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切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那么世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对此,如来解释道,世界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动力,是因为背离了自性本明的‘明了’--或者称之为‘无明’--对‘明了的内容’的追求。在无尽的追求中,幻化出了虚空大地,草木金石,胎卵湿化,生死缠缚。然而自性本身却并无增减。因为这一切,都是幻化的空中楼阁而已。
这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听完佛的讲解后,心中产生了疑问,于是从座位上站起来,右膝着地,恭敬地合掌问佛:“大威德世尊。您善为众生演说第一义谛。您常说,在所有弟子之中,我为说法第一。但是,我今天听如来的说法,就像耳聋的人,听百步之外蚊蚋的叫声一样,本来就听不见,更何况是如此微妙的声音。世尊,阿难虽然开悟,但是习漏未除。就是我们这些已经证得无漏圣果的阿罗汉,听了如来的说法,心中也仍有疑惑。”
前面如来和阿难等常说“有漏”,这次富楼那又提到“习漏”,那么这些“漏”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宣化上人是这样解释的:
习气不是一天有的,是从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习染来的、学来的,于是就有种种的漏。什么叫“漏”?漏就是烦恼,烦恼就是“习漏”。“习漏未除”就是指他的烦恼还没有除尽,这种习气没有去尽,这叫余习。余习,就是余留的习气,由前生那儿来的,也就和这个“业”是差不多的性质。
讲到这个“习”,佛有个弟子叫毕陵伽婆蹉。他证了果后,每次到要过河的地方,他就叫河神了。河都有河神的,这个河神是个女性。他说:“小婢住流!”小婢,就是使奴唤婢的婢,就是仆人。以前中国不是有丫环、奴婢的吗?就是这个奴婢。毕陵伽婆蹉尊者叫“小婢住流”,就是说:“你这个小奴才!赶快给我把水停止住,我好过河!”
因为证果的罗汉过河,可以叫水不流的。他有这种权利。那么住流,这一定要河神来住流,所以他到那地方,就叫“小婢住流”。
左一次、右一次都这样叫,这个河神因为他是阿罗汉,也敢怒不敢言。很多次后,这河神于是就到佛那儿去控告毕陵伽婆蹉了,她说:“您这个弟子,这个毕陵伽婆蹉!他一过河的时候,就对我叫‘小婢住流’。啊,我真是气得不得了!佛您要教化这个弟子,不要让他这么粗野。怎么叫我‘奴才’?叫我‘小婢住流’呢?”
佛一听,就对毕陵伽婆蹉说:“毕陵伽婆蹉!你过来,向这位河神来道道歉!”道道歉,就是认认错,再不要这么讲了。你说毕陵伽婆蹉怎么样啊?他说:“小婢!你莫怪!”就是因为叫河神“小婢”,所以她才生烦恼的。现在道歉,还叫她“小婢”这个河神气坏了,说:“佛您看您这个弟子!当着您,都这么叫我‘小婢’!”
释迦牟尼佛就说:“你知道为什么他叫你‘小婢’吗?因为在五百世以前,你是他的工人,做了他的工人很久很久,所以他叫‘小婢’叫惯了,现在他见着你就叫‘小婢’,这是一种余习,以前的习气没有改变,所以现在还这样称呼你。”
这样一讲,这河神才没有话讲了。喔,这原来是一种因果!所以这个事情也就解决了。为什么总这样叫她“小婢”呢?这就是“习漏未除”,过去生中所习染来的,他还没有改变。“
接下来,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就提出了他的疑问:”世尊。如果世间的六根、六尘、所有的阴、处、界都是如来藏,清净本然,那么,为什么会突然生出山河大地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次第迁流,周而复始呢?
世尊又说,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世尊。如果地性周遍,怎么会容水在其中呢?水性周遍,火就无隙可乘,又怎么会有水性和火性,同时都遍满虚空,而又互不干涉呢?世尊。地性障碍,空性通虚,二者又怎么可能同时周遍法界呢?我实在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希望如来宣流慈音,拨我迷云。“说罢,五体投地。
如来答道:”如来现在就为你们这些停留在罗汉境界中的人,宣说佛法最真实的道理。令你们都能发起向上,进求无上正觉之心。富楼那。你问清净本然,怎么会忽然产生山河大地。你常听如来说,性觉妙明,本觉明妙。对吧?“
富楼回答道:”是的,世尊。我常听如来宣说此样的义理。“
”这里的觉和明,你说是自性本来明了,把这个自性本有的明了叫觉呢?还是觉知万物的这个明了,叫觉呢?“。
富楼那说:”如果自性本来就是明了的,明了与万物同为一体,那么就没有明了的内容了。“
佛说:”如果说,没有内容就没有明觉。而有个内容,这个内容却又是虚妄的。“
为什么说:”有个明了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虚妄的呢?“这是因为,明了的一切内容,不外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和七大。而如来已经逐个辨析过,最终证明这些都是虚妄的。所以说”有个明了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虚妄的“。
”如果说,没有明了的内容,就没有明了。那么,如来藏妙真如性就不能明了,不能明了又怎么能做我们的心呢!
“自性本来明了。依赖于内容而存在的明了,终究是虚妄的。自性本有的明觉,并不是你所明了的内容。
明了一旦有了个内容,作为它的寄托后,就产生了虚妄的功能。 这样,在无同无异中,出现了炽然的差异。有相异就有相同。相同和相异进而又产生了无同无异。
这样继续扰乱下去,便在相互的对待中发生疲劳。疲劳引发了尘相。尘相一旦产生,就像一滩浑水一样,自己就搅合起来,尘劳烦恼由此而生。动起来形成世界,静下来化作虚空。虚空就是相同,世界就是相异。而那无同无异的,才是真正的有为法。
顽空和明了相对,产生摇动。所以有风轮,执持世界。”
迷失了真如自性后,最初只能见到晦昧的顽空。这个过程,世尊在讲“七处征心”的时候也提到过。自性本来就是明了的,不需要有个对境。而背离自性的明了,我们称之为“无明”的,却一定要把明了寄托在内容上。于是,清净的自性中,便幻化出了顽空作为它明了的内容。接着,无明就开始在顽空中搜寻它赖以寄托的内容。这一搜寻,就产生了摇动。这个摇动,就是风的属性。
“在摇动中,对明了的坚持,形成了滞碍。而这其中的金,则是对明了的坚持达到了‘坚定’的程度。所以有金轮,保持国土。”
顽空中一无所有。但是,无明却‘坚持’要有个内容。于是,无明又幻化出“滞碍”来自欺欺人。当“坚持”达到了“坚固”的程度时,这个“坚固”,就成为金的属性。
“坚固的金和摇动的风,相磨而生出火光。火光有变化性,金有润泽性,所以在火光的蒸腾下,形成水轮,遍含十方。
火性蒸腾,水性倾降。两者相交,形成了坚固的色相。湿的成为巨海,干的成为洲滩。所以大海中常有火光,洲滩中常有江河。水势劣于火势,就结为高山。所以山石敲击就能出火,熔化就能成水。土势劣于水势,就抽为草木。所以林木焚烧则能成土,搅拌就能出水。
就这样,妄性相交,相递为种,由此形成了世界相续。”
以上是佛陀对宇宙起源的描述。而今天,人们所依赖的科学,自她诞生的那天起,就开始执着地不断探索宇宙的本源。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把这个探索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量子力学的诞生,又弥补了广义现对论的不足。英国大物理学家,被誉为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思想家的斯蒂芬·霍金,把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在一起,发展出来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下面,我们就以霍金来代表科学的声音,看看科学对宇宙起源的解释。
以下是霍金2006年访问中国时,于6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做的题为《宇宙的起源》的演讲的摘录:
“詹姆·哈特尔和我发展宇宙自发创生的图景有一点像泡泡在沸腾的水中的形成。
其思想是,宇宙最可能的历史像是泡泡的表面。许多小泡泡出现,然后再消失。这些泡泡对应于微小的宇宙。它们膨胀,但在仍然处于微观尺度时坍缩。它们是另外可能的宇宙,由于不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来不及发展星系和恒星,更不用说智慧生命了,所以我们对它们没有多大兴趣。
然而,这些小泡泡中的一些,会膨胀到一定的尺度,到那时,它们可以安全地逃过坍缩。它们会继续以不断增大的速度膨胀,形成我们看到的泡泡。它们对应的就是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膨胀的宇宙,这就是所谓的暴胀。
正如每年的价格上涨一样,通货膨胀的世界纪录应归于一战以后的德国,在18个月期间价格增大了一千万倍。但是,它和早期宇宙中的暴胀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宇宙在比一秒还微小得多的时间,里膨胀了十的30次方倍。和通货膨胀不同,早期宇宙的暴胀是非常好的事情。它产生了一个非常巨大的,均匀的宇宙,正如我们观察到的。然而,它却不是完全均匀的。”
“早期宇宙中的无规性,意味着在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由于这些额外密度所产生的引力的吸引,使这个区域的膨胀减缓。而且最终能够使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请仔细看这张微波天图,它是宇宙中一切结构的蓝图。我们是极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产物,上帝的确在掷骰子。”
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微波背景辐射探测器,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新获得了“婴儿期”宇宙迄今最精细的照片。
如果把霍金所描述的图景和佛陀的描述加以对应,我们可以把霍金说的“小泡泡”,对应于如来说的,风轮在其中执持世界的“顽空”。这些“小泡泡”是怎么产生的?霍金的研究,目前还没有涉及。如来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无明背离了自性,而去寻求一个内容,作为寄托明了的对境。所以,自性随顺无明而幻化出了“顽空”。
霍金说的“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可以对应于“对明了的坚持,而形成的滞碍”。为什么这些区域的密度会比其他地方高呢?霍金在他的名著《时间简史》中,谈到这里的时候,也画了一个问号。在佛陀的讲解中, 我们可以得到答案:这是因为无明对明了的“坚持”,才使自性在顽空中收缩出了“滞碍”。于是表现为“有些区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
“这些区域坍缩,形成星系和恒星”,可以对应于“火性蒸腾,水性倾降。两者相交,形成了坚固的形色”。
霍金的宇宙,从小泡泡开始,那么,我们不妨追问,这些小泡泡出现之前,宇宙是怎样的呢?霍金在《时间简史》中提出了一个假设:
“人们从无边界假定得知,宇宙沿着大多数历史的机会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是有一族特别的历史比其他的历史有更多机会。这些历史可以描绘得像是地球的表面。在那儿与北极的距离,代表虚的时间。并且离北极等距离的圆周长,代表宇宙的空间尺度。宇宙是从作为单独一点的北极开始的。当你一直往南走去,离北极等距离的纬度圈变大。 这跟宇宙随着虚时间的膨胀相对应。宇宙在赤道处达到最大的尺度。并且随着虚时间的继续增加而收缩,最后在南极收缩成一点。尽管宇宙在北南二极的尺度为零,这些点不是奇点,并不比地球上的北南二极更奇异。科学定律在这儿有效,正如同它仍在地球上的北南二极有效一样。”
也就是说,在虚时间的概念中,可以把宇宙演化的过程,用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来模拟。经度表示宇宙演化的时间,纬度表示宇宙的尺寸。这样一来,宇宙演化的时间,就变成一个圆圈了。也就是说,宇宙在生灭中,无始无终地循环。但是,这个时间指的是“虚时间”。虽然有个北极点,可以表示它的开始,但是,这个点也只是概念性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霍金继续说:“上述这些也许暗示,所谓的虚时间才是真正的实时间。而我们叫做实时间的东西,恰恰是子虚乌有的空想的产物。在实时间中,宇宙的开端和终结都是奇点。这奇点构成了科学定律在那儿不成立的空间时间边界。但是,在虚时间里不存在奇点或边界。所以,很可能我们称之为虚时间的,才真正是更基本的观念。而我们称作实时间的,反而是我们臆造的。”
霍金所提到的“奇点”,跟如来所说的“无明”,何其相似!霍金的宇宙自奇点诞生。一经诞生以后,在宇宙无穷的循环中,奇点就变成了一个概念。如来所说的宇宙,自无明诞生。一经诞生以后,也是根本找不到一个无明的所在。关于无明所在的问题,如来在下一章会具体讲到。
奇点诞生以前的宇宙呢?在霍金的模型中,由于用经度代表时间。所以,这就好比在问“北极点以北是什么”一样没有意义。无明也是这样。由于它背离了真如本性,依赖于内容而存在。而真如本性并不是无明所明了的内容,所以在无明中,根本找不到真如本性。这就好像在霍金的模型中,找不到北极点以北一样。
正如经度是圆圈一样,宇宙在虚时间中的循环也是无限的,这又与如来所说的轮回相吻合。只要参不破这个无明,轮回就将永远继续下去,无始无终。只是如来所说的循环,是在多个时空中完成的。光天道中,就有二十八层天,何况还有其他五道。而现在,对完成物理学家的梦想--“大一统理论”呼声最高的“弦理论”,就直接触及到了多维时空的问题。弦理论确信,至少需要十个维度才能建立一个理论框架,让引力与量子力学互相兼容。弦理论科学家假定,宇宙中所有粒子都被局限在一个四维的膜宇宙(brane)中。而膜宇宙又漂浮在一个更高维度的体宇宙(bulk)里。几种特殊的粒子可以从膜宇宙中穿入穿出。
可见,科学的发展,只是在越来越多地证实佛法。一代一代的物理学家,从伽利略到牛顿,从爱因斯坦到今天的霍金,他们穷经皓首,孜孜不倦地所要明白的问题,其实2500年前,佛陀就已经亲身证实了。不但证实了,而且还在证实以后,周游各国,勤勤恳恳地宣讲了四十九年。
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佛法,其实就是真正的科学,是最终极的科学。
只不过两者探索世界的方式不同。科学是通过仪器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数学公式的推导来认识宇宙的,而佛法是通过亲身实证来认识宇宙,所以导致二者在描述世界时,角度也有所不同。
然而,宇宙不但产生了物质世界,也产生了我们生命本身。所以,当然的,我们既可以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来认识宇宙,也可以通过对自身的探索来认识宇宙。那么,哪个途径更快捷呢?结果显而易见。如果科学能正视佛法,相信“大一统理论”的实现,将会少走许多弯路。
佛陀继续说道:“富楼那。无明之所以是虚妄的,不在于别的,只是因为它依赖于内容而存在。虚妄的明了一旦被限制在内容之中,则见不外乎色相,听不外乎声音。连同香、味、触、法,六种妄尘一旦成就,见闻觉知,从此分开。有共同业缘的众生,彼此缠缚而生;有独立业缘的众生,则以离合的形式化生。
胎生的众生,最初一点灵明,在黑暗之中见到光亮,并对产生光亮的色相,生出欲想。与自己的喜好不同,就产生厌憎;与自己的喜好相同,则产生喜爱。一旦流露出爱欲,就种下了投生的种子。而情爱的想法,则被纳成胞胎。所以父母的交媾一旦发生,有相应业缘的众生就会被吸入,形成胎儿。
胎卵湿化这四类众生,各有成因。卵生是因为乱想,胎生是因为情欲,湿生是因为合和,化生是因为离旧应新。情想合离,化育出芸芸众生。他们彼此牵缠,互相变易,随着各自的业缘,而生死沉浮。众生因此得以相续。
富楼那。情想一旦和爱欲结合在一起,爱欲就不能舍离。所以会有世间的父母子孙,相生不断。这都是以欲望和贪婪为本。
贪婪再与爱欲互相滋润,贪婪便不能舍离。由此,世间的胎卵湿化四类众生,弱肉强食。这都是以杀戮和贪婪为本。
人以羊为食。羊死为人,人死为羊。类似这样,十类众生,死死生生,互相食啖,恶业牵缠,无穷无尽。这都是以偷盗和贪婪为本。
你欠我的命,我还你的债。以此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你爱我的心,我怜你的色。以此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杀、盗、淫,这三者为一切业缘的根本。以此因缘,业果得以相续。”
志公禅师曾做过一首偈子,生动地描述了业果相续的情景。
志公禅师是南北朝时期的得道高僧。传说他是由一位姓朱的妇人从鹰巢中抱回来,所以他的手脚长的都像鹰爪。他七岁出家,法号宝志。齐武帝时期,志公禅师就屡现神异,江东一带的官员和百姓都非常崇信他。齐武帝以妖言惑众,讲志公禅师下狱。虽然下狱了,但人们依然见他云游于市,狱卒去牢房检查,见禅师仍在牢中。
于是,梁武帝即位后,立刻下诏:“大士宝志,迹拘尘垢,游甚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之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可以俗法常情空相疑忌?自今中外,任使宣化。”于是,志公禅师得以出狱,此后常被梁武帝邀到宫中去请教佛法。至今还有《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流行于世。
因为梁武帝崇信佛法,所以当时佛教非常兴盛。百姓家有个婚嫁丧娶的,都喜欢找僧人来操办。一次,有个大户人家办喜事,邀请志公禅师前去唱念。禅师到了以后,四下里一看,吟出一首偈来:“
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骨。
猪羊席上坐,六亲锅里煮。
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原来,这个新郎娶的新娘,就是他的祖母的转世。他的祖母最疼爱这个孙子,命终以后,还怕自己死了剩下孙子没人照顾。于是,她见到阎罗王,就求阎罗王让她去照顾孙子。阎罗王慈悲为怀,判她来世给孙子当媳妇,以了却她的夙愿。
来贺喜的宾客中,有个小女孩,正在大口大口地吃着羊肉。而这个羊,就是她的母亲去世后投生的,所以说:“女食母之肉。”
在乐棚中,鼓手正起劲地“咚!咚!咚!”地敲着鼓。原来,鼓手的父亲去世后,投生为驴,这个鼓就是用那头驴的驴皮做的。所以说:“子打父皮骨。”。
在座的客人,一个个喜笑颜开的,其实都是这家人以前吃的猪样投胎来讨债的。所以说:“猪羊席上坐。”
厨房的锅里,正在熬着肉汤。这些肉都是这家人前世的六亲眷属,而今投胎做了畜生,被人宰杀。他们前世吃的猪羊而今做了人,又来吃他们。前世你吃我,今生我吃你。所以说:“六亲锅里煮。”
正如佛说的,众生由于贪爱和杀戮,在业缘的牵引下,“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志公禅师最后说:“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这就是轮回的真相。
接下来,如来总结道:“富楼那。这三种颠倒相续,都是因为在自性的本明之外,非要寻求一个明了的内容,因而产生了妄相。从妄见中,生出了山河大地这些有为相,次第迁流,幻中生幻,终而复始。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般剌密帝译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
楞严经译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学。
楞严经卷一 这部经是我亲自听佛陀宣讲的。那时,世尊在舍卫国的只园精舍,与大比丘等一千二百五十名僧人在一起。这当中,有些是成就了无漏智的大阿罗汉,有些是具备了佛智而住在世间以宏扬佛法的菩萨。他们都以佛智慧超越了种种有为事物的束缚,从而能够在俗世界施行佛
楞严经原文及译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只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於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应身无量。度脱众生。拔济未来。越诸尘累。其名曰。大智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拘絺罗。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优波尼沙陀等。而为上首。复有无量辟支无
《楞严经》具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或简称《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略称《楞严经》、《大佛顶经》。十卷,唐中宗时般刺密帝译,属于秘密部,收在《大正藏》第十九册。自宋而后,盛行于禅、教之间。
一、圣众云集,匿王请佛。如是我闻:有一段时间,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在今印度北方邦北部,拉普底河南岸)的祗桓精舍(据说舍卫城富商给孤独长者,用金钱铺地的代价购得祗陀太子在舍卫城南的花园,作为释迦牟尼在舍卫国说法、驻留的场所,祗陀太子又将园中的林木捐献给释迦牟尼,故又称为祗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
楞严经讲解
楞严经白话解
圆瑛法师一生着述宏富,有《圆瑛法汇》行世。其中堪称巨着而令法师最费心力者,当数《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自发心注解《楞严》直至最后完成,历时50年,有整整半个世纪之久。而其中之艰辛曲折,也迥异于他经之注疏或讲经记录。
《楞严经》的来历要从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教化说起。佛具有“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天上、人间、龙宫都曾说法。据《海龙王经·请佛品》记载:有一次佛在灵鹫山说法,海龙王也参加听法。海龙王闻法欢喜,在佛说法之后,就请佛到龙宫讲法、受供。海龙王在从陆地到海底
长水子璇大师九岁就熟诵《楞严经》,后来落发为僧,诵持《楞严经》从不间断。一次,他听到天台宗洪敏法师讲《楞严经》至“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时有省悟。后来,他又亲近琅琊山慧觉禅师,问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这时琅琊山慧觉禅师厉声喝道:“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长水大师经此一喝发明心地,并侍奉禅师多年
《楞严经》卷六「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象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热一炷香,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若不为此,舍身微因,纵成无为,必还生人。」我该如何理解呢?恳请师父慈悲开示!
从假入空是我们修行人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解脱道;再从空出假,这就是菩提道;最后,究竟成佛。站在我们自身的角度,第一步叫自利;第二步叫自利利他,也就是说你没有成就一点功德力,你想去利他那都只是妄想。“从假入空”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相,其实它是假有,它都是因缘组合而成的一个暂时的现象。它无非就是因缘果报的,一张
梁启超考证了几年《楞严经》,最后得出《楞严经》是伪经的结论。梁启超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国学基础也很深厚,他为什么会得出这种邪知邪见的结论呢?首先,不能认为他是名人,就不会犯错误。六祖惠能大师说:“上上人,有下下智;下下人,有上上智。”再说,这只是学术套用的应用方法,他应用这套学术方法去推究、考据,并不代表他的方法是唯一的。
善士问:我听完师父讲那个《楞严经》的时候,我有疑问,就是师父讲到那个“物即是心,心即是物”,但是好多的法师即使悟到了他也不敢讲,那一段我听的时候感觉就是最深,就今天有这个机会,我希望师父你好好开示开示。达照法师答:要把我累死啊!
佛言:端正发心,防止魔障。《楞严经·卷十》 宏海法师为大家开示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阿修罗趣以及50种阴魔,让各位师兄对三界、禅定有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学会自查。
《楞严经·卷九》佛言:端正发心,防止魔障。从本期开始,宏海法师将为大家开示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阿修罗趣以及50种阴魔,让各位师兄对三界、禅定有真正系统性地了解,并学会自查。
《楞严经·卷七、卷八》佛言:若有宿习不能灭除,则一心持诵楞严神咒,可速证无学。从本期开始,宏海法师将为大家开示如何持诵楞严神咒、如何建立清净道场,日常生活如何礼佛,以及礼佛动作背后代表的意义。
《楞严经·卷五、六》 这两卷,以结节为始,为我们讲解了根尘同缘、六解一亡以及二十四位菩萨修行的方法。《楞严经》作为佛教修行大全之宝典,唯有依法修行,可得解脱。所以这一卷,所蕴含的法门要诀,建议师兄们反复熏习,解行并进。
我个人学《法华经》有一段因缘,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佛学院的时候,其实我喜欢的是唯识学。我那个时候有听《法华经》,但是我最喜欢唯识。唯识的好处,它解释因果很清楚:这怎么回事?我今生没有造这个罪,为什么得这个果报?因为仓库里面有。
你要想学《楞严经》,放下识心,放下一切执著。就像一张白纸,原来什么都没有,你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果你原来有些个形相,你画什么都画不成了。我们要学《楞严经》的时候,先把一些思虑、缘念——就是我们自己所有的一些想法——你都要放下,就像一张白纸似的无知。
“檀”翻为中文是布施的意思,“六度”首先是布施、“尸罗”是持戒、“羼提”是忍辱、“毗离耶”是精进、禅定,最后第六度是般若。这六度是作为一个菩萨行成就佛果的六大科目,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精进度放逸、忍辱度嗔恨、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居士问:师父,初学者读《地藏经》读第几品?我心里想读第九品的,读全文上班没时间,可以只读第九品吗?一如法师解答:《地藏经》是我们佛门的大孝之经,大乘的孝经,地藏菩萨是大乘的大孝之王,也是大愿之王,所以《地藏经》我们要多读。
《地藏经》上说:只要在临终时听到佛名,就能得解脱。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义理极其丰富。第一、能在临命终时,听闻到佛菩萨名的,都是福德因缘具足的人。有些老修行,到临命终时,反而业障现前,提不起佛号,甚至无缘听闻佛号,更何况平时不念佛的人,临命终时怎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
很多人因为在过去受到一些其它观念的影响——《地藏经》晚上不能念啊,念《地藏经》又出现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现象啊,人很容易被暗示,这样一讲了,他马上就出现这种状态,所以说在念经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那些幻觉。如果说有那么严重的问题出现,那佛陀首先在
《金刚经》告诉我们的核心思想,其实就是什么?离相修行。前提是什么?你的知见不要搞成,《金刚经》讲一切都是梦幻泡影,是不是让我不修行?这是错误的。我们所有的修行都应该建立在离相的状态,而不是让你不修行。因为很多人就觉得,“师父,一切法都是梦幻泡影”,
《金刚经》的中心思想是:破除我执和法执。《金刚经》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破除我执和法执,站在生死无常的角度去看待万物,就能用很智慧的方法去看待这个世界,这时内心升起的那种信念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看到自己身体,遇到各种事时,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
“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这里所谓不可取的意思,是说佛法都是一时对治的机宜方便,佛法就像药一样,众生有种种烦恼的病,应病与药,这个药就是法。病好了药就可以不用了。所以说病去则药除,不可执以为真实,都是暂时假借而用,不是究竟之法。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