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 (光孝、六榕、海幢、华林寺)之一。
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22O一265)之孙赵建德的住宅,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广州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广州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寺最初是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住宅。三国时吴国都尉虞翻因忠谏吴王被贬广州,住在此地,并在此扩建住宅讲学,虞翻死后,家人把住宅改为庙宇,命名“制止寺”。东晋时期,西域名僧昙摩耶舍来广州弘法时,在此建了大雄宝殿。唐宋时期,该寺改为“报恩广教寺”。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改名光孝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广州光孝寺
广州光孝寺
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从昙摩耶舍在此建寺讲学以后,先后有许多名僧也来此传教。例如南北朝梁朝时代,印度名僧智药禅师途经西藏来广州讲学,并带来一株菩提树,栽在该寺的祭坛上。唐仪凤元年(676),高僧惠能曾在该寺的菩提树下受戒,开辟佛教南宗,称“禅宗六祖”,为该寺增添了不朽的光彩。公元749年,唐代高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被飓风吹至海南岛,然后来广州,也在此住过一个春天。
广州光孝寺历史
广州光孝寺是岭南历史最为悠久,影响最为深广,规模最为宏大的寺院。寺址本是西汉南越王赵佗玄孙赵建德的府第。三国时,吴国骑都尉、易学家虞翻被流放南海,居此讲学,时人称为“虞苑”。因苑中多植苛子树,又称“苛林”。东晋隆安年间(397—401年),译佛教重要论典《舍利弗阿?昙》的临宾国(今克什米尔)高僧昙摩耶舍在此创建佛殿,名王苑朝延寺,俗称王园寺。
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于此建立戒坛和毗卢殿,又称为制止寺。求那跋陀罗不仅是翻译了《杂阿含经》、《胜粑经》、《楞伽经》等重要佛经的著名译经家,也是中土禅宗建立的重要禅师,其翻译的《楞伽经》为禅宗的宗经之一。梁天监元年(502年),天竺神僧智药三藏飞锡广州,从释迦牟尼佛证道处带来一株菩提树苗,植于寺内。大通元年(527年)九月,禅宗西天第二十八祖、中土初祖菩提达摩西来中土,曾驻锡寺内。陈武帝天嘉三年(562年),中国佛教史中的三大译经家之一真谛三藏南下广州在寺内译经,译出了《摄大乘论》、《阿?达磨俱舍释论》、《大乘唯识论》、《俱舍论偈》等重要论典,推动了中国南北朝时代摄论宗和俱舍宗的成立。
唐贞观十九年(645年)改寺名为干明法性寺。仪凤元年(676年),以行者身份接禅宗五祖弘忍心法的六祖慧能来到法性寺,因风幡妙论打动大众,受住持印宗法师之请,出示传承禅宗衣钵。于是,六祖大师在寺内菩提树下落?、受戒,并登坛说法,开演顿悟法门。唐神龙元年(705),中印度高僧般剌蜜帝在寺内译出《楞严经》,成为当今汉传佛教早晚功课必诵经典。唐代译经家义净三藏和唐密大师金刚智、不空三藏,以及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师等都曾在本寺过往存化。
宋朝初期,朝廷诏改寺名为干明禅院,复改为崇宁万寿禅寺、天宁万寿禅寺、报恩广孝禅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易“苛林”为“诃林”。
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曾于寺内讲授《四十二章经》。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朝廷敕赐“光孝禅寺”匾额。明末崇祯十四年(1641年),曹洞宗大德、海云寺派创立者天然函?禅师受请住持本寺,他广集资金,重修殿宇,并以佛教的慈悲喜舍和儒家的忠孝廉节教诲门徒,因此宗风大振,法音远播。
清军南下,炮轰广州城,光孝寺遭到严重破坏。顺治、康熙年间,殿堂有所修建。清末至民国期间,光孝寺长期被文化教育部门和军政等机关占用,殿堂建筑遭到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对光孝寺的发展非常重视。1961年,光孝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3月5日,国务院批准恢复光孝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1987年1月1日,僧众进驻光孝寺,从此祖灯得以延续,四众有所皈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本焕老和尚和新成老和尚先后住持本寺,率领全寺僧众修建殿宇、重塑圣像、建章立制、中兴道场。现任方丈明生大和尚,在两位老和尚大力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率两序大众,积极推动本寺的道风、文化建设,推进寺院的总体规划与兴建。
光孝寺历史上祖师辈出,八宗并弘,是著名的禅宗祖庭和译经道场,也是文人雅集吟咏、挥洒丹青的好地方。因此,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和中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深远的影响。
光孝寺存有很多历史文物古迹,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惠能六祖的瘗?塔,密乘的陀罗尼石经幢,南汉?造的千佛铁塔,宋时修建的伽蓝殿、六祖殿,以及碑刻、佛像、菩提树等。整个寺院气势恢宏,殿宇广大庄严,不愧为我国建筑艺术之瑰宝。这些文物古迹,对于研究中国建筑史、佛教史、文化史乃至中外文化交流史,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广州光孝寺
广州光孝寺
广州光孝寺
广州光孝寺寺庙景观
天王殿、钟楼和鼓楼
天王殿中那位笑呵呵的佛像是朋友们熟悉的弥勒佛,它“笑口常开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一切难容之事”。弥勒佛的两侧是威风凛凛、手执法器、各司其职的四大天王,分别是手持利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握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执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捏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分别职“风”、“调”、“雨”、“顺”之责, 合起来是一个成语“风调雨顺”,寓意着人们美好的祝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弥勒坐像的后面是佛教寺庙中的守护神韦驮。
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前的两侧,矗立着两座建筑:右边的钟楼和左边的鼓楼。钟楼安放着一口大钟,楼下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鼓楼的底层是伽蓝殿;伽蓝是佛教的护法神。由于他事迹动人,名气甚大,以致佛教、道教乃至儒教都将他奉为偶像:佛教称之为“伽蓝神”;道教叫“关公”或“关圣帝君”;儒教尊之为“武圣人”。
广州光孝寺
大雄宝殿
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间的佛像高5米多,是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如来佛,只见他结蜘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举起,曲指作环形,正在向众生说法;侍立在他两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的两位菩萨,左边是文殊师利,又叫大愿菩萨,右边是普贤,又叫大行菩萨。这一佛两菩萨三尊佛像合起来称作“华严三圣”,与其它佛殿供奉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身佛(法身佛、应身佛、报身佛)和三方佛不同。而令人惊喜的是,1950年在大佛腹中竟发现有一批木雕罗汉像,经考证均是唐代木雕,这批珍贵木雕现已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难得的唐代文物精品。
睡佛殿
十多年前落成的睡佛殿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殿内这尊睡佛采用缅甸白玉雕成,长4米,重6吨,刻的是释迹牟尼的涅像。整座睡佛头西面南,作侧卧状,体态自然,面部表情十分安祥。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为了传播佛教,几乎走遍了整个印度半岛。80岁时,在拘尸那伽附近的娑罗对树下入灭(圆寂)。后来所有的卧佛像都雕成了他圆寂时那样的姿势。
瘗发塔
瘗发塔为仿楼阁式的砖塔,八角七层,高7.8米,是当年六祖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瘗发塔建于唐代,形制十分精致。这类隋唐时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之一,在广东省仅存5座,除瘗塔外,还有潮阳灵山寺的大巅祖师塔、龙川县佗城的正相塔、新会市龙兴寺的石塔和玉台寺的镇山宝塔。
风幡阁
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睡佛阁与风幡堂合为一体而得名。睡佛格为唐代建筑,原楼上供奉睡佛,下藏梵经。风幡堂亦唐代所建,是为纪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事迹而建的。明代重修时将两楼合为一体。现风幡阁中有六祖、达摩的石刻像碑,一面刻有六祖像,另一面刻有达摩像,这是元代的碑刻。风幡阁墙壁上有两幅彩画:一幅是记载六现风幡论辩的事迹,一幅则记载达摩东渡的故事。达摩当年自古印度东渡来穗,在西来初地结庵居住(该质即现在的华林寺),再到光孝寺(诃林)住下讲学,传播佛教。光孝寺门内东边的洗钵泉,相传还是达摩洗钵的一口深井呢。
六祖堂
六祖堂在瘗发塔的旁边,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是为纪念六祖惠能而修建。堂内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为近年所雕,神态安祥,表情中充满了智慧。而在六祖堂前还有一只大木鱼,木鱼为佛教法器之一,刳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扣之作声,鱼头是朝外的。按佛寺里的规定,只有十方丛林才能将鱼头朝外,由此可见光孝寺地位之高。木鱼是和尚们做法事诵经时撞击用的法器。又因为鱼日夜都不会合眼,所以专意用它来警醒众僧,白天黑夜都不要忘记修行,才能“以至于道”。
广州光孝寺
大东、西铁塔
在雄宝殿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铁塔,这是南汉国在广州遗留下来的古迹。西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清末时塔殿倒塌压坏四层,现剩下三层。东铁塔是南汉大宝十年(967年)建造的,高7.69米,共七层。这座塔的基座上有盘龙图案和莲花宝塔,铸造得十分精细,这可算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了。据史书记载,在清代乾隆年间,这座铁塔上还曾有过千只贴金的小佛像,所以它又叫“涂金千佛铁塔”,可见当年这座佛塔是何等的金碧辉煌!
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悬空寺,在山西省浑源县城南四公里恒山金龙峡的半崖峭壁间。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五年,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原名玄空寺,又名崇虚寺。现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建筑主要是明、清遗物,该寺历代均予重修。悬空寺
山东庆云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河南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的遗址古
扶风县法门寺,又称法云寺,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地处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
恒山悬空寺又名玄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距大同市约65公里。位于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峭壁间,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是国内仅存的佛、道、
武汉归元寺又名归元禅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武汉市汉阳翠微街西端。国家AAAA级景点,全国重点佛教寺院,是湖北省佛教协会和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也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著
雷音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小茨村黄河和湟水河的交汇处,整个建筑坐南朝北,依山取势,寺院重迭,以集中、紧凑、高雅著称。设计以中轴线展开,横向左右对称,逐次延伸、升高、平地、高台浑然一体。寺院显得非常庄重宏伟、气势非凡。
红螺寺风光欣赏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红螺寺,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城北5公里的红螺山南麓,为历代佛教圣地,也是京华气功的发源地。始建于东晋永和四年(公
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始建于384年,为东晋著名高僧慧远所建。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慧远在东林寺主持30余年,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外学僧123人结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成为佛门净土宗(又称莲宗)的始祖。
历史沿革 寺院胜景 当今住持 法务法事 交通通讯 [历史沿革] 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据史志所载,三亚南山即菩萨长居之补怛洛迦,有大光明山之称,故琼州历来即有观音出巡南海之说。南山侧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