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祖庐山慧远传

净宗法脉 | 作者:星云大师 [投稿]

星云大师:净土宗祖庐山慧远传

  净土思想源自释迦牟尼佛于耆闍崛山宣讲《无量寿经》,经过龙树、世亲、马鸣诸菩萨的造论宣扬,再由支娄迦谶译出《般舟三昧经》,中国才渐渐有净土方面的经典,然而真正确立中国净土思想并成立宗派的,则是东晋慧远大师。

  慧远栖止庐山三十馀载,学风圆融,庄严宏远,为禅净并弘、空有兼施的创始者,更上表力争沙门超然地位,使佛法得以流布江南而不坠,慧远于佛教的建树,实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贡献。庐山能成为南方一大佛教中心,慧远居功甚伟,堪称为我国南方释教的开山大师。

儒门才子 力破邪说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西元三三四),慧远生于雁门楼烦(山西崞县)一户贾姓人家,祖先世代为官,承袭儒风,自幼好学深思。十三岁时,跟随舅父令狐氏前往文人宿儒云集的洛阳、许昌游学,结交不少耆宿大德;又因通达六经、老庄,深受当时学者推崇。二十一岁时,慧远原欲拜师于江东名儒范宣子门下,无奈时局混乱,交通不便,慧远行至中途即因寇乱而受阻。正感前途茫茫之际,听说太行恆山道安大师立寺说法,声名远播,便与弟慧持二人欢喜前往听法。

  此时正逢道安大师宣讲《般若经》,原本沉浸于老庄的慧远,未曾听过如此缜密、智慧超绝的道理,豁然契理印心,不觉歎道:「儒道九流皆糠秕也!」兄弟二人遂披剃于道安大师座下。

  慧远出家后,精勤修道,不敢稍有懈怠,即使生逢乱世,生活清苦拮据,亦无损于求道的心志。三年后,慧远已可代道安大师陞座宣讲《涅槃经》。由于义理深奥,在座听众无法领会圣心妙谛,频频问难,此时慧远灵光一现,将过去所学老庄思想顺手拈来,辅助解说,即刻令迷者晓悟。然而,他的方式与当时一般藉老庄之名,揣度般若空义之格义佛教大有不同。后经道安大师认可,自此特准慧远不废俗书。

  晋穆帝升平三年(西元三五九),慧远二十六岁。是年,旱灾蝗祸,寇贼纵横,慧远等五百多人随道安开始七、八年困顿流离的生活。师徒一行人逐步向南迁移,最后到达襄阳檀溪寺,总计停留襄阳十五年。此时北方适值秦、燕交兵,无暇南图,荆、襄一带得以少安。于是道安大师开始著手釐订经典,製作目录,注疏般若诸经,慧远朝夕承受教诲,佛学日益精进,著名的《晋襄阳丈六金像颂》便于此时撰成。

  一回,道安派遣慧远前往荆州探望同学竺法汰病情,适逢竺法汰以长老身分召集各地高僧,破斥比丘道恆「心无义」的论调。然而双方论辩一直难分胜负,于是第二天,竺法汰请前来探病的道安得意门生慧远上阵一试。慧远提出「本无义」以对之,慧远逻辑周密,谈吐沉稳有力,辩才无碍,使得道恆渐居弱势,甘拜下风。

领众南下 创建莲社

  慧远四十五岁时,追随道安已有二十四年,佛学亦臻圆熟境地。晋孝武帝太元三年(西元三七八),苻丕攻陷襄阳,道安遭到拘禁,为使佛法继续弘传,道安不得已遣散弟子。而慧远与弟慧持、同学昙徽,则偕同弟子数十人南去荆州,住上明寺。后因想起曾与同学慧永相约结屋罗浮山,于是依约前去。行至浔阳,远看庐山閒旷清静,足以息心养性,遂决定改居庐山龙泉精舍。不料,精舍一带水源缺乏,慧远便以杖叩地,表示如果该山可以栖止,愿该朽壤即时流出清泉。立时清水泉涌,乃至后来浔阳亢旱,慧远也亲临池边,讽诵《海龙王经》,一时大雨滂沱,龙泉精舍亦因此改名龙泉寺。

  由于精舍褊狭,慧永请刺史桓伊发心在庐山东方离精舍十五里处为慧远建造佛寺,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东林寺」。从此慧远定居庐山,三十馀年不出山门一步,偶尔送客亦以虎溪为界。传说慧远送客倘若超过虎溪,山中老虎往往发出吼叫声。一回,陶渊明与陆静修来访,离去时因相谈契心,不觉超过虎溪,直至吼声传来,慧远才恍然警觉,三人相视,不禁大笑,「虎溪三笑」的逸事因而流传后世。

  驻锡东林寺期间,慧远不负师命,自武昌奉迎阿育王像,营筑龛室立图写佛影,率众行道晨昏不绝。当代世俗白衣有清修之意者皆纷纷云集,如彭城刘遗民、豫章雷次宗、雁门周续之、南阳张莱民及张季硕等,一一抛弃世俗的虚荣,甘愿追随慧远。

  安帝元兴元年(西元四○二),慧远在庐山之北的般若云台精舍,于阿弥陀佛像前依佛陀所开示的念佛法,与缁素一百二十三人共同结社,立誓往生西方,由刘遗民撰文以表众志。因寺前植有白莲,又愿求往生莲邦,故取名「莲社」。此为中国结社念佛之始,开创我国净土宗的法门。

  慧远的念佛法门,係属观想念佛与观像念佛并重,以《般舟三昧经》为宗,口唱佛名,心观佛像佛德,以求想寂思专,心智凝一,得入念佛三昧的境界。此种念佛法式注重观念,正与禅观同趣。慧远藉由禅、净、律三者的修持,形成圆融无碍、庄严宏远的风格,而此亦正是庐山学风的最大特色。

不厉而威 王权自屈

  影不出山,迹不入俗的慧远,虽然隐遯庐山三十馀载,但并非自求解脱的小乘行者。他内通佛理,外善群书,同时十分关怀社会国家,无怪乎当时文人高僧群起皈依,王侯士宦肃然敬仰。由于慧远通达无生实相的玄义,彻悟般若中道的妙谛,因此能不执不滞、无碍无著,从而妙智中生,悲情满怀,发度人觉世之悲愿。而坚持不出虎溪的自我约束,则係与朝廷之间保持超然立场的方便法门。

  义熙元年(西元四○五)晋安帝自江陵返京途中,路过庐山,下诏慧远迎见,慧远託病不出,皇帝非但不怪罪,甚且派遣使者殷殷慰问。又有一回,江州刺史桓玄率军经过庐山,闻慧远称病婉拒出迎,桓玄竟然亲自上山一睹真容,顺便让慧远见识军威浩荡。不意一见慧远却不自觉地礼敬,但毕竟心中傲气未除,不免出言挑衅,质问慧远:「古云:身体髮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你何以反而剃髮为僧?」慧远正色答道:「君未闻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乎?」桓玄闻言,深为慧远的智德所折服,并向下属表示,法师如此高德,实乃前所未见。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