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主妙严品第一之五
复次,普贤菩萨摩诃萨,入不思议解脱门方便海,入如来功德海。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有解脱门,名:普现法界微尘数无量身。有解脱门,名:演说遍一切国土不可思议数差别名。有解脱门,名:一切微尘中悉现无边诸菩萨神通境界。有解脱门,名:一念中现三世劫成坏事。有解脱门,名:示现一切菩萨诸根海各入自境界。有解脱门,名:能以神通力化现种种身遍无边法界。有解脱门,名:显示一切菩萨修行法次第门入一切智广大方便。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以自功德,复承如来威神之力,普观一切众会海已,即说颂言:
「佛所庄严广大刹,等于一切微尘数,清净佛子悉满中,雨不思议最妙法。如于此会见佛坐,一切尘中悉如是,佛身无去亦无来,所有国土皆明现。显示菩萨所修行,无量趣地诸方便,及说难思真实理,令诸佛子入法界。出生化佛如尘数,普应群生心所欲,入深法界方便门,广大无边悉开演。如来名号等世间,十方国土悉充遍,一切方便无空过,调伏众生皆离垢。佛于一切微尘中,示现无边大神力,悉坐道场能演说,如佛往昔菩提行。三世所有广大劫,佛念念中皆示现,彼诸成坏一切事,不思议智无不了。佛子众会广无限,欲共测量诸佛地,诸佛法门无有边,能悉了知甚为难。佛如虚空无分别,等真法界无所依,化现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场成正觉。佛以妙音广宣畅,一切诸地皆明了,普现一一众生前,尽与如来平等法。」
复次,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得遍往十方菩萨众会庄严道场解脱门;普德最胜灯光照菩萨摩诃萨,得一念中现无尽成正觉门教化成熟不思议众生界解脱门;普光师子幢菩萨摩诃萨,得修习菩萨福德庄严出生一切佛国土解脱门;普宝焰妙光菩萨摩诃萨,得观察佛神通境界无迷惑解脱门;普音功德海幢菩萨摩诃萨,得于一众会道场中示现一切佛土庄严解脱门;普智光照如来境菩萨摩诃萨,得随逐如来观察甚深广大法界藏解脱门;普觉悦意声菩萨摩诃萨,得亲近承事一切诸佛供养藏解脱门;普清净无尽福威光菩萨摩诃萨,得出生一切神变广大加持解脱门;普宝髻华幢菩萨摩诃萨,得普入一切世间行出生菩萨无边行门解脱门;普相最胜光菩萨摩诃萨,得能于无相法界中出现一切诸佛境界解脱门。
尔时,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解脱门海已,即说颂言:
「十方所有诸国土,一刹那中悉严净,以妙音声转法轮,普遍世间无与等。如来境界无边际,一念法界悉充满,一一尘中建道场,悉证菩提起神变。世尊往昔修诸行,经于百千无量劫,一切佛刹皆庄严,出现无碍如虚空。佛神通力无限量,充满无边一切劫,假使经于无量劫,念念观察无疲厌。汝应观佛神通境,十方国土皆严净,一切于此悉现前,念念不同无量种。观佛百千无量劫,不得一毛之分限,如来无碍方便门,此光普照难思刹。如来往劫在世间,承事无边诸佛海,是故一切如川骛,咸来供养世所尊。如来出现遍十方,一一尘中无量土,其中境界皆无量,悉住无边无尽劫。佛于曩劫为众生,修习无边大悲海,随诸众生入生死,普化众会令清净。佛住真如法界藏,无相无形离诸垢,众生观见种种身,一切苦难皆消灭。」
复次,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得出生菩萨诸地诸波罗蜜教化众生及严净一切佛国土方便解脱门;云音海光离垢藏菩萨摩诃萨,得念念中普入法界种种差别处解脱门;智生宝髻菩萨摩诃萨,得不可思议劫于一切众生前现清净大功德解脱门;功德自在王净光菩萨摩诃萨,得普见十方一切菩萨初诣道场时种种庄严解脱门;善勇猛莲华髻菩萨摩诃萨,得随诸众生根解海普为显示一切佛法解脱门;普智云日幢菩萨摩诃萨,得成就如来智永住无量劫解脱门;大精进金刚脐菩萨摩诃萨,得普入一切无边法印力解脱门;香焰光幢菩萨摩诃萨,得显示现在一切佛始修菩萨行乃至成就智慧聚解脱门;大明德深美音菩萨摩诃萨,得安住毗卢遮那一切大愿海解脱门;大福光智生菩萨摩诃萨,得显示如来遍法界甚深境界解脱门。
尔时,海月光大明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众庄严海已,即说颂言:
「诸波罗蜜及诸地,广大难思悉圆满,无量众生尽调伏,一切佛土皆严净。如佛教化众生界,十方国土皆充满,一念心中转法轮,普应群情无不遍。佛于无量广大劫,普现一切众生前,如其往昔广修治,示彼所行清净处。我睹十方无有余,亦见诸佛现神通,悉坐道场成正觉,众会闻法共围绕。广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现世间,普随众生心所乐,悉称其根而雨法。真如平等无相身,离垢光明净法身,智慧寂静身无量,普应十方而演法。法王诸力皆清净,智慧如空无有边,悉为开示无遗隐,普使众生同悟入。如佛往昔所修治,乃至成于一切智,今放光明遍法界,于中显现悉明了。佛以本愿现神通,一切十方无不照,如佛往昔修治行,光明网中皆演说。十方境界无有尽,无等无边各差别,佛无碍力发大光,一切国土皆明显。」
尔时,如来师子之座,众宝、妙华、轮台、基陛,及诸户牖,如是一切庄严具中,一一各出佛刹微尘数菩萨摩诃萨,其名曰:海慧自在神通王菩萨摩诃萨、雷音普震菩萨摩诃萨、众宝光明髻菩萨摩诃萨、大智日勇猛慧菩萨摩诃萨、不思议功德宝智印菩萨摩诃萨、百目莲华髻菩萨摩诃萨、金焰圆满光菩萨摩诃萨、法界普音菩萨摩诃萨、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善勇猛光明幢菩萨摩诃萨……。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众多佛刹微尘数同时出现。此诸菩萨,各兴种种供养云,所谓:一切摩尼宝华云、一切莲华妙香云、一切宝圆满光云、无边境界香焰云、日藏摩尼轮光明云、一切悦意乐音云、无边色相一切宝灯光焰云、众宝树枝华果云、无尽宝清净光明摩尼王云、一切庄严具摩尼王云……。如是等诸供养云,有佛世界微尘数。彼诸菩萨,一一皆兴如是供养云,雨于一切道场众海,相续不绝。现是云已,右绕世尊,经无量百千匝,随其方面,去佛不远,化作无量种种宝莲华师子之座;各于其上,结跏趺坐。是诸菩萨所行清净广大如海,得智慧光照普门法,随顺诸佛,所行无碍;能入一切辩才法海,得不思议解脱法门,住于如来普门之地;已得一切陀罗尼门,悉能容受一切法海,善住三世平等智地;已得深信,广大喜乐,无边福聚,极善清净;虚空法界靡不观察,十方世界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
尔时,海慧自在神通王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诸佛所悟悉已知,如空无碍皆明照,光遍十方无量土,处于众会普严洁。如来功德不可量,十方法界悉充满,普坐一切树王下,诸大自在共云集。佛有如是神通力,一念现于无尽相,如来境界无有边,各随解脱能观见。如来往昔经劫海,在于诸有勤修行,种种方便化众生,令彼受行诸佛法。毗卢遮那具严好,坐莲华藏师子座,一切众会皆清净,寂然而住同瞻仰。摩尼宝藏放光明,普发无边香焰云,无量华缨共垂布,如是座上如来坐。种种严饰吉祥门,恒放灯光宝焰云,广大炽然无不照,牟尼处上增严好。种种摩尼绮丽窗,妙宝莲华所垂饰,恒出妙音闻者悦,佛坐其上特明显。宝轮承座半月形,金刚为台色焰明,持髻菩萨常围绕,佛在其中最光耀。种种变化满十方,演说如来广大愿,一切影像于中现,如是座上佛安坐。」
尔时,雷音普震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世尊往集菩提行,供养十方无量佛,善逝威力所加持,如来座中无不睹。香焰摩尼如意王,填饰妙华师子座,种种庄严皆影现,一切众会悉明瞩。佛座普现庄严相,念念色类各差别,随诸众生解不同,各见佛坐于其上。宝枝垂布莲华网,华开踊现诸菩萨,各出微妙悦意声,称赞如来坐于座。佛功德量如虚空,一切庄严从此生,一一地中严饰事,一切众生不能了。金刚为地无能坏,广博清净极夷坦,摩尼为网垂布空,菩提树下皆周遍。其地无边色相殊,真金为末布其中,普散名华及众宝,悉以光莹如来座。地神欢喜而踊跃,刹那示现无有尽,普兴一切庄严云,恒在佛前瞻仰住。宝灯广大极炽然,香焰流光无断绝,随时示现各差别,地神以此为供养。十方一切刹土中,彼地所有诸庄严,今此道场无不现,以佛威神故能尔。」
尔时,众宝光明髻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世尊往昔修行时,见诸佛土皆圆满,如是所见地无尽,此道场中皆显现。世尊广大神通力,舒光普雨摩尼宝,如是宝藏散道场,其地周回悉严丽。如来福德神通力,摩尼妙宝普庄严,其地及以菩提树,递发光音而演说。宝灯无量从空雨,宝王间错为严饰,悉吐微妙演法音,如是地神之所现。宝地普现妙光云,宝炬焰明如电发,宝网遐张覆其上,宝枝杂布为严好。汝等普观于此地,种种妙宝所庄严,显示众生诸业海,令彼了知真法性。普遍十方一切佛,所有圆满菩提树,莫不皆现道场中,演说如来清净法。随诸众生心所乐,其地普出妙音声,如佛座上所应演,一一法门咸具说。其地恒出妙香光,光中普演清净音,若有众生堪受法,悉使得闻烦恼灭。一一庄严悉圆满,假使亿劫无能说,如来神力靡不周,是故其地皆严净。」
尔时,大智日勇猛慧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世尊凝睟处法堂,炳然照耀宫殿中,随诸众生心所乐,其身普现十方土。如来宫殿不思议,摩尼宝藏为严饰,诸庄严具咸光耀,佛坐其中特明显。摩尼为柱种种色,真金铃铎如云布,宝阶四面列成行,门闼随方咸洞启。妙华缯绮庄严帐,宝树枝条共严饰,摩尼璎珞四面垂,智海于中湛然坐。摩尼为网妙香幢,光焰灯明若云布,覆以种种庄严具,超世正知于此坐。十方普现变化云,其云演说遍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如是皆从佛宫现。摩尼为树发妙华,十方所有无能匹,三世国土庄严事,莫不于中现其影。处处皆有摩尼聚,光焰炽然无量种,门牖随方相间开,栋宇庄严极殊丽。如来宫殿不思议,清净光明具众相,一切宫殿于中现,一一皆有如来坐。如来宫殿无有边,自然觉者处其中,十方一切诸众会,莫不向佛而来集。」
尔时,不思议功德宝智印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佛昔修治众福海,一切刹土微尘数,神通愿力所出生,道场严净无诸垢。如意珠王作树根,金刚摩尼以为身,宝网遐施覆其上,妙香氛氲共旋绕。树枝严饰备众宝,摩尼为干争耸擢,枝条密布如重云,佛于其下坐道场。道场广大不思议,其树周回尽弥覆,密叶繁华相庇映,华中悉结摩尼果。一切枝间发妙光,其光遍照道场中,清净炽然无有尽,以佛愿力如斯现。摩尼宝藏以为华,布影腾辉若绮云,匝树垂芳无不遍,于道场中普严饰。汝观善逝道场中,莲华宝网俱清净,光焰成轮从此现,铃音铎响云间发。十方一切国土中,所有妙色庄严树,菩提树中无不现,佛于其下离众垢。道场广大福所成,树枝雨宝恒无尽,宝中出现诸菩萨,悉往十方供事佛。诸佛境界不思议,普令其树出乐音,如昔所集菩提道,众会闻音咸得见。」
尔时,百目莲华髻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一切摩尼出妙音,称扬三世诸佛名,彼佛无量神通事,此道场中皆现睹。众华竞发如缨布,光云流演遍十方,菩提树神持向佛,一心瞻仰为供养。摩尼光焰悉成幢,幢中炽然发妙香,其香普熏一切众,是故其处皆严洁。莲华垂布金色光,其光演佛妙声云,普荫十方诸刹土,永息众生烦恼热。菩提树王自在力,常放光明极清净,十方众会无有边,莫不影现道场中。宝枝光焰若明灯,其光演音宣大愿,如佛往昔于诸有,本所修行皆具说。树下诸神刹尘数,悉共依于此道场,各各如来道树前,念念宣扬解脱门。世尊往昔修诸行,供养一切诸如来,本所修行及名闻,摩尼宝中皆悉现。道场一切出妙音,其音广大遍十方,若有众生堪受法,莫不调伏令清净。如来往昔普修治,一切无量庄严事,十方一切菩提树,一一庄严无量种。」
尔时,金焰圆满光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佛昔修习菩提行,于诸境界解明了,处与非处净无疑,此是如来初智力。如昔等观诸法性,一切业海皆明彻,如是今于光网中,普遍十方能具演。往劫修治大方便,随众生根而化诱,普使众会心清净,故佛能成根智力。如诸众生解不同,欲乐诸行各差别,随其所应为说法,佛以智力能如是。普尽十方诸刹海,所有一切众生界,佛智平等如虚空,悉能显现毛孔中。一切处行佛尽知,一念三世毕无余,十方刹劫众生时,悉能开示令现了。禅定解脱力无边,三昧方便亦复然,佛为示现令欢喜,普使涤除烦恼闇。佛智无碍包三世,刹那悉现毛孔中,佛法国土及众生,所现皆由随念力。佛眼广大如虚空,普见法界尽无余,无碍地中无等用,彼眼无量佛能演。一切众生具诸结,所有随眠与习气,如来出现遍世间,悉以方便令除灭。」尔时,法界普音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会海已,即说颂言:「佛威神力遍十方,广大示现无分别,大菩提行波罗蜜,昔所满足皆令见。昔于众生起大悲,修行布施波罗蜜,以是其身最殊妙,能令见者生欢喜。昔在无边大劫海,修治净戒波罗蜜,故获净身遍十方,普灭世间诸重苦。往昔修行忍清净,信解真实无分别,是故色相皆圆满,普放光明照十方。往昔勤修多劫海,能转众生深重障,故能分身遍十方,悉现菩提树王下。佛久修行无量劫,禅定大海普清净,故令见者深欢喜,烦恼障垢悉除灭。如来往修诸行海,具足般若波罗蜜,是故舒光普照明,克殄一切愚痴暗。种种方便化众生,令所修治悉成就,一切十方皆遍往,无边际劫不休息。佛昔修行大劫海,净治诸愿波罗蜜,是故出现遍世间,尽未来际救众生。佛无量劫广修治,一切法力波罗蜜,由是能成自然力,普现十方诸国土。佛昔修治普门智,一切智性如虚空,是故得成无碍力,舒光普照十方刹。」
尔时,云音净月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已,即说颂言:
「神通境界等虚空,十方众生靡不见,如昔修行所成地,摩尼果中咸具说。清净勤修无量劫,入于初地极欢喜,出生法界广大智,普见十方无量佛。一切法中离垢地,等众生数持净戒,已于多劫广修行,供养无边诸佛海。积集福德发光地,奢摩他藏坚固忍,法云广大悉已闻,摩尼果中如是说。焰海慧明无等地,善了境界起慈悲,一切国土平等身,如佛所治皆演畅。普藏等门难胜地,动寂相顺无违反,佛法境界悉平等,如佛所净皆能说。广大修行慧海地,一切法门咸遍了,普现国土如虚空,树中演畅此法音。周遍法界虚空身,普照众生智慧灯,一切方便皆清净,昔所远行今具演。一切愿行所庄严,无量刹海皆清净,所有分别无能动,此无等地咸宣说。无量境界神通力,善入教法光明力,此是清净善慧地,劫海所行皆备阐。法云广大第十地,含藏一切遍虚空,诸佛境界声中演,此声是佛威神力。」
尔时,善勇猛光幢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观察十方,即说颂言:
「无量众生处会中,种种信解心清净,悉能悟入如来智,了达一切庄严境。各起净愿修诸行,悉曾供养无量佛,能见如来真实体,及以一切诸神变。或有能见佛法身,无等无碍普周遍,所有无边诸法性,悉入其身无不尽。或有见佛妙色身,无边色相光炽然,随诸众生解不同,种种变现十方中。或见无碍智慧身,三世平等如虚空,普随众生心乐转,种种差别皆令见。或有能了佛音声,普遍十方诸国土,随诸众生所应解,为出言音无障碍。或见如来种种光,种种照耀遍世间,或有于佛光明中,复见诸佛现神通。或有见佛海云光,从毛孔出色炽然,示现往昔修行道,令生深信入佛智。或见佛相福庄严,及见此福所从生,往昔修行诸度海,皆佛相中明了见。如来功德不可量,充满法界无边际,及以神通诸境界,以佛力故能宣说。」
尔时,华藏庄严世界海,以佛神力,其地一切六种、十八相震动。所谓:动、遍动、普遍动;起、遍起、普遍起;踊、遍踊、普遍踊;震、遍震、普遍震;吼、遍吼、普遍吼;击、遍击、普遍击。此诸世主,一一皆现不思议诸供养云,雨于如来道场众海。所谓:一切香华庄严云、一切摩尼妙饰云、一切宝焰华网云、无边种类摩尼宝圆光云、一切众色宝真珠藏云、一切宝栴檀香云、一切宝盖云、清净妙声摩尼王云、日光摩尼璎珞轮云、一切宝光明藏云、一切各别庄严具云……。如是等诸供养云,其数无量不可思议。此诸世主,一一皆现如是供养云,雨于如来道场众海,靡不周遍。如此世界中,一一世主,心生欢喜,如是供养;其华藏庄严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所有世主,悉亦如是而为供养。其一切世界中,悉有如来坐于道场;一一世主,各各信解,各各所缘,各各三昧方便门,各各修习助道法,各各成就,各各欢喜,各各趣入,各各悟解诸法门,各各入如来神通境界,各各入如来力境界,各各入如来解脱门。如于此华藏世界海,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海中,悉亦如是。
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贤令登彼岸
香 赞 净三业真言 安土地真言 普供养真言 本师圣号(三称) 弥陀圣号(三拜) 莲 池 赞 海会佛菩萨圣号(三称) 开 经 偈 经题 法会圣众第一 德遵普贤第二 大教缘起第三 法藏因地第四 至心精进第五 发大誓愿第六 必成正觉第七 积功累德第八 圆满成就第九 皆愿作佛
一、依印光大师教导的方法。《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念诵佛号百声千声万声,随自己闲忙而定。菩萨名号各三声或十声,后发愿回向偈一遍。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佛说阿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南无阿弥多婆夜。
序言:《太上感应篇》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文章,被誉为“古今第一善书”。李昌龄著,历代刊印传播者众多,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内容融合了较多的传统民族思想,树立了人在世上的正确形象,许多内容至今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常念太上感应篇,自有护法之神护持。心境开阔,恶念不生,不受烦恼,常得清净。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上)诸大乘经,皆以实相为体,所说谛理,了无轩轾。若论机宜,则于无轩轾中,大有轩轾。以一切诸经,所说法门,皆须自力修习,以至断惑证真。方有了生死分。净土三经所说,则博地凡夫,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兼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虽具惑业,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莲池大师七笔勾》词曰: 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 嗏,出事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贤孙,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笔勾。 凤侣鸾俦,恩爱牵缠何日休,活鬼乔相守,缘
《印光文钞全集》共三册,将《印光法师文钞》初、续和第三编卷一中的书信录集为上册。将第三编卷二、三、四中的书信录和初编中的序合为中册。
禅宗和净土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的两个,他们都是大乘佛教。禅宗是菩提达摩传入中国的,但到了六祖慧能时,才以顿悟法门为主,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禅宗的特点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也就是说,禅宗的最独特之处就是以心印心,能让你在一刹那顿悟佛的境界。 但这种法门只有极少数禅宗高僧知道,而且以心印心难度极大,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所以说禅宗法门只接引利根上器的人。净土宗的教义最简单,可以概括为:信、愿、行。也就是相信净土的存在,发愿往生净土,念南无阿弥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上 婆薮槃头菩萨 造 魏永宁寺北天竺沙门菩提流支 译论 魏西河石壁谷玄中寺沙门昙鸾 注解 谨案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云:“菩萨求阿毗跋致,有二种道: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谓于五浊之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为难。此难乃有多途。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大宝积经》云:「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无论经历多长的时间,自己所作的善业、恶业都不会消亡,这些业、因遇到合适的缘,就会感受相应的善恶果报。就像种子是因,合适的水、土、阳光、温度、空气为缘,因缘相遇就能生长、开花、结出相应的果。我们所做的业也是一样,我们已造作的善与不善的业,必定会感受苦乐的果报。
人们乍一听到净土的景象,多数都不相信,这不奇怪,因为人们都局限于眼前的见识,于是认为那些眼前见不到的事物,也是如此。就像在穷街破巷居住的人,他哪里知道有高广大厦的清净呢?在小锅小碗里吃残汤剩饭的人,哪里知道有豪华餐厅的美食呢?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期盼生活富足美满,夫妻甜蜜幸福,孩子茁壮成长,老人健康长寿,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往往遇到好事就身心愉悦了,遇到不顺的事就烦恼了,修行是不是就把不好的事都修没了,把好事都修来了呢?
地藏七送往生仪轨,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临终关怀,告诉大家从病人临命终到去世后二十四小时,这段时间之内该如何正确处理,以帮助病人顺利往生西方;二是亡者去世后,我们如何处理死者的后事,及如何纪念亡人?
崔成贵老人,一九一六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出生,山西省灵丘县东河南镇东窖村人,二〇一六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坐着安详往生。
彻悟大师(1741--1810)清代著名高僧,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俗姓马,名际醒,字彻悟,号梦东,京东丰润(今河北省丰润县)人。乾嘉时人。一字讷堂。父讳万璋,母高氏。大师幼时聪慧颖异,长而喜好读书,儒家典籍,四书五经,靡不遍览。兼善作诗、词、赋,甚为世人所尊崇。
行策大师(1628~1682),清代高僧,字截流,俗姓蒋。父亲蒋全昌,是江苏宜兴一带老一辈的儒者,与憨山德清大师为友。憨山大师圆寂后三年,时为明熹宗天启六年(西元一六二六年),有一天晚上,蒋全昌梦见憨山大师进入室内,而生下儿子,因此将他命名为梦憨。等到行策年纪稍长时,父母亲相继逝世,于是发起出世修行的志愿。
印光法师(1861年夏历十二月十二日辰时,农历辛酉年)—1940(庚辰年十一月初四),当代净土宗高僧,莲宗第十三祖。陕西郃阳人,俗姓赵。名圣量,字印光。别号常惭愧僧。少治儒学,喜读程、朱之书。曾排佛,遭目失明,继而猛省,转研佛典,以至诚所感,目疾获愈。年二十一,至终南山南五台,归依莲华洞道纯长老出家。
省庵大师(1686-1734) ,清代高僧,俗姓时,名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一带时姓人氏的子弟。从小不吃荤腥。出家后,参究念佛者是谁,有所省悟,说:“我的梦醒了!”后来闭关于真寂寺,其间三年,白天阅读藏经,晚上课诵佛号。曾经到山礼拜阿育王塔的佛陀舍利,在佛陀涅槃日,大大地集合僧俗二众,广修供养。在佛前燃指,发四十八大愿,于是感得舍利放光。
蕅益大师(公元1599年~1655年),俗姓钟,江苏吴县人。父亲持诵大悲咒,梦见观音大士送子而生下智旭。年少时以孔孟圣学自我期许,曾经著作文章批判佛教,总共有数千字之多。等到一日阅读云栖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突然省悟,而把以前所作的论著焚毁。年二十岁时,读《地藏菩萨本愿经》,因此发起出世的志向,每日持诵佛名。
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调了外在强制的性质,就是说你加入僧团、或者加入教团,或者你加入一个宗教组织,那么你就必须遵守某些规章制度,你才能是这个这个团体组织的成员,这些规章制度就是“律”,它带有一定的外在强制
据《杂宝藏经》记载,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是象王,有这样一个具有功德的故事。《佛说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跟弟子讲,在往昔劫的时候有一个象王具有功德。过去,在劫初或善劫的时候,动物都会说话,而且有很多的功德,不像现在的动物特别愚痴,象王具有很多的功德。
一家之主,要乐观面对生活,心甘情愿去为这个家付出。没有怨言,没有计较,不挑剔家人的不是。儿子不好是自己的命,儿媳妇不孝顺也是自己的命。你讲这个人不对,那个人不对,其实都不对,你也不对,他们也不对。一家人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结果都没有理。
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什么是嫉妒心?很多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嫉妒心,或者没有发现自己有嫉妒心。先来看一下佛给出的定义。嫉妒定义:在《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里面,佛说:“其嫉妒者。自求名利,不欲他有。于有之人,而生憎恚(恨),是为嫉妒。”
懂“观自在”者,是自己娱乐自己也。自己娱乐自己,就是自己去享受大自在、去享受稳定的情绪。去保持着不断提升的、源源不绝的生命动力,保持着美好的心情去帮助、去普度法界众生。凡人的情绪飘忽不定、难以自控,这是因为其不懂观自在。
当你已经通晓道理与修行的理路,也已经知道如何教化众生,亦即理、教都圆备了。此时,就可了解诸法与诸法之间的所有法相,其实是全归于平等的。
只要有正觉的心,本性自然而显露。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那一切妄念就像一灯能照千年暗一样,只要我们有正觉的心,所有的业障、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全部熄灭。
以拥有的欲求看待现前心所对应的是心外求解决苦的方法,借由对苦觉知而生的离苦心去透过佛法所对苦的诠释,同时也觉悟苦而真的求出离,却不是暂时或是只单单对外求解决。哪怕是对外求解决也是需要对以往心所依、行为所做思维和转变,更何况要真的离苦求解脱。
我执重的人就是把自我的感受体现的越明显,他的我执就会越重。我执要靠什么来调伏,就是要靠理性、靠法,如果一个人靠感性那我执就会越重。假如说我们心里就是不舒服,但是用法来要求自己觉得自己不对,马上能调整,其实就是用法来破除我执。我们凡夫首先要破的是我执,现在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要破自
在我们身边会发生很多事情,苦的、乐的、好的、坏的…… 但是,不管发生什么,最后总会有一些转机,这个转机就是菩萨的加被、加持和关照。其实,菩萨从来没有远离过我们,也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因为菩萨的大悲心使然,深妙微远、无有分别,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呵护。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