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读懂楞严经

楞严经 | 作者:鸾 [投稿]

第五章 五阴虚妄

  所谓的五阴是身心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的形态。其中,色阴指的是有形的色相。受阴是有形世界对心理的影响。想阴是心理世界的思维活动。行阴指的是身心世界的存在状态。识阴则是最深层的,指的是对有形世界和心理世界一切现象反应。世尊对五阴一一加以分析,最后证明,这五阴其实都是虚妄的。不过如病目中所现的灯影一般,根本没有一个独立的体性,本体都是如来藏。

  “阿难。为什么说五阴是真如本心呢?”

  色阴虚妄

  比如有人抬头看天空,只看到一片清净的虚空,再没有其他东西。后来,这人无缘无故地瞪着眼睛一直看,时间久了,眼睛由于疲劳而发花,于是看到了许多花点。色阴也是这样。

  阿难。这些空中狂花,不是从虚空中来的,也不是从眼睛里出现的。

  如果是来自虚空,那么当你的眼睛不再疲劳,看不到狂花的时候,狂花去了哪里呢?它不能钻到你的眼睛里去,因为它来自虚空,所以也只能回到虚空中去。虚空如果能出能入,虚空就成实体了。如果虚空是实体,怎么还能容纳狂花在其中生灭呢!这就如同你阿难不能再容纳一个阿难一样。

  阿难。如果是眼睛里出现的,那么它消失的时候,也应该回到眼睛里。如果狂花有见性,它回到眼里的时候,你就应该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如果狂花没有见性,而眼睛有见性,那么它回到眼睛里的时候,你的眼睛就应该还能看到狂花,又怎么会消失呢!

  而且,如果狂花是实体,那么看到狂花的眼睛,就应该是清静的,又怎么能叫‘眼花’呢!

  所以,色阴本来虚妄,不是因缘,也不是自然。”

  这是世尊,按着当时人的知识水平,从逻辑的角度来解释的。空中的狂花,是幻化出来的。世尊以狂花为例,说明我们所见的一切色相,都像空中狂花一样,虚妄不真。你找不到它的来源,找不到它的去处。就是它存在的时候,你也找不到它的存在的实体。

  现在的科学研究发现,世间万物,都是由原子分子构成。只是因为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和原子间的结合方式不同,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不同物质。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呢,又是由什么构成?构成这个构成的,又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无限地追问下去。到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只能是虚空。因为只要不是虚空,我们就还可以再分。当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剩下的就只能是虚空。

  色相怎么能是虚空呢!如果色相是虚空,它怎么能叫色相呢?如果色相不是虚空,那构成它的又是什么呢?没有构成,又怎么可能成为色相呢;有个构成,它就可以分解。当分到不能再分的时候,就只能是虚空。

  用数学来解释这个事情,则更加直观。我们都知道,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在数学上用除法。除法也可以表达成分式。如果把要分解的个体用1来表示,把分解的次数用x来表示,那么分解的这个动作,就可以表示为1/x。我们要把这个个体无限地分解下去,x的取值,就是无穷大。那么,把一个个体无限地分解,看看它最后到底是什么,这个过程,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表达为:对1/x,当x趋于无穷大的时候,求它的极限。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极限问题,大家都知道,答案是0。

  0就是什么都没有。所以数学给我们答案,就是:“把一个物体进行无限地分解,最后得到的,是什么都没有的。”所以,数学更直观地证实了我们的结论:一切色相,本来就没有实体,终究是虚妄的。

  受阴虚妄

  “譬如有人,手足安适,身体调和,几乎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忽然无缘无故地举起两手,互相摩擦,于是有了冷热滑涩等感觉。受阴也是这样。

  阿难。这个虚幻的触觉,不是从虚空而来的,不是从手掌中产生。

  如果是从虚空而来,既然它能触到手掌,也应该能触到身体。虚空不可能有选择地来触啊!

  若是手掌产生的,不应该等到合掌的时候才有啊!而且,如果确实有‘受阴’这个东西在合掌的时候产生,当手掌分开的时候,它就应该还在。既然存在,身体就应该能感觉到它的出入。它在体内的往来,身体也应该一直能感觉到。又怎么能只在接触的时候,才发现它的存在呢!

  所以,这个触觉,也是虚妄的。不是因缘而生,也不是自然而有。”

  科学认为,触觉是外物接触到皮肤,刺激皮肤内的触觉神经,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信号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最后由大脑产生触觉。如果说大脑就是产生触觉的主体,那么死人也有大脑,也有神经,死人有没有触觉呢?如果有,怎么能叫死人呢;如果没有,又怎么能说是大脑产生的触觉呢!可见,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受阴也是虚妄的。

  想阴虚妄

  “阿难,譬如有人,谈酸梅的时候,口中就会产生口水。想着踏在悬崖边,脚底就会酸涩。想阴也是这样的。

  阿难,产生口水的这个‘酸’的念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不是酸梅产生的,也不是从嘴里进去的。

  如果酸梅有‘酸’的念头,酸梅就应该自己来说,用不着等别人来说。如果是嘴产生的,就应该是嘴听到有人谈论酸梅,又怎么需要耳朵呢!如果是耳朵听到后,产生了酸的念头,为什么耳朵不流口水呢!踏悬崖的反应,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想阴是虚妄的,不是因缘和自然性。”

  想阴,在科学的语言中,叫“思维”。现代科学认为,思维是大脑的产物。那么死人也有大脑,死人也能思维吗。如果能,怎么能说他死了呢;如果不能,怎么能说大脑产生的思维呢!所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想阴也是虚妄的。

  行阴虚妄

  “阿难。譬如瀑布的流水,波浪相续,前扑后继。行阴也是这样的。阿难,这种流动性,不是虚空所生,不是因水而有,不是水本身的属性,又不离开虚空和流水。

  阿难。如果这个流动性是虚空所生,那么十方无尽的虚空,就都成为波浪,整个世界就被淹没了。如果是因水而有,水不再是水,而成了流动,那么构成瀑布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是水本身的属性,那么静止时的水又是什么呢?如果离开了虚空和水而能存在,那么虚空无处不在,流动又怎么可能跑到虚空之外呢呢!如果没有水,又是谁在流动呢?

  所以行阴也是虚妄的,不是因缘和自然性。”

  世尊以瀑布的流动性为例,来解释行阴的虚妄。瀑布的流动,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这个流动到底在哪里。所以行阴也是这样,根本找不到一个行阴的所在。

  行阴,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运动。科学把运动定义为“物质存在的状态”。下面,我们根据科学定义,找一找这个“运动”的所在。那么,这个运动是虚空所生,还是因物质而有,是物质本身的属性,还是离开物质和虚空而独立存在的呢?

  如果是虚空所生,整个虚空就都应该在做这个运动,为什么只有这单独的个体在动呢?如果跳是虚空所生,整个世界就都应该在跳;跑是虚空所生,整个世界就都应该在跑,又怎么可能单独一个人在跑,在跳呢?如果是因物质而有,物质既然成了运动,那么运动着的,又是谁呢?如果说运动是物质本身的属性,那么静止的又是谁呢?如果离开虚空而独立存在,那么虚空遍满一切处,其大无外,运动还能跑到哪里去呢?如果说离开物质而单独存在,那么运动着的,又是谁呢?

  找来找去,也找不到这个运动,所以,运动本身也是虚妄的。

  识阴虚妄

  “阿难。譬如有人,用塞子塞住瓶的两个口,然后带着一个空瓶子,远行千里,到他国去叛卖瓶内的虚空。这瓶子里的虚空,既不是从别处带来的,也不是从本地装进去的。如果是从别处带来的,那么,既然把虚空装走了,在原来的地方,就应该少了一块虚空;如果是从本地装进去的,那么,打开瓶塞,就应该有虚空流出来。虚空怎么可以移动呢!所以,阿难。识阴也是虚妄的,不是因缘和自然性。”

  世尊在这个例子中,以虚空比喻真如本性。以瓶子中的虚空,比喻迷失的个体。

  真如自性本来明了。而我们却背离了本有的明了,一定要寻求一个内容作为明了的寄托。这个依内容而存在的明了,我们就叫做“无明”。明了对内容坚固的寄托,我们就称为“执着”。“我执”就是执着于我相。“法执”就是执着于法相

  一切的一切,本来无一不是真如本性。就像虚空一样,浑然一体。

  而我们却由于无明,被我执和法执这两个执着,把自己塞在了色身当中。就如同用两个塞子,把虚空塞在瓶子中一样。

  我们被塞在色身中,以为这就是我了,整日东游西逛,洋洋自得。今天吃点,明天送点。今天挣点钱,明天花点钱。以为自己真的得到了什么了,失去了什么。这就好比把虚空塞在瓶子里,游走叛卖一样,以为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另一个虚空了。

  殊不知不论哪里的虚空,都是一个虚空。盆里的也好,碗里的也好,屋里的也好,院里的也好,其实都是一个整体,根本无法分割。万事万法也是这样,其实都是一个真如本性。无论形状怎样千姿百态,无论性质怎样千差万别,无不同是“如来藏妙真如性”。

  所以,在湛然清静,周遍圆满的真如本性中,硬是去分别你我是非的识阴,也是虚妄的。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