宜举旧章,用革前弊。
诸道府州县镇村坊,应有敕额寺院,一切仍旧,其无敕额者,并仰停废,所有功德佛像及僧尼,并腾并于合留寺院内安置。天下诸县城郭内,若无敕额寺院,只于合停废寺院内,选功德屋宇最多者,或寺院僧尼各留一所,若无尼住,只留僧寺院一所。诸军镇坊郭及二百户已上者,亦依诸县例指挥。如边远州郡无敕额寺院处,于停废寺院内僧尼各留两所。今后并不得创造寺院兰若。王公戚里诸道节刺已下,今后不得奏请创造寺院及请开置戒坛。男子女子如有志愿出家者,并取父母、祖父母处分,已孤者取同居伯叔兄处分,候听许方得出家。男年十五已上,念得经文一百纸,或读得经文五百纸,女年十三已上,念得经文七十纸,或读得经文三百纸者,经本府陈状乞剃头,委录事参军本判官试验经文。其未剃头间,须留发髻,如有私剃头者,却勒还俗,其本师主决重杖勒还俗,仍配役三年。两京、大名府、京兆府、青州各处置戒坛,候受戒时,两京委祠部差官引试,其大名府等三处,只委本判官录事参军引试。如有私受戒者,其本人、师主、临坛三纲、知事僧尼,并同私剃头例科罪。应合剃头受戒人等,逐处闻奏,候敕下,委祠部给付凭由,方得剃头受戒。应男女有父母、祖父母在,别无兒息侍养,不听出家。曾有罪犯,遭官司刑责之人,及弃背父母、逃亡奴婢、奸人细作、恶逆徒党、山林亡命、未获贼徒、负罪潜窜人等,并不得出家剃头。如有寺院辄容受者,其本人及师主、三纲、知事僧尼、邻房同住僧,并仰收捉禁勘,申奏取裁。
僧尼俗士,自前多有舍身、烧臂、炼指、钉截手足、带铃挂灯、诸般毁坏身体、戏弄道具、符禁左道、妄称变现还魂坐化、圣水圣灯妖幻之类,皆是聚众眩惑流俗,今后一切止绝。如有此色人,仰所在严断,递配边远,仍勒归俗,其所犯罪重者,准格律处分。每年造僧帐两本,其一本奏闻,一本申祠部,逐年四月十五日后,勒诸县取索管界寺院僧尼数目申州,州司攒帐,至五月终已前文帐到京,僧尼籍帐内无名者,并勒还俗。其巡礼行脚,出入往来,一切取便。
是岁,诸道供到帐籍,所存寺院凡二千六百九十四所,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僧尼系籍者六万一千二百人。戊寅,以刑部侍郎边光范为户部侍郎,以前御史中丞裴巽为刑部侍郎。己卯,刑部员外郎陈渥赐死,坐检齐州临邑县民田失实也。渥为人清苦,临事有守,以微累而当极刑,时论惜之。戊子,以沙州留后曹元忠为沙州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丙申,礼部侍郎窦仪奏,请废童子、明经二科及条贯考试次第,从之。
六月己酉,以曹州节度使韩通充西南面行营都虞候。丙辰,以亳州防御使陈思让为邢州留后。庚申,诏:「两京及诸道府州,不得奏荐留守判官、两使判官、少尹、防御团练军事判官,如是随幕已曾任此职者听奏。防御团练刺史州,各置推官一员。」辛酉,废景州为定远军。癸亥,以前延州节度使袁鳷为沧州节度使,以前邢州节度使田景咸为邓州节度使。
秋七月丁卯朔,以凤翔节度使王景兼西南面行营都招讨使,以宣徽南院使、镇安军节度使向训兼西南面行营都监。戊辰,太子太傅、鲁国公和凝卒。
八月癸卯,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等奏,议减祠祭所用牺牲之数,由是圜丘、方泽及太庙即用太牢,余皆以羊代之。丁未,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景范罢判三司,加银青光禄大夫,依前中书侍郎、平章事,进封开国伯;以枢密院承旨张美权判三司。辛亥,诏:「今后应有病患老弱马,并送同州沙苑监、卫州牧马监,就彼水草,以尽饮龁之性。」庚子,太子太师致仕赵晖卒。乙丑,诏曰:「今后诸处祠祭,应有牲牢、香币、馔料、供具等,仰委本司官吏躬亲检校,务在精至。行事仪式,依附《礼经》,大祠祭合用乐者,仍须祀前教习。凡关祀事,宜令太常博士及监察御史用心点检,稍或因循,必行朝典。」
九月丙寅朔,诏禁天下铜器,始议立监铸钱。癸未,以太子宾客赵上交为吏部侍郎,以吏部侍郎于德辰、司徒诩并为太子宾客。乙酉,诏文武百僚,今后遇天清节,依近臣例各赐衣服。辛卯,西南面招讨使王景,部送所获西川军校姜晖已下三百人至阙。甲午,潞州部送先擒到河东兵马监押程支等二百人至阙。诏所获西川、河东军校已下并释之,各赐钱帛有差。
闰月壬子,西南面招讨使王景奏,大破西川贼军于黄花谷,擒伪命都监王峦、孙韬等一千五百余人。《九国志·李廷珪传》:周师攻秦、凤,以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高彦俦、吕彦珂为招讨。廷珪遣先锋指挥使李进以兵据马岭,分兵出斜谷,营于白涧,将腹背以攻周师;又遣染院使王峦领兵出唐仓,与周师遇,蜀师败走,王峦死之。而马岭、斜谷之兵闻之皆退奔,高彦俦与诸将谋退守青泥岭。由是秦、凤、阶、成之地,皆陷于周矣。癸丑,秦州伪命观察判官赵玭以本城降,诏以玭为郢州刺史。《宋史·赵玭传》:高彦俦出师救援,未至,闻军败,因溃归。玭闭门不纳,召官属谕之曰:「今中朝兵甲无敌于天下,自用师西征,战无不胜,蜀中所遣将皆武勇者,卒皆骁健者,然杀戮遁逃之外,几无孑遗。我辈安忍坐受其祸,去危就安,当在今日。」众皆俯伏听命,玭遂以城归顺。世宗欲命以籓镇,宰相范质不可,乃授郢州刺史。先是,帝以西师久次,艰于粮运,命今上乘驿赴军前,以观攻战之势。及回,具以事势上奏,帝甚悦,至是果成功焉。甲子,秘书少监许逊责授蔡州别驾,坐先假窦氏图书隐而不还也。
冬十月庚午,召近臣射于苑中,赐金器鞍马有差。辛未,成州归顺。癸酉,以给事中王敏为工部侍郎。戊寅,高丽国遣使朝贡。丁丑,右散骑常侍康澄责授环州别驾,左司郎中史又元责授商州长史,左骁卫大将军元霸责授均州别驾,右骁卫将军林延禔责授登州长史。澄等奉使浙中,回日以私便停留,逾时复命,故有是责。右谏议大夫李知损配流沙门岛,坐妄贡章疏,斥讟贵近,及求使两浙故也。己丑,前太常卿边蔚卒。是月始议南征。
十一月乙未朔,以宰臣李穀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知庐、寿等州行府事;以许州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部署;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一十二将,各带征行之号以从焉。己亥,谕淮南州县,诏曰:
朕自缵承基构,统御寰瀛,方当恭己临朝,诞修文德,岂欲兴兵动众,专耀武功!顾兹昏乱之邦,须举吊伐之义。蠢尔淮甸,敢拒大帮,因唐室之陵迟,接黄寇之纷乱,飞扬跋扈,垂六十年,盗据一方,僭称伪号。幸数朝之多事,与北境以交通,厚启兵端,诱为边患。晋、汉之代,寰海未宁,而乃招纳叛亡,朋助凶慝,李金全之据安陆,李守贞之叛河中,大起师徒,来为应援,攻侵高密,杀掠吏民,迫夺闽、越之封疆,涂炭湘、潭之士庶。以至我朝启运,东鲁不庭,发兵而应接叛臣,观衅而凭凌徐部。沭阳之役,曲直可知,尚示包荒,犹稽问罪。迩后维扬一境,连岁阻饥,我国家念彼灾荒,大许籴易。前后擒获将士,皆遣放还,自来禁戢边兵,不令侵挠。我无所负,彼实多奸,勾诱契丹至今未已,结连并寇与我为雠,罪恶难名,人神共愤。
今则推轮命将,鸣鼓出师,征浙右之楼船,下朗陵之戈甲,东西合势,水陆齐攻。吴孙皓之计穷,自当归命;陈叔宝之数尽,何处偷生!应淮南将士军人百姓等,久隔朝廷,莫闻声教,虽从伪俗,应乐华风,必须善择安危,早图去就。如能投戈献款,举郡来降,具牛酒以犒师,纳圭符而请命,车服玉帛岂吝旌酬,土地山河诚无爱惜。刑赏之令,信若丹青,苟或执迷,宁免后悔。王师所至,军政甚明,不犯秋毫,有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掳焚烧必令禁止云。
高丽国王王昭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依前使持节元菟州都督、大义军使,王如故。辛亥,以前沧州节度使李晖为邠州节度使。壬子,潞州奏,破河东贼军于祁县。癸丑,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王景奏,收复凤州,获伪命节度使王环。乙卯。曲赦秦、凤、阶、成等州管内罪人,自显德二年十一月已前,凡有罪犯,无问轻重,一切释放。丁巳,前邠州节度使折从阮卒。己未,邢州奏,河东刘崇死。壬戌,淮南前军都部署李穀奏,先锋都指挥使白延遇破淮贼于来远镇。
十二月丙寅,以左金吾大将军盖万为右监门上将军。丁卯,淄州奏,前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景范卒。庚午,右金吾卫上将军王守恩卒。辛未,安州奏,盗杀防御使张颖。是日,翰林学士承旨徐台符卒。甲戌,李穀奏,破淮贼二千人于寿州城下。丙子,以左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王朴为左散骑常侍,充端明殿学士,依前权知开封府事。永兴军奏,节度使刘词卒。己卯,李穀奏,破淮贼千余人于山口镇。丙戌,枢密使郑仁诲卒。辛卯,西南面行营都部署王景,差人部送所获伪凤翔节度使王环至阙。诏释之,仍赐鞍马衣服,寻授右骁卫按:原本阙一字。大将军。是冬,命起居郎陶文举征残租于宋州。文举本酷吏也,宋民被其刑者凡数千,冤号之声闻于道路,有悼髦之辈,不胜其刑而死者数人,物议以为不允。
[问]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宰杀,逆天甚矣。[答]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奈何不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之中,强凌弱,贵欺贱,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
不管《三字经》作者出于什么目的,他毕竟在有限篇幅当中赞扬了两位非常有才学的女子,一位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蔡文姬,而另一位是我们比较陌生的谢道韫。谢道韫是东晋时期著名才女,我们知道有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之家和寻常百姓之家是对着
大家都知道,人最好是从岁数很小时,就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开始勤奋地学习,就开始接受良师的指导。但人世间的很多事是难以预料的。很多人或说更多的人,因种种原因错过了最佳的读书和受教育年龄。那年岁大的人还应不应学习?年岁大的人学习了还能不能够取
学习离不开刻苦的精神,《三字经》对这点当然不会放过,它也非常强调,所以《三字经》用两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稍微有点那么极端的故事,来张扬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我们后来把这两个故事并成一个成语叫悬梁刺
三字经一直是通过讲故事,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活生生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既然是讲学习,谁最合适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谁是一个学习的楷模呢?毫无疑问是孔子。所以接下来三字经讲:昔仲尼,师项橐(驼)。古圣贤,尚勤学。字面意思非常清楚,想当年孔老夫子拜项橐为师
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
我们在上一讲,讲到了明太祖,久亲师的故事,也就是说明太祖朱元璋长时间的亲自率领军队进行征战,最后成功取得了政权,建立了明朝,那么朱元璋当上皇帝以后,他是用哪些手段、方法、理念,换句话说,他是怎样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呢?明太祖朱元璋的统治是高度集
根据我所采用的这个版本,元朝以后的明朝是《三字经》讲述的最后一个朝代。一般认为讲述到后来的清朝乃至民国都是后来比较近的人离今天比较近的人增补的所以我们讲《三字经》,在历史部分就讲到明朝。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这样四句12个字是讲述了明太
在中国历史上接着宋朝统一了整个中国的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那就是元朝,三字经讲元朝时是这么讲的: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翟。什么意思呢?到了元朝兴起时金朝也灭亡了,因为金朝是被元朝和南宋联合灭亡的。有宋氏 一同灭,连宋朝捎带着也灭亡了
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御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镇压下去,这件事使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这位自己主要的谋士,跟他商量。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