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章经》里的宝藏

四十二章经 | 作者:网络 [投稿]

\

  读过金庸小说《鹿鼎记》的人都知道一件宝贝,就是《四十二章经》。为了抢夺这件宝贝,江湖上的各路人马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那么,《四十二章经》到底是何方宝物,令人如此疯狂呢?《鹿鼎记》第十五回写道,韦小宝认老宫女陶红英作“姑姑”,交谈间,韦小宝发了他人生当中的第N个毒誓,让陶红英说出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四十二章经》一共有八本,每本封面的颜色和式样各不相同,代表黄、蓝、白、红、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八旗;当年清兵入关时,掠夺了大量金银珠宝运往山海关外,埋在清政权“龙脉”所在的一座山里,然后绘制了一张藏宝图,裂为八幅,由八旗旗主各执一幅;这八幅地图,就分藏在八本《四十二章经》里。也就是说,只要找齐八本《四十二章经》,就能找到清政权在关外的宝藏和“龙脉”。难怪志在“反清”但未必“复明”的江湖豪杰们,甘愿为它打得头破血流,哪怕“死翘翘”也在所不惜。

  宝藏和“龙脉”云云,当然是小说家言。不过,《四十二章经》倒是确有其书,并非纯属虚构。按照学界通常的说法,《四十二章经》是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留存下来的第一部经书,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由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据南朝梁人慧皎《高僧传》记载,竺法兰曾译佛经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唯此为始”四个字,充分说明了《四十二章经》在汉译佛经中的地位与价值。

  这本经书的体裁和儒家典籍《论语》相似,属于语录体,计有经文四十二章,每章均短小精悍,微言大义,饱含哲理,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修身养性的读物。试举两例如下:

  第七章《恶还本身》:有人听说释迦牟尼佛道行深广,大仁大慈,于是存心找茬,登门“踢馆”,对释迦牟尼恶语相向,极尽诅咒辱骂之能事。等他骂累了,释迦牟尼问:“如果你送礼物给人家,人家不接受,你是不是要把礼物拿回去呢?”这个人答道:“当然!”释迦牟尼说:“你对我破口大骂,等于是送礼物给我。我不收你的礼物,你骂我,实际上是在骂你自己!”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辱人者必自辱,害人者终害己,《恶还本身》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同时,这个故事还体现了一种民胞物与的宽容精神,因为释迦牟尼对冒犯者没有“以恶报恶”,而是通过启发、开导的方式来劝人为善。

  第三十八章《生即有灭》:释迦牟尼问修道者:“人命在几间?”修道者回答说:“数日间。”释迦牟尼说:“子未知道。”又问另一个修道者:“人命在几间?”回答说:“饭食间。”释迦牟尼说:“子未知道。”再问另一个修道者:“人命在几间?”回答说:“呼吸间。”释迦牟尼说:“善哉,子知道矣。”人的生命只有一呼一吸这么短的时间,何等宝贵,又怎么能不珍惜!《论语》有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些都是教人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名句,比较而言,我还是偏爱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人命在呼吸间”,大概这就是机锋的魅力之处吧!小沉阳在《不差钱》中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过去了。”赢得满堂喝彩,但和释迦牟尼的箴言相比,实在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

  总的来说,《四十二章经》多以譬喻说理,警句迭出。比如:“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第八章)“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第二十二章)“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第二十五章)如果说《四十二章经》里真有什么宝藏的话,这些醍醐灌顶的梵音,就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俗世凡尘,求神拜佛者众。究其实,则所求者多为升官,所拜者多为金钱,与释迦牟尼佛倡导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精神南辕北辙。新华社曾有报道说,内蒙古某贪官每天在家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即使进了监狱,仍然手捧佛经,念念有词。此公的一番苦心,真是枉费了,佛经里说什么,他竟然一个字都没看明白。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