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入门 佛学课本 佛光教科书 基础书籍选读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佛教法器 佛学入门须知 佛学的真面目 法苑谈丛 教规礼仪 佛门礼仪常识 佛学入门简要 高级佛学教本 中级佛学教本 初级佛学教本 香港佛教联合会·佛学课本

第4讲丨《无量寿经》告诉你怎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第4讲丨《无量寿经》告诉你怎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开始看一下五经一论具体的内容,给大家做一个略释。

  首先来看第一部叫做《佛说无量寿经》。这部经典,当时是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外的灵鹫山中宣说,当时参加法会的有一万两千的大比丘,还有比丘尼的五百人,男居士七千、女居士五百人,所有的与会都是当时释迦牟尼佛弟子里面的中坚人物,特别是还有普贤、文殊、弥勒等无量无边的大菩萨众。

  那么这部经典我们都知道,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弘法有两大中心,一个是在北方,我们常听说的乔萨罗国,这个国都就是舍卫城,它主要的根据地是祇桓精舍,就是我们常说的衹树给孤独园。而这部经,就是在南方的弘法中心,竹林精舍的所在地,王舍城讲的,而灵鹫山就在王舍城的旁边。

  在这个地方,当时刚才讲到的说有这么多的所列的弟子,那么释迦牟尼佛看到弟子们的根机成熟了,能够荷担这个出世大法了,就在一次法会中放光现瑞。尊者阿难见到佛从来没有现过的稀有相,就坐起来合掌恭敬,并问说:“何故威神光光乃尔?”为什么要放这个光,愿佛为我宣说。

  以此因缘,释尊对阿难的乞问非常地赞叹,他当时还讲到说:“善哉阿难,所问甚快。发生智慧,真妙辨才。”就是说你是悯念一切的众生才今天问我这个法门,而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才兴出于世的,就是为了度化众生才兴出于世的,救济群蒙。所以说你今天所问,能够饶益开化很多的诸天人民,能够惠以真实之利,所以赞叹阿难乞问净土法门的功德。

  就是在这样一个因缘下,净土大法才让释迦牟尼佛金口宣讲出来,这是《无量寿经》。特别是把凡夫往生极乐世界,各位要晓得,我们现在在凡夫的法界,虽然跟极乐世界也同在华藏世界中,但是如果佛不说,我们就不知道,不知道南无阿弥陀佛正在西方现在说法;不知道有愿意往生的人,他会分身散影去临终接引。所以整个华藏世界也是信息时代,这么一个理所当然之事,众生不知道;这么一个惊天的秘密,如果佛不说我们就不可能受用。

  所以,在《无量寿经》里面最为详细的一次因缘,把整个净土法门的事理因果,做了一个很广很高很广阔的描述。所以本经的内容非常地详细,义理也很深邃,境界非常弘阔,是自古以来成为净土宗的第一经典。

  这部经典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个版块来看,第一个就是讲到的阿弥陀佛因地作为法藏比丘发愿而圆成净土。当时释迦牟尼佛讲的时候还追溯到阿弥陀佛因地的时候发愿,在过去不可思议,无央数劫的时候,一共有五十三尊古佛应化之后,那么轮到有一个叫世自在王如来教化众生。当时有一个国王叫世饶王,听到佛说法以后,他就完全相应,马上就心开意解,就弃国捐王,出家修行,号名法藏比丘。

  在这种情况下,佛就给他讲法,可是这个法藏比丘还不愿意依照着常规的范式来成佛,他让佛给他讲:“惟愿世尊广为敷演诸佛如来净土之行”。有这么一句乞问话,一开始法藏比丘就走的是他力,而且还是我速成正觉,我要快速修行快速成正觉,走的是他力和方便快速的道路。那么世自在王一看,他有这样的志向,就在世自在王的加持下,给他讲了二百一十亿国土的粗妙、天人的善恶、众生的根性,一个一个现给他看。

  由于这个功德,法藏比丘用了五劫的时间来思维称性发了四十八愿,每个国土的长处他摄受过来,这个国土的短处他把它屏蔽掉。最后这五劫的时间就成就了一个几乎是最低门槛的度众生方式:用四十八愿来面面俱到地摄受整个他方国的众生,并在圆满大愿以后成立了西方极乐世界,他自己也成佛了。好,阿弥陀佛,这是说因地发愿,圆成净土。

  第二个版块用大量的语言来详陈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事事无碍妙相。像宝地平直、水流妙音、楼观讲堂、妙香天乐等等这些,无量无边,幽微奇妙的不思议事,都是法藏比丘因地的大愿所成,果地的妙行所现。这是第二个。

  最后,由因地的四十八愿,再有果地的西方道场,那么就要给开示这个因行果报,怎么样修行净土成功往生。在第三个版块里边,就开示了往生净土的因行,以及往生到净土以后的品位,乃至也有一些众生,由于对佛的智慧,不思议智广大智不能够信受,那么虽然往生了,他还是在边地疑城,也是在无量寿经里面开示的。乃至十方众生只要随顺佛语,能够随其发心的大小,修持的精进还是懈怠,功德的浅深,有三辈的不同。在这三辈的往生中,虽然你的修行有优劣,但均以发菩提心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为根本前提,这是它法门施设的修学手段、方法。

  那么最后,又用了大篇幅的文笔来讲到什么呢?讲到娑婆浊恶,让众生生起厌离心。我们都知道,净土资粮信愿行,它的核心就是我们要有愿力,愿力的内涵就是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所以在这一点来讲的话,就是在经典里面用了“五恶、五痛、五烧”来叙述我们这个国土,这种五浊之地,指陈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所承受的苦痛,乃至说,怎么样才有这样的苦痛的前因后果,完全呈示给众生,让他深明因果,止恶行善。

  比如说像我们现在常说的饮苦食毒,正是现在的情形,这也是释迦牟尼在《无量寿经》里边讲的。又说臣欺其君,子欺其父,就是没有尊卑长幼,也是末法时代众生的一个情状。乃至说到这个时代的人,有无同然、忧思适等,就是有也想要的更多,没有的也想要,有没有,每个人都是贪欲炽盛,都想要,不断地要,越多越嫌少,等等这一切,“五恶、五痛、五烧”的情状非常直接痛快地、没有粉饰地讲出来,我们现在末法实际、这个世界的情状,让众生生起厌离之心,立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可谓是婆心切切。

  最后在本经中,在两土世尊的加持下,让参与会的四众弟子全部见到,现见,当时释迦牟尼佛就让四众现见阿弥陀佛、西方三圣、极乐世界。并且授记说,末法时期,所有的佛经都次第灭尽了以后,只有这部经典还能支撑末法一百年,只要能够闻到这部经典的人,还可以得度,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这就是这部《佛说无量寿经》的大概的内容,我们以后再学修净土的时候一定是必读的经典,第一部经典。

  当然,刚才也讲到这部《无量寿经》是传来东土最早的,译本也最多,从汉到宋甚至有十二个译本,现在存的有五个译本。除了刚才讲到的支娄迦谶的译本,还有唐朝的菩提流支,还有宋朝法贤译的一个版本,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菩提流支译的是《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那么我们现在通流的,流通最广的是曹魏时期康僧铠译的本子最为流畅,最受欢迎,基本上所依的都是这个法本。

  对于《无量寿经》做注释的,我们如果有心,想去研习一下净土,更好地学修净土教理的话,可以看一下隋朝有一个净影慧远法师给《观无量寿经》做过一个义疏。另外还有嘉祥吉藏大师,也是在南北朝时代的一个大德,一直到隋唐,他给《佛说无量寿经》也注过一本义疏,我们可以去学习一下。当然后来也有一些汇集本,可是净土的祖师大德不太提倡,所以我们基本上还是依照着曹魏康僧铠的本子作为所依的根本。

  另外的还有四部经典和一部论典,时间关系,我们在下一集的时候再跟大家介绍。

  现在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

九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

原标题:《净土入门》第4讲丨极乐世界怎么来的?怎样才能往生极乐世界?《佛说无量寿经》告诉你答案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那一座庙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