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经详解

楞伽经 | 作者:净玄法师 [投稿]

  【原文】: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诸须陀洹、须陀洹趣差别通相。若菩萨摩诃萨善解须陀洹趣差别通相,及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方便相,分别知已,如是如是为众生说法,谓二无我相及二障净,度诸地相,究竟通达,得诸如来不思议究竟境界,如众色摩尼,善能饶益一切众生,以一切法境界无尽身财,摄养一切。”

  【解说】:

  这时,大慧对佛说:“世尊!一心希望您为我们讲讲声闻小乘四果之须陀洹以及须陀洹所趣的同相和异相。若大菩萨善解须陀洹一异之相,以及声闻四果中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方便之相,对于这些相分别了知,依您所说为众生说法,令其了悟人法二无我,清净烦恼、所知二障,超度诸菩萨地,通达究竟,证得诸佛如来不思议究竟境界,如普现众色的摩尼宝珠,能饶益一切众生,以一切法的神通境界和变化无尽的法身以及法的受用之身,摄养一切。

  【原文】:

  佛告大慧:“谛听!谛听!善思念之!今为汝说。”

  【解说】:

  佛对大慧说:“认真听!认真听!好好琢磨,现在就为你们说。”

  【原文】:

  大慧白佛言:“善哉!世尊!唯然听受。”

  【解说】:

  大慧对佛说:“太好了!太好了!全心听受您的教诲。”

  【原文】:

  佛告大慧:“有三种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云何为三?谓下、中、上。下者,极七有生。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此三种有三结:下、中、上。云何三结?谓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上上升进,得阿罗汉。大慧!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如热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著。大慧!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色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是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大慧!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余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相须陀洹断。大慧!戒取者云何?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大慧!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具乐故求受生。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堕身见,及诸结不断。”

  【解说】:

  有三种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云何为三?谓下、中、上。须陀洹向及须陀洹果有三种差别。哪三种?就是下、中、上三种。须陀洹向是指入见道时,初见四谛之理,得无漏清净智慧眼之阶位,但因其尚未证入果位,而称其为向,向的意思就是趣向初果之义。须陀洹果是声闻乘的初果,断尽三界见惑,能逆生死流而初入圣道,又称逆流果、预流果。

  下者,极七有生。所谓下者,是指根性最差的须陀洹,要在人间天上往返七次生死才能证阿罗汉果。‘有’是指三界。’生’是指受生死。下等须陀洹要在三界中受七次生死。

  中者,三、五有生而般涅槃。中等根性的须陀洹要在三界中受三或五次生死才能证入阿罗汉果。声闻乘最高果位是阿罗汉果,阿罗汉果就是小乘佛法的涅槃。证入阿罗汉果之后就不会在三界再受生死。

  上者,即彼生而般涅槃。上等根性的须陀洹,由于悟性较高,当生就能证得阿罗汉果。

  此三种有三结:下、中、上。云何三结?谓身见、疑、戒取。是三结差别,上上升进,得阿罗汉。上述三种须陀洹有下、中、上三结。哪三结?就是身见、疑、戒取。此三种差别之相,若能上上升进,便能证得阿罗汉果。‘结’就是系缚之义。此三结就像绳索一样将人套牢在三界受生死。三结若不打开,永不得超脱轮回。

  身见有二种:谓俱生及妄想。如缘起妄想自性妄想。譬如依缘起自性,种种妄想自性计著生。以彼非有非无,非有无,无实妄想相故。愚夫妄想,种种妄想自性相计著,如热时焰,鹿渴水想,是须陀洹妄想身见。彼以人无我摄受无性,断除久远无知计著。身见有两种:即俱生和妄想。(佛在这里先说妄想身见)。如依缘起妄想而生有自性的妄想等。譬如依缘起法,对于自己所见、所听、所嗅、所闻、所触的种种境界起有性的妄想执着。而缘起法是假法,非有非无,不是有也不是无,一切所见所感所知之相皆无实性,愚夫对于自己所感知到的种种境界起有自性的妄想执著,就像渴鹿见到路面上的反光就以为是水而拼命地往那里奔跑,这就是妄想身见。尚未证得初果的须陀洹向者倘以人无我观,觉知一切法无自性,则会断除这种无始以来的无知妄想身见执着。所谓的身见指的就是我的自身感觉,比如我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所触等等,这些都是身见,一切身见都是主观感觉,无有实义。证得人无我时自会了悟,无我谁去见?无我谁去听?无我谁摄受?这时你将明白并没有一个人去感受这些境界,这些感觉并不存在,由此悟得人的主观感觉的虚伪性。

  俱生者,须陀洹身见,自他身等四阴,无色相故。色生,造及所造故,展转相因相故,大种及色不集故。须陀洹观有无品不现,身见则断,如是身见断,贪则不生,是名身见相。前者所云妄想身见是指执我所。此俱生身见是指执我,认为人的色身与受想行识四阴是俱时而现,当色身生时,受想行识也同时产生,由此认为人的五蕴之体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身体就是我,我就在这个身体当中,这个五蕴之体中有一个我,这就是执我身之见。因为执着这个我,所以才会为了这个我而生起贪念,也因为执着这个我,才有了对我所的分别。那么须陀洹是如何断掉俱生身见的呢?就是通过观察发现自身、他身中的四阴,即受、想、行、识皆无色相,但有名字,空无所有,比如受是什么样的?想是什么样的?行是什么样的?识是什么样的?连个影子都找不到。而色相是四大种所生,能造所造都是四大,是四大之间辗转相因而成这个身体的,但四大之中并无主宰,地水火风各自独立,谁也管不着谁,四大与色相并不和合,不论色相如何变,四大还是四大,地水火风之性并无改变,该是什么还是什么,所谓的色相只是一个假合之相,并非真合。无有能将四大集合成色相者。就像一个人见到了另一个人,彼此感觉不错,两个人便常常在一起,给外人一个朋友的假象,于是乎便有了朋友这个名字,这个朋友二字就把两个人的关系定性下来,好像两个人的关系与别人不一样,其实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你还是你,他还是他,并没有合呀?可是别人怎么就觉得你们俩挺合的呢?这就叫错觉,这个错觉是因缘而生,之所以有缘,就是因为两者间存在贪爱之念,这个贪爱就是无明。因此是无明业力的缠缚才将四大捆绑在一起,才出现了一个色相的假相,这个假相被命名为人,就像朋友那个名,这些名字作为习气种子藏在阿赖耶识中,被无明一熏,心念一动,人之相,朋友之相等等便被显现出来。但不论无明怎么缠,四大都不会改变,该是什么还是什么。无明业力一旦被断掉,世间万法一切相瞬间化为乌有。不被无明业力所缠,人就不会受世间之苦,就不会执着这个假合的身体,从而得大自在。当须陀洹观察到有品之色,无品之受想行识四蕴皆空无主时,身见即断,身见一断,则贪念不生,连我都没有了,谁还去贪呢?身见断,则证得初果,这就叫断身见相。有品是指有差别、品级,什么事物能看出差别来呢?就是物质、色相。无品就是无差别,什么事物看不出差别来呢?就是一切心法,指受想行识四蕴。(这段话语涩难通,语句有颠倒,望详辨之。)

  疑相者,谓得法善见相故,及先二种身见妄想断故,疑法不生。不于余处起大师见,为净不净,是名疑相须陀洹断。所谓疑相,就是对于苦集灭道四谛真理和佛法僧三宝起怀疑,犹豫不定,此疑能障不疑决定信。所谓断疑相,就是于所得四谛法等处善能观察诸法相,通达义理以及对于前面所说的两种身见妄想已经了断,不起疑,除了佛法外,不把其他的外道修行者视为大师,该净不净怎么可以呢?必须彻底地清净,对于佛法绝对不可起疑心,做到了这一点,就是疑相须陀洹断。

  戒取者,云何须陀洹不取戒?谓善见受生处苦相故,是故不取。对于外道的戒取,须陀洹为什么不取?因为须陀洹能明见凡所受生之处,皆是苦相,也就是凡世间一切众生的一切苦,一切乐都是苦,因不贪图世间之苦乐故,所以不取。

  取者,谓愚夫决定受习苦行,为众具乐故求受生。戒取是指外道执着于一些荒唐可笑的邪戒,比如他们认为今生要是受苦,来生必得福报,因此持牛戒,学牛吃草;持狗戒,学狗卧于户外,吃人粪等等。愚夫们情愿决定遭受苦行,是为了来生在世间获得众多的快乐(指五欲之乐)而取这样的戒。这些愚夫们是很贪图世间之乐的,所以求到世间受生。

  彼则不取,除回向自觉胜,离妄想,无漏法相行方便,受持戒支,是名须陀洹取戒相断。须陀洹则不取那些邪戒,除将自己修得的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趣向菩提涅槃,远离颠倒妄想,为修无漏法相方便,受持七觉知五支戒等外,一切其他有为戒都不取,这就叫须陀洹取戒相断。须陀洹虽持戒,但绝不是那种邪门歪道的有为行,须陀洹的戒是无为的。比如不杀生不害命不放火不偷盗等等,这些都是无为的,但尽管如此,也还是取,比不了大乘之无取之戒。

  须陀洹断三结,贪、痴不生。若须陀洹作是念:此诸结我不成就者,应有二过:堕身见,及诸结不断。须陀洹了断三结,,因而贪痴不生。但如果须陀洹作如是念:此诸结我要是不成就,就会有二过:堕身见和诸结不断。他这么一想:我一定要去成就断三结这个事,反堕于身见之中,因为既然已经断了身见,怎么还知道有个我呢?这样一来,俱生身见并没有断啊!身见是本,身见若不断,则诸结不会断。只有达到不知断而断的境界,才是真断。

  【原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众多贪欲,彼何者贪断?”

  【解说】:

  大慧问佛:“世尊!您说贪欲有多种,须陀洹都断了哪些贪?”彼指的是须陀洹。

  【原文】:

  佛告大慧:“爱乐女人,缠绵贪著,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趣涅槃贪断。大慧!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大慧!云何阿那含?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名阿那含。大慧!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罗汉。”

  【解说】:

  爱乐女人,缠绵贪著,种种方便,身口恶业,受现在乐,种未来苦,彼则不生。所以者何?得三昧正受乐故,是故彼断,非趣涅槃贪断。淫乐女人、贪著风花雪月之情事,因情之所牵,缘种种方便造身口等诸多恶业,现在受乐,种将来之苦。须陀洹对情爱之事已彻底了达,淫色之心已灭,不再生起。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已证得三昧正受之乐,三昧之乐是极度的快乐,只要处于定中就享受无穷,绝非世上之短暂的、一时之五欲之乐可比。因为须陀洹证得了三昧之乐,而不再羡慕男欢女爱之乐,就说他已断欲乐。须陀洹虽断世间欲乐,但对于涅槃的境界还存在贪念,因此说须陀洹的贪念并没有彻底了断。

  云何斯陀含相?谓顿照色相妄想生相,见相不生,善见禅趣相故。顿来此世,尽苦际、得涅槃,是故名斯陀含。什么是斯陀含?斯陀含译为一往来,意思是当生不能证入阿罗汉果,需要再回世间一次才能彻底脱离生死。顿照是指以观空智观察。色相就是色蕴。妄想指受想行识四蕴。色相妄想即指五蕴。生相指俱时而生之幻相。见相指身见之相、妄想分别之相。斯陀含以观空智顿照五蕴之相一时俱现,皆如虚幻,无有实体,妄想分别之见相不再生起,这是因其善观察禅趣之相的缘故。但斯陀含不了一切色相唯心所现之理,只能观现在色蕴而不起分别,不能观未来,故要在天上人间往返一回,至苦尽而得涅槃,这就叫斯陀含。

  云何阿那含?谓过去、未来、现在色相性非性,生见过患,使妄想不生故及结断故,名阿那含。什么是阿那含?就是观过去、未来、现在三世一切色相无性,’生见过患’意思就是凡所受生之处皆有过患,因而能使受想行识四蕴妄想不生及三结了断,这就叫阿那含。阿那含又称不还果,当世即可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者,谓诸禅三昧解脱力明,烦恼苦妄想非性故,名阿罗汉。阿罗汉译为无生。阿罗汉具足诸禅三昧、三界解脱、神通力、三明,证得烦恼、苦、妄想等一切性无,这就叫阿罗汉。

  【原文】:

  大慧白佛言:“世尊!世尊说三种阿罗汉,此说何等阿罗汉?世尊!为得寂静一乘道?为菩萨摩诃萨方便示现阿罗汉?为佛化化?”

  【解说】:

  大慧对佛说:“世尊!您说阿罗汉有三种,您上面所说是哪种?是为得寂静一乘道而不发菩提心的呢,还是大菩萨方便示现或佛所化?

  【原文】:

  佛告大慧:“得寂静一乘道声闻,非余。余者行菩萨行,及佛化化,巧方便本愿故。于大众中示现受生,为庄严佛眷属故。”

  【解说】:

  佛告大慧:“是得寂静一乘道声闻,不是其他的。余者虽表面上看是阿罗汉,其内秘所行却是行菩萨行或行佛事,只是假借阿罗汉善巧方便罢了。佛于大众中以阿罗汉身示现受生,众会眷属是为庄严佛土故。

  【原文】:

  “大慧!于妄想处,种种说法,谓得果、得禅。禅者、入禅悉远离故。示现得自心现量,得果相,说名得果。复次大慧!欲超禅无量无色界者,当离自心现量相。大慧!受想正受,超自心现量者,不然。何以故?有心量故。”

  【解说】:

  大慧!圣者能于妄想分别处说种种法,称之为得果得禅。那是因为禅者与禅定境界都远离了的缘故,也就是既无修禅的人也无禅定这个法,人法二无我,虽也随自心现量向众生示现果相,但不住于果,就说是得果。既不住果也不住禅就是超禅。要超过诸禅无量无色界者,当远离自心所现的一切相。处灭想定中时,是超自心现量了吗?不是。什么缘故?依然有心量的缘故。既然灭想定在定中正在感受空境境界,那他就没有脱离心识,既使六七识灭,八识也没有灭,依然是唯心。只有心彻底没了,才能得彻底的解脱。为什么要立唯心这个名字?因为一切唯心变哪!变则不离生死,心要是彻底没了,那就什么都变不了了,彻底清净了。

  【原文】: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一切受想灭,心量彼无有。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斯等心惑乱。禅者禅及缘,断知见真谛,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

  【解说】:

  诸禅四无量,无色三摩提、一切受想灭,心量彼无有。种种禅定,四无量心、无色定三昧、灭想定三昧,一切心量本无所有。若无此色身,你的一切心量、一切感受到哪里去找?本来就没有。

  须陀槃那果,往来及不还,及与阿罗汉,斯等心惑乱。‘须陀槃那果’指初果须陀洹,’往来’指斯陀含,‘不还’指阿那含。此声闻四果所处境界依然是唯心所现,不离分别和惑乱。

  禅者禅及缘,断知见真谛,此则妄想量,若觉得解脱。能入禅定者,所入的禅定境界以及能缘所缘的一切境界,所谓知苦断集见四谛真理,全是唯心妄想,若觉知到这些道理才能得解脱。

广大佛友阅读文章时如发现错别字或者其他语法错误,欢迎指正,以利弘法,你们的支持是我们进步的最好动力。反馈|投稿
热文推荐
精华文章
热门推荐
网站推荐
最新推荐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华人学佛网  Copy Rights Reserved @2020 技术问题联络电邮:cnbuddhist@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